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20 13:23: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渗透极限数学思想,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探索和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应用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圆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利用已有知识并结合渗透“极限”的思想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4、小结:我们总是把新的图形经过剪、拼“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板书:转化)

  5、圆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呢?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该怎样推导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1、补充感知、理解意义

  (1)(出示圆片):那位同学来指一指圆的面积是哪一部分?

  (2)同学们再用手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的面积、

  (3)谁来说说什么叫做圆的面积?(板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圆的面积、)学生齐读、

  2、比较猜测、探明方向

  (1)提问:猜猜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下面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是否与半径有关:①你们想通过什么方法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②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互相说说、)

  (3)活动要求:折一折手中的圆片能折出什么图形?

  (4)把16等份圆和32等份圆分别剪开(在黑板上贴出这两个圆),拼成两个长方形,拼好后一起思考黑板上的两个问题:

  ①圆和(近似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形状变,面积相等)

  ②课件演示:圆16等份和32等份后,拼成什么图形?(分的份数越多就越像长方形)

  (教师配合课件演示作适当说明)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16份,并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2份,剪成2个半圆重新拼组成一个更接近长方形、

  小结:它们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

  3、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a、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b、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c、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d、你能找出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xx×xx=xx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探究、分析,并将结果汇报、

  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是半径(r)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r×r=r2

  齐读公式S=∏r2强调r2=r×r(表示2个r相乘)

  同学们太捧了,学会了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并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运用、形成技能

  1、我们用了多种方法推导、验证了圆的面积公式,并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有关,你们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2、求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只有知道半径才能求圆的面积?

  (1)课件出示例1

  (2)学生独立审题

  (3)教师板演解答过程、

  3、求下面圆的面积r=3md=5cm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核对时,强调要先算平方再算乘法、

  4、判断题(课件出示)

  5、拓展练习:机动题

  小力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厘米、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积约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深化认知: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六2.4题、

  附:板书

  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

  =∏r×r

  =∏r2

  例1:r:20÷2=10(m)

  S:3.14×102=314(m2)

  答:它的面积是314m2、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搭积木比赛的游戏,从三个不同的位置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能正确辨认和画出相应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2、能按照指定的从两个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和画出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能按照指定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用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立体图形、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正方体木块若干

  教学方法:

  谈话法情景引入发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段:学什么

  知识回顾引入课题

  1、孩子们,看见大屏幕上的图片和黑板上的表格,你想到了什么呢?

  对,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搭积木比赛、(板书题目)

  师: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你们一定会品尝到合作的愉快,成功的甘甜、

  2、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相应的图形、

  (2)能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二段我来学

  第一场比赛:(独立完成)

  1、课件出示要求:

  2、引导学生观察,并板书(观察)

  3、学生在方格纸中画出图形、

  4、汇报交流、(重点说明怎样画出从左面看到的?)

  5、课件演示

  第二项比赛(同桌合作完成)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在第二项比赛中我们进行三个回和的较量、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问题要求

  (1)同桌合作完成,看看哪桌搭的多?(两个方向)

  (2)指名汇报

  师:真是太棒了,同学们有了这么多的搭法、从两各方向观察,我们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那么,搭这个立体图想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呢?先猜一猜、

  (3)验证(同桌合作)

  (4)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立体图形(三个方向唯一性)

  课件出示结论填空

  第三项比赛(小组合作完成)

  看谁搭的多、用六个小正方形搭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三段我来用

  1、学生完成答题卡、

  2、指名汇报答案

  一思我来思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总结:我们平常观察物体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认真”二字,认真观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你就可以确定这些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的样子,同时,我们的空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圆》62—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通过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

  《圆的周长》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62至64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的,同时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因而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情分析

  因为六年级学生正在经历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究、猜测验证、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从而使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固定值“π”是如何得来的、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一套多媒体课件、若干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把直尺、一根绳子、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20xx年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一年,因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虽然世博会已经于10月31日完美落幕,但是,这场规模空前的盛会却创造了7308万人次参观的新纪录、其中,中国馆是众多展馆中的一朵奇葩,深受游客们的喜爱,它的外观好像古代的一顶帽子,因此又被称为“东方之冠”、此外,城市地球馆也得到了中小学生的青睐、同学们,瞧,这是地球馆中的地球模型,它叫“蓝色星球”、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上海世博会这个情境的创设是为了突破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自主探究

  (1)熟悉圆的周长的概念、

  师:既然求大圆的周长没有好办法,那么我们就把小圆片做为研究对象、同学们,你能自己先摸一摸圆的周长吗?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

