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素质 百分网手机站

创业型人才的十大素质

时间:2017-06-30 08:57:44 基础素质 我要投稿

创业型人才的十大素质

  引导语:创业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到的各种知识,积极投入到创业实践中去,并能够不断开拓、探索,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的人。

  创业型人才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高级创业型人才、中级创业型人才与初级创业型人才。高级创业型人才一般具有很强的创业素质;中级创业型人才一般具有较强的创业素质;初级创业型人才具有一般的创业素质。总体而言,创业型人才应该具有以下十大素质:持久的创业激情;自由和独立精神;独特的创新人格;敏锐的市场眼光;优化的能力结构;警觉的风险意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放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优良的团队精神。

  一、持久的创业激情

  根据情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热情是指强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的情感,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定而深厚的情感;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的、短暂而又强度很高的情感。对于创业型人才而言,仅有一时的创业激情是不够的,尤其需要创业激情的持之以恒。

  创业型人才要充分认识创业激情对于创业的重要性。创业激情不是个人一种卑琐的情感,而是一种干事创业的高尚情感,正如法国启蒙运动领袖狄德罗所言:“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1]而所谓大的情感,就是情感内涵具有深刻性和丰富性,而决不是仅仅为了一己之利而表达的一种卑琐感情。创业型人才具有了创业激情,才能在创业道路上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才能够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拼搏和奋斗。

  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激情应该历久弥坚。创业激情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个人具有创业激情并不难,难的是对创业激情的持之以恒与历久弥坚。创业激情是一种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韧,也是一种锐意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气概。创业激情不只是短暂的激情,不是无缰之马,更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激情中蕴含坚韧的意志、科学的智慧与理性的闪光,唯有如此,创业激情才特别需要时间和实践的双重考验和磨砺,需要创业型人才在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奋勇前行。宋·尤袤《全唐诗话》卷三:“百锻为字,千炼成句”是指文学创作需要千锤百炼,而人生又何尝不需要孟子所说的“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呢!许多成功的创业型人才最初几乎都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缺经验,都经历过种种磨难和严峻的考验,甚至遭遇到挫折和失败。创业型人才一方面应该志存高远,一方面又要脚踏实地,把创业激情融入坚韧的意志、科学的智慧与理性的闪光之中。唯有如此,创业型人才才能微笑面对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挫折,如果挫折是一座高山,创业型人才可以把高山踩在脚下;如果挫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创业型人才可以乘风破浪,做商海大潮的弄潮儿。

  为了创业激情能够持之以恒,创业型人才应该以光明思维为精神动力和未来的发展导向。光明思维蕴涵了人生乐观的心态,弘扬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精神。光明思维是一种彩虹思维,更是创业型人才需要具有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光明思维者大致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在遇到挫折时,不拘泥于挫折,而是能够看到世界存在光明和黑暗的两个方面,因此,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

  第二,在遇到挫折时,不仅能够看到世界上有光明和黑暗,而且还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到黑暗面向光明面转化的趋向。

  第三,在遇到挫折时,不仅能够直接能看到黑暗中蕴涵着光明,而且还能够积极促进黑暗向光明的转化。

  光明思维是辩证思维的特殊体现,它对于创业型人才战胜挫折,促进人才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意义。柏拉图说得好:“既然是跌到水里了,那就不管是在小池里还是在大海里,我们义无反顾,只好游泳了。”[2]柏拉图所说的实际上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光明思维。他还说过:“你有没有注意到,昂扬的精神意气,是何等不可抗拒不可战胜吗?只要有了它,就可以无所畏惧,所向无敌吗?”[3]实际上,昂扬的精神意气作为光明思维,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精神,它具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人才开发的实践证明:光明思维让创业型人才学会坚强,激励创业型人才正视创业的困难;光明思维让创业型人才学会勇敢,鞭策创业型人才笑谈人生;光明思维让创业型人才增强自信,促使创业型人才驱散心灵的阴霾。

