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百文网手机站

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专项试题:名词解释

时间:2021-04-14 15:34:50 试题 我要投稿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专项试题:名词解释

  考生们在复习《中外建筑史》时都知道有很多的知识考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一份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专项试题:名词解释,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专项试题:名词解释

  1. 主流建筑风格; 占主导地位的建筑类型和相应的建筑型制和建筑风格

  主流建筑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和稳定性三大特征

  2. 吉萨金字塔群;胡夫、哈夫拉、孟卡乌拉,方锥形金字塔的代表,哈夫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大斯芬克斯

  4. 山岳台建筑;古代西亚,用于崇拜天体、崇拜山岳、观测星相

  6. 帕赛玻里斯;波斯帝国时期,两个仪典大厅、后宫、财库以“三门厅”为联系

  8. 希腊三柱式;

  1、多立克柱式-比例粗壮、刚劲雄健、浑厚有力

  代表着男性的阳刚之美

  2、爱奥尼柱式-比例修长、精巧清秀、柔美典雅

  代表着女性的阴柔之美

  3、科林斯柱式-比例细长、纤巧精致、高贵华丽

  代表着生命的华贵之美

  9. 雅典卫城;古希腊最代表性的建筑群,几乎影响了此后欧洲几千年的建筑,现今仍是世界上最经典的建筑群之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卫城建在一陡峭的山冈上,仅西面有一通道盘旋而上。卫城的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像,主要建筑是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卫城山门和卫城中心的雅典娜帕提农铜像。建筑群布局自由,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无论是身处其间或从城下仰望,都能看到较为完整与丰富的建筑艺术形象。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也是全希腊的精神文化以及政治中心。

  包括:山门、雅典娜神像、胜利神庙、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其建筑特点:

  1、突破了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原来分别流行于大希腊和小亚西亚的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术。

  2、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构图原则。雅典卫城建在希腊雅典城中央的一个突起的不大的山冈上。

  剧场会堂建筑代表:麦迦洛波里期剧场。

  宗教建筑代表:宙斯祭坛。

  集中式纪念建筑代表:奖杯亭和莫索列姆陵。

  市场敞廊建筑代表:阿尔索斯中心广场。

  11. 罗马五柱式; 塔司干柱式、罗马多立克柱式、罗马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柱式通常由柱子和檐部组成:柱子由柱头、柱身、柱础组成 罗马塔司干柱式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是1:7 1:8 1:9

  12. 巴西里卡;用做法庭、商业贸易场所会议厅大厅,平面长方形,一端或两端有半圆形龛。主体大厅被两排柱子分成三个空间。或被四排柱子分成五个空间。中央较宽的中厅侧廊窄,中厅高出其他部分,入口通常在长边,容量大,结构简单。后来成为基督教堂的基本形式。

  13. 劵柱式立面 是古罗马建筑技术上以及艺术上一大成就,由券同柱式或券同柱式中之檐部与柱子组成。支撑拱券的墙和柱子又大又重,必须装饰,同时又必须使他们能和同时流行着的梁柱结构的柱式建筑艺术风格相协调,最好的办法是用柱式去装饰券,后来产生了券柱式的组合,解决了柱式与拱券的矛盾。非承重构件也是一种装饰,券柱式的目的是为了装饰立面构图。

  15. 斗兽场建筑;古罗马大角斗(斗兽)场(公元75-80年)容纳5-8万人

  – 椭圆形、长轴188米、短轴156米

  – 分5个区、60排座、坡度升起62度

  – 四层建筑、券柱式立面、高48.5米

  – 装饰恰当、轮廓清晰、开朗明快、生动宏伟、 型制完善

  – 建筑成就很高,是功能、结构、形式的和谐与统一

  – 开创了体育建筑的先河,在体育建筑中沿用至今。

  在结构、功能和形式上三者和谐统一,是现在体育建筑的原型,下部三层采用了不同的柱式构图,由下向上依次为塔司干、爱奥尼、科林斯

  16. 公共浴场建筑;古罗马的公共浴场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交谊室、商店等组合在一起,成为多功能、综合性的大型公共建筑群。是古罗马贵族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

  – 公共浴场建筑的功能齐全、设备完善、结构出色、空间丰富,代表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

  – 对18世纪以后,欧洲大型公共建筑的空间设计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7. 拜占庭建筑;教堂平面格局大致有三:集中式(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叙利亚托曼宁教堂)、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教堂),装饰:马赛克、粉画、石雕、