  (找个别学生示范)

  生: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2)测量圆的周长、

  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有几种方法,再尝试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测量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方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旨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交流、质疑,实现思想的碰撞与思维方式的互补,也使学生逐渐养成学会倾听的好习惯,并在聆听的过程中学会“取”和“舍”,即学会分析、

  3、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展示滚动法和绳绕法,教师点评:同学们,刚才有的同学用绳子绕圆片一周,这种方法属于绳绕法、还有的学生把圆片沿直尺滚动一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滚动法、无论是滚动法还是绳绕法,大家都是把我们没学过的圆的周长转化为一条线段,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同学们展示的方法里面一定有你最欣赏的,那么就请大家用你们最欣赏最喜欢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圆的周长,并把测得的数据直接写到圆上、

  设计意图:通过个别学生的展示,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师质疑:这些小圆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那么“蓝色星球”最大横截面的周长,再比如赤道的长度,还能用以上这些方法吗?

  生:不能、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回课堂伊始的情境中,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4、猜想验证

  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

  生1:与直径有关、

  生2:圆的周长与半径有关、

  师:孩子们,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与半径有关也就是与直径有关,因此这节课我们先来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2)探讨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①小组合作

  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负责分配任务,两人合作测量直径与周长,一人用计算器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第四个人把相关数据按要求填入表格中、补充完整后,看看有什么发现、

  周长直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1号圆片

  2号圆片

  3号圆片

  4号圆片

  ②学习“圆周率”

  师:同学们,由于各种原因,不同的圆计算出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可能不完全相同,但实际上,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通常我们称之为“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我们只取它的近似数π≈3、14、(板书:圆周率,π≈3、14)

  (3)渗透数学文化

  师:孩子们,不仅我们发现了圆周率,古人们同样用自己的智慧得出了圆周率的值是多少、找学生介绍《周髀算经》中与圆的周长相关的内容以及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听完了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你能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周长始终是直径的π倍,而且知道了圆周率是个常量,如果已知直径,怎样求圆的周长呢?

  生: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

  生:C=πd、(板书公式:C=πd)

  师:如果已知半径呢?

  生:C=2πr、(板书公式:C=2πr)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师:孩子们,就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再次看看“蓝色星球”吧!已知“蓝色星球”最大的横截面的直径是32米,如果杨老师绕着它的最大横截面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呢?要求大家先认真审题,然后把你的过程写到练习本上、

  设计意图:再次回到蓝色星球的情境中,运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首尾呼应,使整节课完整而有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世博会不仅汇聚了各具特色的展馆,还有一些纪念品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这款金镶玉挂件,其中玉的半径是1、5厘米,如果在玉的一周镶一层金边,那么需要多长的金边?

  2、菲利斯大转盘每节车厢旋转一周大约是251、2米,那么它的直径是多少米?

  3、课件上所展示的是世博会众多花圃中的一个,如果给这个花圃加上栅栏,需要几米长的栅栏?

  设计意图:这三道习题是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让学生在掌握了新内容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结束语: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以设计者的身份参与到世博会的建设中,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去建设属于你们的美丽新世界、

  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π≈3、14

  C=πd或C=2πr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的始终,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在创设情境时,我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激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其次,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此同时,我向学生提出质疑,以相同的方法测量赤道的长度,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产生探究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第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验证猜想,在理解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及圆周率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第三次回到情景中,使学生在掌握新内容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最后,在巩固新知解决问题的环节中,以世博会为背景,设计了三道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这三道题实现了从基础练到拓展练的跨越,提高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59页例1,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关系的量、

  2、经历反比例意义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使学生体会反比例与生活的联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感受新知

  情景游戏:对口令

  (1)同样的面包单价:2元∕个、老师说个数,学生对总价(对口令的同时用课件展示出下表)、

  表1买同样的面包

  买的数量(个)1 2 3 4 5……

  总价(元)2 4 6 8 10……

  教师:面包总价与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反馈:面包的总价与个数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面包个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总价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并且它们的比值(单价)一定、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正比例的量所具有的三个特征: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变化有规律

  ③一定的量

  (2)共有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老师说出小朋友的人数,学生回答分得的苹果个数、(对口令的同时用课件展示出下表)

  表2 30个苹果分给小朋友

  小朋友的人数(人)1 3 5 10……

  每个小朋友分得个数(个)30 10 6 3……

  从这个表中,你有什么发现?

