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争吵》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30 18:18:4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争吵》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争吵》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争吵》教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课文讲述的这种心理活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我们继续学习。(出示课题:争吵)

  2、谁和谁争吵?(板书:“克莱谛”和“我”)

  3、为什么争吵?能用一个简单的句子说说吗?(板书:无心犯错,有心报复)

  (设计意图:知道争吵的原因,是学生深入感悟的前提,是上环节教学应达到的一个主要目标。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争吵的原因旨在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的掌握情况,这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

  4、过渡引入:

  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研读写“克莱谛”和“安利奇”的句子。

  1、在争吵以后,“我”和克莱谛各自怎样表现呢?请孩子们翻书自学5-13自然段,根据你的喜好选择一个人的表现,用笔把它勾画出来。有不清楚的同桌可以商量一下。

  (一) 读读你勾出的句子。有没有补充或不同意见?

  (二)下面我们分组读读你们找出的这些句子?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讲解以下问题)

  ⑴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的心里感到怎样?(板书:后悔)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

  (多媒体出示: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多媒体出示: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还听不出你的内心矛盾,谁再来试试?

  既然“我”是想报复克莱谛,为什么又会想到向他认错?请一个孩子读读事情发生后我的想法。

  学生阅读,梳理后多媒体板书演示:

  课件出示:能帮助父母干活 勤劳

  服侍生病的母亲 孝顺

  我们全家人欢迎他 友善

  衣肩上的线缝开了 朴素

  我想起他的种种好,所以说他碰到我的胳膊时不会是故意的,绝对不会是故意的。绝对,那这句话该怎么读呢?

  (试读——抽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

  ⑵是啊,这么好的朋友,谁都不愿失去。我们一起读读3-6句,体会一下。我还不能感受到你们不愿失去这个朋友。感情再强烈点

  (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⑶是啊,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这样的朋友。(引读)我又说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可是我认错了吗?为什么?(读书回答)

  多媒体出示: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我只能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到了什么?(读书回答)(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们再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朴素)。

  ⑷我很在乎他、珍惜他,生怕失去了这位可爱的朋友,尽管这样,我还是不肯开口向克莱谤认错,这时克莱谤有什么表现?(生齐读)

  多媒体出示:克莱谛不时用眼睛膘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①克莱谛怎样地看?

  ②我看见克莱谛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什么?而是什么?(板书:悲哀)

  ③克莱谛应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看来他们平时很要好,加上克莱谛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克莱谛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情。

  ⑸是啊!越想越觉得他可爱,可是我最终还是没有开口认错,克莱谛却主动说话了他怎么说?

  多媒体出示:

  1、我在外边等你。

  2、我在外边等着你。

  看看这两个句子,有没有不一样?想想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同桌之间可以议议。

  说句话的时候,克莱谛已经原谅了我,我又是怎样说的呢?(齐读)

  多媒体出示:“我也等着你!”我理解了他的话的意思了吗?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

  (不一样)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

  我们明白了俩人的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

  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第一句余怒未消,应该读出强硬的语气,第二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三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害怕克莱谛找我算帐,上课时心想着怎样对付克莱谛,所以上课时间觉得过得太慢,课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

  ⑹他们怎样和好的呢?请孩子们分组讨论商量,用朗读的形式自学。

  注意:朗读要落实到句子上,句子中要抓关键词。商量一下,该怎样读。(小组自学)

  ①和好了吗?(板书:和好)谁主动?

  ②克莱谛用什么方式与我和好的?(板书:微笑)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③两终于和好了,复得了这个差点失去的朋友,我的心情怎样(高兴)。咱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来读读这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课文小气泡提示的“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这一牵而动全身的问题,辐射全文,引导深入探究文章的重点句段,体会“我”和克莱谛争吵后的内心活动以及表现,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认识人物形象。)

  三、 研读文章末段的“爸爸的教诲”

  1、课文中的安利珂和克莱谛都让我们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并说说理由。(预设父亲的话)

  《爱的教育》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3、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主动向对方认错,求得谅解。

  四小结读的感受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种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我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读了课文,我们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

  克莱谛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那样的错误,与人争吵?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椭圆形的纸,中间用剪刀剪断,两边分别写上了“争吵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和好的好办法?”其实这椭圆形纸好比一面镜子,但由于争吵或者其他矛盾,镜子碎了,我们可以用“友情牌胶水把它粘合起来,写下你们的办法,看谁的办法最有创意。

  五、 布置作业

  1、自读《爱的教育》

  2、抄写课文中的爸爸的话。

  3、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过的一件事情。

《争吵》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本课13个生字;理解“嫉妒、缘故、诚心诚意、防御、毕竟、不料”等词语,会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重难点:

  1. “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及内心的感受,以及父亲的话。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介绍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中《小石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2、学习根据人物的情绪、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教学难点:

  学习根据人物的情绪、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向你们介绍的《小石匠》这个故事,选自意大利亚米契斯写的小说《爱的教育》中。书中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同学和老师之间充满着爱的故事。这一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故事《争吵》。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①谁和谁争吵?为了一件什么事?

  ②争吵以后,“我”心里觉得怎么样?

  ③结果怎样?父亲对这件事满意不满意?

  2、学生自读。

  三、再读课文,画出表现课文主要内容的词句

  1、各自阅读,画出重要词句。

  启发:这篇课文是写“我”和克莱谛从争吵到和好。根据这样的内容,哪些词句是主要的呢?

  生:“后悔不该那样做”

  生:“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生:“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

  生:“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生:“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生:“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结对子读读这些句子,体会体会它们的意思。

  2、指名读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重点:

  了解“我”和克莱谛之间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的过程。

  教学难点: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二、读讲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各自轻读,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语气。

  2、第一自然段介绍故事的发生,用交代的语气读,注意句号后的停顿。最后一句“我火了,骂了他一句。”表现我的情绪,读时要加重语气。

  3、下面“我”心想的一句话,仍然怒气未消,要表现出“我”内心的不高兴。报复:用敌对的行动回答对方。但又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心里想的;声调不能高,可以通过加重语气来表达。

  4、在第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怎么来读呢?读人物的话应该注意前面的提示语。大家在下面试着读读克莱谛的两句话,读出不同的情绪,不同的语气。(学生各自练习。指名读。齐读。)

  5、练习分角色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发生争吵以后,“我”心里怎么样?

  2、自己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我”心里想了些什么?