  结构特点:帆拱、鼓座、穹顶相结合的做法————帆拱上的穹顶、

  建筑特点:平面中央是穹窿顶为主要构造,外观厚墙与不大的窗子,无柱无廊,内部装饰华丽,外表装饰朴实

  18. 拉丁十字平面;在原有巴西利卡基础上横向穿插一相对小得多的巴西利卡形式,长轴东西向有较高中厅和两边侧廊组成,中庭比侧廊高很多,可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西端为主入口,东端为圣坛,短轴为横厅。这种平面称为拉丁十字。

  19. 希腊十字平面;中世纪罗马风时期较为流行的一种平面形制,由于宗教仪式越来越复杂,圣坛前人数增多,就在圣坛前加设一道横向空间。希腊狮子中间是一个很大的穹顶,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的十字,称为希腊十字。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平面即为希腊十字型。

  20. 文艺复兴建筑 意义:

  1、天主教会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顶看作异教庙宇的形制,严加排斥,而工匠们则置教会不顾。使建筑成为了突破教会精神专制的标志。

  2、借鉴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鼓座,把穹顶全部表现出来,使它成为了整个城市的轮廓线的中心。所以说它是文艺复兴独创精神的标志。

  3、不论在结构还是施工上,这座穹顶的首创性的幅度都是很大的,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建筑特点是:

  1、重新使用古典建筑元素;

  2、建筑平面形式多采用基本几何形状(方形与圆形);注重强调空间的集中性。

  盛期的代表建筑:罗马的坦比哀多。

  建筑特点是:

  1、注重建筑立体特征的塑造(与早期相比,早期多注重沿街立面处理)。

  2、建筑贵族色彩凝重,丧失了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某些健康性,建筑风格以雄伟、刚健为主,追求纪念性建筑风格。

  后期:由于此时的文艺复兴遭到了打击,分为了两种流派:

  1、盲目教条的崇拜古代(古典主义),代表建筑:圣安德烈教堂。

  2、手法主义(巴洛克),代表建筑:教皇庇护四世别墅。

  文艺复兴时期理论:

  1、实用、经济、美观2、美是客观的3、美就是和谐与完整4、美有规律5、人文主义。

  27. 帕拉第奥母题;帕拉第奥奉命改建维琴察巴西利卡,将其外围加了一圈两层的券柱式围廊。此券柱式构图细腻,有条不紊。它的尺度上有两个层次,具体做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它的适应性强。后来从者甚众,称为帕拉第奥母题。

  28. 巴洛克建筑;结构特点:

  1、节奏不规则地跳跃2、突出垂直分划3、追求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4、有意制造反常出奇的新形式。

  建筑特点:1、炫耀财富2、追求新奇3、趋向自然4、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艺术特点:

  1、壁画喜欢玩弄透视法,色彩鲜艳明亮,构图动态剧烈,绘画经常突破建筑的面和体的界限。

  2、雕刻渗透到建筑中去。有些雕刻的安置同建筑物没有确定的构图联系。雕刻的动态很大。雕刻常常是自然主义的。雕刻渗透到绘画中去,有些界限模糊。代表建筑:1、耶稣会教堂。 2、圣卡罗教堂。3、圣玛利亚教堂。

  30、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34、浪漫主义建筑

  (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35、折衷主义

  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36、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19世纪80年代始创自比利时,它的特点在于运用自由曲线模仿自然形态。代表人物有凡•德•费尔德(Henry van de Velde)、霍尔塔(Victor Horta)等。在建筑风格上反对历史式样,采用流动的曲线和以熟铁装饰的表现方式,试图创造适合工业时代精神的简化形式。但由于仅限于在建筑形式上尤其是室内装饰的创新,而未能解决建筑形式、功能、技术之间的结合,因而很快就逐渐衰落。

  37、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亦称手工艺运动。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因建筑风格打破传统手法,根据功能需要自由设计平面与造型,又得名为“自由建筑运动”。代表人物是拉斯金和莫里斯。代表作品是魏伯设计的“红屋”。

