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 百文网手机站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时间:2022-09-23 17:34:43 普通话 我要投稿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通用9篇)

  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故事通过对过去的事的记忆和讲述,描述某个范围社会的文化形态,也有说法认为,故事并不是一种文体,它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他对于研究历史上文化的传播与分布具有很大作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最新普通话小故事,欢迎阅读。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通用9篇)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1

  作为教师,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我在上师范二年级的时候,就以朗读测试满分的成绩提前拿到了“普通话合格证”(那时还没有实行考级)。那次我们全年级只有十位学生拿到了这个“合格证”,所以,我当时还是觉得特自豪的。参加工作之后,我又通过考试取得了“二级甲等”证书,算是合格了吧!尽管这样,但是普通话也只是在课堂上使用,日常生活和“普通话”不沾边,觉得讲普通话只是课堂教学上的事。

  但是,有两件事改变了我对使用普通话的看法。

  那年,我参加了陕西省教育厅举办的“义教工程”校长研修班,研修班学员大都是来自全省农村地区的基层学校校长,年龄偏大,讲话都是方言。培训的最后一项内容是组织我们全体校长到山东考察。那天下午,我们来到了山东半岛最美丽的城市——青岛,一群从未见过大海的人,都想早点见识大海的魅力。晚饭后我和其他五位校长一起,悄悄地溜出了宾馆(本来领队是不让单独行动的),美丽的夜景和带着腥味的海风让我们这群“土包子”流连忘返,越走越远,想起要回宾馆时,竟然“不知归路”。一位校长说:“没事,我去问问。”但是,问了好几个人,说了老半天,也没个结果——别人听不懂他的方言,他越说越着急,听者却只能一脸无奈,爱莫能助。看到这种情况,我说:“让我试试吧!”其实我们几个校长里面我年龄最小,当时还不到三十岁。我走到一个看起来像是保安的年轻人跟前,用普通话说明了我们的情况,他马上替我们叫了一辆出租车,嘱咐司机把我们送回宾馆。我替大家解决了难题,那些老校长对我也刮目相看了,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讲普通话,太重要了!”

  其实,这也是我的感叹!

  另一件事,是普通话让我登上的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校长论坛”。

  去年,我在云南参加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举办的“星巴克”乡村校长培训班。在去云南之前我和我们省上的领队——陕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冉胜利老师通了一次电话。当我用比较流利的普通话和冉老师讲完话后,他认为我的普通话还不错,当即决定让我在这次培训班结业时的“校长论坛”上代表陕西省参训校长做报告。当时我真是非常激动,因为这样的机会,对一个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村小学校长,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再遇到了。所以,在去云南之前,我就准备好了“校长论坛”的发言稿,到昆明后,又和冉老师一起多次研究修改我的报告内容。正是因为提前做了这些充分的准备工作,再加上我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所以,我在“校长论坛”上的报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也因此被评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星巴克’乡村校长培训班”优秀学员。这次培训,为我的教育生涯添上了终生难忘的精彩的一笔。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次之所以能站在这么高规格的“校长论坛”上,和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学习和踏踏实实的工作分不开,也和冉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但是,让省上领队冉老师赏识我的起初因素却是我的普通话,所以,是讲普通话给我带来了这样的机会!更主要的是,我从此结识了一位一生难求的导师——冉胜利老师,他用他渊博的专业知识指导着我的教育工作,让我的教育思想和工作方式时时处在教育发展的前沿。

  以上两件事,让我对讲普通话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前几天,我收到了我们学校一位年轻教师的邮件,她建议让全校师生都讲普通话,不仅是在课堂上,下课后也得讲;不仅要让学生讲,而且要求所有的老师必须要带好这个头,都得时时处处讲普通话,并且给我附上了实施这个方案的措施。我非常赞同这个想法,我心里也在酝酿着这个大胆的计划。我想如果我的计划能实施的话,对全校推广“普通话”这项工作来说,那将是一次质的飞跃。

