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百文网手机站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

时间:2021-06-20 11:56:45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三篇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篇一:九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三篇

  一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原则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参照2007年考试说明及试题类型命制了本套试题,试题呈现方式大稳小变,共分为五种题型:选择题、对号入座、归纳整理、读图说史、材料解析。考试范围: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在争取部分教师建议的基础上,主要考察了八年级上、下册及九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其中中国古代史占26分,中国近代史占19分,中国现代史占4分,世界古代史占11分,共60分。

  二试题分析

  (一)数据分析

  考试成绩总体分析

  抽样人数满分最高分最底分平均分

  144660591442.67

  样本成绩分布

  分数段人数分数段人数

  60分051~55分223

  59分646~50分299

  58分1241~45分317

  57分2131~40分416

  56分2530分以下124

  (二)易错试题分析

  第3题: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学生错答开通“丝绸之路”较多。知道张骞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说明学生知道是什么,但为什么方面还不是很清楚,理解不到位。

  第4题:毕升对人类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成就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课标要求必须掌握的,少部分学生错答成造纸术,说明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识记不牢。

  第7题: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经济利益,此题需要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去理解,相对有些难度,此题失分率高。

  第9题:我们到古巴比伦可以考察(《汉漠拉比法典》、楔形文字)。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此题出错的原因是死记历史知识点,没能将知识点放到历史背景中去了解掌握。

  第12题:考察学生对三大宗教的掌握情况。此题采取图片呈现的方式,即考察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又考察了通过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基础知道掌握不牢。

  第13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几件大事,错误的原因是归纳能力差,对交往的史实掌握不清,没有形成整体线索,导致对事件的先后顺序混淆。

  第14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近代的有关改革。有的学生不注意审题,错答成国外的改革。此题错别字严重,商鞅的“鞅”字不会写,戊戌变法的“戊戌”写错的很多。

  第15题:火烧圆明园答成毁坏或摧毁圆明园,前面的修饰语不同,意义也不一样;还有把圆明园写成“园明园”的。说明学生基础不强。

  第16题:读图说史题,此题考察学生从历史图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整理概括的能力。此题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此题反映出的问题是回答的内容与图片无关。有少部分学生与世界史混淆,把半坡人错答成能人。

  第17题:(1)图一,有的把第二次鸦片战争错答成鸦片战争。

  图三,有的学生把图片下的文字摘抄一遍,而不是把获取的信息反映出来,错答成南京大屠杀时期,还有的写成“七七事变”等。

  (2)学生写了很多,就是答不到点子上,中国古代史书写的是文明,近代史书写的是屈辱,现代史书写的是奋进,要让学生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第18题:此题把古文引入试题中,做了一次尝试。第一问由于比较简单,学生做答比较好。第二问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学生普遍不理解,写成君主专制或中央集权,反映出在不理解基础上的死记硬背效果不好。

  第19题:(1)把第一个五年计划写成五年计划,还是不理解基础上的死记。

  (2)错别字严重。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届”写成“界”。改革开放政策只写成开放政策,主要原因还是不理解。

  三教学建议

  (一)夯实基础知识,做到教材反复看。

  没有知识的积累就谈不上能力的发展,通过试卷看出学生最基本的知识掌握不到位,主干知识记的不牢,在后期的复习中切记不要丢掉教材只做练习。

  (二)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必须遵循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历史现象,认清历史的本质,总结出规律的东西。在复习中注重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整体把握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不仅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把知与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重视精练基础上的讲评。

  不要早早的把复习课上成考试课,对答案课,在精练的基础上,教师要讲答题方法和解题思路,要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利用典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为学生中考准备好最精良的武器。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篇二:历史试卷分析

  ——朱管粮

  一、试卷特点及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体

  本套历史试题遵循八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第一题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占总分的30%,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强调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第二题为简答题,共15分,占总分的30%:第1题设问明确,答案唯一,重视知识的认知和能力再现;第2题题型新颖,共设置有3个小题,有一定梯度和难度,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共20分,占总分的40%:给出了三个材料,设置了四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能力,历史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问由浅及深,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2.坚持注重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选择题第10题,11题,13题等题的设置正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熏陶和启迪。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这套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如:17题中第1小题,第3小题的设置,图示材料与问题之间关系紧密,考查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这对今后的历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总之,这套试题注重课本,重视基础,更重点考查学生对该学科识记内容的掌握。虽然具有灵活,新颖的特点,但只要识记准确,学生都可以准确应答。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考的差,及格学生占不到30%,绝大多数学生成绩在20分左

  右,部分学生得分出现个位数,甚至有的一分的学生,真让人难以想象。就整体而言:第一题得分在7-10分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5%,得分在12-15分之间的学生约占15%,还有一半学生得分在7分以下;第二题(示图)材料题,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读懂材料,失分尤为严重。一半以上学生该题没有得分;第三题材料分析题,只有10%-20%的学生得了分,但答案不够准确完整,因此得分不高。

  三、两点建议

  1.加强双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能力,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播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是扩展学生学科能力的条件,所以应让学生掌握最为基础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重点知识。可以说,八年级历史学科内容都是基础也都是重点,八年级历史教学更应注重基础,注重课本。目前的考试反对的是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一定的识记是必要的,这也是现在考试要求的。如果课本知识不熟悉,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就根本无从作答试卷。

  2.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觉得在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摆正态度,明确目标。从这次考试得分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因而学习、复习比较浮躁,课本没有认真学习和复习,才导致如此结果。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更需要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只有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使其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才能使历史学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总体来看,试卷设置全面实效,命题角度灵活,提问新颖,对今后命题设计和历史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篇三:社会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

