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

中医腹诊小知识

时间:2024-03-21 09:21:24 志升 中医助理医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医腹诊小知识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中医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腹诊小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腹诊小知识

  中医腹诊小知识

  1、脐:腹诊时首先看脐。一般健康人的脐是朝上、深而紧闭的。如果患者脐朝下,脐孔闭合不住,或脐有自主性跳动时,为典型的无力型体质,可用真武汤、理中汤、四君子汤等温补剂治疗。

  2、腹壁之厚薄:腹壁厚而有弹性,皮下脂肪多之患者多为实证,可用大柴胡汤、柴胡加龙骨牡蝎汤、防风通圣散等方剂。腹壁薄,而无弹性,皮下脂肪少之瘦患者,如有手足冷、脉弱等症,可用真武汤、理中汤、四君子汤等温补剂,原则上不用泻下剂。

  3、腹部之膨满:腹部膨满,按下感有力,脉也有力,便秘者为实证,可用大柴胡汤、大承气汤、防风通圣散。如果腹部膨满但按下无力,脉弱者为虚证,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

  4、胸胁苦满:是腹诊最重要的证候。所谓胸胁苦满,就是自觉胸胁部有充满感而苦闷。他觉的证为医生用指尖从季助弓下缘向胸腔按压时,指尖下觉有抵抗感,且患者有苦痛如窒息感。胸胁苦满有时并见于左右两侧,或见于左右一侧,但以右侧较多。在出现胸胁苦满时,不管其为什么疾病,在中医方面都可考虑使用柴胡汤,同时可根据胸胁苦满的程度选用不向的方剂。如:①胸胁苦满感强烈,体格充实肥满,易便秘者,可用大柴胡汤。②胸胁苦满较轻,体格不胖不瘦,无便秘者,可用小柴胡汤。③胸胁苦满程度介于大柴胡汤证与小柴胡汤证之间者,可使用四逆散。④胸胁苦满感强烈,脐上区大动脉搏动显著,体格充实肥满,易便秘者,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⑤胸胁苦满较轻,腹直肌如棒状强直者,可用柴胡桂枝汤。⑥胸胁苦满极轻,脐上区大动脉搏动显著之虚弱体质者,可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5、心下痞硬:心窝部有堵塞抵抗感称为“心下痞硬”,常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黄泻心汤等泻心汤类方。

  6、心下痞坚:心下痞硬,触之如板状坚者,称为心下痞坚。同时有喘鸭、呼吸急促、动悸、浮肿者,可用木防己汤。

  7、心下痞:心窝部仅有堵塞感而无抵抗感,多为虚证之表现。常伴有振水音。可用理中汤、四君子汤等。

  8、腹皮挛急:腹直肌紧张如棒状,为虚证之腹证。可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

  9、小腹拘急(脐下拘急):可见腹直肌从脐下到耻骨附近呈紧张状态。此为肾虚之腹证,可用八味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方剂。

  10、脐下不仁:指下腹部无力空虚。此也是肾虚之腹证,可用八味丸、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

  11、小腹急结:乃桃仁承气汤之腹证,即淤血之腹证。见于左侧髂窝,触之如索状,对擦过性之压迫有急迫性疼痛。检查时嘱患者仰卧,伸展两足,医生在患者之右侧,用指尖轻触腹壁,从脐旁斜向左髂骨结节迅速擦过,如有小腹急结者,病人急屈其膝并诉疼痛。多见于女性,男性也可见。

  12、小腹硬满:下腹部膨满触之有硬抵抗物。此证于有淤血之情况下出现,可用桂枝茯苓丸、大黄牡丹皮汤等方剂。往意勿把妊娠之子宫与小便潴留误认为此证。

  13、腹部动悸:腹部动悸是腹部大动脉搏动,健康人是不感到的。凡感到腹部动悸者,全是虚证,禁用发汗、泻下、催吐法。治疗动悸的处方,多配伍地黄、茯苓、龙骨、牡蛎、桂枝、甘草等药物,如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干姜汤、五苓散、半夏厚朴汤、木防己汤等。

  14、心下部振水音(胃内停水):在胃区轻轻叩打时有振水音。多为水毒体质之虚证,可配伍使用治疗水毒的药物,如茯苓、白术、泽泻、生姜、半夏等。方剂可用茯苓饮、真武汤、理中汤、五苓散、香砂六君子汤、半夏厚朴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15、肠蠕动不安:于腹壁薄而软弱无力者可见。自觉肠鸣腹痛,或有呕吐。多为虚证,故即使有便秘者也禁用泻下剂,可用大建中汤、小建中汤、真武汤、旋复花代赭石汤等。

  16、正中芯,在腹壁之皮下,沿正中线可触及如铅笔芯样,长约5-15厘米的硬物,称之为“心中芯”。为日本近代名中医大塚敬节先生首先发现的。为虚证之腹证。在脐上出现为脾虚,可用真武汤及理中汤、小建中汤等,脐下出现为肾虚,可用八味丸等。

  17、脐痛点:为在脐轮正上方有一小如线状之压痛点。对于一些患面部酒刺、鼻窦炎、麦粒肿、眼结膜炎之患者,按之可使患者痛到跳起来。对有此证者用葛根汤治疗常收良效。此证也是大塚敬节创见。

  中医腹诊小知识

  1. 腹部分区:中医将腹部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若干个区域。上腹部包括胃脘、膈下等区域,中腹部包括胃脘、脐部等区域,下腹部包括脐部、小腹等区域。

  2. 腹部形态:中医通过观察腹部的形态来判断脏腑的健康状况。例如,腹部凹陷可能表示脾胃虚弱,腹部鼓胀可能表示气滞或湿热等。

  3. 腹部压痛:中医通过按压腹部不同区域来判断是否存在压痛。不同的压痛区域与不同的脏腑有关,例如上腹部压痛可能与胃病有关,下腹部压痛可能与肠病有关。

  4. 腹部脉搏:中医通过触摸腹部来判断脉搏的强弱、快慢等特征。不同的脉搏特征与不同的脏腑有关,例如脉搏细弱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脉搏滑数可能表示湿热等。

  5. 腹部声音:中医通过听诊腹部来判断脏腑的功能状态。例如,腹部有咕噜声可能表示脾胃功能失调,腹部有气过水声可能表示肠道积气等。

  6. 腹部皮肤:中医通过观察腹部皮肤的颜色、湿润程度等来判断脏腑的健康状况。例如,腹部皮肤苍白可能表示气血不足,腹部皮肤湿润可能表示湿热等。

【中医腹诊小知识】相关文章:

中医中医内科重点知识梳理11-07

中医养生夏季防中暑知识07-10

中医十二经络及其腧穴知识11-29

高血压的中医保健知识08-09

宝宝断奶小知识08-11

音乐剧小知识10-10

日本料理小知识03-20

厨房烹饪小知识大全08-21

跆拳道运动小知识05-24

夏季高温预防中暑的小知识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