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百分网手机站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应用

时间:2018-04-18 08:28:42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应用

  生命故事是一种重温过去的经历,对昔日经验重新肯定及评估的方法。它是指一个人由出生到现在,人生中所经历的重要的事情、经验和感觉,是人生经历的精华部分。那么,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大家分享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应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应用

  一、引言

  老年社会工作是一门融会多元助人理念、理论和艺术的应用社会科学。其专业功能是协助那些空巢(独居)、残疾、行动困难的高龄老人或是一般健康老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能力。而老年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常常要面对复杂的情况,涉及老人及其相关的经济、身体健康、情绪、配偶关系、代际关系、社会支持网络等多方面的问题。对此,针对一些受抑郁情绪困扰及有需要的老人,我们尝试为其撰写生命故事,以助减轻抑郁情绪和焦虑,确立自我身份,重塑生命意义,提升自我形象及自信心,推动积极晚年。同时生命故事的建构,不仅使我们能更好的了解老人的一生,重要的是通过回顾获得领悟,使老年人摆脱过去的阴影,生活的更满意,更有建设性,最终达至人生圆满。

  二、对生命故事的阐释

  (一)生命故事的内涵

  生命故事是一种重温过去的经历,对昔日经验重新肯定及评估的方法。它是指一个人由出生到现在,人生中所经历的重要的事情、经验和感觉,是人生经历的精华部分。既包括一生中的正性事件,也有负性事件。通过当事人的人生回顾,有助于其更好的评估一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好事与坏事等。同时,他们也能从过去经历中发现新的意义,以积极角度看待这些经历,并获得自我接纳和生活满足感。

  香港理工大学的居正教授认为生命故事或人生回顾只是载体或形式,其内涵应该是“力量介入手法”(Strength Approach),强调在与长者的介入过程中,必须刻意与长者一起发掘她/他们在人生的过程里曾经和现在所拥有的和可加以运用的个人力量。并且在介入过程中,让长者肯定自己在过去曾经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生命中的困难,重新确立活到现在是靠自己的努力。通过这个自我肯定的过程令长者继续掌握和运用个人力量积极地活下去。教授认为生命故事是“叙事治疗”中一个常被应用的手法,生命故事的意思是通过谈话的形式,将被忽略的细节重新发掘,成为一个更新版及另类的故事,这样案主就不会被“充满问题的故事”持续困扰。

  香港信义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生命故事包含故事中的起、承、转、合。所谓“起”是指找起源,即一个人认知、情感、行为形成的来源(过去);“承”指现在承担、承继、承受着某事等;所谓“转”指将所有的经验合并总结,找到未来的转机;而“合”则指一个人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即self-understanding。这也是描述故事时所要注意的故事的完整性表达,以便能更好的为长者完成生命故事的叙述。同时,他还指出,生命故事包括薄弱的故事和厚实的故事。即在生命故事的阐述中,有些部分可以简单概括或是大致了解,而有些故事则需要详细阐明,并有针对性的引导老人们走出过去,重新自信生活。

  (二)生命故事的步骤

  总体来看,生命故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计划、访谈、记录。具体步骤为:

  1.培训相关工作人员或是自愿者与有需要的老人们沟通交流,收集资料并撰写生命故事的提纲或是计划书;

  2.运用相关社会工作的技巧与手法,与老人们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老人们的整个人生历程;

  3.记录访谈内容,为有需要的老人撰写生命故事,共同推广,发展及深化生命故事手法之本土应用。

  (三)生命故事之手法应用

  1.首先是居正教授提出的运用叙事的手法,帮助受抑郁情绪困扰的长者缓解情绪。透过人生回顾让长者整理、检视人生经历,重温在人生路上应对各种挑战与逆境的能耐和坚忍,从而加强自我接纳和肯定,巩固和重建人生意义。