  38、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美国最早的建筑流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突出功能在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地位,明确提出形式从功能的观点,力求摆脱折衷主义的羁绊,探讨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强调建筑艺术应反应新技术的特点,主张简洁的立面以符合时代工业化的精神。芝加哥学派的鼎盛时期是1883年~1893年之间,它在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芝加哥窗”,即整开间开大玻璃,以形成立面简洁的独特风格。在工程技术上的重要贡献是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工程师詹尼(William Le Baron Jenney 1832~1907)是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他1879年设计建造的第一拉埃特大厦。1885年他完成的“家庭保险公司”十层办公楼(Lnsv rancr uilding),标志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是第一座钢铁框架结构。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一个得力支柱,他提倡的“形式服从功能”为功能主义建筑开辟了道路。

  39、草原式住宅(Prairie Style)

  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于1900年前后设计的一系列住宅,这类住宅大多座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建筑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在布局、形体、以至取材上,特别注意同周围自然环境的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浪漫主义闲情逸致及田园诗意般的典雅风格。草原式风格追求表里一致性,建筑外形尽量反映出内部空间关系,注意建筑自身比例与材料的运用,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常套,造型效果犹如植物覆盖于地面一样。建筑往往利用垂直方向的烟囱将高高低低的水平墙垣、坡度平缓的屋面、层层叠叠的水平方向阳台与花台及舒展而又深深的挑檐统一起来。它既具有美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很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尽量表现材料的自然本色,重点装饰部分的花纹大多图案化的植物图形或由直线组成的几何图形。伊利诺州的威立茨住宅(Willitts House 1902)是草原式住宅的代表。

  40、先锋派

  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被称为先锋派。比利时当时是欧洲新艺术运动的中心

  代表人物: 亨利.凡.德.菲尔德 新艺术运动创始人、现代设计奠基人

  41 风格派:

  1917年由万•陶斯伯主编的期刊《风格》在荷兰问世,并把风格一词作为同时成立的集团名称。成员有画家、雕刻家、建筑家和作曲家。风格派的目标是把建筑、雕刻和绘画有机地组成一个明白易懂的、基本的、不动感情的结构。主张把艺术从个人情感中解放出来,寻求一种客观的、普通的、建立在对时代的一般感受上的形式。风格派建筑师努力寻求尺寸、比例、空间、时间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否定建筑中封闭构件的作用,消除其内部和外部的两重性,打破室内的封闭感与静止感而强调向外扩散,使建筑成为不分内外的空间和时间结合体。建筑造型基本以纯净的几何式:长方、正方、无色、无饰、直角、光滑的板料作墙身,立面不分隔区别作用,认为最好的“艺术”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风格派的主要成员有画家蒙德里安、万•陶斯伯、雕刻家万顿吉罗(G•Vantongerloo)、建筑师万特霍夫(Matn’Hoff)、奥德(J.J.P.oud)、里特维德(G.T.Rietveld)等。,风格派代表作是1924年由里特维德设计的乌德勒支(Utrecht)的施罗德住宅。

  42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在现代建筑中设计中,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建筑追求目标的一种创作思潮。芝加哥建筑师沙里文是功能主义的奠基者。提出“形式服从功能”的口号。早期功能主义的重点是解决人的生理需要,其设计方法为“由内向外”逐步完成。在功能主义发展的晚期。人的心理需要被引进建筑设计之中,建筑形式成为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43 包豪斯建筑学院 现代设计的摇篮

  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马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而建立的学院。虽然仅存14年,但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现代设计及其教育的影响不可估量。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培养出大批优秀的设计人才,成为20世纪初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发源地。包豪斯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①魏马时期(1919一1924),②德绍时期(1925-1933),其名称根据学院所在地而来。

  格罗佩乌斯(1919-1927年任职)是其创立者和第一任校长。第二任校长是迈耶(1927-1930年任职)。第三任校长是凡德洛(1931一1933年任职)。他们都是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驱,对包豪斯的贡献极大。格罗佩乌斯亲自拟定了《包豪斯宣言》,确定其设计宗旨"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包豪斯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现代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教育方向:①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②设计必须遵循客观、自然的法则。其教育体系、设计理论与设计风格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完善。早期的"形式导师"有依顿(教育家),法宁格(画家),康定斯基(抽象表现主义),克利(透视学的发明)雕塑家(马尔克斯)。