  3、再默读一遍,看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我”很后悔。 第二层:“我”想到克莱谛是个好人。

  第三层:“我”认识到应该知错认错。

  4、指导朗读:(轻声地,充满后悔的情绪。“后悔”,对过去做得不对的地方感到遗憾。“我”想到克莱谛在自己家和“我”家的表现,要读出“我”对克莱谛的好感。最后一层要表现出“我”的犹豫,心里很矛盾。)

  5、争吵后,“我”后悔了,克莱谛呢?“瞟”不是正眼去看,是斜着眼看,而且是“不时”地瞟“我”。不时地:不断的意思。克莱谛不时地“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可以知道克莱谛心里怎么想?(为争吵难受,争吵多么不好,要是没发生争吵有多好。)我们朗读时“不是愤怒”,轻读;应强调“而是悲哀”。

  6、下面两人的对话怎么读,一个是后悔,一个悲哀。那“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等着你!”语气要显得无力,和第四自然段的“我在外边等你!”感情不同了,语气也变了。

  7、把父亲对“我”说过的话再读一读:“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觉得父亲的话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是这样做的吗?

  (三)学习第三段:

  1、这一段写放学后在路上发生的事。我们可能会为他们担心,是不是会打起来。事实怎样呢?

  2、指名轻读第三段。

  3、读了这一段,你仿佛看到怎样感人的场面?

  4、“独自在街上走着”,此时“我”的心情不会好。“独自”要突出。

  “我愣住了。”说明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为什么会愣住了?

  5、“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克莱谛说这句话时态度会怎样?(态度很诚恳,语气很恳切)

  6、“再也不了!再也不了!”说两遍表示“我”怎样呢?

  7、指点:俩人都十分后悔,都深深地体验到友爱多么好,争吵多么可悲,多么不应该。

  8、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四段:

  1、“不料”是什么意思?

  2、父亲把脸一沉说的话,该怎么读?

  3、指名读父亲的话。

  4、齐读父亲的话。你觉得父亲的话讲得对吗?(突出:“既然……就应该……更不应该)

  5、轻声齐读全段。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现在我们来评判一下,“我”和克莱谛两人,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今后你遇到类似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五、课堂作业(造句)。

  缘故——

  诚心诚意——

  板书设计:

   “我”

   吵 和

  争吵 { }宽容、知错即改

   架 好

   克莱谛

  教学后记:

   年 月 日

   资料提供者:

《争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透过理解课文资料,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资料,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资料。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述“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那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最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资料),为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但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校园,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资料,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资料: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就应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好处。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述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情绪,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个性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但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样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能够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状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就应不就应“愤怒”?

  (就应。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情绪表现出来,个性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最后挨到了放学”,“最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能够不能够?

  (“最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状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必须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这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职责在“我”。但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述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述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述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透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透过描述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仿佛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能够不能够?

  (能够,“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能够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期望“我”告别错误,永久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就应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就应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是否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样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忙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取一件自己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资料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个性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好处。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个性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述,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述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情绪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透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述,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例供大家参考。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己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样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阿,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不知所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但是,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成功!”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质疑问难后,布置片段练习。

《争吵》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阅读《爱的教育》,了解亚米契斯。

  二、导课

  1、出示书《爱的教育》,交流对这本书和作者亚米契斯的了解。

  2、出示课题《争吵》,正音:争 翘舌后鼻音。

  质疑:

  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争吵后各自有什么表现?结果怎样呢?这件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

  2、重点字词,借助字典和上下文来理解。

  3、带着问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四、汇报、交流。

  1、出示生字词,重点指导:缩 承 缘愤 毕 戒 既

  正音:缩 承 愤 既

  字形:承 缘 毕 既

  比较:即 和 既 / 缘和 绿 /毕和必 /即 和 既 /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如:嫉妒的“嫉”读阳平,“胳膊肘”的“肘”读翘舌,“服侍”的“侍”,“挨到了放学”的“挨”读阳平

  3、交流,课文大致讲了什么事情?围绕“争吵”写了哪些内容。

  按“争吵前,争吵时,争吵后”来理清文章脉络。并学习作者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的。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争吵的起因

  1、自由读,想想“我”和克莱蒂为什么会发生争吵?从字里行间,你对“我”和克莱蒂有了哪些了解?

  2、共同品析

  示例:

  生:“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蒂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从“忽然”“碰”可以看出,是克莱蒂碰了我,导致我弄脏了本子,引发争吵。

  生:克莱蒂是无意的,从“突然”和“碰了胳膊肘”可以看出,而“我”却“火了,骂了他”,“我”这样的态度,克莱蒂却“微笑”道歉了。别人无意碰了自己,而且是好朋友碰了,并且马上就态度很好地道歉了。

  生:被克莱蒂弄脏的本子,是“我”给“小石匠”抄的每月故事,说明“我”很关心同学,从《爱的教育》前面的故事里,我知道“小石匠”也是安利柯的朋友。所以,安利柯才会这么生气,和克莱蒂发生争吵。

  生:克莱蒂面对安利柯的责骂,“微笑”地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态度很好,而且“我不是故意的。”语气是平缓,并不是像我们平时那样“我不是故意的!”为自己开脱。我觉得克莱蒂是个很有礼貌,很善良的孩子。

  生:所以,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克莱蒂得奖了,“我”有点嫉妒他。虽然“我”说“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

  3、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谈话:你们平时和同学会为什么而争吵?

  示例:

  生:会因为别人踩了我一脚;因为男生欺负我们女生;自己心爱的钢笔被同学碰掉地上,摔坏了;别人故意把我推倒;别人弄坏了我心爱德的东西;别人不带我玩……

  师:是呀,在生活中,争吵的原因可真多,争吵也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发生,那我们改如何正确看待争吵,如何远离“争吵”呢?让我们继续来学习《争吵》

  回顾:安利柯和克莱蒂为什么而争吵呢?

