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文网手机站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25 09:08: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提高比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总结周长公式

  检测工具:

  1、判断(每题10分)

  ⑴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

  ⑵长方形周长=长+宽x2( )

  ⑶一个长方形长8米,宽2米,它的周长是10米。( )

  2、选择(每题10分)

  ⑴长方形桌面,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

  A、10分米B、24分米C、20分米

  ⑵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

  A、5x4B、5x2C、(5+5)x2

  3、计算简便方法下面长方形的周长(每题25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新课

  我们学校最近在操场上画篮球场地,篮球场最外圈是什么形状?(长方形)工人叔叔用纸胶带围了一圈,再刷油漆,这样又直又美观。工人叔叔让老师算算围一圈用多少米纸胶带?我们愿意帮忙算一算吗?知道要算长方形的什么吗?(周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明确目标

  学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预期效果

  长方形有什么关于边的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一组边较长叫长方形的长,一组边较短叫长方形的宽),它的周长又是什么?能指指吗?大家对这些知识掌握的很好,相信大家学了这节课后一定会很好的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问题的。老师更相信大家能自己探讨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认真读下列任务,并在纸上完成第⑴、⑵任务后和同桌交流第⑶个任务。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

  ⑴量出下面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并标出来。(用厘米做单位)

  ⑵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能用几种方法就用几种方法。

  ⑶和同桌交流,选出认为最简便的方法,并说说理由。

  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练习,合作交流,教师分三次巡视学生完成情况(1、是否按要求做,2、是否有困难,3、寻找展示交流对象)

  3、展示交流

  ⑴长+宽+长+宽=周长

  ⑵长+长+宽+宽=周长

  ⑶长x2+宽x2=周长说长x2和宽x2的含义

  ⑷(长+宽)x2=周长说(长+宽)x2的含义

  优化计算方法,学生说说理由。

  总结:方法虽然很多,但我们在做数学的时候要选择最优、最快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4、反馈练习

  ⑴计算用多长的纸胶带,也就是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篮球场长25米,宽15米。

  ⑵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用整厘米计算它的周长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出示检测题(5分钟完成)

  2、效果反馈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批阅,教师统计达标情况(全对的有人,90分以上的有人,能自己改正,需要帮助的人)

  3、反思总结

  自己独立总结本节知识,交流总结。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理解周长的意义。

  2、通过抽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4、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学方法:

  观察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钉子板、绳子、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图形,平放桌上,把长方形挑出、放在一边。(观察)

  2.提问:(1)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相对的两条边相等)

  (2)相邻的两条边有什么不同?(一条边长,一条边较短)

  二、探索新知

  1.谈话:同学们对长方形的特征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长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理解长方形的长和宽。

  请同学们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

  归纳出: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长方形纸片上标出长和宽。

  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长方形的周长。

  教师出示围在钉子板上的长方形。

  提问:什么叫做周长?(……..)

  请一位同学来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其他同学互相看着摸一摸,你自己的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再请一位同学指一指钉子板上的长方形的周长。

  提问: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吗?(能)一位同学把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取下来测量,测得长度是60厘米。(回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大约是60厘米

  4.设疑:比较小的长方形,要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用量的办法,如果要想知道大的长方形土地的周长是多少,用量的办法就不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它的长和宽计算出它的周长是多少呢?

  (1)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6+4+6+4=20(厘米)

  6×2+4×2=12+8=20(厘米)

  (6+4)×2=10×2=20(厘米)

  (3)比较。

  教师指着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提问: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和,4×2表示两个宽的和)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指名一同学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

  问:10×2表示哪部分。(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也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现在,我们用这个方法求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5.小结:通过观察、操作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用两个长加宽的和来求周长。

  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三、巩固提高(投影)

  1.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需要多少厘米花边?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练习

  找一件自己喜欢的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口算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口算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长方形长:8,宽:2,周长:

  (2)长方形长:15,宽:10,周长:

  (3)长方形长:11,宽:8,周长:

  (4)长方形长:17,宽:5,周长:

  (5)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6)长方形长:8,宽:1,周长:

  (7)长方形长:10,宽:5,周长:

  (8)长方形长:17,宽:16,周长:

  (9)长方形长:16,宽:3,周长:

  (10)长方形长:16,宽:7,周长:

  (11)长方形长:14,宽:9,周长:

  (12)长方形长:15,宽:12,周长:

  (13)长方形长:9,宽:1,周长:

  (14)长方形长:14,宽:3,周长:

  (15)长方形长:12,宽:9,周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

  学具准备:

  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

  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

  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习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钉子板、尺子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520+70= 430×2= 1600÷8=

  430-60= 880÷4= 3100×3=

  380+40= 500×6= 4200÷7=

  800-50= 400÷5= 20xx×4=

  2.计算:一个正方形,边长10米,周长是多少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引导学生分组练习.

