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 百分网手机站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时间:2018-03-06 19:09:02 民族舞 我要投稿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舞蹈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的民族舞蹈是各族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的缩影,是各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关于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供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

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联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和丰富的文化积淀铸就了五十六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文化。各民族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国各民族发展为具有各自语言、习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独具特色的人文状况与景观,不同的生活习俗造就不同的文化,其中民族舞蹈就成为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民族舞蹈之所以到如今还能异彩纷呈、灿烂耀眼,是因为民族舞蹈千姿百态的动作舞姿都取材于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历经沧海桑田,中国的民族舞蹈也随历史的变迁不断的发展、变化和创新[1]。

  一、民族舞蹈创作与其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的依存关系

  民族舞蹈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是人类发展史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着人类的生存本质,人们通过不同的舞蹈姿态,将实际的、抽象的、观念的民族文化因子统一融合到一起,向同伴、向外界、向未来表达本民族传统上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情感。从最初的史前文明时期的舞蹈创作来看,它就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领域;同时它作为一种文化,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内隐式文化价值,也就是说它通过人们自身做出各种形体动作对日常生活状态加以表达,通过不同的节奏与内容表达出不一样的民族历史与文化传统,从而达到传达情意、抒发情感的作用。民族文化最深刻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其民族舞蹈的创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受到多方面冲击的民族舞蹈想要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与发展领域,就必须深植于所属民族的文化中开展创作,在现有舞蹈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牢牢立足于民族文化内涵所在,加大民风民俗的弘扬力度。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遵循着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通过人的形态、神态来进行传情达意,其产生与形成受自然与社会两种因素的影响,其表达方式因艺术创作者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另外,其形成还与民族文化发展状态有关,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都会产生具备不同特征的舞蹈形式。民众在欣赏舞蹈的时候就能自然感受到其所代表的文化特征,并于无形中受到该文化的陶冶。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与民族文明的纽带,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传承[2]。

  二、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具体联系

  任何门类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而任何优秀的艺术,又是对生活的反映,尤其对于民族舞蹈而言,民族的这个定语,决定了这门舞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紧密相连。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民族舞蹈创作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不仅要深入生活,还要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有新意,有深度。例如对于达瓦拉姆创作的《酥油飘香》而言,创作者在创作之初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深入藏区,与藏族同胞同吃、同住、同劳动,真实体验了藏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一个个舞蹈动作,才是最贴近生活的,尽管该作品经过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但其中分明有一种生活的影子。这部作品的开场动作是一群姑娘的身体后仰,昂首挺胸,像是少女在清晨虔诚地迎接旭日东升的一刻。在实际生活中,藏族同胞在清晨的状态就是如此。民族舞蹈不仅能将人民的生活予以还原,还能将藏族同胞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这充分反映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质。同时,高质量的舞蹈作品,不仅应有出众的外在表现形式,还应有深刻的内容。深刻的内容,同样来自于对生活的'探索。创作者若不能贴近生活,内容的深刻性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虚有表面的有形无神。诚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它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及人们在生活中所沉淀下来熏陶形成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舞蹈的根源和灵魂。我们进行民族舞蹈创作都必须以此为基础,走进创作对象的民族或人群中去。很多著名的民族舞蹈都不是本民族的人民创作的,但创作者必须要到该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去体验和求索,去收集民族中外在的形式性内容和发掘民族中潜在的丰富内容。