  二、学习“争吵”部分

  1、自读课文“争吵”部分,圈划出争吵中两人的表现,体会他们的内心。

  2、品读体会:

  示例

  安利柯:“很不舒服”“报复”“……也……也……” 因为,心存嫉妒,所以,克莱蒂的无意之错和歉意反而激起他的报复心,故意把克莱蒂的本子也弄脏了。

  克莱蒂:“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举起手来”“急忙缩回”“我在外边等你!”克莱蒂为安利柯的故意报复很生气,因为他想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会作出这样的举动,但又很善良地在老师发现的瞬间把举起的手缩回。很大度,很宽容。

  3、练习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

  三、研读“争吵”之后 ,理解父亲的话的含意

  1、出示父亲的话,交流,自己从父亲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2对照克莱蒂和安利柯在争吵后的不同表现,体会“高尚”的真谛。

  3、默读课文“争吵之后”,完成表格:

  安利柯

  克莱蒂

  心情:

  动作:

  神态:

  语言:

  你的体会:

  4、结合填写表格,品析课文,从人物的言行和心理描写中,体会克莱蒂的宽容和善良,安利柯的明是非、及时反省。

  5、分角色朗读课文,角色体验。

  四、总结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爱的教育”?

  2、结合生活经历,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和启发。

  五、作业

  1、和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2、摘抄好词好句,写写自己的体会。

  3、自己和同伴间发生过争吵吗?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争吵,写清楚争吵是如何化解的,自己的感受。

  4、继续阅读《爱的教育》。

《争吵》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把课文读通、读正确。

  2、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词和“嫉妒”等新词。

  3、了解争吵的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人”字新解,导入新课。

  1、板书“人”字。我们在写“人”字时,因为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互相配合,相互支撑,才使“人”字能够平稳端正地展现在纸上。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的书写那样,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争吵》。

  3、引导质疑。

  ——学生感到新奇,有了学习的兴趣。

  ——预设:要争个输赢;会让着别人;告诉老师,由老师来处理……

  ——齐读课题,读准字音。(“争”是翘舌音、后鼻音)

  ——预设: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人”字新解,是团结友爱思想的渗透,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

  ①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问题请教小组内的同学。

  ②想一想: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

  ①出示生字词语:第一组

  嫉妒 胳膊肘 骂了 哼 服侍

  承认 缘故 原谅 瞟我 防御

  戒尺 高尚 毕竟

  第二组(随机指导书写)

  墨水 故意 报复 缩回 独自

  不料 既然 石匠 抄写 愤怒

  诚心诚意

  ②指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③读后交流: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读课文,完成要求。

  ——多形式读词语,互相正音,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正确书写。

  ——开火车朗读,一人读一自然段,其他人注意倾听,评价。

  ——重要人物:“我”、克莱谛、父亲

  课文讲了我和克莱谛之间因为本子弄脏而发生争吵以及克莱谛主动找我和解的事。告诉我们要宽容、知错就改。

  互相体验团结互助的快乐。

  让学生充分地说,教师加以引导。

  直击原因,深化感知。

  1、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他们为什么发生争吵吗?

  2、课文哪几节是讲争吵的原因的?找出来读一读。

  出示“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我”真的不嫉妒克莱谛吗?引导学生讨论。

  请学生再读读1——4自然段,再思考思考。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出示“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这句话。

  师问:从这句话你能明白“我”因为什么原因嫉妒他吗?

  师解说:像这样自己没得到,别人却得到了,心里不平衡看不起人家,容不得别人开心,这样的心理就是嫉妒心理。

  问:同学们有过这样的心理吗?

  大家有了自己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3、“我”嫉妒后是怎么做的?

  4、“我”的报复使克莱谛十分恼怒。如果是你,你恼怒吗?

  5、嫉妒使他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缝,你们认为嫉妒还有什么危害性?

  6、师总结其危害性:嫉妒者常常自寻烦恼,这是他自己的敌人;过度的嫉妒会使一个人脱离群体,失去朋友,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7、克莱谛的恼怒使他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如果你是克莱谛,有没有更好的解决的办法呢?

  8、师:黎巴嫩文学家纪伯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想这对受别人嫉妒的人是一个很好的安慰:“嫉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觉中颂扬了我。”

  9、分角色朗读1——4小节。

  ——学生该说争吵的原因:“我”的本子被克莱谛弄脏了,“我”很生气,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作业本,克莱谛也非常生气,两人约好放学后见。

  ——找出相关段落(1——4),自由朗读。

  ——预设一:

  单纯地认为不是嫉妒。

  ——预设二:

  这就是嫉妒。

  ——找出句子:“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一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他得了奖和他的微笑。

  ——举例说说看。

  ——读出嫉妒的语气。

  ——报复。

  ——肯定回答:很恼怒。试着读读“你是故意的!”这句话。

  ——各抒己见,谈嫉妒的危害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读出人物的心理,读出感情。

  “嫉妒”是发生争吵的原因,也是本课教学的着眼点。

  结合课文理解“嫉妒”。

  联系实际理解“嫉妒”。

  发散思维,深度剖析嫉妒心理的危害性。

  尝试怎样去面对嫉妒。

  课堂小结,设置悬念。

  1、这节课,我们着重讨论了争吵的原因,认识了嫉妒的危害性,知道了面对嫉妒者的方法,相信大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克服自身存在的嫉妒心理,做一个宽容大度的人。

  2、请同学们课后再读读课文的其他内容,想一想,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回顾本节课内容。

  ——了解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整理学习的内容。

  设置悬念,巧妙地将课内学习延伸至课外。

  课后作业。

  完成写字本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深化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我”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针对性措施

  引出悬念,导出新课。

  1、上节课结束时我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它会打“我”吗?

  2、师:对于大家的回答,我暂不下结论,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

  悬念又一次延伸,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进口悬念,深化感知。

  (一)走进内心,体会后悔。

  1、争吵后,“我”的内心怎样?

  2、“我”为什么后悔?

  随机出示: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①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

  ②这儿把“绝”去掉可以吗?

  “绝”在这儿有什么作用?

  ③“我”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④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应该怎样读好这句话?

  ⑤面对这样一位好朋友,作者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去承认错去了吗?

  ⑥如果你是安利柯的好朋友,你准备怎样劝说他去向克莱谛承认错误?

  3、在平时,当你认识到自己有错误时,你敢于向他人承认错误吗?

  4、练习朗读5——8小节,体会“我”后悔而又矛盾的心理。

  5、师小结:这几小节,作者通过细致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将自己的后悔而与矛盾写得具体而生动。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学以致用,让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

  (二)分角色朗读,感受宽容。

  1、分角色朗读9——13小节。

  2、出示:“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

  ①“微笑”这个词在文中出席心安了两次,还有一处,找出来读读看。

  ②这两个微笑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追问:对于第一个“微笑”,你认为该不该笑?(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时一种善意的微笑)

  师:微笑是人人都喜欢看到的,它常常能春风化雨,使彼此的不快烟消云散。

  3、克莱谛拨开的仅仅是戒尺吗?

