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民间匾额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使用习俗浅析

时间:2022-03-25 12:23:14 历史 我要投稿

民间匾额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使用习俗浅析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匾额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使用习俗浅析,欢迎大家分享。

民间匾额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使用习俗浅析

  匾额,单称匾,是挂在门顶、墙上、厅堂或亭榭的题字横牌(也有少数是竖匾)。由于匾额上的题字多为表彰良善、激励进取、祝福吉祥、明志记趣等内容,加之匾额是集文学、书法、印章、雕刻、装饰等的艺术特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因此深受人们喜爱。挂匾者多,因而挂匾成为一种促进社会风气和谐的习俗,自古迄今,经久不衰。

  追溯历史,匾额最早发源于秦汉。据说秦始皇时,书体定为八种,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和隶书。署书又称榜书,就是写匾额用的字体。

  用匾最有名的事例是萧何为未央宫前殿题匾额,苦思三月方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榜书,古曰署书,萧何用以题苍龙、白虎二阙者也。”从此,匾额便广泛流传,由官方传至民间,成为习俗。

  洛阳为十三朝古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挂匾额之风当然盛行。匾额最集中之地当推关林、白马寺等处。现以关林为例,可见一斑。关林仪门,前挂王铎书“关林”匾额,后挂慈禧书“威扬六合(“六合”指天地四方)”匾额;大殿挂慈禧书“气壮嵩高”匾额;前拜殿挂乾隆书“声灵於铄(“於铄”为光辉美盛貌)”匾额;二殿挂光绪书“光昭日月”匾额;三殿挂现四川文联副主席何应辉书“春秋殿”匾额;其余尚有“万世敬仰”、“忠义传家”、“允文允武”、“义薄云天”等匾额,不胜枚举。

  洛阳民俗博物馆负责人具有远见卓识。2000年起,馆内工作人员足迹遍及河洛地区,征集民间历代匾额600多块,并建馆展览。这些匾额按性质和用途分为六类,功德声望类如“德被桑梓”,贞节贤孝类如“贤孝可风”,官府门第类如“中州奇英”,婚喜寿庆类如“松节鹤龄”,医德教泽类如“业精岐黄”、“教育思深”,庙宇宗祠类如“郭氏家庙“等。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文化的振兴,挂匾之举尤为风行。

  孟津县平乐镇百岁寿星郭宗正是平乐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之一,当年在洛阳正骨医院被誉为“三杰”之一。退休后,他创办平乐正骨医院、平乐正骨学校,培养正骨人才2000多人,积极捐资公益事业,出版《郭宗正验案讲义》,被国家授予中国医学特别贡献奖、21世纪发展骨伤事业贡献奖。郭宗正家中和医院、学校挂满匾额,如“正骨世家”、“大医精诚”、“德厚寿崇”、“德术双馨”、“肇基化元”、“福寿医粹”、“医润桑梓”、“圣手良方”、“医精德高”等。这些匾额既歌其功,又颂其德,促进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

  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的宋鸿道是生生乳业集团创始人,30年来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他先捐资万元助教,后斥资65万元创建翟泉二小;自打机井,解决全村用水问题,使家家用上自来水;逢年过节送礼慰问老人,组织老人坐飞机去旅游,深受群众爱戴。村民送匾表彰,有“勤劳致富”、“科技生辉”、“泽被乡里”、“汗润岭南”、“德惠桑梓”、“鸿德大道”等。

  伊滨区寇店镇封沟村的张其昌是农民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退休时,村镇群众敲锣打鼓送其匾额“育英四十载,德泽重乡邻”。

  用匾习俗不仅全国风行,且海外也很流行。日本东大寺、越南文庙均挂汉文匾额。韩国釜山龙头山公园也挂匾额“钟阁”,足见美俗教化影响之深远。

  制作流程

  匾额的制作流程是民间综合性技艺的展示,其制作技艺经长期的积累与演变,形成了融词赋诗文、书法雕刻、绘画篆印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特点,是中国文辞之美与工艺之美的集大成者。一块优秀的匾额不仅可以令人欣赏到凝练而传神的题词,而且完美地再现了书法家的俊逸的书法,同时还雕琢出细致精美图案系列,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绘画雕刻艺术的三度审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匾额之所以能有此绝代风华,不仅因为它蕴含了文人骚客的艺术创作,还在于它汇合了民间制匾艺人的熟练技艺和辛勤劳动,是这种结合了文人与匠人双重优势的技艺形式,将匾额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如同清代李渔对匾的评价那样:“眼前景,手中物,千古无人计及。”