  为了认识创业激情的重要性,创业型人才还应该认识以下三种情感状态的危害性:第一,克服情感淡泊对创业的消极影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的情感淡泊,就必然对生活和事物缺乏热情,就容易滋生“什么都无所谓”的消极态度,就会影响创业型人才的积极进取精神。第二,认识情感衰退对创业的消极影响。狄德罗不仅看到情感淡泊使人平庸,而且还注意到了情感衰退能够使杰出的人失色。狄德罗以树为例,说明树的生长要靠枝叶茂密,人们也才能享受清凉宽广的浓荫。意思是说,人的发展也要靠情感的支撑。从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情感的强弱、大小、有无,是个体意志和生命力的表现。一般来说,凡是情感健康、丰富而又深刻的人,大都具有坚强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则表现出个人的软弱消极和生命力的衰竭。第三,充分认识情感冲动的危害性。创业激情不是创业者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建立在对市场的判断和理性思考基础上的审慎选择,应该是有源之水和有本之木,而绝非头脑发热的情感冲动。

  此外,为了增强创业激情的持之以恒,还需要创业型人才增强心理耐受力。所谓心理耐受力是指创业型人才遇到挫折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积极的心理耐受力来源于创业型人才的心理韧性,而所谓的心理韧性是指创业型人才通过长期的修身养性所锻造出来的心理抗压能力或者抗挫折能力。

  二、自由和独立精神

  创业型人才还应该具有自由和独立精神。所谓自由精神,就是要求创业型人才在思维领域里能够达到自由的境界,即实现对必然的认识和超越,从而获得思维的自由和解放。所谓独立精神,就是要求创业型人才具有创业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从自由精神来看,创业型人才进行创业不应该仅仅是屈从于就业压力或者经济压力,而是应该成为创业型人才能动的自主性选择,也是主体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创业型人才的自由精神意味着创业本身已经克服了创业的盲目性、随机性和主观性,体现创业的自由性、科学性、自主性,是在见微知著的基础上对创业准备、创业投入、创业风险与创业前景的远见卓识。一个真正具有自由精神的创业型人才,意味着他具有理性判断和自主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并敢于为自己的创业选择承担责任,并且客观上能够承担责任。因此,创业型人才的自由精神不是好高骛远,也不是信马由缰,而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在认识创业和实践创业的和谐统一中完成创业的奠基、生长、突破和飞跃。

  从独立精神来看,创业型人才进行创业本质上是对社会从众心理的超越。一般而言,无论是已经具有相对稳定工作的员工,还是正在准备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人们受“铁饭碗”意识的影响,一般都希望应聘到既定的企事业单位或考取公务员,而不愿冒风险自主创业。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把创造性人才人格的第一特点看作是“高度自觉性和独立性”,确实看到了独立性对于创造性的积极影响,而“当你有充足的理由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抛开传统和自我的限制”[4]。实际上,创业型人才的独立精神一方面应该具有对市场经济及其发展规律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应该具有对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的反思和怀疑精神,能够具有独创精神、独立见解和独立判断,具有不轻信、不盲从、不惟书、不惟上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主动做驾驭市场经济大潮的弄潮儿。

  自由和独立精神是创业型人才人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业型人才的创业能力能够产生重要的激励作用。创业型人才把创业看作是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创业型人才通过自主创业,牢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在沧海横流、大浪淘沙中锻造自己,创造性地实现自己的本质。

  三、独特的创新人格

  创业型人才在具有自由和独立精神的同时,必然具有独特的创新人格。独特的创新人格在创业型人才的诸多人格特征中,是一种能使人保持持久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个性品质。

  一般而言,创业型人才的创新人格具有以下特征:喜欢特立独行,遇事具有主见,较少从众行为;有强烈的好奇心,富有幻想,喜欢冒险;具有很强的自信心,不安于现状,甚至在常人看来会“离经叛道”;态度直率而坦白,喜欢雷厉风行,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有决心、恒心,能坚持不懈,具有百折不挠的坚韧性。创新人格大多具有自信性、批判性、独特性、认知性、好奇性、专注性、想象性、坚韧性等特征。