  44 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Modernism)是20世纪诸多建筑思潮中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思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化思想领域发生了大动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德法两国成了当时激进建筑思潮最活跃的地方。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三人是主张全面改革建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1919年格罗皮乌斯创立新型的设计学校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建筑和工艺美术的改革中心。1923年勒·柯布西耶发表《走向新建筑》提出激进的改革建筑设计的主张和理论。1927年在密斯主持下,于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展示新型住宅设计的建筑展览会。1928年各国新派建筑师成立国际现代建筑会议的组织。到20年代末,经过许多人的积极探索,一种旨在符合工业化社会建筑需要与条件的建筑理论渐渐形成了,这就是所谓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本身包括多种流派,各家的侧重点并不一致,创作各有特色。但从20年代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等人发表的言论和作品中可见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

  1、强调建筑随时代发展变化,现代建筑应同工业时代相适应

  2、强调建筑师应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与经济问题

  3、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革新

  4、主张坚决摆脱历史上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建筑

  5、发展建筑美学,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45 后现代主义

  由于国际式样之后的全球性现代主义建筑过渡的强调理性主义、机能主义,对于人类对于自然、对于历史的情感的怀念是一直存在人类的心中,影响后现代建筑的思潮,最主要是反对现代主义物质化的过渡膨胀,人类社会的人文精神意识型态之下的觉醒,人类社会呈现多元价值发展之后连带的带领建筑的多于价值发展,后现代主义建筑自然应运而生。后现代乃是跟在现代之后,也就是在现代之后,后现代建筑是一种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接续,并对提出全面性的质疑、批判。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 ,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

  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 强烈。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 文脉主义 隐语主义 装饰主义。

  代表人物 文丘里 史密斯 矶崎新

  代表作品 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 美国纽约电报电话大厦纽约总部大厦

  46 人文主义建筑

  • 人 文 主 义: 以人为本、人与人平等、尊重人的权力与尊严

  • 古 代 希 腊: 人神统一、把人作为审美的标准,称为古典人文主义

  • 文 艺 复 兴: 反封建、反宗教、理性地对待神,称为第一次人文主义复兴

  • 20世纪70年代:人人平等、尊重人的权力与尊严,称为第二次人文主义复兴

  • 国际主义风格:追求适合于国际性存在的普遍规律,某种程度上否定个性化建筑的存在

  • 人 文 建 筑: 积极体现建筑的个体性格与特征,希望建筑和生活能够丰富多彩

  47 新现代主义(白色派):

  追求建筑的纯洁与净化,用优雅的新几何形体和全部的白色,表现最充分、最饱满、最强有力的建筑。

  代表人物: 理查德·迈耶

  代表作品: 康涅狄格州史密斯住宅 纽约州魏因斯坦住宅 印第安州和谐图书馆

  亚特兰大州海尔艺术搏物馆

  48 高技派建筑:

  在建筑形式和建筑空间的表现上,以突出当代能够用于建筑中的最新技术为主要设计理念和建筑特征。

  代表人物: 福斯特、皮亚诺、罗杰斯

  代表作品: 香港汇丰银行大厦 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伦敦劳埃德保险公司和银行大厦

  伦敦洛伊德大厦 欧洲人权法庭大厦 东京国际论坛大厦

  补充 高技派 (High-Tech)亦称“重技派”。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的、建筑造型、风格上注意表现“高度工业技术”的设计倾向。高技派理论上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提倡采用最新的材料——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装配的建筑;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主张采用与表现预制装配化标准构件。2、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表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是的灵活性既能适应多功能需要又能达到机器美学效果。这类建筑的代表作首推巴黎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3、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决定因素,力求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美学观,使人们容易接受并产生愉悦。

  49 解构主义建筑:

  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理论。建筑应是不规则、多向度的形体组合,是对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和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原则和标准的批判与否定。

  代表人物:F.盖里、 P.艾森曼、 B.屈米、 Z.哈迪德、 D.李伯斯金、R.库哈斯、蓝天设计小组

  代表作品:巴黎维莱特公园 洛杉矶盖里寓所 加里福尼亚航空博物馆 西班牙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

  50 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51 生态建筑

  所谓生态建筑,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专项试题: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专项试题及答案10-15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精选练习试题10-05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选择题专项练习10-05

2017自学考试《工业设计史》专项试题:名词解释10-03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测试题及答案11-08

2017自学考试《摄影基础》专项试题:名词解释10-08

2017自学考试《广告摄影》专项试题:名词解释10-07

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简答题练习09-06

2017自学考试《中外建筑史》简答题练习及答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