  ①在钉子板用线围成长方形.

  ②动手量一量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③围成这个长方形要多长的线.

  (2)启发学生讨论: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一周要用的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两个长相等,两个宽相等,也就是对边相等.

  2.教学例7【继续演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边出示例题,边出示图形.

  (2)小组交流应该怎样计算?并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这样计算.①6+4+6+4=20(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加宽加长加宽,所以6+4+6+4=20(厘米)

  启发学生讨论还可以怎样想?

  ②6×2+4×2=12+8=20(厘米)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先算2个长是多少,再算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或长方形对边相等,知道长方形的长,就可以求2个长是多少,知道宽,就可以求2个宽是多少,然后求它们的和是多少,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还可以怎样想?

  ③(6+4)×2=10×2=20(厘米)

  长方形有2个长,2个宽(对边相等),先求一个长和宽的和是多少,再乘以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4)引导学生比较三种算法.

  教师明确三种算法都正确,哪种比较简便呢?

  通过学生交流,使学生明确:后两种算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计算比较简便.

  (5)反馈练习.

  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8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随堂练习.

  1.口述长方形的周长.

  2.出示一组图片,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3.口述计算过程(投影出示).

  算出下面长方形的周长.

  (2)一个长方形枕套,长50厘米,宽30厘米.四周缝上花边,要用多少厘米花边?

  (3)一个长方形地,长25米,宽15米,周长是多少?

  4.操作练习,小组进行.

  四、布置作业.

  人民路小学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是100米,宽是45米.小明沿着足球场的边跑了一圈,他跑了多少米?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例7:一个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5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是在学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点,理解了周长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

  1.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引导学生动手量一量,动笔画一画、算一算,通过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恰到好处地进行引导,从而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题卡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直尺 彩笔 题卡

  教学过程

  ⊙激趣引入

  1.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哪些知识吗?谁能说一说周长指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师:刚才我们看到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别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走了一圈,谁走得远?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才能知道)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实践探究

  1.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48页上面例题。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怎样才能求出它的周长呢?

  学生动手操作,先量一量,再计算。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结果和方法。

  师:你测量了哪几条边的长度?你是怎样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的?

  (请学生充分表达,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预设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方法三:先把1个长和1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3)理解计算方法。

  针对只测量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同学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在交流中明确: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

  (4)对比评价。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和评价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

  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同桌一份(小棒6厘米4根,4厘米8根,3厘米4根)

  图片若干,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摆摆、想想、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我们学过了那些图形?

  2、①你会用小棒围长方形吗?(出示长方形)真的会吗?那听清要求:一定要同桌合作,每根小棒代表长方形的一条边,围出的长方形要大小不同,看那对同桌是最佳搭档,又好又快?

  ②发现特别快的,让他们说说你们怎么围的这么快?为什么你用两对一样长的小棒?

  ③量一量你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

  3、指名介绍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教师出示学生摆出的长方形的放大图,标出长和宽的长度。

  4、那么要知道你围出的每个长方形的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你会算吗?那么我们先来算第一个。

  ①可以在本子上写出算式,也可以同桌合作说说算法和想法

  ②指答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摆小棒帮助理解

  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为什么你认为它要简便?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公式:(长+宽)×2

  ⑤对这个方法还有不理解的吗?

  5、那就用这个方法计算另外2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出示学生的作业校对,说说想法。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们会围吗?那就用小棒围出不同的几个正方形,开始围。

  2、反馈摆出的正方形的边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出示放大的图)

  3、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吗?选一个先算

  ① 独立计算

  ② 反馈说说计算方法,为什么乘于4?4哪来的?

  ③ 计算正方形的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形成公式:边长×4

  4、独立用公式计算其他的正方形的周长,板演校对。

  二、用用、练练、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1、(出示课题)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计算周长。(出示花坛)要给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该怎么办?(量出一条长和宽,算出周长)出示长和宽,你能算了吗?

  3、(出示手帕)要给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镶上花边,需要多少长的花边?