  独特的创新人格应该具有聚焦创新思维的能力。聚焦的本意是指把光或电子束等聚集于一点,如聚焦成像等,泛指把许多相关的要素集中起来形成某种合力或穿透力。创业型人才进行创业,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具有聚焦创新思维的能力特别重要。创新思维具有丰富的内容,如辐集思维、辐射思维(亦称发散思维)、直觉思维、求同思维、逆向思维与超前思维等。所谓聚焦创新思维,就是指创业型人才要善于把各种思维方式优化互补与整合起来,形成思维的合力,通过思维的聚焦,形成思维创新的穿透力。聚焦创新思维在实践上符合在全球化背景下在综合中求创新的大趋势。比如,在众多的创业领域中,作为创业型人才究竟选择什么作为创业的突破口,这不仅需要了解若干相关领域的现状以及发展前景,还要对自己的创业资金、创业能力等等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具体而言,我希望自己在哪个领域创业?我是否具有在这个领域创业的能力?我应该如何在这个领域进行创业?我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后作什么?我是否已经制定了详细而又科学的创业计划?等等……对于创业所需要的一切,创业者在创业以前就应该知己知彼,胸中有数,不仅能够积极开拓,抢抓机遇,而且又能够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善抓机遇,具有可持续创业的能力。这些都需要创业型人才对各种创新思维进行科学的聚焦,以形成思维的合力与穿透力。

  独特的创新人格还应该具有超前思维的能力。所谓超前思维,是指创业型人才在思维优化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聚焦,运用未来学的原理,以“未来时”的视野,对创业的现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动态的科学分析,把握创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竞争的格局下,创业难,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超前思维,才能把握商机;只有超前思维,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超前思维,才能促进创业的科学发展,使创业立于不败之地。比如大多数农民往往习惯于市场上的农产品什么贵就生产什么,结果第二年往往价格大跌,这几乎成为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一个基本规律,究其实质,就是许多农民没有超前思维,他们不懂得当很多农民都去生产价格高的农产品时,第二年该产品很可能因为供大于求而使价格下降甚至滞销。

  思维的超越性是思维的一种特殊的开放性和纵深性。它要求创业型人才在创业时,不仅要立足现实,自觉克服各种思维视野的遮蔽性,更要远望将来,把对未来的动态展望纳入对创业的“历时性”梳理之中,因此特别需要创业型人才具有全局意识和长远意识。对此,亚里士多德曾经高度评价理智和远见的重要性:“凡是赋有理智而遇事能操持远见的,往往成为统治的主人;凡是具有体力而能担任由他人凭远见所安排的劳务的,也就自然地成为被统治者,而处于奴隶从属的地位。”[5]很显然,亚氏非常重视理智和远见对于人生的重要性。《吕氏春秋》亦曰:“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也;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故审知今则可知古,知古则可知后,古今前后一也。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6]此论把古、今和后世都以历史发展的线索贯穿起来,显示了古人思维的深度,对当今创业也不无启迪。

  四、敏锐的市场眼光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以市场为手段,通过市场的供应和调节,使产品满足社会需要(或曰顾客需要和消费者需要)的经济形态。社会需要的性质、数量、规模和程度等等既有一定的客观规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偶然性,即市场经济具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因此,作为创业型人才只有具备敏锐的市场眼光,多一只敏锐的“市场眼”,才能在创业过程中保持科学和冷静的头脑。

  首先,创业型人才敏锐的市场眼光表现在对市场经济确定性的分析方面。市场经济无论千变万化,其适应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不变的,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市场就随之变化,企业的生产也要随之变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变应变。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确定性因素。在宏观方面,创业型人才在选择创业时,必须考虑市场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作为选择创业的突破口。