  但在看来,生命故事的服务对象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受情绪困扰的老人,还可以为有需要或是健康的老人们钻撰写生命故事。之前在为瑞典的一位教授做生命故事调查时,也发现许多老人都积极配合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经历。她/他们需要倾听者,也愿意向他人积极倾诉生活中的快乐或遗憾。而社工能做的就是给他老人们提供一个表达自我的平台,并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2.在生命故事的叙述中,社工可以借用个案工作中个案会谈的技巧,积极与老人们沟通交流。要价值中立的看待老人们的生活经历,并尊重接纳他们的思想或建议。有针对性的协助老人们重温过去的一些美好生活,并接受生命中的一些遗憾或是不足。正确对待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

  3.要注意运用优势视角的手法即以优势为本的老人工作手法,着重探索并强调老人们的优势和能力,增强他们生活的自信和希望。而不是将他们贴“标签”、“问题化”。在社区,老人们能够继续学习、成长和改变。并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关系,并协助他人改变。他们可以参与决策,提出建议以及获取所需的社区资源等等。这对她/他们来说无疑是“老有所为”的重要体现。

  4.人生回顾疗法。由于生命故事是人生经历的“精华”,涵盖由出生到现在的重要人生经历和感受。采用人生回顾,可以让社工更好的了解老人的一生,重要的是通过回顾获得领悟,使老年人摆脱过去的阴影,生活的更满意,更有建设性。在实施人生回顾疗法时,可以先做一个前测,了解老人对生活的态度等方面,建立评估的基线,再进行下一步工作,这样也可以让社会工作者和老人们在工作结束时能更好的评估介入的成效。同时在回顾过程中,社工要特别留意老人们没有提及的在特定人生阶段一般会有的事。要弄清楚是老人们不记得了,还是有意回避。社工又该如何做才能协助老人们解决这一时期的不愉快,并赋予其新的意义。要主动引导老人发现人生历程中的一些主题(主要指让老人们失去和得到对生活把握感的一些主题),让她/他们了解这些主题如何影响他/她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三、老年人问题与生命故事

  由于生理上、心理上的巨大变化,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在社会生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需要。“心理学家曾提出了五种老年人的性格类型,分别是成熟型、摇椅型、防卫型、愤怒型和自怨自艾型。除了成熟型,其他的类型都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关注。”[1]尤其是近年来,从世界范围来看,老人的自杀率都比其他年龄组要高,当中情绪困扰与抑郁是主要原因。因此,如何有效处理老人们的情绪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社会工作的介入手法来看,生命故事和人生回顾是有效改善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法。

  但在内地由于社工本身发展的限制和不足,使得这些有效的治疗方式无法很快在内陆普及,甚至是很难正常开展。生命故事手法在国外甚至是港台地区已经成为帮助老人年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笔者也是借自己在香港学习期间,通过自我不断的反思,并根据自己所在实习机构有关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以及之前做的老人生命故事的访谈,加以借鉴、整合并结合国内实际试分析生命故事在国内适用的价值意义。

  (一)老人与问题建构

  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人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社会任务。老年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要解决的危机是自我完整和自我绝望。在这一阶段,个人必须学会接受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得出对自己生命意义的理解。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一旦踏入老年,面对着退休、丧偶、养老、健康等问题的重压,自我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对老年生活也缺乏信心,无用感加重。但事实上,他们又渴望改变,渴望建构一种新的与他人关系的世界,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去建构自身的价值和形象。而这一建构的过程充满著角色的模糊,心理的困扰和迷茫。

  社会建构理论也提出,所有年龄的人都是按照自己赋予事物的社会含义来参与日常生活的。人们对现实的建构决定了他们会怎样行动。这一理论不认为老年阶段的某个特定取向就一定是健康的或病态的`,而是认为它只是个人对这一人生阶段认识的反映。所以社会建构主义者不太关注适应形态,而是更关注人们怎么看待自己的经验。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老年及其随之而来的调整是一个独特的过程,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社会认识。按照这一理论,社会工作者就要尽量了解老人们自己建构的世界是什么,帮助他们参与与自己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活动。[2]因此,在这里,生命故事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故事的叙述,使他们回忆过去,评估现在,计划未来,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以使他们的老年生活更丰富,更满足。