  4、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地方需要计算周长的?同桌讨论,再汇报。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看看、算算、寻找影响周长的变化的因素

  1、学生用8根小棒围成正方形,周长怎么算?独立计算,再投影校对。

  2、如果移动两根小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是多长呢?为什么?

  3、那用这8根小棒,你能摆出普通的长方形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长?投影围出来

  4、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什么?

  5、(出示)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沿边减去5厘米以后,他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体验方法的科学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结合探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体验发现的喜悦。

  2、经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

  教具:

  学具: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龟兔再跑》,出示。

  上次龟兔赛跑是谁赢了啊?兔子一直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一时大意,才会给大家留下笑柄。但是兔子相信,只要有机会,他一定会向大家证明自己的实力。一天他们各自在草原上找到了一块空地,相约再比试一次。比赛场地是这样的。出示。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比赛公平吗?

  学生估计并说明原因。

  (二)自学指导:

  (A) 1.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反馈交流。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 3 5 3 = 16(米)

  方法二: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 3 × 2 =16(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3)× 2 = 16(米)

  3.优化出简便的一种算法。

  (B)

  1.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记录在答题卡上。

  2.小组讨论。派代表向同学们汇报。

  方法一: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4 4 4 4=16(米)

  方法二:边长乘4。

  4×4=16(米)

  3.优化算法。

  三、当堂训练,学生独立练习。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算算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各自的算法:点拨篱笆围正方形的三条边。

  四、知识迁移,深入探究

  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集体谈论,分组练习。

  五、反馈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总结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用多种方法计算周长。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畅谈感受!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

  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用具:

  课件、钉子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就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宽+宽+长+长=周长

  宽x2+长x2=周长(长+宽)x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几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3.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由来。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每个学生都准备长9 cm和6 cm的小棒各两根,两张长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以下两个图形。

  (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

  (2)指一指:两个图形的周长各指的是哪一部分?

  (3)教师揭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点评:有目的地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进行复习,为学生探索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作好了孕伏。]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教学例1

  (1)摆一摆。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棒(长9 cm和6 cm的各两根),用4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2)指一指。

  摆好后,同桌互相指一指,围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哪一部分?

  (3)提出问题。

  教师:看着围好的长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教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4)自主探索。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巡视。

  (5)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

  指名汇报算法。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算法:①9+9+6+6=30(cm)

  ②9×2=18(cm)6×2=12(cm)18+12=30(cm)

  ③9+6=15(cm)15×2=30(cm)

  学生汇报每种算法时,教师让学生说说列式依据,针对第③种算法,教师再提出“怎样用一个式子表示呢”,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时,引导学生认识第③种算法也可以用下面的一个式子表示:(9+6)×2=15×2=30(cm)

  教师强调:有小括号的式子,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6)比较、交流以上几种算法。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用第③种方法计算比较方便。再让学生说一说式子中9+6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2?

  (7)归纳公式。

  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点评:通过操作、提问——引导、探究——交流、展示——比较、归纳等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的落实。教师一方面充分地相信学生,给了其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同时通过组织交流、评价、比较等活动,既张扬了学生个性,鼓励多种算法,又能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自觉接受较优的算法。]

  2.教学例2

  (1)过渡:我们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那么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2)出示例2的图。

  教师:这个正方形有什么特点?怎样计算它的周长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点评:这样设计,学生很容易把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正方形的计算中来。]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1.教学例3

  课件出示: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单位:cm)

  (1)学生独立计算,同时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全班交流,注意书写格式。长方形的周长:(4+2)×2=12(cm)正方形的周长:3×4=12(cm)2苯萄Ю4

  小娟有条红色的丝带,用这条丝带刚好围成一个长8 cm,宽6 cm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条丝带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

  (2)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让学生口述想法。(通过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得出丝带的长度,丝带的长度也就是正方形的周长,再通过周长计算出正方形的边长。)

  (6+8)×2=28(cm)28÷4=7(cm)

  答: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cm。

  (4)深化认识。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在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具体的解决方法。

  [点评:采取先尝试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组交流,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办法。把让学生说出想法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对加深学生理解周长意义、解决有关周长问题起到一定作用。]

  四、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中的1,2,3题。 1.第1题

  (1)打开第94页,让学生观察钉子板中的两个图形,然后求它们的周长。

  (2)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2.第2题

  (1)让学生自己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然后独立计算它的周长。

  (2)全班交流。让学生板书计算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3题

  (1)学生两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两张10 cm,宽5 cm的长方形纸板拼起来。

  (2)计算所拼的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拼法和算法:①拼成长方形,如下图所示:(10+10)×2+5×2=50(cm)(10×2+5)×2=50(cm)10+10+10+10+5+5=50(cm)??