  成功案例:在第二届中国(重庆)创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上千个中小创业投资项目及专利展示中,作为一款最新专利产品,来自河北的富民家用快速磨刀器,以它科技创新、功能独特、设计新颖、产品神奇实用,一经展出就成为整个创博会的新亮点,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但受到与会投资者的青睐,而且被当地电视台从上千个项目中精选而出进行了报道。总经理刘福民以家用快速磨刀器作为创业突破口,源于他对消费者需要的了解。有一年过春节时,他去看望一位朋友,当他来到那位朋友家时,正巧碰上朋友在和妻子吵架,大吵大闹要离婚。原来,朋友喜欢打麻将,对家务事很少过问,妻子多次催促丈夫:“快过春节了,把咱家的刀给磨磨。”可丈夫却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放下餐桌就是麻将桌,整天不着家。过春节家家吃饺子,可妻子看着菜刀犯了愁,钝得不能再钝的菜刀根本切不动肉,更不用说剁饺子馅了,一气之下,妻子给丈夫断了烟火,等丈夫回家一看没做饭,便和妻子大吵起来。刘福民由此悟出了商机:如果能研制出一种磨刀速度快,既省时又省力,人人都会用的快速磨刀器,不仅能解决中国亿万家庭磨刀的难题,也可赚尽中国数亿家庭的财源。随后,刘福民投入100 多万元,组织相关科研人员,对磨刀器具进行了研制,终于研制成功了家用快速磨刀器,并获得了国家专利。[7]

  从刘福民的创业经历来看,敏锐的市场眼光是每一个创业型人才必备的能力,这种市场眼光必须建立在对市场需求的科学分析上,离开了市场需求,再好的“杀龙妙技”也无济于事。

  其次,创业型人才还必须充分了解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一,充分认识消费者消费需要的可变性。消费者需要是个变数,市场价格可能会随之波动,产品可能畅销,也可能滞销。第二,预防“跟风”、“一窝蜂”造成的“扎堆现象”。在这方面,创业型人才在选择创业时不能“跟风”,要对“跟风”可能造成的“一窝蜂”以及“扎堆现象”防患于未然。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不少人盲目“跟风”,20世纪80年代,人们经商“跟风”,纷纷“下海”;后来买股票“跟风”,全民买股票;至于文艺、出版、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山寨版”则更是铺天盖地。针对这种现象,创业型人才创业时,就要尽可能考虑到可能产生某种相应的“跟风”现象,提前做出预防和化解的对策或预案,力求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基于此,创业者在创业前要对市场尽量做好调研,深入了解市场,了解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做到心中有数,所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才是捕捉商机的最佳机会。

  当然,创业型人才敏锐的市场眼光并非完美无缺,而是需要为“试错”留出调整空间。从创业的选择,到创业的实施,都要留有充分的余地,必须具有内在的弹性,使创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警觉的风险意识

  海伦·德雷斯凯认为,“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稳定性的风险较小,不发达国家则面临较高的风险。”[8]我国是一个不发达国家,创业者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和技术的多重制约,创业必然面临多种风险,而且市场有时是不可控的,“蝴蝶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经济政策的变化以及天灾人祸都可能使创业者猝不胜防,没有人能够穷尽市场的不确定性,创业型人才在制定创业策略时必须做到有备无患。

  首先,创业型人才在决定创业时,必须为了追求利润而准备付出一定的“学费”,甚至要准备承担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创业型人才追求的利润越大,风险往往也就越大;追求的利润较低,风险往往也就越小。即高利润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利润的大小与风险的大小成正比。对于创业而言,创业型人才必须谨记“风险与机会并存”的道理,如果希望获得更大的收益,你必须付出更多的投入,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卖方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卖方可能获得较大的收益;当买方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时候,卖方处于被动地位,就会增加生产和流通中的风险。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形成以后,创业不仅受到国内市场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经济风险就具有了一定的国际性。当股票、证券、债券投放市场以后,创业的经济风险就会更加突出和明朗化,特别是股票投入可能使投资者一夜暴富,也可能使人倾家荡产。因此,对于任何创业型人才而言,树立警觉的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创业型人才在创业设计时,应该把创业风险降到最低点,争取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效益。为此,创业型人才需要对创业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一方面要敢闯,敢试,敢冒险,不能缩手缩脚;另一方面又要善于闯,善于试,善于冒险,要有如履薄冰的审慎。因此,创业型人才在具有风险意识的同时,需要具备风险管理的能力,需要学会运用或然性的思维方法,预防未来可能产生的多种风险。第一,创业前就要对创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多角度的预测,并根据预测制定和完善风险预警制度,及时排查风险隐患。第二,建立健全创业风险监测体系,建立针对创业过程中的生产以及产品流通领域的跟踪反馈制度,定期对创业投资、财务管理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进行风险排查。第三,建立健全创业风险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及时排查创业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或者把风险化解于萌芽状态,把损失降到最低点。