  (二)生命故事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应用的案例试析

  背景资料:当事人J,女,60岁。因前两年老伴去世,心情一直不是很好,家里剩她一人,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如今社区活动也很少参与。再加上自己前段时间生病,一连去了两三次医院(社区实习生陪同一起去),医生也只是开了点药,对她的病情,并未好转。她更是吃不好,睡不好,总处于情绪紧张、担心的状态。虽然阿姨告诉社区社工,没事,过几天就好。但她的不安不由让人为她担心。社区社会工作者曾征求她的意见,是否可以去她家里探望,但她委婉拒绝了。如今她的病情已好转,但情绪方面的困扰仍有待改善。对此,笔者引出了生命故事的手法。尝试运用生命故事的撰写来帮助老人达至人生圆满。

  首先社区工作人员、实习生及大学生志愿者等必须接受专业社会工作人士培训和辅导,最好事先拟好生命故事计划的提纲。由于老人们一直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工作者及实习生已相当熟悉。所以在平时老人闲暇时间,实习生可以以与老人聊天的形式引出话题,让老人们谈谈他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可以分多次会谈)。在个案会谈中,我们更多地是作为倾听者,尽量听老人们诉说。他们在畅谈自己的过去生活时,同时也在作自我的反思。在之前的访谈过程中,也发现许多老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遗憾的事。但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自己也曾做过努力,放下一些事。他们也认识到生活中的苦与乐让他们成长,成熟,学会生活。也开始接受自我的变老以及未来的死亡,所以他们都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活在当下。所以他们大多能坦然面对现在的生活并做好未来生活的计划。

  而对于像J阿姨这种特殊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在会谈中加以适当的情绪辅导,借用缅怀往事疗法,鼓励阿姨回顾过去痛苦的经历或者一直未能解决的情绪困扰,并通过接受专业辅导,重整对这些事的看法,接纳过去或是死亡,或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等方法,逐步解决情绪困扰。也许在此过程中,阿姨可能会回避一些问题。社工可以利用社区自身资源,如其他老人,由于他们都一起参与过社区活动,所以可以引导其他老人主动关心帮助阿姨,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活经历。社工也可以借一些老人的积极的生命故事经历,来激励其他需要帮助的老人。最终实现社区服务对象的自助,更好的改善老年生活。

  四、生命故事在老年社会工作应用中的价值意义

  首先从个人层面看,生命故事手法帮助老人重新确立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老人人生经历的整合,可以使他们坦然的面对过去的成功或失败,不断的自我反思,接纳死亡,完成一生的自我整合。这其实是一种生命教育活动的延伸,解决老人们现有的一些问题,就是为了他们未来的生活更美满。

  其次是人际关系层面,通过社工、实习生或是志愿者与老人之间的交流分享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可以促使老人建构新的人际关系网,积极参与社区集体活动,实现服务对象之间的自助。另一方面,也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社会工作相关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深化对老人的了解,更好的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或训练,以满足更多老人的需要。

  再者是代际层面的衔接,老人们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我们青年一代分享,促进了代际之间的融合和关怀。在访谈中,他们积极教育我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并提出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建议。所以无论是他们的生活经历还是他们的谆谆教诲,都刺激着我们,激发我们自我反思以及对生活、生命的再认识。这也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服务层面,生命故事手法的应用也使得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更个别化、人性化。以服务对象的优势为本,注重他们个人优势的发掘,并积极鼓励服务对象之间的帮助和自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服务对象的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

  最后从社会层面看,对老人生命故事的撰写,既为以后生命故事手法在国内的普遍运用提供了借鉴和依据。更重要的是老人们口述的生活经历,作为一种质性材料,可以协助国内知名学者、专家对老年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质性研究分析。这对我国更好的解决日益突出的老年问题意义重大。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应用】相关文章:

1.老年社会工作基本概述

2.老年社会工作的问题

3.社会工作老年实务知识讲解

4.老年社会工作理论方法

5.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

6.国外开展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方式

7.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方法

8.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