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 百分网手机站

如何具备甄选有价值知识的能力

时间:2018-04-18 16:24:55 公开课 我要投稿

如何具备甄选有价值知识的能力

  甄别知识价值选择科学标准: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可证伪性,因为它使科学进步。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具备甄选有价值的知识的能力?

如何具备甄选有价值知识的能力

  甄别知识价值的“科学标准”

  噜妹儿做微信运营小编,她会分析标题和内容,会做PPT,会用Excel,偶尔还能用PS、AI做海报和Banner,但都不精通。生活中,她还对心理学、星座、两性关系、哲学等非理工类知识感兴趣。

  她纠结于学习开始后,到底哪些知识更有价值且值得学习?

  甄别知识价值的三个标准如下:

  经验主义:理论好不好用,必须眼见为实,拿出大家都认可的证据,经得起实证检验。

  实用主义:理论要有实用价值,不实用没有意义。

  可证伪性:可以被证明是错的。

  以上方法源自一种对于科学的定义:科学就是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筛选、可以被证伪的理论。

  所以,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科学标准。

  问:为啥要选择科学标准评判知识价值,那是不是像宗教、文学、艺术这类非科学知识价值就低了?

  我答:别急,学习科学标准并不意味着要学习科学,也不意味着非科学知识价值就低。我推荐这个标准最大缘由在于,它使科学进步。

  先说说科学是怎么进步的。

  经验主义、实用主义

  学习了星座学、占星术,并用它分析朋友的性格、运势,朋友们认为她分析的很准并给予了赞赏,噜妹儿成为了朋友圈的星座专家。

  表面上看,噜妹儿是喜欢星座学,实际上是想拥有分析一个人的能力。我私下告诉她,星座学很好玩,但实际上是伪科学,就分析人来说,心理学更靠谱。

  噜妹儿怒问:星座学和心理学都能描述一个人,难道心理学就比星座学更高明吗?不符合科学就说星座荒谬吗?为啥不是心理学荒谬呢?

  我答:如果说某一个理论比现代心理学能更好分析一个人,就应该拿出可公开检验的证据,去证明它比心理学更有效。例如,星座学就要和心理学来做大量的对照组实验,看看谁描述人或群体更准确。

  事实上,几乎所有关于验证星座预测效度的实证研究,都以失败告终。曾经有心理学家试图让星座学家根据出生和星座猜测一组陌生人的性格特征,结果跟一个没受过星座训练的人胡蒙乱猜差不多。

  从经验主义角度来看,星座学经不起实证检验。从实用主义角度来看,也不比心理学准确好用。

  噜妹儿又问,那学习星座学仍然有助于梳理对人的认识啊?还能让我得到朋友的认可,怎么能说不实用呢?

  关于这一点,就要说说可证伪性了。

  可证伪性

  波普尔提出的可证伪性,是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后人有反驳,此处不谈),为什么要把可证伪性纳入到衡量知识价值的标准中,用“死亡理论”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

  理论A:人都会死。

  这个理论不可证伪,所以不会迭代进步,属于非科学。但不可证伪,并非意味着要抛弃,不去学习。如果噜妹儿不明白“人都会死”这个理论,我不用说你也能想到她会干出啥。

  理论B:医学上的死亡,是脑死亡,即包括脑干在内全脑机能完全不可逆转地停止。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不可逆的深度昏迷;自发呼吸停止;脑干反应消失;脑电波消失 。符合以上四个标准,在24h内反复测试、多次检查,结果无变化,即可宣布死亡。

  这个理论可证伪,会不断迭代修正,属于科学。

  噜妹儿问:理论B不正好能推出理论A吗?我学习理论A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理论B。

  我答:如果噜妹儿你学习了这个理论,显然让你对于死亡的认知和解释力更强。当你和别人讨论死亡时,你有更高价值的见解和论点。当你和别人同样目睹死亡,你会做出不一样的抉择。

  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可证伪性使科学理论进步。

  噜妹儿问:非科学知识就不进步咯?也就是说,我学习非科学知识就不能进步咯?

  我答:噜妹儿的非科学知识,大意指的是“科学之外的知识”,一共有两类,一类是伪科学,一类是非科学(这种划分存在争议,不过用在这里不影响后面的分析)。

  伪科学和非科学都不能说是进步,而是丰富。

  学习它们,能极大地丰富你头脑中的陈述性知识,但并不能加深你对于事物的认知。

  例如不可证伪的神创论,它能丰富我们的陈述性知识,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也可以成为信徒之间的社交货币促进协作。但是,它没办法像进化论那样,让我们对于生物进化有更深刻而实用的认知。

  用可证伪性去检验知识价值,能提炼出更具解释力、更科学、更可信的知识。

  我是如何应用这个方法的

  眼尖的读者肯定发现,科学方法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例如,这个标准用到哲学领域容易犯循环论证的问题。不过没关系,它已经能帮我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了。

  以我为例,我是一名创业者,创业是我的必修课。那么,“创业知识太多,什么创业知识值得学”就成为了关键问题。

  在我的认知里,创业是一门科学,所以我要用科学标准对各类创业理论做筛选。

  这里是一些的创业理论:

  1. 小企业要有大的胸怀,大企业要讲细节的东西。

  2. 做生意有三个要素,用心用脑用体力。

  3. 创业者只有内心喜欢一件事,才能将这件事做好。

  这样的创业理论无比正确,完全无法反驳,但这样的理论没有用。

  小企业的胸怀要有多大算大?大企业注意哪些细节才算注意细节?

  做生意要用心用脑用体力?如果生意没做好,就说明你没用心没用脑没用体力?那到底要怎样用心用脑用体力才能做好生意?多用心,少用脑用体力能做成吗?

  它们都不可证伪,无法迭代进步,又没有公开检验的标准,实际上不具备实用性。

  看过本文,你也许不愿意学习这样的知识,但,如果它是马云总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