  一、试卷概况

  指导思想:依据2011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和人教2012版七年级

  《历史与社会》教科书及配套图册,强调以学科的主干内容为核心,以考查能力为出发点,重点对学生读图能力、观察能力、辩析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同时适度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命题范围:人教2012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全卷共二大题13小题,其中选择题10题20分,非选择题3题30分。全卷满分共50分。各单元的赋分如下:第一单元9分;第二单元18分;第三单元14分;第四单元9分,知识覆盖面广。

  试题注重原创,根据学科、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情景材料贴近学生生活,设问科学,指向明确,图文并茂。

  二、试卷特点

  1.注重原创,提高试卷质量。2012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可参考的教辅资料、经典试题非常缺少,因此这次命制的所有题目均为自编、原创。2.能力立意,强调学能考查。考查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考察其记住了多少课本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本次试卷尽量弱化再现某一个知识点,而是侧重考查学生通过试题材料中分析得出正确答案的能力,并重视考查其思维的过程及正确性,这样的题目在试卷中占了较大的比例。如选择题第6题,、第9题;再如非选择题13题第一小题,要求读图判断某地区的地势状况,只要掌握了判读地势的方式方法,根据图上给出的图例资料和河流的流向就能得出正确回答,这是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考查题。

  3.重视基础,考查学习态度。能力提升需要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因此同样不可忽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本次考查的知识点多来自教材,试题的答案要点多能回归到教材中,这就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一个正确的导向。可以这样说,只要学生平时学习态度端正,作业能够基本完成的,就没有什么难题。比如选择题第2题、第7题。

  4.尊重学生认知特点。题目的呈现和表述力求做到符合初一学生认识特点,

  采用比较直观的地图、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努力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考查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三、考试情况

  选择题得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相对而言,选择题的正答率比较高。得分相对较低的是6、7、8、9四个小题,这四个题的背景材料皆是“空白世界轮廓图”,涉及的考点有大洲大洋的分布位置,特别是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主要的气候类型、大洲的生产生活特点等,第8题得分尤其低(题目是序号6所在的位置是什么气候),如果是较为详细的中国地图,学生的得分肯定不会这么低,这恰恰反映了我们学生读图能力的欠缺,一旦碰到稍作修改的图往往就无从下手,最后只得瞎蒙。本题的得分情况给我们的启发是:如何培养学生读图和析图。

  非选择题得分情况

  数据表明,非选择题的得分率较低,这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态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11题:该题的背景材料是一幅带经纬网的“亚欧政区局部图”,要求是读图回答,涉及的知识点有经纬度的判读、方向的判读、著名的山脉、半岛、典型的农业生产特色、被誉为“亚洲的硅谷”的班加罗尔适宜人居的自然条件等,基本上以填空的形式出现,答案基本唯一,难度与预期的比较接近。

  12题:本题命题

  角度比较新颖,综合性较强,突出学科能力的考查。一是围绕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突出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二是重视“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知识”的学习方法与过程考查。同时设问既有基础知识的问答,如第(1)、(3)小题,也有读图分析的内容,如第(2)小题,还有比较分析的内容,如第

  (3)小题,考察得比较全面,既考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基础和能力并举并侧重能力考察的好试题。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不乏新意。

  13题:是非选择题中得分率最低的一题。

  第(1)小题:①概念混淆,把地形特点和地势特点等同,一些同学只读出该区域中的地形类型,如该地以高原、山地为主。②缺乏对信息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能简单复述地图中的直观信息,而不能加以提炼和概括,找出规律得出有用结论。

  第(2)小题:①概念不清,将农业和种植业等同起来;②多错别字,如种植业写成种殖业。

  第(3)小题:①不能准确的判断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未能熟练掌握和使用地图的语言,因此错误百出,如答成东西半球、南北半球;②答题不规范,漏写单位,如就写了200—1000,而没有带上单位米。

  第(4)小题:①学生在本题的答题中生搬硬套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来的东西,许多同学将南非或巴黎的知识来回答巴西利亚所遇见的问题;或审题不清把该题答成了巴西为什么要迁都巴西利亚;②表述不完整或者过于的口语化,不够概括和准确.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重要原因,教师没有很好立足教材解读教材、依标施教是导致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对于一些诸如地图的语言、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简要的成因等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重点,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不断的强化。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依标施教,用好课本,夯实基础至关重要。

  2、用好用足地图,提高读图析图能力。地理学科的特点就是图文结合,以图载文。这里的图是各类地图,也是各类图表。教师首先要树立“地图上有文字,文字在地图上”的意识,因此在备课时就要思考如何把地图用足,如何把文字内容尽量与地图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图上认识地理事物,从各类图表中去搜索所需要的信息。老师要创设条件多让学生做读图、填图的训练,并要坚持不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定能大有长进。

  3、注重解题指导,提高考试能力。在答卷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雷人”答案,其实学生在答题时并不知道自己的答案会有这么的“雷人”效果,关键还在于我们老师在平时点点滴滴的指导和帮助。要答好题,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审题的能力,学会提炼问题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学会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等;第二,在组织答案时,学会看分数答题,分要点答题。第三,在平时的作业、考试中,对于一些“别字先生”要从严“打击”,尤其是一些专用名词、关键字词,要从初一开始养成良好习惯;第四,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叙述能力的培养。

  4、注重能力培养,关注后续发展。基础知识要掌握,但培养学习能力更重要。新教材很多的地方只是把问题交给大家,答案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获得,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不能简单的只把答案告诉学生了事,而要精细设计过程,循序

  渐进,一步步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相关文章: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01-26

初中历史试卷分析报告01-20

最新历史试卷分析总结02-23

历史试卷分析小论文示范02-24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01-20

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06-20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分析06-20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分析06-20

针对高中历史试卷的分析范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