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百分网手机站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时间:2017-12-09 09:24:30 太极拳 我要投稿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

  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是一种良好的养生保健方法,那么太极拳的身法要求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一、尽性立命

  柳华阳真人撰《慧命经》叙中讲:“漏尽图至决疑凡十有四其言曰,不识性命则大道无所成。从古佛祖莫不由性命为修炼。修者,以破而补囵。炼者,以火而化物。火非风则不灼物,无所则失居,是故至人参乎大道,修乎性命,风火与物而同用,心肾相合即是性命合一。性者,根于心,心动则火也。命者,根于肾,肾动则水也。火入于水中则慧命不致外耗。以风吹火,变化而成真种,修真种而成舍利,此其大指也。

  上文可知,性根于心,心动生火,燃烧不息。命根于肾,肾动生水,润物旺存。风则德、道、经、技也。风吹火而融于水,慧命化为真种,大指显也,“仙人”则成真长寿也。

  自古至今,佛家、道家、释家都强调修炼,能成为长生不老之人,其实他们也只是想通过修炼成为长寿之人。

  练太极拳,首要目的是修神养性,强魄健体,益寿延年。太极拳的松静沉稳,自然柔顺,中正安舒、虚实清楚,用意不用力,等等都是为性命而修炼,修炼为性命。因此太极拳修炼者应视太极如命,要活到老,练到老,探索到老,力求将拳技达到最高境界,自身长寿可期也。

  二、阴阳平衡

  万物而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有太极斯有两仪,故太极为阴阳之母。太极拳着着势势均含一“〇”环形,其动而阳,其静而阴,及刚柔进退等均与易理无异,故得假易理以说明之。中国旧日学说,诸凡事物均以阴阳喻之,故阴阳无定位。太极之为阴阳亦然。如拳势之动者为阳,静者为阴;出手为阳,收手为阴;进步为阳,退步为阴;刚劲为阳,柔劲为阴;凡此所喻,无论遇如何变化,内皆含一“〇”环形。故动静不同时,阴阳不同位,而太极无不在焉,阴阳均衡必须遵循也。

  三、中正安舒

  中正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重心稳固也。顶头悬则自然中正;松静则自然安舒。稳如泰山,自然能支撑八面,运转自如。

  四、虚灵顶劲

  虚灵顶劲,使精神饱满。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于顶。不可用力,用力则项僵,气血不能流通,须有虚灵顶劲之意。没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盘架子及推手皆须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五、重心稳固

  重心稳固乃中也,正也,是人性命生理所需要,何况习武之人!太极拳论中“静如山岳”之句,说的是用功日久腿下有根,站立如山,人力不可动摇。《太极十三势》里的最后一势为“中定”,即中心,讲的是重心稳固,沉重不浮。因为自身稳固是战胜敌手的第一保证。

  六、周身舒松

  太极拳论云:“用意不用力”。周身舒松,即为实现用意不用力。练拳时,全身松开,不使有分毫拙力,以防意气滞留于筋骨血脉之间以自束缚。古人云:沟洫不塞而水流,经络不闭而气通。如果浑身僵劲充满经络,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达至极柔软,然后极坚刚,太极拳功夫纯熟之人,臂膊如棉裹铁,分量极沉也。

  七、弧形圆转

  太极拳论讲:“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其言立如平准者,有中正安舒,虚灵顶劲之意;活似车轮者,以腰为主宰,无处不随腰运动圆转,此乃太极技术之高窍矣。拳论中还讲:“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其言为静也。“气如车轮,腰似车轴”,此言其动也。腰为一身之枢纽,腰动则先天之气如车轮旋转,所谓气遍身躯不少滞也。因此,练拳特别注意弧形圆转,实现灵活自如。

  八、虚实清楚

  太极拳术以分清虚实,转换虚实为主要要义。虚实能分清则转动轻灵,毫无费力。如虚实不清,迈步迟滞,转动不灵,站立不稳,最易为人牵动。其原则是:彼实我虚,彼虚我实。实者忽变而为虚,虚者忽变而为实。彼不知我,我能知彼,则无不胜矣。

  九、神形一致

  《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又说:“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太极拳以心意为本,形体为末。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腹松净,不存在丝毫后天拙力,气自敛入骨,其刚可知。神要安舒,体要静逸。能安舒静逸,应变整暇,决不慌乱。还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以心行气者,意到气亦到,意要沉着,气可敛入骨。功夫即久,骨日沉重,内劲增长;以气运身者,气动身亦动,身能便利从心。故变动往来,无不从心所欲。