  ②拼成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5+5+5+5+10+10=40(cm)(5×2+10)×2=40(cm)10×4=40(cm)??

  教师:你发现了什么?

  先小组交流再进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拼法不同,形状不同,周长也不同。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是用什么方法学到这些知识的?

  [点评:本节课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及其应用一起进行教学,教师是想让学生对该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结构,并进行及时的巩固。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本校实际,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密度。]

  (教学片断)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后安排的一节复习课。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的计算。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也是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奠定基本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因此,我设计一系列生活当中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用上周开过的运动会上获得的奖状为数学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

  二、整理

  1、求镜框的长就是求什么?(奖状的周长)

  2、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怎样求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小结:围成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求它的周长,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

  (3)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有关概念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下面我们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环节利用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归纳,把把知识“串”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便于掌握和运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清了长、正方形的特点及计算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三、运用

  1、基本练习: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三角形:3厘米、4厘米、5厘米

  长方形:长6分米、宽3分米

  正方形:边长13厘米

  不规则图形

  让学生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通过观察、比较、归纳,进一步明确长、正方形的计算方法,又增强了概念的清晰度。

  2、选一选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5分米,它的周长增加( )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2)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它的长和宽的和是( )厘米。

  ①6厘米

  ②12厘米

  ③24厘米

  (3)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小正方形的2倍,那么大正方形的周长一定是小正方形的( )倍。

  ①2倍

  ②4倍

  ③8倍

  (4)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 )分米。

  ①5分米

  ②10分米

  ③20分米

  从这些练习题中可以看出,我们在计算长、正方形周长时,首先应该弄清楚解决问题所必须的两个信息,根据需要适当地改变题中的信息与问题,使原题的结构不断变化,内容不断扩充,通过变化使学生很好地了解了长、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使学生把握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知识的结构,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3、实际运用

  用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70米,宽30米,小明沿着操场跑2圈,他一共跑了多少米?

  (2)有一张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

  ①给它做一个镜框,需要多少厘米长的镜框?(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镜框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

  ②如果两张这样的奖状拼在一起,需要多少长镜框?

  ③如果要把4张这样的奖状(长40厘米,宽20厘米)拼在一起,需要多长的镜框?

  想:为什么拼成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两张分开来的周长要短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小结:当把两个长方形拼接起来后,这个图形的周长并不是原来两个长方形周长的和,而要减去拼接处的两条边。拼接处越少,周长越大;拼接处越多,周长越小。

  (3)有一块地,长12米,宽7米。

  ①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②现在要从中分出一块的正方形地种白菜,这块菜地的周长是多少?

  ③剩下那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④如果这块地有一面靠墙,并用竹篱笆围起来,需要多少竹篱笆?

  ①审题:从第一句话中读到什么?(靠墙)

  ②画草图解答读一读问题,画一画,算一算

  ③反馈

  两次操作一拼一剪。拼——周长会因为拼接处而减少,剪——周长增加。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其中的规律,同时进一步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下图是有6个长9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拼成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5)小小设计师: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

  思考:周长16米,长( )米,宽( )米。

  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你能画出几种?(每格边长为1米)

  实物投影,算出周长进行检验

  怎么思考,可以找出各种不同的画法呢?

  回顾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除以2得到长和宽的和,再有顺序的一一列举,画出来也要计算检验周长是不是16米。

  感受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可以有不同的长和宽。长和宽变了,长方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有所不同。并让学生理解一个长与一个宽的和正好是周长的一半。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的是长、正方形的周长。

  2、我们应该运用长、正方形的特征来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所求问题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是间接条件,要首先把它转化为直接条件,再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通过基础复习和延伸复习,每个学生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很多学生能正确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的处理方法。但在复习中,好象学生对长、宽、边长的变化带来周长的变化规律会判断,就此,我让学生用举例的方法,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很多学生都能进行判断了。但如果问题出现多种可能,学生就很难全面的考虑问题,只能说说其中的一种情况而已。

  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平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 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 + 宽 + 长 + 宽 =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X2+ 宽 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 长 + 宽 )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范文08-16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20篇)06-02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06-25

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12-02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4篇)09-26

三年级《长方形周长计算》教学设计06-28

数学《长方形特点》的教学设计12-05

周长教学设计07-15

《圆的周长》数学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