  (一)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风格的独特性、独立品格的关系

  民族风格的独特性与独立品格是民族民间舞在继承、弘扬和发展中的重要内核。民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依托于文化、历史、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发展而发展的。民族舞蹈创作取材于各民族劳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民族舞蹈从中吸取了每个民族最具代表性的风格和习俗,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舞种,可见民族风格的独特性、独立品格对民族舞蹈的创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民族之间因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各自历史进程的快慢节奏不同,也使各民族舞蹈形态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民族舞蹈是各族人民群众劳动生活的写照,它用舞蹈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人民的吃、穿、住、用、行,是人民展现自己喜、怒、哀、乐等内心世界、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舞蹈的发展历经多种变化,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不尽相同,独一无二,这些舞蹈或深沉、或奔放、或热情、或含蓄,它展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特点。很难想象每个民族都跳着着同一种舞步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像四川德宏地区的孔雀舞,步伐流畅、圆润,通过腿步带有弹性的曲伸、手掌的上翻下按、头部的转动、眼睛的表情,表现出一种欢悦、优美的情态与性格;而西双版纳的孔雀舞,节奏顿挫感鲜明,粗犷质朴体现的是一种乐观豪爽的性格气质……在动作风格的区别中又可间接地感受到不同地域培养起来的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生活习俗。

  (二)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音乐的联系

  有人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的确,音乐元素使舞蹈鲜明、活跃,而舞蹈深化了音乐元素,音乐在舞蹈中对感染气氛、突出故事、表现人物不同性格以及对舞蹈情节和内容的展现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者是融为一体的。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民族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民族音乐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幻想和追求.民族音乐文化根植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土壤之中,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中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由于各民族地域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舞蹈形式更加瑰丽多彩,这些形式多反映当地的劳动生产和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和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因此民族舞蹈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民族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最富特色的有鼓舞、跳乐、踏歌三种类型。一为鼓舞,是采用击乐伴奏,合节起舞。主要是以鼓为伴奏乐器,用特有的节奏和音色变化,配合舞姿,如苗、瑶、彝、水、黎等民族的铜鼓舞、壮族的蜂鼓舞和扁担舞、朝鲜族的长鼓舞、佤族的木鼓舞等。二为跳乐,是一种完全用乐器伴奏的舞蹈,如西南各少数民族的芦笙舞、葫芦笙舞、月琴舞、三弦舞、哈萨克族的黑走马摆舞和天鹅舞、锡伯族的贝伦舞等。三为踏歌,即在歌声和乐声中踏着舞步欢跳,是载歌载舞,或歌舞相间,以歌伴舞的形式。一切声音都起源于动作,这是舞蹈与音乐结合的自然基础,舞蹈艺术中的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必须达到美满的境地,只有如此才能获得完整和真正的舞蹈艺术。所以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我们要深入的了解该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中丰富的内涵,因曲制舞、因舞选曲来进行创作。

  (三)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生产生活的关系

  民族舞蹈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自娱自乐的作用,民族舞蹈诞生于各民族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同时民族舞蹈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民族舞蹈创作的基础。究其民族舞蹈的发展根源,很多由古代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由简单到复杂,而祭祀中手舞足蹈的基本动作又来自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5],因此进行民族舞蹈创作必须深入到该民族的生活之中。以广东舞蹈《鱼龙舞为例》,在诗词中,描述的是元宵节潮州民俗文化巡游盛况,在这个舞蹈中,采用了四十多人来表演盛况场景。伴奏乐器以打击乐为主,配有吹奏乐,这个舞蹈充分展现了广东地区节日人群热闹,欢欣鼓舞的状态,该地区人民喜爱赶集,喜欢摆动身体等形态也一览无遗。这一经典舞蹈的诞生与生活在广东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这种舞蹈在舞台上面表演的时候气势恢宏,深受人民喜爱,给观众以及评委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民族舞蹈创作与该民族情感精神的关系

  早在远古时期,表达最令人们激动感情的方式便是手舞足蹈,最初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征战、祭祀等一切领域,每一种舞蹈都集中直观地表现舞者的情感和精神。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就是要充分融入到该民族的情感精神之中,各民族舞蹈表现的不论是傣族人的柔细、鄂伦春人的勇敢、蒙古人的豪迈、还是彝族人的好客,都是对民族人民情感与精神的最好诠释,这就要求我们创作舞蹈形象在表达作品的内容和主题时要“形象鲜明”,充分体现该民族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