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百分网手机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时间:2017-10-26 16:07:39 教师资格 我要投稿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点击查看试题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隐性课程的特点的是(  )。

  A.影响方式的无意识性

  B.空间的广泛性

  C.内容的全面性

  D.教育影响的计划性

  2.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落实在课程类型上表现为(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3.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4.以解决实际问题的逻辑顺序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课程是(  )。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核心课程

  5.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的是(  )。

  A.课程评价

  B.课程模式

  C.课程实施

  D.课堂反馈

  6.注意培养学生研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类型是(  )。

  A.基础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7.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比,其优点是(  )。

  A.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能力

  B.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

  C.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

  D.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8.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  )。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理科和文科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传统课和现代课

  9.指导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依据是(  )。

  A.课程内容

  B.课程方案

  C.课程目标

  D.课程设计

  10.某中学根据当地太极拳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在该校开设了太极拳课程供喜欢太极拳的学生选修。该课程属于(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学科课程

  11.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  )。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

  1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相关课程

  13.新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自主性

  14.下列教育家中,(  )最早提出“课程”一词。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15.课程内容的文本表现形式不包括(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课程目标

  16.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体验了(  )的重要性。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7.区分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主要标志是(  )。

  A.物质性

  B.计划性

  C.实践性

  D.具体性

  18.按照知识的'逻辑序列,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形象的先后顺序组织课程内容的教材编排方式属于(  )。

  A.直线式

  B.螺旋式

  C.纵向组织

  D.横向组织

  19.影响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不包括(  )。

  A.学生

  B.社会

  C.学科特征

  D.教师

  20.(  )认为课程评价是将课程计划和预定课程目标相对照的过程。

  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

  B.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

  D.效果取向的课程评价

  二、简答题

  1.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观点。

  2.简述综合课程的内涵及其特点。

  3.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4.简述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就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期中考试时,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你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2.材料:“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1.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答案

2.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

3.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

4.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

5.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答案

6.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真题答案

7.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最新试题答案

8.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