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百文网手机站

卫生资格药学职称药理学考点

时间:2021-03-04 14:56:49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2017卫生资格药学职称药理学考点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17卫生资格药学职称药理学考点,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复方呋喃氟尿嘧啶

  复方呋喃氟尿嘧啶功能主治:主要用于消化系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等。疗效较好的为胃癌、大肠癌、乳腺癌和食管癌,有效率分别为30.6%、50.0%、34.6%和23.1%。目前将本品与丝裂霉素C联合应用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可达54.3%~56.9%,已成为我国广泛应用的重点方案。

  复方呋喃氟尿嘧啶用法及用量:口服:1日3—4次,每次2—3片,总量400—600片为1疗程。也可服用本品的胶囊每日3—4次,每次1—2个胶囊。

  复方呋喃氟尿嘧啶不良反应和注意:主要为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本品的消化道反应较喃氟啶略重,但对血像影响轻微。

  药物治疗效果

  1.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例如:抗生素消除体内致病菌。

  2.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为对症治疗,又称治标。对症治疗虽未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衰、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为迫切。

  大环内酯类药物特点

  1.抗菌谱窄,主要作用于需氧G+和阴性球菌,厌氧菌,军团菌,胎儿弯曲菌,衣原体和支原体。

  2.本类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3.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强。

  4.不耐酸,口服易破坏,酯化物(酯化红霉素)耐酸口服。

  5.组织中浓度相对较高(痰、皮下、胆汁)。

  6.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7.主要经胆汁排泄,肝肠循环。

  8.毒性低,口服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静注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红霉素不良反应

  1.口服大剂量出现胃肠道反应,伪膜性肠炎。

  2.无味红霉素,乙琥红霉素(低一些)可致肝损伤。

  3.静滴红霉素乳糖酸盐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药理学概述

  临床药理学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其内容涉及临床用药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动学、新药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不良反应监测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是药物治疗学的基础;从新药研究的角度看,临床药理学也是新药研究的最后阶段,针对新药在人体的疗效、体内过程及安全性等作出评价,制定给药方案,为药物的生产、管理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微循环

  各器官、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同,微循环的结构也不同。人手指甲皱皮肤的微循环形态比较简单,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仅由呈袢状的毛细血管相连。骨骼肌和肠系膜的微循环形态则比较复杂。典型的微循环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或称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支和微静脉等部分组成。图4-22是一个典型的微循环单元。

  微动脉管壁有环行的平滑肌,其收缩和舒张可控制微血管的血流量。微动脉分支成为管径更细的后微动脉。每根后微动脉向一根至数根真毛细血管供血。真毛细血管通常从后微动脉以直角方向分出。在真毛细血管起始后端通常有1-2个平滑肌细胞,形成一个环,即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该括约肌的收缩状态决定进入真毛细血管的血流量。

  毛细血管的血液经微静脉进入静脉。最细的微静脉管径不超过20-30μm,管壁没有平滑肌,在功能上有交换血管的作用。较大的微静脉管壁有平滑肌,在功能上是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的舒缩状态可影响毛细血管血压,从而影响毛细血管处的液体交换和静脉回心血量。

  另外,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还可通过直捷通路和动-静脉短路发生沟通。直捷通路(thoroughfare channel)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和通血毛细血管进入微静脉的通路。通血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的'直接延伸,其管壁平滑肌逐渐稀小以至消失。直捷通路经常处于开放状态,血流速度较快,其主要功能并不是物质交换,而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直捷通路在骨骼肌组织的微循环中较为多见。动-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是吻合微动脉和微静脉的通道,其管壁结构类似微动脉。在人体某些部分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特别是手指、足趾、耳廓等处,这类通路较多。动-静脉吻合支在功能上不是进行物质交换,而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的。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增多,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升高,有利于发散身体热量。环境温度低时,则动-静脉短路关闭,皮肤血流量减少,有利于保存体热。动-静脉短路开放,会相对地减少组织对血液中氧的摄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例如感染性和中毒性休克时,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可加重组织的缺氧状况。

  组织液的生成

  体重的60%左右是水,其中约5/8存在于细胞内,称为细胞内液;其余3/8存在于细胞外,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中,约有1/5在血管内,即血浆的水分;其余4/5在血管外,即组织液和各种腔室内液体(脑脊液、眼球内液等)的水分。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的间隙内,绝大部分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因此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流至身体的低垂部分;将注射针头插入组织间隙内,也不能抽出组织液。组织液凝胶的基质是胶原纤维和透明质酸细丝。组织液中有极小一部分呈液态,可自由流动。组织液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组织液中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质,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

  (一)组织液的生成

  组织液是血浆滤过毛细血管壁而形成的。如前所述,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的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四个因素,即毛细血管血压(Pc)、组织液静水压(Pif),血浆胶体渗透压(πp)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πif)。其中,Pc和πif是促使液体由毛细血管内向血管外滤过的力量,而πp和Pif是将液体从血管外重吸收入毛细血管内的力量。滤过的力量(即Pc+πif)和重吸收的力量(即πp+Pif)之差,称为有效滤过压。单位时间内通过毛细血管壁滤过的液体量V等于有效滤过压与滤过系数Kf的乘积,即

  V=Kf[(Pc+πif)-(πp+Pif)]

  滤过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以图4-24所设的各种压力数值为例,可见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有效滤过压为1.3kPa(10mmHg),液体滤出毛细血管;而在毛细血管静脉端的有效滤过压力为负值,故发生重吸收。总的说来,流经毛细血管的血浆,约有0.5%在毛细血管动脉端以滤过的方式进行组织间隙,其中约90%在静脉端被重吸收回血液,其余约10%进行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不断生成,又不断被重吸收,保持动态平衡,故血量和组织液量能维持相对稳定。如果这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发生组织液生成过多或重吸收减少,组织间隙中就有过多的潴留,形成组织水肿。上述决定有效滤过压的各种因素,如毛细血管血压升高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都会使组织液生成增多,甚至引起水肿。静脉回流受阻时,毛细血管血压升高,组织液生成也会增加。淋巴回流受阻时,组织间隙内组织液积聚,可导致组织水肿。此外,在某些病理情况下,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一部分血浆蛋白质滤过进行组织液,使组织液生成增多,发生水肿。

【2017卫生资格药学职称药理学考点】相关文章: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华考点08-09

2017卫生资格检验技师备考冲刺考点08-08

2017年卫生资格内科主治考点精华08-08

2017卫生资格检验主管技师精华考点08-06

2017年卫生资格内科主治精华考点08-06

卫生资格药学职称专业实践技能知识点08-05

2017卫生资格《初级中药师》考点整理08-10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士必背考点08-09

2017卫生资格相关专业知识考点辅导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