  为了防范和化解创业风险,创业型人才可以在创业抉择时充分了解以下创业的基本思路:

  第一,要了解创业项目的基本内容,包括创业的项目名称、生产或经营范围、创业项目的投资、创业场地的选择、创业理念和企业文化等。

  第二,对创业的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包括对市场需求的动态分析、市场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及市场前景等。

  第三,对创业投入的各项要素进行核算,包括薪酬预算、投资预算和经营成本预算等。

  第四,对创业可能的盈亏进行预测,包括创业的经营目标、投资收益预算(主营业利润=年营业额-总成本税金;辅营业利润=年总营业额-提成总额-其他费用;总利润=主营业利润+辅营业利润)。

  第五,对创业风险进行预测,包括创业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选择生产或经营场地的位置是否合理、对竞争对手是否了解、实际投资是否超出预算、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人才和技术是否到位等。

  第六,要了解生产和经营的相关法律法规,把创业纳入法律法规的保护和支持体系,不违规创业(建化工厂和造纸厂必须考虑科学排污问题,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第七,要制定科学的市场营销策略,包括经营策划中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经营计划等。

  创业型人才应该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掌握创业的基本思路、途径和方法,提高警觉的风险意识,才能在警觉中求生存,化险为夷,把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点。

  六、优化的能力结构

  万事开头难,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创业就更难,更需要创业型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与优化的能力结构。在素质方面,创业型人才应该具有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许多基本素质。在能力结构方面,创业型人才优化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第一,科学设置创业目标的能力。创业型人才必须喜欢自己的创业目标,使自己的创业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第二,具有把握商机的能力。我们通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创业型人才具备捕捉商机的能力,就可以从经济危机中发现和把握创业的机遇。

  第三,具有创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创业型人才要具有能够适应创业需要的专业能力。

  第四,具有市场开拓与营销能力。创业型人才在选择了具体的创业突破口以后,还需要开拓市场,具备驰骋商场、进行市场开拓与市场营销的能力。其中创立优良的企业品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为重要。

  第五,具有了解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业型人才必须树立信息观念,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把信息转化为企业经营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信息对创业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

  第六,具有把创业理念、创业技术和创业人才及时转化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能力。这种转化过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也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人才开发转化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过程。

  第七,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创业型人才需要与工商、税务、水电、媒体以及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包括采购与营销等沟通合作,也要与自己的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第八,具有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能力。许多家族企业初创时期,往往任人唯亲,但随着创业规模的扩大,必须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学会培养员工,引进人才,让各种员工适才适用,留得住,干得顺。

  第九,具有驾驭矛盾、保持企业发展的动态平衡的能力,能够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协调发展与共生共荣。创业型人才要主动驾驭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保持企业发展的动态平衡,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创业型人才要学会与员工一起分享创业的成果,而决不能把员工仅仅视为“经济人”。

  第十,学会运用5W2H分析法,做理性的创业型人才。5W2H分析法基本程序如下:

  (1)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6)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5W2H分析法又叫七何分析法,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发明新的项目。这种5W2H法对于创业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对创业的具体决策以及创业过程都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以上十种能力是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创业型人才具有了以上能力,就能够在创业过程中事半功倍,举重若轻,达到创业的预期目的。

  七、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软实力,不仅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而且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对于创业型人才而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克服“小富即安”和“各领风骚三五年”乃至“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泡沫现象。

  文化底蕴是指个人、群体、民族和国家所拥有的精神财富的广度和厚度。对于创业型人才而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是进行成功创业的重要前提。对于文化底蕴,也许有很多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很短,缺乏文化底蕴,却依然成为超级大国。其实,很多人并不懂得美国的历史,也不懂得文化的本质及其载体。美国最初的创业者大多是英国殖民者的后裔,他们继承了英国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发扬了英国资本主义文化的精华;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广泛吸纳外国移民到美国创业,不但使美国具有了最具创业能力和创业活力的无数的人才资源,而且这些移民本身就是其母国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因此,美国作为移民国家,恰恰铸造了美国文化的丰富性,使美国文化具有了兼收并蓄与融合统一的态势。由此可见,美国能够成为超级大国,客观上恰恰与美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

