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中学生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

时间:2018-04-29 17:13:18 初中辅导 我要投稿

中学生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600字

  品读经典,不单单鉴赏到传统文化的美,更使人开扩了眼界,从中汲取力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欢迎大家参考!

中学生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600字

  【1】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其间潇洒的文意,正是盛唐浪漫主义作品的写照。读唐人的诗,颇有荡气回肠之感。愁绪酝酿在浓浓酒香与诗香中,映成了地上对饮的人与影;狂意凝聚成人生在世尽情欢乐的金樽;精忠报国的赤诚之心焐热了五月天山上万年不变的积雪;化身成为提着玉龙宝剑奋勇杀敌的强兵。

  我读唐诗,体会了唐人的胸襟与气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怨妇倾诉,正是宋人精于风花雪月的婉约佳作。他们轻柔地描绘出一处接一处不张扬温馨或催人泪下的场面。且看《漱玉词》、《梦窗词》,单是这淡雅的集名,便带给读者多少遐想——心动澎湃地聆听墙内佳人银玲般的笑声;在带湖边举一杯酒邀请白鹭共饮;少妇在心灰意冷之时一张机一张机地边劳作边哭诉自己的悲惨;女子拾一片菊花感叹自己饱受苦痛人比黄花瘦;寒蝉鸣声一声高过一声令人的心感到凉。

  我读宋词,体会了宋人的真挚与悲悯。

  古道尘飞扬,骑着瘦马的老者隐没在夕阳之下;长亭送别,清晨片片霜叶却是女子相思,别离的泪浸湿;潼关外千古一叹何其壮哉!还有汉宫静寂的秋,有荒弃了的不再有她欢声笑语舞蹈身姿的长生殿,以及张驴儿阴险的嘴脸与窦娥难以瞑目的怨恨。

  我读元曲,体会了被压迫在蒙古人脚下元人的切肤之痛折射出的点点滴滴,就像那无端的飞雪,在三月里使人顿感凄凉。

  聆听“知某数,识某文”的教诲,通晓“人不学,不知义”的道义,明白“香九龄,能温床。融四岁,能让梨”的孝悌。品读琅琅上口的《三字经》,内心拾得一份宁静。

  品读经典,不单单鉴赏到传统文化的美,更使人开扩了眼界,从中汲取力量。不妨浸淫在古典戏中还自己喧嚣的`心灵以清明。

  【2】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

  对于经典,阅读形式上的过分改变容易失经典之味黯淡,阅读原著则时常难免枯燥、艰涩——如何阅读经典,在一个追求“快速消化”的时代,成了矛盾难解的命题。在我看来,经典应当“把玩”,但要不失韵味;可以改变阅读方式,但要把握改编之“度”。

  所谓“把玩”,即将经典置于与读者同等的位置,使读者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玩味”经典,继而与作者发生情感共鸣。然而当今教育的“阅读经典”要求却与此目标相去甚远——学校列出繁多的经典书目成为学生的必做任务,不仅抹杀了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更是从一开始将经典奉于高台,贴上昂贵的“价格贴签”,在阅读之前在作品与读者间设置了一道沉重的屏障,不利于读者在作品中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强行灌输的做法,往往赋予阅读完成任务式的功利性,使学生在课业之外便对经典敬而远之。因此,阅读经典,首先应摘下“有色眼镜”与诸多时代标签,在自由的“把玩”中收获独特的情感体验。

  阅读原著应始终作为阅读经典的基础。通过漫画、影视的形式可以作为引发读者兴趣的调味剂,但原著阅读形式的改变往往是经典成为“压缩面包”,读者的目光局限于情结,而遗失了作品的精髓。这种浅尝辄止的阅读方式,使作品背后所依存的作者的精神与人文关怀荡然无存。有人说,经典是读不懂的,因为每一篇节乃至每一字句都倾注了作者最真切的情感与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且每次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如若阅读经典却独独遗失了阅读原著这种最直接自然的情感交流方式,怎么能苛求经典之精神在不同时代有完整的传承呢?

  赋予经典时代意义,以多种形式阅读使作品常读常新固然好,但人们却常常因为不注意改编之“度”的把握抹杀了经典原著的韵味。近年来,红楼梦等经典改编影视剧以其夸张的、与原著相去甚远的情结“挑逗”着观众的阅读味蕾,其高收视背后,却往往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及至价值观的颠覆。因此,阅读形式的过分标新立异,将将观众对经典价值的追求,引向体验变化的快感追求,并非阅读初衷。

  让经典成为不是严肃的可“把玩”之物。

  【3】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

  对于如何阅读经典的问题,漫画家、作家、影视嘉、表演艺术家分别给出了连环画、读原著、看视频、演课本剧的建议。而在我看来,要领略经典的魅力,须读原著,在品读原著的过程之中,联系实际,以时代的价值观解读原著,方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品读原著,实现与经典最亲密的接触,方能在字里行间领略作品的真谛。原著就是作者的定稿,几乎未经任何修改,最贴近真实的创作过程,能够真实地表现作品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思考。连环画、视频、课本剧等不过是原著的“衍生物”,是由原著“翻译”而来的。而由于文化与时代的差异,“翻译”出来的效果一定大打折扣。“两个黄鹂鸣翠柳”的名句在再好的翻译家的口中也难以脱离“两只小鸟在唱歌”的肤浅。各种形式的“翻译”或多或少地使作品丧失了“原味”。为了尝出经典的原汁原味,我们必须品读原著。

  在品读原著的过程中,若只一味深究作品,不联系生活实际,则可能会陷入“信乎古而违乎时”的“迂阔”。“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我们读经典的目的,是要从不同时代的经典中独处“治乱兴亡之迹”,总结出经验,用以指导现代人的生活。因此,品读经典时,必须联系实际。著名的管理学家赵玉平在“百家讲坛”系列节目《向诸葛亮借智慧》中把诸葛亮的为人处世之道与当今社会中的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巧妙结合,引人深思。我们在品读经典时,应将著作中人物的行为与思想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给经典添上时代的气息,使之符合时代的价值观,便能更好地理解、运用经典。

  品读原著时,不能被一词一句所束缚,也不应拘泥于经典中的某一社会现象或人物行为。前段时间,有人指出《弟子规》中“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等做法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指出应将其舍弃。实际上,我们在阅读经典时所要关注的,是一系列做法后面体现出的精神。如在上述经典名句中,我们应收获的不是“夜眠迟”的做法,而是珍惜光阴的精神。做法会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过时,但经典中符合人文关怀的思想与精神却能适用万世。

  品读原著,并以现代的眼光提炼出原著中的思想,就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中学生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600字】相关文章:

1.中学生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

2.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经典」

3.中学生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650字

4.中学生有关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

5.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600字初中

6.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400字

7.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500字

8.阅读经典品味人生征文「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