  我相信我能做到!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2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会讲普通话,是一件多么尴尬的事情啊!你们有没有不会讲普通话的自身感受?那、你们是不会明白的。而我就有过这样的自身感受,才知道那是多么令人伤心。在10岁那年,有一次,叔叔带着我和哥哥去了莲花山,那里真是美丽极了!这些各种各样美丽的花花草草都是我们在山下所不能看到的。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句:“哇!好漂亮的花啊!”说完这句话以后,哥哥瞪了我一眼,对我说:“嗨!你的普通话好怪啊!好像跟我说的不太一样啊。”我想:我讲的也是普通话,以前的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讲的都是这样的普通话,为什么到了他这儿,就变得不是普通话了呢?我的心咚咚直跳,一个上午都不好意思说话。游玩了一个上午,我口干舌燥,肚子也有点的饿,真想买点吃的喝的。可刚走到超市门口前,又停住了脚步,心想,我那说的不标准的普通话,肯定会引来售货员阿姨们的嘲笑,就凭我这个说话的声音、语气,无奈,只好忍着。

  由于我的普通话不好,平时很少说话,但也让我养成了仔细倾听别人的习惯。每天晚上吃饭前,爸爸总是准时收看新闻联播,正好,练练我的说话,我认真地听着,认真地看着,看播音员的说话舌尖是怎样变化的,嘴唇是怎样移动的。看到她们有气质的形态和表情、声音的时候,真是令人羡慕啊!有时候,我自己一个人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练着。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我终于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家人们不用天天看我的笑话了,姐姐、哥哥和我谈的话也多了!

  11岁的时候,爸妈给我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他们希望在这里,完全改掉我满嘴的莱芜方言。在那一刻,我感觉欣喜万分。亲戚姐妹们都非常愿意和我在一起谈话,也开始渐渐了解我,熟悉我了。我也开始熟悉他们了,其实他们不是不想和我说话,而是怕我自己觉得普通话不标准,会自卑的。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这时,我觉得我该和我的方言说声再见了。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3

  我出生在农村,小学乃至中学都是在农村上的,所以接触到的同学,甚至老师都是一口浓重的地方方言,当然我也练就了一口地道的方言。这在当时并未引起我太大的不适,只是隐隐觉得自己说话不太洋气罢了。等上大学到了外地,这种不适就越发明显了。

  这不,开学第一天我们就因此闹了笑话:午饭时,我们同来的几个人一起到饭馆吃饭,席间喝汤需要几个汤匙,于是就有人对服务员说:“请给我们拿两个(我们方言中的‘两个’指‘多个’)匙子。”“什么?”服务员好像没听清,我们又放慢语速重复了一遍,心想这次一定听清了,哪曾想服务员还是迷惑的看着我们,我们只好一边说一边比划着,总算服务员好像明白了,只见他快步离去,很快给我们拿来了两个匙子,我们看后不觉一愣继而哈哈大笑:“怎么,你们不是要勺子?”“我们是要勺子,但不只是两个,而是多个。”“刚才你们不是说要两个?”我们一时语塞。

  如果只是这样一个笑话,我也就把他当笑话了,但这仅仅是一个小插曲,所以,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是谁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对,是学校教育,就是因为我们上小学乃至中学时,普通话普及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学校的老师不仅自己不讲普通话,也没有让学生去规范自己的语言,这就造成了我们满口方言而不适应社会的现状。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们将何去何从,是顺着老路走下去还是改变现状?走老路显然是行不通的,不仅若干年后走上讲台行不通,就连眼前都过不了关,所以,我们只能改变现状。