  作为创业型人才而言,为了取得创业成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多种途径,不断积淀自己的文化素养,善于融汇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因子。创业型人才的文化底蕴需要从横向与纵向两个角度进行积淀:

  第一,从横向的角度来看,创业型人才一方面要通过参观、考察、学习和调研等多种方式,充分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走向;另一方面善于在广采博取中汲取各种文化科学的营养,特别是各类管理专业需要掌握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主要了解经济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经济数学(微积分)、微观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经济法、价格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政与金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统计学管理、管理会计学、策略规划与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此外,作为创业型人才的文化素养,还需要懂得企业文化、审美文化、审美经济、广告设计、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哲学、社会心理学等若干相关的文化知识。

  第二,从纵向的角度来看,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外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底蕴深厚悠长,是中华人文精神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和是指和睦、和平、和善、中和、祥和;谐是指协调、平衡、瑞润、美好、圆融等。中国的和谐文化不仅具有普世价值,而且对于金融危机下的创业也不无启迪。和谐在本质上是注重多样元素的融合与和合,是在诸多要素的相生相克、相反相成、互补互济与平衡协调中的动态生长,和谐本身并不否定现实的竞争、斗争与冲突,但不是将其对立方导向消灭和死亡,而是导向融合与共生。很显然,这种和谐文化对于创业型人才认识和处理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颇具启发意义。市场经济有竞争,但不一定非要你死我活,竞争的双方乃至多方可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既要通过创业而使自己富裕起来,也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最终走向共同富裕,而决不能为富不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即使像《孙子兵法》这样纯粹的兵法,也早已用于商业的竞争。军事战略家哈特认为《孙子兵法》“那样一本简短的书中却包含了我要用20多本书才能涵盖的军事战略和策略的基本原理”[9]。因此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对于外国的传统文化,创业型人才一方面需要从理论的角度了解外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走向,掌握外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比如西方古希腊的社会管理思想、近现代的经济管理思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一系列理论建构,对于我国创业型人才都具有许多参考价值。此外,日本近现代文化中特别注重吸取中国儒家文化以及西方现代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本善于在综合中求创新的文化形态,尤其是松下幸之助和盛田昭夫的创业思想非常值得创业型人才学习。

  对于我国创业型人才而言,具备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也就意味着具有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活力,能使人底气充足,血脉丰盈,非常有利于创大业,干大事,所谓源远流长、根深才能叶茂,此之谓也。

  八、开放的国际视野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地球村”的信息时代,“从经济领域的角度看,国界正在失去其原有的意义。”[10]因此,作为创业型人才,再也不能走传统小农经济的发展道路,而是必须拥有开放的国际视野,时刻关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等诸多“一体化”问题。

