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百文网手机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时间:2022-10-29 13:29:58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在日常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

  《西游记》积累知识点汇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8、古诗词赏析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等景物往往能够勾起人们的诸多情感,如张籍的乡愁是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的;王安石的乡愁融入满目的春色之中,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可以体会到,诗中外乡人的乡愁由___引发;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____勾起的,这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

  答案:北方的风雪;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2

  1.经典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草隶篆

  11.文房四宝:湖笔微墨宣纸端砚

  12.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13.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14.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15.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16.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17.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18.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19.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20.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22.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2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2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2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2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29.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墨

  30.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3

  1、语音

  能运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看拼音写出相应汉字。能根据拼音规则,判断汉字注音的正误。识记汉字与运用:一是应识记课本篇目中常见的字,做到会读、会写、会注音;二是应掌握课文中的同音字,做到会读、会写、会运用;三是应掌握课文中的形似字,做到会注音、会写、正确运用;四是应掌握多音多义字,做到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会正确注音及运用,五是注意纠正一些习惯性的错误读音。

  2、标点符号

  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能纠正使用标点符号不恰当的错误,能正确理解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了解标点符号知识及用法:一是了解7种点号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的用法;二是了解5种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的用法,以及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的用法;三是能纠正标点符号的错误用法和具体说明文章中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

  3、汉字

  识记、掌握课文中规定的常用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了解形声字的构造,能指出一般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书写时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掌握常用字的字义,特别是要了解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能用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掌握、区分、运用:一是掌握课文中的汉字;二是掌握常用汉字的字形、字义;三是正确区分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不写错别字,要准确掌握运用祖国的语言,就必须掌握汉字的形、音、义三方面的特点,总结容易产生错字、别字和读错字的原因,把字写规范、读准确,还要善于利用字典、词典。字典、词典是我们学习的良师益友。

  4、词语

  掌握初三语文课本中的注释、课后练习中出现的词语,以及课文中的常用词语。能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能辨析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

  掌握、揣摩一些基本的方法:一是掌握常用词语,做到会读、会写、会用,重点掌握课文下注释和课后练习中提出的常用词语;二是能理解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包括词义、引申义、比喻义,能理解多义词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和表达作用;三是能分辨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四是会辨析一些同义词、反义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把每篇课文下的注释中的词语要多看一看,有重点地记一记,写一写,做一些积累,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揣摩、理解词语的意义。

  5、语法

  了解词的分类,能在语境中辨析词类。了解短语的分类,能辨析短语的类型。能分析单句的成分,了解复句的主要类型,会分析二重复句。能够辨识、修改病句。

  语法知识及运用:一是了解掌握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二是了解短语的结构类型(并列、偏正、动宾、主谓、介宾等),熟悉几种成分的使用;三是分析理解句子成分,并具有熟练的造句能力;四是复习巩固复句的主要类型,了解常用的关联词语,帮助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结构;五是能修改常见的语病。学习语法是为了帮助我们正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把话说正确,把语句写通顺。语法是研究用词造句的规律,我们学习语法要有重点地进行归类梳理,通过辨析比较,不断加深理解,以求达到熟练掌握。

  6、修辞

  能辨析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知识,能在具体语段中指出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能体会不同句式的不同表达作用,并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选择句式。注意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辨识运用:一是能辨析八种修辞方法;二是学会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变换句式;三是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学习语法是为了把话说得简明、通顺、正确;学习修辞方法则是为了把话说得好。

  希望这篇中考语文基础复习,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4

  在中考复习的最后关头,要想全面提高语文成绩,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在答题技巧与策略上下功夫: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本文推荐的是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题)。

  一、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1.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义转”的原则。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一般考辨析,不考拼写,不考查汉语拼音方案。

  2.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

  二、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1.音辨法。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2.形辨法。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或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