  师: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宽容呀!

  4、面对克莱谛的宽容,“我”心里一定是思绪万千,可这儿并没有描写“我”的'心理活动,你能运用上面的心理描写得方法,说说“我”现在会想些什么吗?

  “我”的后悔和自责化成了一句话,那就是——

  5、小组分角色朗读。

  6、师:世界需要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大家才能和谐相处。

  (三)揭开悬念。

  大家现在说说,如果克莱谛举起手时,老师没来,他会打“我”吗?

  ——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找出句子:“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

  ——预设:

  他是一个十分十分懂事的孩子。相关语句: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

  他是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相关语句: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

  他是一个十分勤劳的孩子。相关语句: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不可以。

  ——肯定的作用。

  ——学生联系前面谈到的克莱谛的好,对此做出分析。

  ——学生朗读,突出“好”、“觉”。

  ——没有承认错误。

  ——学生组织好语言,大胆交流。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读出情感。

  ——面带表情朗读。

  ——找第二处“微笑”,练习读一读。

  ——第一个“微笑”制造了矛盾,第二个“微笑”化解了矛盾。

  ——学生展开讨论。

  ——他拨开的不仅是戒尺,还有他们之间的误会,他们之间的矛盾。

  ——揣摩人物心理:后悔、自责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

  ——分角色朗读,再一次感悟。

  ——应该不会,他只是做做样子。

  以悬念为主线,层层剖析。

  以文为本,探究感悟。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巧妙利用教材空白,进行语言训练。

  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

  给予学生思想上的熏陶。

  学中实践。

  体会教导,明以导行。

  1、父亲在听了“我”所说的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

  师出示出示父亲的话。

  课文中还有几处父亲的话,找出来。

  2、指导读父亲的话,理解含义。

  3、作者做到了几点?他错在哪几点?

  4、读了这些话,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你有什么体会?

  ——读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另一处父亲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自由读读这几句话,思考其中的意思。然后交流:四层

  要知错,是非分明;要认错,第一个伸出手去,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戒尺防御。

  ——分析作者的对与错。

  ——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深入感悟父亲的话。

  组织讨论,学会评价。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

  2、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喜欢的人。

  ——预设: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

  克莱谛:能原谅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间的友情。

  “我”:能知错,是非清楚。

  尊重学生的感受,引导正确地评价人物。

  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作业。

  2、预习第16课。

  ——了解作业。

  板书设计:

  15 争吵

  嫉妒——报复——争吵——后悔——和好

  宽容 团结友爱

《争吵》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认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想克莱谛和我为什么争吵?)

  二、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他们两个是怎样争吵的呢?

  2、学生自读1—4自然段。

  3、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4、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尽力维护朋友的自尊心)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5、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6、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7、请学生组内说一说。

  (二)、说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三、布置作业。

  四、课堂小结。

《争吵》教学设计7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透过阅读能理解课文的大致资料,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决定出材料的重难点。依据这一要求,本设计紧扣阅读提示所提出的学习目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感知大意,突破重点,使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资料,懂得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就应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回忆自己和同学发生争吵的经历。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题,明确目标

  1.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什么是争吵

  2.师谈话: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过争吵的经历,对争吵、和解也有必须的体会。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就是两个小伙伴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争吵的故事。此刻,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课文提出了哪些要求。(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3.学生读阅读提示,说说阅读提示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提出了哪些要求。

  4.课件出示学习目标:(1)读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把父亲的话画下来,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说争吵中引入新课,一是为了帮忙学生读懂题目,二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把课文情境同化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阅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这是让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提高略读实效的保证。

  二、自主阅读,感知大意

  1.师谈话:明白了学习要求,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要漏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我和克莱谛为什么发生争吵

  4.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该环节的教学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而后作简要检查。

  三、细读理解,突破重点

  1.找出父亲说的话。

  (1)师谈话: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14自然段,把父亲说的话画下来,联系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想到父亲的话。

  (2)学生默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中几次出现父亲说的话(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2.理解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

  (1)师谈话:小作者在做错事后,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说的就应知错认错。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

  (2)学生读课文思考。

  (3)指名说说我做到知错认错了吗我知错,从哪里看出来,我知错但不好意思认错,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4)读第5自然段,说说我当时的内心是怎样的

  (5)指导学生读第5自然段,前半部分要读出我的不安、后悔,后半部分要读出我的矛盾情绪。

  3.理解父亲说的: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1)师谈话:我后悔,因为我错了;我矛盾,因为我知错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就在这时,克莱谛对我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这时我又想起了父亲说的什么话

  (2)学生读句子。

  (3)说说想到父亲的话后,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指导学生理解防御。

  (4)克莱谛走近我,他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回读课文第四、第六自然段,想想课文为什么说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理解克莱谛愤怒悲哀懊悔的内心变化。)

  (5)说说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的结果怎样

  (6)师小结:真是太好了!看,在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后,我明白自己错了,可又不好意思向克莱谛认错。最后克莱谛原谅了我,让我们俩重归于好。

  4.理解父亲说的:既然你错了,就就应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就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

  (1)师谈话:看到两个小伙伴又走到一齐,老师相信大家也必须会为他们感到十分高兴。那么,对待这件事,父亲又有什么看法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父亲说的第三句话。

  (2)学生读句子,说说父亲为什么这样说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要点:一能够把既然、就、更等词语读得重一些,语调能够层层推进,读出父亲在火头上的情感;二要注意放慢语速,就像说话一样,读出父亲的谆谆教导,读出父亲的语重心长,让孩子听得明白,从中受到教育。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回读,把三句话联系起来理解。

  (1)师谈话:同学们读得真好,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而又严格的父亲的高大形象。此刻,请同学们把父亲说的三句话联系起来读,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师小结:父亲的话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知错,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认错,要主动向别人认错,请求对方的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不能还手,只能防御;别人没打你,你不就应防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扣阅读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进行,这是学习本篇略读课文的重点,也是保底要求。

  四、拓展延伸,文道结合

  1.师谈话:理解了课文资料,此刻请同学们回过头来再读全文,说说你喜欢谁喜欢他的什么也能够联系实际说说你跟别人争吵过吗你是怎样做的

  2.指名说说自己的见解或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教学中,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是能够的;二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三是在学生交流自己的争吵经历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