  首先,开放的国际视野要求创业型人才具有世界视野的经济眼光。在开放的社会,创业者不能单纯考虑产品生产与销售的民族化、区域化,而是要通过立足民族性和区域性,以世界的视野进行创业,包括生产原料既可以从本土获得,又可以根据创业的需要,酌情从国外进口;产品销售既可以占领本土市场,又可以争取走向国际市场。为此,创业型人才需要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具体内容、亚太经合组织、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一些具有国际性质的贸易组织,力求从宏观上把握创业所需要的国际大环境、国际大规则、国际大市场等,从中选择国际合作伙伴,理清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此外,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将在经济上持续走强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创业型人才还有必要了解欧盟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在世界的经济眼光方面,创业型人才还应该充分了解世界地理,掌握世界各国相关的物产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特点,这些资源的具体开发情况、价格波动及其作为商品的流通等情况。对于创业者而言,如果对世界各国的资源能够有大致的了解,这对创业者选择具体的创业内容和创业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开放的国际视野要求创业型人才要尽量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国际规则以及国际合作伙伴所在国家的具体规则。比如,社会道德责任标准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是ISO9000、ISO14000之后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国际性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简称SA8000,内容涉及企业使用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九大方面。SA8000是企业从“经济型”向“社会型”转轨的重要标志,1997年问世以来,在美欧工商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SA8000标准,中国不少企业采取排斥和反对的态度,认为这是西方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设立的贸易堡垒。实际上,这种自我封闭的理念直接阻碍了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最终只能阻碍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再次,开放的国际视野要求创业型人才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国内不少专家学者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种立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旨在弘扬民族文化,但这种说法在逻辑上却很值得商榷。实质上,民族性与世界性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在个别与一般的哲学关系上,并非个别事物之间的差异性愈突出,愈能体现出一般性;相反,只有个别事物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少,它的特点愈能蕴涵出较大程度或者较大范围的一般性时,这样的个别事物才能更具有一般性。由此推论,只有当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缩小时,某一民族文化的特点愈能体现出人类文化的共同性时,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说法才有说服力;相反,如果某一民族的文化更多地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差异性,而只具备较少的共同性甚至没有共同性,那么,这样的文化恐怕很难具有世界意义。因此,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创业型人才不仅要考虑创业的内容和形式要具有民族性,还要考虑创业的内容、形式能否体现较大程度的世界性,即人类的共享性。比如美国的电影与日本的动漫不仅符合国内市场需要,而且也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因此,创业型人才创业的初始阶段,应该立足于国内市场,通过民族性的凸显,然后逐步融入国际市场。

  创业型人才是否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将会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创业是否能够融入国际市场,也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及其前景。没有开放的国际视野的创业,则必然是“小家碧玉”,也是“小国寡民”式的“小农经济”;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企业发展才是“大家闺秀”,才能够融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经济”。当然,从“小家碧玉”到“大家闺秀”客观上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而且也许有些“小家碧玉”可能永远难以成长为“大家闺秀”。

  九、跨文化沟通能力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跨文化沟通的实质,是不同文化双方对彼此的理解、认同和尊重。鉴于市场经济已经具有国际化的特征,创业型人才不能撇开市场国际化这一根本特征,孤立地进行封闭式创业。为了能够使创业融入国际化市场,创业型人才就必须拥有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首先,创业型人才的跨文化沟通要求了解和掌握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方式。在这方面,创业型人才在跨文化沟通中需要正确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国家的人们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沟通方式,确保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和谐,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与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能够得心应手,畅通无阻。比如德国人的特点是遵守条条框框,不善于变通,循规蹈矩,喜欢追根究底,在人际关系上正规刻板,特别是在经济往来中,德国人非常讲究信誉,时间观念极强。日本人在谈判中的决策时间较长,比较注重集体协商,谈判过程具体内容的洽商反馈到日本公司的总部。美国人在谈判时比较直率,不喜欢停下来或保持沉默,而是注重效率,习惯于先谈妥原则问题,然后在斟酌具体细节。“在中国心直口快会给人以急躁不牢靠的印象;而在美国则被视为反应快、思维敏捷。在中国沉默寡言让人觉得稳重、有城府、能成大器;在美国却很可能被看成迟钝甚至愚木。”[11]作为创业型人才,只有了解不同国家在商务谈判中的不同方式,才能有利于进行跨文化的沟通。

  其次,创业型人才在跨文化沟通中还需要正确认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国家人们的共同性与价值的普适性。尽管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国家人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人类追求和平、幸福的愿望是共同的,每个民族都喜欢得到其他民族的理解和尊重。从创业的角度来看,创业者如果能够通过创业,创造出具有普适性价值的产品,能够获得更多国家和民族的喜爱,使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客观上就会实现产品的更大价值。也就是说,创业型人才在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济往来中,要尽量选择产品所具有的全球通约性,即寻找或者建构出一套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游戏规则”。因此,在精神层面上,建构具有世界意义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幸福观、伦理观、审美观和商品观等,以世界整体论为出发点,建构具有世界普适性的共同遵守的经济运行规则等,客观上必然形成或者说是凝聚成全球的普遍价值。当然,建构全球的通约性,并不排斥各国各民族的相对独立性,而是统一与分化互动,普遍与特殊相融,通约与多元共存。换言之,一个国家只有当民族性更多地蕴涵了人类的可通约性,才能在全球化中与其他民族进行对话与合作,才能真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互补与融合。所以,在全球化的整体走向中,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要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主动或被动地寻求相互间的共同话语,实现共生效应,在体现共存意识、全球意识中寻找人类的某些共同性,达到求同存异的目的。