  3.义辨法。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

  4.结构辨析法。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总之,可以多使用结构分析法:一是字形本身结构,二是词语结构。辨析字形要注意把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来考虑,看词语不宜太长久,要善于回想什么时候在课本或课堂上接触到这个字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三、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这里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析同辨异,把握细微区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实词辨析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2.虚词辨析题答题技巧:虚词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中考中做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四、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五、病句辨析题答题技巧

  病句类型一般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答题技巧: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适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六、语言连贯题答题技巧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为50%。总之,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基础题),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5

  1、《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我们读过他的散文《白鹭》。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2、《沁园春·雪》这是一首词(旧体诗),作者毛泽东。文章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阙写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阙评古论今,抒发伟大抱负。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

  3、《苏州园林》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章由总到分多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4、《冰心诗三首》选自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

  (1)《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

  (2)《成功的花》勉励人们为了成功要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要努力奋斗,不怕牺牲。

  (3)《青年人》劝勉青年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抓紧努力。

  5、《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文章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6

  拟物常常在一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可以给人以形象感,新奇感,收到生动的富有情趣的表达效果.

  各类事物无不具有自己的个性.如鸟会飞,虫会鸣,树会开花,水会奔流,太阳会发出光和热,真理会被传播

  拟物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把人当做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

  人拟为动物:

  (5)金色的太阳照耀着金色的麦而是认得上乘法丰收的歌儿在田野里荡漾;

  维吾尔族姑娘插上金色的翅膀,

  在广阔的天地里飞翔.(阿不都热西提《女拖拉机手》)

  翅膀是属于鸟类的.作者却赋予维吾尔族姑娘以翅膀,并热情地讴歌:维吾尔族女拖拉机手驾驶铁牛,在肥沃的'田野上自由地飞驰.

  人拟为植物:

  (6)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 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几个妇女去前方看望丈夫.在荷花淀,看见荷叶下面的人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拟为荷,将隐蔽在荷叶下面的战士物化了,显得那么清新,美丽,可爱.

  二是将物拟为物.包括以生物拟为无生物,以无生物拟为生物,以物拟为抽象事理,以抽象事理拟为物.

  拟无生物为动物:

  (7)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衔与吞都是动词,可以表示人或动物的动作.根据文意,作者是将洞庭一湖拟为动物.巍巍群山,能衔住,滚滚长江,能吞吐,可见八百进里洞庭之阔大,气垫之宏伟.

  总结: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7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10)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11)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12)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看不起。鄙夷

  (14)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22)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3)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

  (24)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5)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26)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27)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28)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29)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0)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1)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32)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3)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不求甚解

  (24)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豁然贯通

  (35)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有益

  (36)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咬文嚼字

  (37)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

  (38)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39)这干系须是俺的干系:责任。

  (40)且睡了,却理会却:且。

  (41)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兀自:尚且,还。

  (42)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逞辩:卖弄口舌。

  (43)也合依我劝一劝:合:应该。

  (44)早是我不卖与你吃早是:“幸亏”的意思。

  (45)卖一桶与你不争。不争:这里是不要紧的意思。

  (46)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吃:被。

  (47)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计较:计策。

  (48)适庖官进鸡汤适:适逢,正赶上。

  (49)修以鸡肋之意对对:回答。

  (50)竟取匙与众分食讫讫:完毕。

  (51)修知其事,径来告操径:直接。

  (52)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伺:守候。

  (53)操因疑修谮害曹丕谮:诬陷,中伤。

  (54)魏延诈败而走诈:假装。

  (55)操方麾军回战马超麾:指挥。

  (56)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见教:指教。

  (57)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把与:拿给。

  (58)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央及:恳请,请托。

  (59)范进道是哄他。道是:以为是。

  (60)这自然,何消吩咐。何消:不必,不用。

  (61)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相与:结交。

  (62)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

  (63)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64)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65)地灵人杰:意为山川灵秀,人物杰出。

  (66)挖心搜胆: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67)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68)苟富贵苟:如果。

