太极拳 百分网手机站

对太极拳的认知误区(2)

时间:2017-06-22 18:02:22 太极拳 我要投稿

对太极拳的认知误区

  误区四:弓步后坐时前脚掌应向上翘起。

  这也是对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一种错误认知。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弓步后坐有两种情况。一是转向的后坐,如左(右)搂膝拗步转接右(左)搂膝拗步,扇通臂转接撇身捶或白蛇吐信等。二是非转向的后坐,如揽雀尾和抱虎归山捋势和按势,以及如封似闭中的按势等。前者因需要转向,故后坐时前脚掌应翘起,以便于转向。后者就不同了。因其后坐的目的不是转向,而是为了蓄劲或为下一式的前弓做进攻准备。如果前脚掌翘起,势必减弱前腿的前撑劲,于蓄劲和进攻不利。技击时,容易因前脚掌翘起导致前撑劲减弱而被对方发出。据说,杨振基老师当年与来访的日本太极拳代表团的一位高手推手时,就曾利用对方后坐时前脚掌上翘的一刹那把对方发了出去。所以,非转向的弓步后坐,前脚掌不能翘起。这也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误区五:大角度转体做弓步,后脚碾步时脚掌应上摆内扣,脚跟不能后移。

  所谓碾步,是指弓步换步、上步或转体时,碾转脚跟或脚掌的一个过渡性动作。

  一些人认为,传统杨式太极拳大角度转体做弓步时,若后脚掌外撇角度过大(与身体方向之夹角超过45度),则脚掌应上摆内扣,以调整后脚掌角度,而不能后移脚跟进行调整。如果脚跟后移,劲力就会向后下方泄去,与弓势相悖。

  笔者认为,上述观点也无拳理拳法依据,颇属牵强。因为,碾步的形式决定于弓步步长(两脚之间的直线距离)。而弓步步长,对功架的运行和对上身的支撑关系十分密切。大角度转体后做弓步时,后脚是脚掌上摆内扣还是脚跟后移?这要根据转体后弓步定型前的步长而定。步长偏大或适中,脚掌宜上摆内扣,以保持步长之稳定。若步长偏小,宜脚跟后移以调整,增大步长使其适中。两种碾步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两种碾步均属可行之列,但必须根据步长而定。对于后者,蹬劲是否向后下方泄去,与弓势相悖?笔者认为不会。因为,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任何拳式的过渡动作都必须于该拳式定型前完成。因而,在大角度转体后弓步定型之前,碾步动作(即脚跟后移)已经完成。当弓步定型或发劲时,两脚掌已沉贴地面,且以前撑后蹬之劲把身体向前送出。劲力怎么会向后下方泄去呢?怎么会与弓势相悖?相反,因脚跟后移,调整和适当增大的弓步步长,使步长适中,弓步发劲更为松静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