  十、运动对称

  太极拳论云,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讲的就是对称运动的'整劲。上下相随者,手动、足动,眼神也随之动,若有一处不动身即散乱,此乃完整一气。内外相合,乃神形一致也。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盘架子不外乎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也与之俱开。所谓合者,手足、心意也与之俱合。能内外、上下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符合阴阳相济之理也。

  十一、动作准确

  拳论中讲的“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句非常清楚。头容正直,尾闾中正,身即不偏。内心舒展,以静待动。腰腿为立轴,膊手为卧轮,圆转如意,自能当期八面。拳论又讲:“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想使气运身流通,必得十三势教正无措,即技术动作准确。姿势上下顺遂,劲不矫揉,气自能流程。姿势顺遂,心中指挥手脚当遂心矣。

  十二、呼吸自然

  此处的呼吸自然是指后天之气而言。太极纯以意行,不尚力气。后天之气力也,其气有尽。先天之气神也,其气无穷。因此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练太极是养气之法,非运气(后天气)之功也。运气,人心急,用力弩气之练法,气必聚于一处,放出不易,恐伤其内脏,因此,提出呼吸自然,以免其弊端。养气则不然,人心不急不躁,平和坦然,先天气生。静心养性,使精气神合一,行气流通九曲珠。与人敌,不使膊伸直,能上下相随,步随身换。膊未直而力有余,敌早跌出,此乃劲以曲蓄而有余。

  十三、上下一致

  上下一致,实为周身一致。前人总结出内外三合(总六合)之法,即指明了周身一致之要。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哪儿不一致,哪儿散乱,意气亦然,散乱之处乃气滞为之处。对敌时,散乱易被所乘。拳论讲的好“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此乃周身一致也。

  十四、有形无形

  拳论强调,“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有形无形深含其理。虚静,则阴阳相合,觉敏,则刚柔互济。敌偶动作,我无不知,我之动作,敌尽难知,拳术家所向无敌。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胜一负,人不知我,我能知人,则所向无敌。太极拳动作自然有形,但要做到有形而无形。即看似有形,摸之无形。我之形展于外,我之意隐于内,使敌不能知我,我必能知敌,我则所向无敌。

  十五、随曲就伸

  拳论中的“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为一句话。这句话告诉后人,随曲就伸,必须与无过不及结合一体才能发挥更好的效果。过即逾,不及则未至;随则无逆,就即之也。过与不及皆为失中。失中则阳亢阴睽,未能有合。太极拳于曲伸分合等处,运劲过则生顶抗等病,不及则有丢偏等病。欲求不即不离,就应随之而曲,就之而伸,随机应变,毋固毋我。因力与敌,以中为主。而沾连粘随以就之,自无不合,所谓君子而时中也。

  十六、不散不滞

  散、滞为太极技术之大忌。散者,内无心、无意、无神、无气运行;形无支撑、无贯串、无整合,局部各司其政。滞者,呆浊、弩气、神迷惘;动作过程中,虚实不清楚,分合不机宜,浮、重、抗、顶、凹、凸、偏、倚等等,皆会滞。冷静沉着,心里平和,动作时轻松自然,柔顺连绵,虚实清楚,灵活自如,当属不散不滞也。

  十七、不丢不顶

  不丢不顶,通常与沾连粘随一起使用,它是太极技击时的一种用法。不丢不顶,也常与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一起使用。此意是与人相粘时,随彼动而动。彼曲我伸,彼伸我则曲,与之密合不丢不顶,也不使有稍过于不及之弊。此时应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全凭彼之缓急而我采取缓急以应之。此时的不丢不顶乃能引彼落空,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奇效。

  十八、无过不及

  过即超过,不及即不到位。过与不及都为不正。不正则不能中正安舒,重心也不能稳固。不稳固怎能应敌!就运动健身而言,稳固也是必须的,稳则心态平静,泰然置之。运动中,松静自然,柔和连绵,虚实清楚,开合有度。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健康长寿则无疑。无过不及与随曲就伸,沾连粘随,不丢不顶密切关联,则可统一运用。


【太极拳的身法要求】相关文章:

1.武式太极拳28式身法要求

2.武派太极拳身法

3.太极拳瘦身法

4.太极拳的入门身法技巧

5.孙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6.武派太极拳身法有哪些

7.武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8.太极拳有什么身法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