  3.师总结谈话:这堂课,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小朋友,一个是懂得原谅别人,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的孩子克莱谛,一个是知错、是非清楚、诚实懂事的孩子安利柯,我们还认识了一位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老师期望大家能从他们的身上学到更多的做人道理,珍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情,做一个能够谅解、宽容别人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重在联系学生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深化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同时教师的总结谈话,意在引导学生明白做人道理,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迁移,体现文道结合的思想。

  [总评]

  本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能根据略读课文的教材特点和学习要求组织教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突出学生的自读自悟。整堂课安排了多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大部分时间为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读前有目的,读后有思考、有检查,这样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把握理解文章资料,贴合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

  2.紧扣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课上,老师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大胆地放,合理地收,有助于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学会读书,学有所得。

《争吵》教学设计8

  第15课《争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波仪陇县大寅镇小学校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主要讲的是“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谛弄脏了,“我”认为他是故意的,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虽然“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我”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克莱谛却主动要求与“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我在外边等你)讲“我”和克莱谛吵加的原因

  第二段(从“我觉得很不安”到“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讲“我”后悔和克莱谛吵架。

  第三段(从“终于挨到了放学到“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讲“我”和克莱谛重归于好。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父亲对“我”的教育。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地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此外,这篇课文的故事情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贴近,因此,学生在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上也会较容易。

  课时目标:

  1.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小练笔:写写和同学发生过的一件事。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我”和克莱谛争吵后各自表现。体会争吵前后的心里变化。

  2、技能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

  体会父亲说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回顾词语,导入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以填空的形式,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师出示答案,师复述时板书)

  争吵

  我 克莱谛

  故意 无意

  和好

  (五)品读感悟,体会心理变化

  1、教师: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克莱谛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那“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第5—8自然段。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朗读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3、交流反馈(讨论)

  1“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

  为什么不该那样做?能用书上的话说出来吗?(“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的“好”体现在哪儿?(“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母亲的情形”)(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懂事、勤劳(“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种种情形来”从这里知道他是一个十分(惹人喜爱)的孩子。“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缘故吧”

  2“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了什么?(生自由○

  说:说明了“我”爱面子、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3课件出示“我在外边等着你!” “我也等着你!”看看这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思○

  考他们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俩人想的一样吗?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先同桌互读,再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指名学生来评价,那你能和你的好好朋友一起来读一读吗?(注重评价、朗读这两句话,朗读时要语气,应读出文中人物他们当时心里想的语气)

  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着你,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以为他要报复我,要打我,我只采取防御措施)

  我们明白了俩人想的不一样,应该怎么去读。(学生试读,评价,教师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第二句表示“不甘示弱”的语气,也应稍重。)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三处,勾画) ○

  a.“应该知错认错。”(要勇于承认错误)

  b.“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要是错了,别人打你,只要防御,不要还手。)

  c.“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而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一定要在读中去体会,(单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小组讨论体会,由代表汇报,师再总结板书)

  争吵

  我克莱谛

  故意 无意

  和好

  团结友爱

  以诚待人

  (六)拓展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去处理矛盾,你在生活中与同学有发生过类似“我”和克莱谛的事情吗?设置几对曾经有矛盾的学生,请上讲台来以不同的方式和好(握手、拥抱、语言)

  2、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讨论交流。

  3、师小结: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宽容别人,珍视友情,与别人团结友爱,做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

  五、教学反思

  《争吵》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一文围绕“我”和克莱蒂之间因为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情,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新课标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因为只有学生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建构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因此,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

  1、主要抓住我的表现的两个句子:“终于挨到了放学。我愣住了。”展开教学。自

  我感觉在教学“挨”时比较成功。我先请学生朗读,从读中感悟出此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漫长。在层层剥茧,平时不觉得时间漫长,今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我到底在想些什么?在给“挨”字换词。第一个学生换了一个“等”,学生马上有不同意见,认为“等”的心情并不一定是我现在的心情,有同学马上想到了“熬”这个字。在请学生举例说说自己平时觉得时间难挨的情况。学生也能从不同的情况出举例,有的说被关在门外等妈妈下班,挨了批评不好受??。最后走进我的内心,朗读训练。对于克莱谛的表现我主要抓住第十段展开教学。让学生从克莱谛的动作、神态、语言中去体会他对朋友的宽容和友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很棒,很会说。父亲教育我的话,我在教学时这样处理:先解决今天是怎么教育我的,主要告诉我什么;再联系全文,平时又是怎么教育我的,对于父亲的教育,那些我已经做到了,哪些我没有做到。自我感觉整堂课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学生的发言面比较广。但对于一些问题的引导上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无从答起。还有教师的应变能力不够,对于滑出教师答案的回答有的无措,拉回比较生硬。

  2、教学本课,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让学生找出描写争吵后“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反复朗读,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不但使学生感到课文写得真实具体,而且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为课文讲述的这种情况,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的。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矛盾的根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最后让学生齐读父亲的话,说说父亲说的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道理。

  3、在学习完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最后的和解归功于谁,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是克莱蒂,因为克莱蒂心胸宽阔,当安利柯骂他时他也没有还口而是主动地去讲和,和好。而有的学生却在大声说应该归功于安利柯德爸爸,当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时,学生说到安利柯最后之所以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向克莱蒂认错是因为他有一位了不起的爸爸,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是爸爸

  长期教育的结果。于是,我根据学生的发言适当引导,使学生深刻理解父亲的话的意思。引导学生讨论文中人物的行为,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还要互相宽容、团结友爱。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只有多想别人的好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建立起和谐真诚的友谊。

《争吵》教学设计9

  【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是从亚米契斯小说《爱的教育》中选出的。夏丏尊先生在译者序言中写到:“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便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我想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是在冲突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对待,怎么化解日常不可避免的冲突?这就是现实,就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让孩子们从《争吵》中获得一点生活的感悟。引导学生感悟人格的高善,严已宽人,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真。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感悟到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平时和同学争吵过吗?为了什么事情而吵?最后都是怎么解决的呢?

  2、是啊,生活中难免有些小矛盾,重要的是看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对待我们身边的人。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两个外国小朋友他们在争吵后又是怎么表现的吧。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课文基本读通顺:

  ⑴ 自学生字新词,可以在不理解的字词边打上“?”

  ⑵ 自读后,再挑选几节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 请八位同学分别读一小节,大家边听边正音。

  ⑵ 能说说课文大概的意思吗?(我和“可莱蒂“因为把本子弄脏的事情而争吵了,后来又和好的事情)

  三、精读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再去认真读这个故事,一边读,一边想: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故事的发展出乎了你的意料?(或者让你们感到了意外?)