  但真正让我下决心改变现状的还是课堂内外的尴尬局面。以往上学时,用方言与身边的人交流起来很方便,但如今,只与同来的几个人有共同语言,与其他人根本无法交流,并且与周围人标准普通话相比,越发觉得自己的话很土气,这使我很自卑,不仅课堂上不敢开口说话,就连生活中也很少与人交流。每当听到别人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问题或交流时,甭提心里多羡慕了,不仅如此,我们那些年过半百的讲师教授的普通话,更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听他们讲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我多么希望自己执教后也能像他们一样啊!当然,也有个别的讲师教授不用普通话,他们讲的话有的`就很难理解,这就更增强了我改变现状的决心。

  决心一定,就要付诸行动,于是我为自己拟定了一份学习普通话的计划,并买了一本学习普通话的书,按书的要求我先从学字母入手,然后是单个,再到词、短语、最后是句子语段,我不仅从书本上学,还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用,不仅读课文时用,还在与别人交流时大胆运用,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我的生活学习也好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不仅交了许多外地朋友,而且课堂上也敢回答问题了,我顿时觉得,生活很充实,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普通话的推广,所以我要高呼:“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4

  今年,我开始接任初一年级三、四班的生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既领略到了初一学生的天真、调皮,又体验到了新课改后师生关系的其乐融融。

  由于自己是“奔四十”的人了,长期使用地方语言的语言习惯,使本来就不是十分流利的普通话变得更加生疏,但是,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给学生上课时,我又必须使用普通话。于是我便对我的学生说;“老师的普通话讲得不好,就用家乡话来给你们上课,如果有领导和老师来听课,那时我就用普通话。但你们上课时一定要使用普通话。” 在我看来,一方面,好象用地方话给他们讲课,更能讲得清清楚楚;另一方面,也避免了自己这笨拙的普通话漏洞百出,在学生面前丢了自己的面子。这么对学生一说,我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再也不用为课堂上说普通话犯愁了,压力一减,上课时的感觉就轻松多了。

  哪知过了一个月,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议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教的两个班的20名同学居然有一半以上提到我上课不用普通话。我震惊了,原来他们是非常在意的,只是慑于老师的威严不敢正面提出。其中有一个同学写得让我很感动,她说:“老师你要大胆地使用普通话,你说得不好,我们不会笑话你,我们还会鼓励你。如果你平日不用,那么等到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你肯定说不好。所以你要平时练习说,有不对的地方,我们就帮你纠正,这样你的普通话水平肯定会提高。”

  从那以后我每节课的备课除了备好教材、学生外,还要认真地查阅字典,把自己认为不准确的读音做好标记,拼上正确的读音,在课堂上完全使用普通话。这样讲课速度尽管慢了些,但我看到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有些字我的发音不正确,他们不但不取笑我,还不时地给我订正。例如有一次我在读一道课后习题时有这样一句话 “养牛的农民爱养猫(māo)”,我把它读成了máo,他们一齐在下面订正“爱养猫(māo)”,看着他们那一本正经的样子,于是我又大声地跟着他们读了一遍“爱养猫(māo)”。这时,有的同学伸出了大拇指,有的同学则做出了“OK”状手势,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如今,我再也不用为上课讲普通话犯愁了,因为我除了有一位不会说话的字典老师外,我还有接近一百名聪明的“学生老师”。从课堂讲普通话这件事上,我彻底放下了老师高高在上、听不进学生意见的架子,通过普通话这条纽带,我和学生的交流多起来了,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了,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这件事还使得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都能正确地认真地去对待,并且信心十足。与学生们在一起,教学相长,其乐无穷。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5

  在日常生活中,普通话时时刻刻在我们的身边,它离不开我们。我们交流要要用到它,普通话,人人都需要他!