  历史溯源

  匾额习俗源远流长,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发展至明清广为应用,几乎称得上“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见匾额”。其形式可分为横匾和竖匾,材质可分为木质、石质与金属。匾身一般含有题词匾文和款识,款识中包括题匾者、受匾者、立匾者及立匾时间,有时还有身处高位的题匾者的印章。匾额的制作形制纷繁,包括雕刻、堆灰、泥金、榜书等,色彩丰富,装饰灵活,且能如实表现题匾者的书法功力,因而匾额多立于建筑物之上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民俗现状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匾额习俗正处于濒危状态:老一辈传承人或是年逾古稀,或是迫于生活压力而改行,年轻一代对制匾技艺缺少了解,鲜有问津,技艺传承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险。因此,保护匾额习俗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这不仅是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更是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传承意义

  正因为匾额巧夺天工,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其在民众的生活中广泛流传,成为了一种习尚。旧时新厅落成、寺庙开光、乡贤中举、长者寿庆、为义士英雄烈女歌功颂德等,各色贺颂,总是约定俗成地悬挂匾额;无论庄严如皇宫,还是热闹如市井,无论崇敬如祠堂,还是自在如书房,全国各地,也都可觅见匾额的身影。在当今社会,匾额习俗依然延续,诸如老字号富有代表性的招牌匾、园林中与景致相映成趣的.名牌匾、书斋中鞭策自勉的警句匾等等,特别是在农村中还能看到农民们赞美生活的种种喜匾,可见匾额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成为一种生活的范式。[2—3]

  艺术范畴

  匾额既不是古建中不可缺少的构件,也不是常用的装饰品,有人称之为厅堂陈设品而归之于竹木家具,那么非竹木匾额为如何归类?既然匾额最主要的两大功用是:标识名称和宣扬教化,我们就以其功用确定其艺术范畴并确定名称,以标识名称为功用各类材质和形制的匾额,属于“标识名称艺术品”。以宣扬教化为功用的匾额,同样不论材质和形制统称之为宣扬教化艺术品,其艺术范畴当属实用工艺美术品。

  文化属性

  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平民百姓都与题挂匾无缘,这题挂匾不是有雅兴就可以了。它需要财力支付润笔和制匾银两,它需要高大的门楼屋宇悬挂。平民百姓谁有这个能力。故此,民间匾额属于雅文化,其与民俗无关。

  有人称匾额为民俗文化,也有这样的博物馆。其实匾额之中没有民俗文化,帝王、各级官署所题所置的匾额,一是出于御笔,其他则皆事关政务,这些匾额都属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范围。属于上层宫廷和官方文化。而大量民间匾额,数量最多的是属于各级官员、社会名人题写。这些也应归属于雅文化,若非官宦或富贵人家,最起码也应是现今所说的中产阶级。

  两大体系

  匾额在历经两千多年应用发展中,基本形成了两大体系:

  官方匾额:它的出现,就是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官方在门首或其他地方题写匾额,它是一种官方的行政行为。从整个古代匾额史来看,官方匾额一直占主导地位,大量遗存的宫殿、城池、关隘、河桥、街道、里坊、牌楼、牌坊以致石刻均为官方所为。它形成了一个庞大体系。而官方匾额的主要作用紧紧与治理国家相关。

  民间匾额:民间匾额当出现于晚唐,正史没有记载。众多的唐人笔记杂记,只是偶然一见,十分罕有。它的出现当在唐之里坊制被破解。百姓临街可以破墙开门之时,才多了起来,在宋人各类笔记之中,有关民间题挂匾额的信息已经很多了。

  民间匾额,是相对于官方匾额而言。只要不是帝王之家,各种题置颁赐的匾额及朝廷各部院、各级衙门署事关政务的匾额,皆属于民间匾额。不论官职地位,哪怕是刘墉为纪晓岚题匾,因其事不关政务,属私人题赠,也仍是民间匾额。古代匾额除分为两大体系外,因其镶嵌和悬挂的位置不同,又分为户外门首匾额和室内厅堂匾额,其作用也不尽相同。

【民间匾额的历史渊源和当代使用习俗浅析】相关文章:

立春禁忌与民间习俗大全02-10

惊蛰的气候特点民间习俗有哪些12-12

元宵节民间传统习俗02-09

大寒时节的习俗和禁忌09-15

广西三月三传统民间习俗02-14

如何选择和使用酱油的方法03-24

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09-28

愚人节的来历和习俗12-13

母亲节的来历和习俗05-07

除夕的习俗和禁忌有哪些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