  (引导学生抓住“骂了他一句”后的“微笑”、与“我在外面等你”相联系的“从他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举起尺子”是,克莱谛“微笑、温和地说……”后来,父亲的训斥。)

  2、抓住可莱蒂让人感到意外的言行进行分析:

  要是你此时会怎么做?他此时在想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认识克莱谛的美好品质)

  3、我和可莱蒂和好了,讨论:如果你是安利柯的父亲或者老师,你知道后会怎么说呢?

  (给孩子们一点讨论的时间,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说一说)

  4、指读课文中父亲的表现,并思考:

  为什么父亲在我们和好后还是训斥了我呢?

  ⑴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⑵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⑶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引导学生感悟(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

  ⑷ 讨论后得出:父亲的训斥是应该说是深刻的,也是及时的。

  ⑸ 孩子们,当我们长大成为爸爸妈妈的时候,我们将怎样教育自己的子女呢?

  (放上这个问题,不要求能够说出长篇大论,只是稍微让孩子感悟到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四、抓住重点,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感情

  1、想一想:课文中的那些地方是你受到了感动?用笔勾画出来。

  2、四个人一组,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

  3、班上选代表分角色朗读表演。

  五、课堂总结

  生活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化解冲突?孩子,本着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不怀恶意,诚恳的去对待你的亲人朋友,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关爱。

  六、作业

  小练笔《当我和xx吵架后……》

  要求写出自己当时的心里想法,以及现在学了课文后心里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

《争吵》教学设计10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争吵是发生在:我和克莱谛之间的股市,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场争吵中,体会友情的珍贵。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3、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4、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

  ②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己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复他,弄 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现。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现?(克莱谛……悲哀)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争吵》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1、紧抓文本,通过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等方式,循序深入,块状推进。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发现的操作平台。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在不背离文本本身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注重课内和课外的结合,将学生生活和文本整合,读写结合,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学一致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会写14个生字;

  2、学会给课题提问题,将答案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明白“我”与“克莱谛”争吵的真正原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揭题、读题、设疑

  1、板书:

  争吵,齐读。

  2、学生针对课题提问题:

  谁与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要求: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检查

  1、字音、字形:

  出示:

  嫉妒、石匠、抄写、墨水、故意、报复、服侍缩回、诚心诚意

  承认、线缝、缘故、原谅、愤怒、防御、戒尺、既然、高尚

  ⑴ 指读,请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他同学跟读。“嫉”读二声,不读四声,与“忌妒”区别。

  ⑵ “替”的第一个“夫”字的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承”中间是三个短横,不能多写或少写;“缘”的右半部分是写好这个字的难点;“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右上部分;“戒”的部首是“戈”。

  2、检查朗读:

  朗读比赛,指明学生读,哪里读断或读错的地方,就坐下,然后共同纠正。

  四、了解主要内容

  1、指名回答刚才的问题。

  2、同桌之间互说。

  3、将这些答案结合板书连起来说。

  4、同桌互说。

  5、小结:

  给课题提问,后将答案连起来也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五、精读“为什么争吵”

  1、读完课文后,大家想跟谁交朋友?

  2、默读1~4自然段,用不同符号画出两人在这件事上的不同表现。

  3、对比朗读两人不同的表现,想想争吵的主要原因。(结合理解“嫉妒”)

  六、结课

  七、作业

  在《写字.钢笔字》中,抄写相应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是否有与同学发生争吵?都因为什么?这一课中的两个朋友因什么事而发生争吵呢?(“我”的嫉妒,故意弄脏了克莱谛的书)发生争吵之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二、自学探究

  1、自由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想想争吵之后他们各是怎么做?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心理变化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试着理解它们的含义。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遇到疑难问题做好读书符号。

  4、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三、检查汇报

  1、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我”与克莱谛吵架后,觉得很不安、很后悔,后悔自己骂了克莱谛,觉得不应该做对不起他的事;心里很想向克莱谛承认错误,又觉得太丢人;心里暗暗说向他认错,可嘴里又说不出请他原谅……)

  2、结合自己与同学间发生的争吵,感受“我”矛盾的心理。

  四、转换角度,回归整体

  1、假如你是班级的一员,你更愿意跟谁交朋友?为什么?从文中语句找出理由。

  2、教师依据学生所说的理由,及时加以梳理,确定导向。

  ⑴ 安利柯错在哪?

  (犯了错没主动认错,还误解了克莱谛的意思。)

  ⑵ 为什么说克莱谛是个高尚的人?

  (我故意弄脏了他的本子,他却主动与我重归于好)

  ⑶ 克莱谛所说的“我在外边等你”同安利何理解的一样吗?

  (联系后面的段落“我”举起尺子,做好防御工作可以看出“我”认为克莱谛是要和“我”算帐,而克莱谛的“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结合对“瞟”这个词语的理解想想克莱谛这时在想些什么呢?见了“我”却微笑并温和地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可见安利柯误会了他,克莱谛的意思是要与“我”重归于好。)

  3、小结:

  我们应从整体上认识人,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这值得我们跟他交朋友;“我”虽然身上有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但又能看到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是非观念清楚等),“我”的进步也是明显的,由嫉妒同学、瞎猜疑、报复同学到心里不安、后悔、知错,最后能接受同学的友爱,与同学重归于好……

  五、指导朗读,深化情感

  1、指名读“我”的话。

  2、教师指导:

  “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读出后悔的语气;

  “我又记起父亲……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这一部分,读出矛盾的心理。

  3、此时安利柯的心情怎样?(激动)为什么?指导读安利柯说的话“再也不了!再也不了!”师范读,后指名读,然后齐读。

  4、合作分角色朗读。

  六、联系实际,明理拓展

  1、读懂父亲的话:

  ⑴ 齐读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

  ⑵ 找出课文中父亲说的其它的话。

  ⑶ 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你自己在与同学发生争吵时又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还没做到?

  ⑷ 小结:

  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2、读写结合:

  写写你在平时与同学发生纠纷的一幕,并写一写你学了这篇文章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七、作业

  1、把父亲的话抄下来,再体会体会。

  2、组织读书小组,阅读《爱的教育》,并做好读书记录。

《争吵》教学设计1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读本文的生字新词,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技能目标: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情感目标: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自己积累的词语。

  2、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这篇课文涉及到学校、路上、家中这样一些地点,按照“争吵”事件发生的先后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受教育,我们前一课时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深入了解: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事情起因。

  2、师问:因什么事而争吵?(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

  这是主要原因吗?(不是,因为他的笑)

  师点拨bō难句:“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可是”表示转折,说明吵架的真正原因,我认为他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而报复他。)

  请生用“可是”说话。

  我又怎么做?(把他的笔记本也弄脏了)这种做法对吗?