  记得在我五岁的那年,我已经学会说一些普通话了,可总是有一个字的读音让我读不准——能,他的读音是néng,可我总是把他读成了néng。到了九岁,我还是觉得它的读音就是读néng,我想léng不就是“能”吗?真搞不懂大家为什么都把它的读音读成néng呢?我试着把léng的读音改成néng,可不管我怎样改就是发音发不准。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聊天,聊着聊着,旁边的朋友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我老是把néng读成léng。我后悔我没有努力去纠正过来,我感到很难过。我下定决心要把“能”的读音纠正好。

  每天,我努力的去纠正,用录音机把自己读准的音全录下来,然后用耳机塞到耳朵里,走到哪,听到哪,仔细的听,认真的听,听的时候,我就在心里一点点的读,慢慢的去纠正,没想到学会一个字简单,要丢到一个字难啊! 过了许久,能的读音读的不会那么的拗口了,可有时还是读不准。我很快就要把这个难以解开的读音纠正回来咯!我要加油!

  在睡觉前, 我把“能”这个字的读音在心里读上了100遍,睡觉时,把录音机放在旁边,边睡边想这个字的读音,听着听着,进入了美梦,在美梦里我看见我静静的坐在沙滩上,吹着海风,嘴里读着“ néng,néng,néng…”我努力着。渐渐地,我把“能”的读音改正过来了。此时,我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

  早上起来,我发现我终于把“能”的读音改过来了。我跑到一个寂静的树林里,张开大嘴,充满信心的喊:我成功啦!néng,néng,耶!”

  普通话,人人需要他,他带着巨大的能量,它能让我们互相交流,让我们知道别人在说什么呢!所以说,普通话也是很重要的。学好了普通话,也就学好了国语喔。让我们去热爱普通话、学好普通话吧!让普通话永远流传下去……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6

  我们生活在中国,学习普通话是必经之路,如果学不好普通话,会闹出很多笑话。我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我经历了太多的普通话的故事,我才明白普通话的重要性。

  我一直前后鼻音不分,很是麻烦,比如说,有一次,爸爸过生日,我给他挑了一个礼物,然后写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爸爸,祝你身体健康,天天快乐!”,“乐”当时忘记怎么写了,就用拼音代替,结果我写成了“爸爸,祝你身体健康,天天快ne”,我仔细看了一下卡片,满意的点点头,放在礼物旁边。爸爸回来了,他看到了礼物,然后看到了旁边的小卡片,我爸爸看着看着,好像发现了什么地方有错,很吃力的读了一遍:爸爸,祝你身体健康,天天快ne。爸爸叫来我,告诉我错误,我尴尬的笑了笑,然后就改好了,爸爸这时才露出开心的笑容。

  我为了这件事,努力地练了很久,一开始,妈妈建议我多练拼音,纠正发音,我采取了意见,后来我才发现,如果这样,我练多了就会累,如果很累,舌头就会不“听”话,反而越练越糟糕。正在我冥思苦想的时候,爸爸告诉了我一个好主意,可以多听新闻,纠正发音,我半信半疑的采取了爸爸的意见,后来我发现,这个办法真不错,过了几个月,我的普通话可标准了!我深有体会,看来,普通话不是一般的重要,我们一定要学好普通话呀!现在,中央领导很关注普通话的发展,加油吧!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7

  你一看这个题目,你一会感到很奇怪吧!奶奶和普通话有什么关系呢?那就听我慢慢的说给你听吧!

  我的奶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从没有上过学,还是后来结了婚由爷爷教会了她汉语拼音,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呢!虽然说我们乐亭县算不上特别重的方言地区,但说的话还是那么土,离普通话可是差远了。庄前庄后说的都是清一色的家乡话。奶奶却在这样的语文环境中学说起了话,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吧!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去年二叔在村里开了个货栈,联系全国各地的客商来这收水果、蔬菜。人一多,叔和婶就忙不过来了,于是奶奶便主动担负起照顾这些客商的饮食任务来,可是过了刚刚两天奶奶便主动要求下岗了。为啥?奶奶怕脏怕累?不是?外地客商难伺候?

