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

时间:2023-04-10 11:10:08 炜玲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

  在试卷中的课外古诗词赏析你们拿到的分数高不高?小编当年可是很喜欢做着一类型的题目的哦。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课外古诗词赏析题吧。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1

  【山中杂诗】(吴均.南朝)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

  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月夜,答: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答: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折柳”在诗中指《折杨柳》曲,“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借“柳”表达答: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请你默写一句古诗中含有“柳”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逢入京使】(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滁州西涧】(韦应物唐)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单单喜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

  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 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答:“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隐逸的忧伤情怀。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4、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唐)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送别的画面。

  答:幽深的竹林郁郁苍苍,灵澈上人所在的寺院就在竹林深处,天近傍晚,悠远的钟声隐隐传来,似乎在催促他赶紧回去吧。我目送灵澈上人离去的背影,只见他头戴斗笠,身披斜阳,独自向青山深处去了,只留下我呆呆的出神。

  2、请你尝试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可以结合人物的身份、诗歌的环境等理解分析)。

  答: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约客】(赵师秀南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答:“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静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2、“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答: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拖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随便拿起一枚棋子,随意地敲落在棋盘上,发出清脆的响声,直把灯花震落下来。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3、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论诗】( 赵翼 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同意。

  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

  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2、“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泛称文学。

  3.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创作主张?

  答: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2

  一、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解释词语

  幽篁:__________啸:_________

  2.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3.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4.“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说说“独”字好在哪里?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解释词语:

  玉笛:__________

  折柳:__________________

  故园:_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

  2.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4.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解释词语:

  故园:_______________

  漫漫:___________

  龙钟:_____________

  凭:_________

  传语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5.“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6.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3.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花褪残红的暮春,在古代诗歌中一般带有凋零感伤的特点;但本诗所描绘的暮春之景,却是“生气勃勃”,请结合全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简析本诗是怎样描绘这一景象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3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作。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天成的大手笔。

  [参考译文] 月夜,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只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李太白集》。

  [赏析] 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诗人自己吗?

  [参考译文]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悠扬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有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武威,后又入封常清北庭幕府。安史之乱后入朝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善于描绘异域风光和战争场景。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赏析] 第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自己的家。“东望”点明长安的位置。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第二句带有夸张的意味,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感情,这里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龙钟”在这里是指泪流纵横的样子。“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长安的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

  三、四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有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

  [参考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两袖都沾湿了,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想写信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赏析]一、二句写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想象之奇,实为诗中所罕见。三、四句写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荚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赏析题】相关文章:

小升初语文古诗赏析题201711-13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过关检测题11-12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句默写题10-27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默写10-27

最新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预测题10-29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03-09

五年级语文下册新题型古诗过关检测题及答案10-29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检测题及答案08-17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苏教版)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