  3、指导朗读:

  ①“你这是故意的!”表示生气,读出强硬的语气。

  ②“我在外面等你!”余怒未消读出强硬的语气。请生试读。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请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想争吵后我的心里怎么样?(不安,后悔,但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

  2、不安在什么地方?(怕克莱谛报复我。)后悔什么?(克莱谛是个好人。)从哪儿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好人?

  ①能帮助父母亲干活──勤劳

  ②能服侍生病的母亲──孝顺

  ③穿着有裂缝的衣服──朴素

  ④我们全家人欢迎他──友善

  3、从悲哀的眼神你看出什么?(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伤和气不值得。)用“不是……而是……”造句。

  4、指导读句:“我在外面等着你!”表示强调,语气加重。“我也等着你!”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该加重。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三】学习第三部分

  1、生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你读懂什么?(克莱谛用友善化解矛盾。)

  2、师小结:克莱谛用包容之心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他们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多高尚的品格呀!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部分

  1、师问:父亲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2、你认为父亲做得对吗?(教育及时)

  【五】总结提升

  1、从安利克和克莱谛的争吵经历给你什么启示?

  2、师总结:是呀,人与人之间应该和谐相处,人要学会宽容,相互理解,勇于反省,勇于认错。用不存成见之心与人交往,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六】板书设计

  争吵

  弄脏本子

  安利柯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宽容

《争吵》教学设计13

  设计的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三年级字词教学的重要性及长课文学习中抓住重点,辐射全文的长文短教法。在教学中,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中抓重点词句,品读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汲取知识的甘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3个生字,会写”匠”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不同心理及变化。

  2、过程与方法:根据各部分的意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的原因及吵架后的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懂得同学、孩子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的不同心理及心理变化。突破方法:在读中感悟,抓重点词句。

  三、教法与学法:教法:

  读议法。学法:读悟、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准备:

  1、前置性作业的布置: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掌握生字音,形,义的难点部分。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七嘴八舌说“争吵”。

  1、板书“人”字。师:有了撇和捺的团结友爱,相互支撑,才有了“人”字的平稳端正。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如“人”字撇和捺,也必须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但是,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争吵(板书:争吵),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呢?讲给大家听一听。

  [设计意图]:课文写的是同学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所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导入课题,一定能激活学生的已有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二、书声朗朗读“争吵”。

  1、课题质疑。

  师:古人云:“学贵生疑”,“争吵“一词作为一个故事,一篇文章的题目,你想从中了解哪些内容?(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结果怎样?)板书课题。

  2、带着质疑分角色读课文。

  要求:(1)字字入目:对照拼音,读准字音。

  (2)句句入心:读书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能读得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在认读,掌握生字的基础上读通读顺课文,于永正曾说:课文不熟不开课、这是扎扎实实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初读感知,识“争吵”。

  1、扎扎实实学字词。

  (1)检查前置性学习字词的情况。(出示词语:嫉妒胳膊肘骂人哼服侍承认缘故原谅瞟防御戒尺高尚、愤怒)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我说你来猜。a、根据词语的意思猜。b、根据近反义词猜c、根据表演猜d、根据实物猜。眼睛睁大,看谁又快又准呀。[设计意图]:力求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得要我学变为我爱学,改变生字词教学枯燥的教学方式。

  (2)展示前置性作业的学习成果:全班交流:(1)难读的字的读音。(2)难记的字的学法。[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享受发现,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并且对前置性作业的完成有激励作用。

  2、难句导读。

  师:同学们,词语是有味儿的?怎样才能读出味儿来呢?老师告诉大家一个金点子,那就是把词语送到句子中去读。练习读一读,将词语读准确、将句子读通顺。

  (1)师:“文似看山不喜平,读文章也一样,要抑扬顿挫。”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2)在读中结合上下文理解嫉妒、高尚的意思,强调缝是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把书读厚,由词带出句子;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出示相应的句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对难读的句子进行了朗读指导。

  3、概括课文的大致内容。

  师:会读书的人会把厚书读薄,会读文章的孩子会把文章读成一句话。哪个孩子能将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话。

  提示: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结果怎样?那么将这些信息串联起来,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师:这种方法就叫按问题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把书读薄。根据各部分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又降低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跳一跳能够着的。

  四、细读感悟,品“争吵。”

  1、抓住重点悟“碰”字。

  默读课文1—4自然段,思考,并边阅读边勾画,批注。然后全班交流。问题:(1)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然后用一个字概括。(碰)(2)进行比较分析。抓住这个“碰”字作第一次比较:“碰”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出来?师:再抓住这个“碰“字作第二次比较:“我”和克莱谛有什么不同表现?(3)情感地朗读。这一段中有两处写了克莱谛的话,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先自读,教师再指名读)

  师:大家回忆,刚才我们是分哪几步来学习这一部分的?(指名答)(师出示)生齐读:(1)、用一个字概括大意。(2)、比较分析:“碰”有什么不同?表现有什么不同?抓住人物的心理。(3)、感情朗读。

  2、细读感悟品“等”字。

  师:小组交流学习课文5—8自然段。(1)、用一个字概括大意(等)(2)、比较分析:“等”有什么不同?表现有什么不同?(3)、感情朗读。

  3、在语言训练中深入人物的心理:

  (1)在填补课文空白处体会人物的后悔。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往事一件件浮现在我的眼前:

  我想起了()想起了()还想起了(),

  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我们曾一起(),一起(),

  他帮我(),帮我(),

  克莱蒂,他是个()的人呀,我不该这样做。

  (2)在训练中体会“我”的矛盾心理。

  虽然(),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

  虽然(),可是“请你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虽然(),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说过的话。

  (3)在对比中体会人物不同的心理。

  克莱德说:“我在外面等着你。”他想:()。

  我回答说:“我也在外面等着你。”我想:克莱蒂肯定会(),

  我()。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教,就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达到以后不用教的目的,让学生受用一辈子,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教师教学第一部分学习时明确学习方法,扶着学生用学法,让学生自己读文,自己理解,然后全班交流。第然后引导学生归纳三步读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部分,放手让学生用学法,讨论学习。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显然,放手让学生进行阅读,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师: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最后,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宽容这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课。