  也不是,原来奶奶说的话家乡味太浓,说的话外地人都听不懂,没法和人家沟通。于是就这样奶奶学说起了普通话。为了学说普通话可把奶奶给憋坏了。要让她改说了多半辈子的家乡话多不容易呀!为此,从不听广播的奶奶天天抱着个收音机听,学说普通话,硬是拉着晚天天给她念课文。更有意思的是,奶奶不敢过多地和村里人来往了,说什么怕自己被他们带着还说家乡话,看着奶奶那说普通话很不自然的样子,我总是想笑。可又一看奶奶那认真劲,我可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呀!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段时间,奶奶说的话总算不那么土了,带有普通话的味了,于是又光荣的上岗了,这下奶奶可高兴了逢人便说:"还是学说普通话好呀!我还得继续练习啊!"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8

  普通话——是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现在的我普通话标准、通顺,但是,你们不知道,我的普通话也是从我姐姐那里学过来的呢!不信,你瞧。

  那是我五岁时发生的。一天晚上,我正在玩布娃娃,就在这时,姐姐走过来,对我说:“月月,我明天开始,教你学普通话好吗?”我一听,慌了神,想:我普通话本来就不标准,如果在姐姐那边出洋相,那我的“机灵鬼”这个名字不是白当了吗?但是,为了保住我这个名字,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学习普通话。

  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床,吃过早饭,就开始学习了。因为我爸爸妈妈都是铜陵人,而我是天天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所以我有时也会带着铜陵的口音。首先,姐姐对我说:“今天,就从你最喜欢的水果——苹果开始念。”于是,我就一本正经地念:“苹果(bing go)。”这让旁边的爸爸妈妈,笑得前俯后仰。但是,姐姐却没有笑,只见她面对着我,说:“月月,你发“苹”的时候,一定要把嘴紧闭,然后用嘴张开的声音发出“苹”;“果”是要把嘴变成“0”形,然后用舌尖贴住嘴的上膛,就这样,才可以把“苹果”这词说好。”我半信半疑,照着姐姐的方法试了一次。咦,还真灵,我成功学会了第一个词语。可是,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到了中午12点整,我想:如果我这样下去,要到何时何月呀!于是,我又下定决心,一定要认真学习普通话,并且,也教长辈们学普通话。

  普通话——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那么,就让大家一起来学习普通话吧!

  最新普通话小故事 篇9

  1728年,清世宗雍正帝设立“正音书馆”,在全国推行北京官话。他谕令福建、广东两省推行汉民族共同语(旧称“官话”),并规定“举人生员巩监童生不谙官话者不准送试”。意思是,读书人若听不懂官话,不会说官话,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一个把满语视为国语和民族标志的满族皇帝,此时却破天荒地下了一道推行汉语普通话的上谕,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上谕颁布后,闽粤二省的各个郡县普遍建立了正音书院,教授官话,凡是走读书、考试、当官之路的读书人都要懂得官话。甚至一度规定,不会讲说官话的童生,不得考取秀才。

  雍正帝的“推普”上谕不可谓没有远见,“推普”措施似乎不可谓不力,然而收效甚微。据记载:“初时甚为认真,无如地方官悉视为不急之务,日久皆就颓废,至嘉庆、道光时,福建仅存邵武郡城一所,然亦改科制,广东则更无闻矣。”

  “推普”上谕尽管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但还是有一些积极作用和影响的。作为“推普”的首倡者,雍正帝为后来的张之洞等提出“官音统一天下语言”的思想和举措奠定了基础。1902年,张之洞、张百熙等为清廷制定《学务纲要》指出:“中国民间各操土音,致一省之人彼此不能通语,办事动多扞格,兹拟官音统一天下语言,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中国文一科内附于官话一门。其练习官话,各学堂皆以用《圣谕广训直解》一书为准。”

  显然,张之洞等人的“推普”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雍正帝“推普”上谕的精髓,并加以发展。1909年,清政府资政院开会,议员江谦正式提出把“官话”正名为“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