  (69)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

  (70)楚人怜之怜:爱戴。

  (7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称王。

  (72)忿恚尉恚:恼怒。

  (73)并杀两尉并:一起。

  (74)藉第令毋斩藉:即使,假若。

  (75)为坛而盟盟:盟誓。

  (76)比至陈比:等到。

  (77)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加惠:给予恩惠。易:交换。

  (78)岂直五百哉直:只,仅仅。

  (79)以头抢地耳抢:撞。

  (80)秦王色挠挠:屈服。

  (81)长跪而谢之曰谢:道歉。

  (82)寡人谕矣谕:明白,懂得。

  (83)谓为信然谓:说。

  (84)将军宜枉驾顾之顾:拜访。

  (85)由是先主遂诣亮诣:拜访。

  (86)度德量力度:估计。

  (87)君谓计将安出出:产生。

  (88)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挟持、控制。

  (89)将军既帝室之胄胄:后代。

  (90)将军岂有意乎?岂:是否。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8

  (一)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史记》、《尚书》、《礼记》、《易记》、《春秋》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四库”:经、史、子、集

  《诗经》六义:凤、雅、颂、赋、比、兴

  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

  “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地理

  “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八荒”:都泛指天下。

  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阳。

  古代别称:南京(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其它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2.五谷:上古对粮食作物的统称。(即稷、黍、麦、菽、稻)

  3.五味:指酸、咸、甜、苦、辣

  4.六畜: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6.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7.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8.岁寒三友:松、竹、梅

  9.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事、转注、假借

  10.连中“三元”:凡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的即连中解元、会元、状元。

  11.五声:五个音级。也称“五音”,即我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征(zhi)、羽。

  12.四大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13.三老:古代分管教化的乡官。

  14.及第:指科举考试中选,应试未中叫落第、下第。

  15.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大小都叫童生。

  16.科举试: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称秋闱或大比)每三年在省举行一次,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称春闱或礼闱)参加者必须是举人,考中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贡士有资格参加,考中称进士。第一是状元,第二名是称榜眼,第三名是称探花。合称三甲鼎。

  光绪三十年(1905年)因各地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止。

  17.《尔雅》:我国最早的释词专着,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成体系的词典。

  18.“风雅”,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常用作代指文学才华。

  19.《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0.顿首:古代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21.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行大礼。

  22.跪:古代两膝着地,耸身挺腰、臀不沾脚跟。

  23.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次序。

  24.五更:我国古代把夜晚分在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也称“五鼓”或称五夜。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1点,四更1点—3点,五更3点—5点。

  25.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正、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三春);四、五、六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三夏)秋季、冬季以此类推。

  26.星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为星宿。

  27.玉常金马:指翰林院。

  28.《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的最有影响的一部古代辞书。

  29.“三教九流”:“三教”,指佛教、道教、儒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旧指宗教或学术界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噗的人。“三教九流”多含贬义。

  30.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话。即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三宝”,佛教名词,指佛、法、僧。

  31.社稷:“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32.谥号:是大臣死后朝廷按其生平事迹行为给他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褒贬善恶。如范仲淹谥号为文正公。

  33.“岳阳楼”四绝:滕子京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书写,邵(su)篆额(用篆字书写的匾额)一时传为四绝。

  (五)古代别称

  1.桑梓:家乡

  2.巾帼:妇女

  3.须眉:男子

  4.鸿雁:书信

  5.社稷:国家

  6.汗青:史册

  7.轩辕:祖国

  8.“三尺”:法律

  9.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

  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

  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10.敬称:①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

  ②称天子:殿下

  ③称将军:麾hui下

  ④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⑤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⑥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⑦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1.年龄称谓:(代称)

  ①垂髫(tiao)指三四岁~八九岁儿童。

  ②总角指八九岁~十三四岁少年。

  ③豆蔻指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少年。

  ④束发:男子十五岁。

  ⑤弱冠:男子20岁,表示已成年。

  ⑥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之志)

  ⑦不惑:是男子四十岁。

  ⑧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即知“天命”)

  ⑨花甲:是六十岁。

  ⑩古稀:是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是一百岁。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9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7.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4.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5.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6.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7.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8.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1.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1.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3.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0