  《宽容》

  拥有宽容,

  就会拥有更多的爱

  拥有宽容,

  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因为宽容

  所以天空广阔壮美

  因为宽容

  所以高山雄伟无比

  因为宽容

  所以海能容纳百川

  因为宽容

  所以生活绚丽多姿

  学会宽容

  我们才能体会到爱的幸福与快乐

  [设计意图]:在教师和学生激情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宽容”这个词深深印在学生的心中。

  六、作业布置:

  1、读《爱的教育》。

  2、抄写生字、新词和父亲说的话。

  [设计意图]:读《爱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加大课内外的衔接,从,《争吵》这篇课文,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抄写字词是积累语言的需要。

《争吵》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我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团结友爱。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是难免的事,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是怎样做的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两个朋友发生争吵的事。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自读自悟第一部分(1-4自然段),汇报交流,点拨释疑。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事而争吵?

  (吵架的原因是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也弄脏了他的本子。)

  (2)克莱谛把”我”的笔记本弄脏后,是怎么做的?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3)“我”为什么想报复克莱谛?

  (我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

  (4)“我”想报复克莱谛的想法,可以看出“我”怎样?

  (表面上好像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事实上,“我”把他本子弄脏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嫉妒他得了奖。课文开始表现了“我”不想承认自己有嫉妒心理。)

  (5)当“我”故意把克莱谛的本子弄脏后,他是怎样表现的?为什么会这样?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他的表现是“脸都红了,举起手又缩回去”。“脸红”说明他生气。“举起手又缩回去”,说明克莱谛不想把事情闹大,老师知道后,“我”会受到批评。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能够宽容待人。)

  过渡:“我”看了克莱谛的表现后,心里会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下面我们来学习5-8自然段。

  2、理解课文的第二部分(5-8)自然段。

  (l)画出描写“我”矛盾心理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为什么会这样呢?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

  ②“我”认识到了自己做错了,可为什么不能向克莱谛道歉,说明什么?

  (说明我没有勇气面对错误,承认错误)

  (2)在课堂上克莱谛对“我”是什么反应?又是怎样说的?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我在外边等着你!”)

  ①“克莱谛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

  (克莱谛并没有记恨我,而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觉得不可理解)

  ②克莱谛为什么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克莱谛两次说这句话,是想让“我”上课的时候不要想这件事了,放学后再向“我”解释清楚。)

  (3)“我”听到克莱谛两次说到“我在外边等着你!”“我”每次都是怎样领会的?

  (第一次听到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到不安、觉得后悔;第二次“我”虽然认识到自己错了,心里想的仍是防御,并没有想到放学后主动向他认错。)

  (4)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克莱谛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对待“我”,事情的结果怎样,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3、自读课文的第三部分(9-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重点汇报交流以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用“终于挨到了放学”?说明什么?

  (“终于、挨”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想的只是防御。)

  ②当“我”向克莱谛举起尺子时,克莱谛是怎样做的?

  (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③通过克莱谛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克莱谛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哪些词可以体现出来?

  (说明克莱谛宽容、友爱待人,通过“微笑”“温和”两词体现出来。)

  ④“我”为什么两次说“再也不了”?

  (是因为自己内心激动,“我”被克莱谛的宽容、友爱精神所感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2)指导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克莱谛的真挚感情,读出“我”的高兴之情。

  4、理解课文的第四部分(14自然段),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投影)

  (l)画出父亲说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不能错上加错,不友好待人。)

  (2)为什么“父亲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希望“我”告别过去,能永远友好待人。)

  (3)齐读最后一段话,进一步体会爸爸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一谈学了本课后,你有何感受。

  五、扩展延伸

  编成课本剧,表演课文内容。

  附:板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学会本文的生字新词,辨识“争吵”“争论”“争执”的不同意义;读懂“我”和克莱蒂争吵的起因、争吵后各自的表现。

  2.感情朗读课文中的有关段落。

  3.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ou”,不要读成“du”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a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ai)着我”、“挨(ai)家挨(a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u))”应读轻声。“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概括自然段段意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五、指导书写

  1.请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字形,想想这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写才美观。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范写比较难写的生字,如“缩、缘、既”等字。

  3.练习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进行评议。

  【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认读生字。

  2.挑选自己喜欢的生字,找找朋友。

  3.查字典辨析“争吵”“争论”与“争执”有什么不同?

  ⑴争吵:因意见不合大声争辩,互不相让。⑵争论:各执己见,互相辩论。⑶争执:争论中各执己见,不肯相让。)

  4.过渡引入:我们在初读课文时,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而争吵,下面让我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看看他们是怎么解决的,结果怎么样。

  二、细读课文,研读重点句

  (一)研读第二段

  1、研读争吵的句子。

  (1)默读有关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安利柯他们“大声争辩”的句子。

  (2)学生讨论,屏幕板书映示:

  (3)这里③④都是“我在外面等你”你认为两句意思一样吗?

  (说法不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谛说的“在外面等我”,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面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

  (4)联系课文想一想,每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

  (5)学生试读,评价。

  (6)教师指导朗读。

  (①句表示生气,应读出愤慨的语气。②句表示余怒未息,也应读出强硬的语气。③句表示强调,语气应加重。④句表示“我”不甘示弱,语气也应稍重。)

  (6)师示范朗读,学生练读。

  2、研读争吵后各自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句子

  (1)争吵后“我”有怎样的心情?“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从安利柯争吵后的这些心理活动和言行举止中,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的?

  5、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细读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三)研读文章末段“爸爸的教诲”。

  读课文最后一段,说说让你最受启发的是哪一句话,并说明理由。

  ★“既然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人原谅,更不应该向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1)“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

  (2)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四)小结读后感受:

  1、讨论: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中爸爸的话。

  2.说说自己曾经与同学之间发生的故事,自己认为有趣的可以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争吵

  弄脏本子

  “我”争吵克莱谛

  后悔悲哀

  知错重归于好宽容

【《争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争吵》教学设计09-17

争吵教学设计05-05

关于争吵教学设计11-22

《争吵》课程教学设计12-05

《争吵》的教学设计范文06-18

《争吵》优质教学设计11-12

争吵教学设计方案11-22

《争吵》教学设计15篇10-27

《争吵》优质教学设计模板07-29

《争吵》优秀教师教学设计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