  再次,创业型人才还要学会驾驭跨文化冲突。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人际交往中由于文化形态不同导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主要包括语言理解冲突、沟通风格冲突、社会性格冲突。其原因主要在于跨文化认知障碍、跨文化沟通障碍以及种族优越感等因素。在创业过程中,为了使企业能够融入国际市场,创业者在参加国际商务谈判时,尤其需要驾驭跨文化冲突,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跨文化管理。在金融危机状态下,我国创业型人才更需要通过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探索跨国经营和投资的新理念,由国内创业走向国际创业,由国内经营升级为跨国经营。

  创业型人才为了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在宏观上,要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承认文化的差异性及其合理性;在微观上,要根据不同的跨文化沟通对象,确定与之相适应的沟通方式,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灵活多变的交往策略。

  十、优良的团队精神

  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看,团队精神是企业员工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合作,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奋斗的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团队精神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员工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尊重,彼此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企业发展的凝聚力;二是员工之间通过互相合作、互补、共生中实现企业精神财富的增值,能够激活和促进企业的发展力。创业型人才只有具备优良的团队精神,才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员工的斗志,形成创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力。

  首先,具有优良的团队精神,是创业型人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粘合剂和润滑剂。团队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创业竞争力的源泉,就在于团队精神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团队精神作为一种创业团队的粘合剂和润滑剂,也是创业团队精神的一面旗帜,它召唤和激励着认同这个团队精神的员工,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愿景而奋斗。创业的发展愿景是形成团队精神的重要动力,召唤着员工的创业精神,应该与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和谐统一起来,创业者应该注重创业愿景在员工中的认同度,这样有利于增强创业团队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保证创业机制的高效率运转。创业型人才自身的素质能力以及创业理念则是创业团队的精神支柱和灵魂,创业型人才只有认真关注创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努力建立一支具有共同愿景与强大战斗力的创业团队,才能真正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创业型人才要走出老板本位的思维误区,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自觉养成与员工的合作意识。

  其次,具有优良的团队精神,是创业型人才增强企业发展力的重要支柱。第一,团队精神能够激励创业的发展力,就在于团队精神能够凝聚创业发展的向心力,从而对员工产生特殊的激励作用。哈佛大学维廉·詹姆士通过研究发现,采取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能力。在没有激励措施下,员工一般仅能发挥工作能力的20~30%,采取有效激励措施,工作能力可以提升到80~90%。美国心理学家伏隆提出了期望理论,其基本模式: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值

  激发力量: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

  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第二,创业团队的合作精神是团队精神的根基,也是能够激活创业团队发展力的重要动力来源。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团队成员的真诚合作,即集众之力,聚众之智。创业团队只有培育合作精神,畅通“老板”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架起彼此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与相互支持的桥梁,才能形成1+1>2的整合效应,提升创业团队的整体合力,提高企业的发展力;反之,没有合作精神的创业团队,只能是散兵游勇、一盘散沙,不可能有凝聚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具有发展力。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创业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两种力:一是凝聚力;二是发展力。二者可以简称为凝发力。作为优秀的创业者,不仅应该具有与员工共创事业、合作发展的凝聚力,而且还要有内强筋骨与外塑形象的发展力;不仅要通过团队精神把员工的精神凝聚在创业的开拓上,还要激励员工着眼于开辟创业的未来之途。

  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又能够脚踏实地,具有优良的创业素质的一大批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应该敢于创业,善于创业,更善于把新技术、新专利及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仅应该熟悉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应该了解创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掌握创业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从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我国创业型人才不能满足和拘泥于“开小店”和“摆地摊”式的传统创业方式,而是更需要知识密集型、能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三者的有机组合与和谐统一,也需要创业型人才具有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以及应对金融危机、具有融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作为政府、学校和培训机构,不仅要注重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技能,而且应该根据创业的不同层次,不断提高各类创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