  冒号

  冒号的基本用处是提示下文和总括上文。它表示较大的停顿。

  提示下文:

  (一)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下边,有引起收信人、听众注意的意思。

  (二)有在“某某说”后面,表示后面是引用的话。

  (三)用在提示性的话的末尾,表示后边有话要说。

  例: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着发生变化。

  例:我已经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四)用在总提的话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者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例:我们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

  (五)表示后面是补充说明或解释性的话。

  例:只是我总以为没有春和秋:冬末和夏初衔接起来,夏才去冬又开始了。

  (六)用在强调动词后面的宾语,提起读者注意。冒号前的动词常用的有:“想”“说”“问”“是”“记住”“认为”“证明”“宣布”“指出”等,宾语往往较长或复杂。例: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例:事实证明:你的看法是完全正确的。

  总括上文:

  在分项或从几个方面说了以后,用冒号表示后面还有一句总括的话。

  例: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需要注意的是:

  (一)冒号是句内点号。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了上述“想”“说”等动词),就不要用冒号。

  例:华老师批评他:不尊守课堂纪律。(冒号没有提示作用,因此应删掉冒号。)

  例:我认为这首诗很好。(没有冒号,使用正确)

  (二)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如果需要延长,要管几句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例:本词典主要作了如下修订:一、增加了一千多个新词;二修改了释义下确切之处。例:姐姐来信说:“最近上海天气很热。妈妈已迁入新居。”

  (三)“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不用冒号。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例:“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例:“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四)带有强烈感情和表示大声呼叫的称呼语后边不用冒号,用叹号;属于相互交谈的称呼语后边一般也不用冒号,用逗号。

  例: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例:小高,这是你的票。

  (五)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这句话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3、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分号

  分号和逗号都可以用于复句内部的分句之间,不同之处在于分号常常用在并列分句之间。它表示的停顿大于逗号。

  例: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分号只用在复句中,不用在单句中。复句中除了并列分句以外的其他分句,如果分句内部已经用了逗号,分句之间通常就得用分号。分号的作用主要是使各分句间的结构层次清楚。

  例: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注意: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对待同志要象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象夏天般一样的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象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象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例: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仿句

  1、考查同学们对句式、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是______;宽容是吹开闭锁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是__________。(2005年嘉兴市中考题)

  分析:

  (1)中心词有别。前一处所填内容的中心词应与田野、天空等相类,如大海、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处应与清风、雨水等相类,如雪、雾、露、霜、 冰雹等。

  。(2)修饰语有别。前一处应与“容纳大树小草”、“接受阳光暴雨”等相类,后一处应与“吹开闭锁保守”、“洗涤狭隘自私”等相类。

  (3)要把握该 句的修辞(比喻)

  例句:是饱经飞沙走石的沙漠,是敲打谎言虚伪的冰雹。

  2、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思维的能力。

  例如: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月亮说,__;海燕说,__;太阳说,__。

  分析:该题是问答式仿句,答题时要用拟人的修辞,但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进行回答。

  例句: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多美好;我燃烧的青春多辉煌。

  3、对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的检测,包括道德素质,审美意识、情趣,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例如: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

  分析:

  (1)要把握句式(如果,就)

  (2)要把握该句的修辞(比喻、排比)

  (3)要把握实现内容(奉献精神)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11

  文言文阅读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中考语文复习必备的成语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严。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

  《出师表》

  1、《出师表》中表示作者感恩图报的句子是: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亲贤臣,远小人。

  3、《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的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4、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的《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5、《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陈罚减否,不宜异同。

  7、《出师表》中作者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8、《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若有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9、《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0、《出师表》中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佞臣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1、《出师表》中、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③亲贤臣,远小人。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08-16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记忆技巧201708-14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集锦09-21

2015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技巧10-09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练习11-09

2017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试题11-03

2016年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10-11

2016年中考语文复习基础知识大全09-04

2016中考语文考试基础知识复习方法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