  反馈: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的个数的乘积都是30;它们是相关联的两种量;小朋友的人数越多,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个数就越少……

  提问:小朋友的人数与每个小朋友分得的苹果个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教师:那么这两种量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对比探究,获取新知

  1、感知几种不同的变化规律

  (1)某旅游公司的导游带领60名游客来到井冈山游览,准备分组活动,提出的分组建议如下表、

  表3 60名游客在井冈山游览

  每组人数3 5 6 15

  组数20 12 10 4

  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每组人数和组数的?

  抽几名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教师:从这个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反馈:总人数60人没变,每组人数和组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每组的人数在扩大,组数反而缩小……

  (2)游览的第一天晚上,导游写了一篇情况总结,要把它存入电脑、

  表4打一篇稿子

  每分打字(个)120 100 75 50

  所需时间(分)25 30 40 60

  教师:必须先算出哪个量?为什么?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3)第二天,导游将带领这批游客,行一段路程、

  表5行一段路程

  已行的路程(km)1 2 3 4

  剩下的路程(km)19 18 17 16

  填这个表时,你是怎样想的?集体订正、

  表6行一段路程

  路程(km)12 20 24 36

  时间(时)3 5 6 9

  集体订正、

  2、分类区别,概括意义

  (1)教师:请同学们把这6张表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教师巡视,听取各小组意见,加强指导、

  (2)汇报交流

  反馈1:表1,6分一类,表2,3,4,5分一类、

  反馈2:表1,6分一类,表2,3,4分一类,表5单独分成一类、

  教师:为什么这样分类?

  引导学生说出:表1,6成正比例分一类;不成正比例的表2,3,4它们的乘积一定,分成一类;表5是和一定,单独分成一类、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找出表2,3,4的共同特征、

  学生1:每个表中的两种量都相关联、(板书:相关联)

  学生2: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学生3:从变化规律上看,表2中,人数越多,每人分得的个数越少,人数越少,每人分得的个数越多、

  学生4:表3中,每组的人数扩大,组数反而缩小;表4中,每分打字的个数越少,所需要的时间反而越多……

  教师简单概括: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正好相反、(板书:反)

  学生5:表中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板书:积)

  正比例是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而表2,3,4中,是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3)概括得出反比例的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得出: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

  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

  这是你们自己总结概括出来的结论,那么,你能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揭示课题:反比例的意义)

  像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4、举例

  抽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学生1:路程一定,所行的时间与速

  5、区分

  表5中,一段路程20km一定时,已行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比例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虽然这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是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而不是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和一定,而不是商一定或积一定、所以,它们不成比例、

  三、直观操作,加深理解

  1、完成第60页课堂活动1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第1题的要求、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看了题目后的想法?

  2、完成第60页课堂活动2题

  3、完成第61页课堂活动3题

  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练习十三1—3题,主要抓住正比例的本质属性“商一定”,反比例的本质属性“积一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京实验版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存款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合理存款、

  2、经历调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存款方式的利率和相关规定,设计合理的存款方案、

  教学难点:

  能综合应用条件灵活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合理存款》

  一、确定问题

  我们班的同学候可鑫春节得到了两万元压岁钱,妈妈建议他到银行存款、候可鑫想要存三年怎样存款收益最大?

  问题分析:根据自学导案,归纳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存款收益最大、明确本活动中存款的本金、可存期限以及这笔存款的用途、明确需要收集与该问题相关的信息、(通过对问题的简单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存款的三种方式,为下一步学生收集信息做基础)

  二、收集信息

  课外调查: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银行调查不同的存款方式的利率等信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或者直接到银行到银行调查存款的方式和相关信息,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这节课中教材主题图中所提供的存款利率是以前的利率,和现在的利率是不同的;国债利率也未明确给出、因此,通过课外调查让学生明确当前的存款利率等信息,并且,学生到银行调查是一次有价值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学习、体验的过程,可以有意识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经验、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有了这样一个过程使这一实践活动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效性、

  三、方案设计

  根据学生调查的信息设计存款方案、

  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设计方案,填写下表、

  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可填在第第一张表格中、其他存款方案,如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以及买国债的方案可填在第二张表格中、每一个具体方案都要求明确填出存期、到期利息、利息税以及到期收入等信息、

【六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11-12

数学六年级教学设计11-28

数学函数教学设计09-22

数学优秀教学设计09-10

数学的教学设计模板09-05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06-1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27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07-03

《用数学》教学设计11-05

好玩的数学教学设计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