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散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5-26 09:10: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散步》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散步》教学设计(15篇)

《散步》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散文美,感受字里行间浓浓亲情。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责任。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钢琴曲。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4分钟)(播放《家是温柔港湾》)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扫清字词障碍(1分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9分钟)

  ①听课文录音,感悟文章[对表现亲情的细节\词句做圈点](4分钟)

  ②自由朗读课文。(插入背景音乐:钢琴曲)

  学生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同学们点评

  学生读出文句后,可问学生,为什么你会用这样的语气来朗读呢?

  ③学生抢答

  1、散步的时间是。

  2、散步的地点是。

  3、散步的人有。

  4、散步过程中发生了。(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5、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样的分歧?[适时点拨]

  6、解决分歧取决于谁?

  7、为什么由“我”来抉择?

  8、“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呢?

  四、跳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10分钟)[这里应该老师充分准备,通过这里的探讨,理解人物,理解亲情,理解尊老爱幼,理解爸爸妈妈的责任感。]

  同学都谈了听读了这篇课文后各自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感受到了这一家生活的温馨,幸福。而这与家庭成员之间互敬互爱是分不开的,那么这一家人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五、品读课文,感受散文美。(6分钟)

  请大家自由品味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有强烈美感或是强大震撼力的句子或内容。

  请大家用句式:美,美在。

  示例:文章开头很美,美在开门见山,美在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这个诗意的镜头。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美在运用了细腻的景物描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初春自然的生机和清新

  (可以从句子的语言品味,也可以从文章的选材、情节的安排、细节的刻画等方面品味,可着眼于某段或是全篇。)

  六、学生质疑(5分钟)

  同学们的发言十分感人。这个家庭之所以如此幸福、祥和,是因为他们都从维护家庭的和睦和团结出发,尽量为他人着想,这正是他们对这个家尽到了自己应尽的责任。我们说要爱家庭、爱国家、爱民族,都应该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爱,就是责任。

  课文讲述的故事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看似平淡的语言却蕴含着真挚的感情。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沦,

  (学生大声读书,圈点、勾画,讨论热烈。)

  六、梦想亲情课堂练笔:我的亲情故事(8分钟)

  师同学们说得太美了。我似乎也听到了你们母亲哼唱的催眠曲,闻到了送来的牛奶的醇香。(众人笑)用美的语言表现亲情,老师想起一首诗:{师深情朗诵}

  童年时看父亲父亲是一座山而我是一只林中鸟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童年时看母亲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而我则是一尾鱼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山给我坚强的品格湖给我水的欢笑

  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成年时再看父亲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成年时再看母亲母亲则变成湖中一片水草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水草永远庇护湖的波涛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悟,你会发现十分平淡的生活小事,也包蕴着无比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学生分组讲述自己的家庭故事,气氛热烈。)

  师请各小组推荐讲得最好的同学到台前为大家进行精彩的讲述。(众生推荐了3人。)

  听歌曲《相亲相爱》,重温家庭温暖,同学交流自己所体验的“浓浓亲情”和“生活之美”。[这里可以安排练笔。]要求100字左右

  七、建设真情,回报亲恩(3分钟)[布置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并在课堂谈谈设想和创意。]

  遥控器应该给谁呢?

  八、布置作业(1分钟)

  课后练习三,阅读短文《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请写一篇300—500字的感受。

《散步》教学设计2

  一、整体反思

  我设计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教学的重点是:人物语言中流露出来的爱,教学难点是:以小见大,通过生活小事反映出传统美德--尊老爱幼;教学目标分别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尊老爱幼的情感;2.体会情感,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感染和熏陶;过程与方法:1.设置"悬念",让学生自由猜摩,深化课文的主题;2.查找质疑,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挖掘本文的主旨;知识与技能:1.闭上眼睛听读,感知课文部分内容,对下一部分内容进行猜想。2.快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与"猜想"内容进行比较。

  优点:1、能结合学生实际及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2、教学时间设置合理,用45分钟的时间,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合理;

  缺点:1、教学目标设置过多;

  2、知识与技能目标设置欠合理,像过程与方法目标。

  二、教学过程设计反思

  教学过程的第一步是导入语,我设计的是播放《跪羊图》这首歌,主要是营造气氛,播放结束后就以"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引入课文;

  教学的第二步是"猜摩"教学:听朗诵,当读到"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停止播放,让学生来讨论"我和妻子该怎么办?"有那些方案?

  教学的第三步是课文研究: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朗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并以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并生生、师生解决。

  教学的第四步是深挖主题:围绕"文中谁的权力大?"来展开讨论。

  教学的第五步是归纳总结并展示"板书"。

  以上五个步骤,我认为设计得好的有

  1、第二步"猜摩"教学,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读,听到有"分歧"的地方,教师让学生进行猜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主题的理解埋下伏笔。

  2、第四步深挖主题,教师只设计了一个问题"文中谁的权力大?"展开讨论。其实教师出示的是一个错误的结论,让学生进行圈套,学生通过争论才发现这样一个家庭是没有权力之分的,这时才明白教师的良苦用心,是用来挖掘主题的。

  不足之处:1、导入语重复,一首歌、一个故事显得多余,二者只能取一。

  2、教学的第三步,交待不清楚,教师的引导没有设置进去,随意性强,可以分段进行布置任务,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对主要问题的质疑。

  3、板书设计标识性不强,不美观,应改为箭头可能要直观些,更容易体现主题。

  三、教学技能与教学策略反思

  1、对比教学设计不错,学生"猜想"的与作者写的进行对比,加深理解,深化主题。

  2、阅读指导到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3、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恰当,能够较好的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不足之处:1、学生自主学习时没有设计教师的引导,没有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合理的筛选,应学会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

  2、教学第三步未能充分考虑和体现学生要求,没有划定范围,使学生漫无边际,要分段布置任务,让学生有的放矢。

《散步》教学设计3

  活动目标:

  1、通过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节奏能力。

  2、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以及符点音符的节奏。

  3、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一张,双响梆子6个,圆舞板6个,大鼓1个,钹2个,三角铁6个,铃鼓4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模声学念图谱

  教师导语:

  一天,两个好朋友约好了去郊外散步,你们听,谁来了?(录音放青蛙叫)

  呱呱|呱呱|()

  1、引出小青蛙,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提问:

  ①谁来了?②小青蛙是边走边叫着过来的,它是怎么叫的?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青蛙的叫声吧!“准备出发”(教师用脚给幼儿踩节奏点,以给幼儿节奏标准,“准备出发”每字为一拍)

  2、引出小马,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除了青蛙还有谁呢?我们仔细听!(录音放马步声)

  的笃的笃|的笃的笃|()

  提问:

  ①是谁来了?(幼儿自由发言)

  ②小马走路的时候发出了什么声音?(出示节奏图谱)

  教师:小马可开心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有这么多的伙伴跟它一起玩,它还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去散步呢,“准备出发”

  4、连接前两句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玩着玩着还高兴的唱起歌来了,它们想一起合作给大家唱首歌,小朋友们跟它们一起唱吧,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

  4、引出雨声,幼儿模声练习节奏

  教师:正当小伙伴们玩的开心的时候,忽然乌云密布,你们猜要发生什么事了?

  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呢?

  滴答.0滴答.0|滴答.0滴答.0|()

  教师:**小朋友听到的雨声可真好听,嘿嘿,原来是雨姐姐听到大家的歌唱的这么好听,也忍不住要唱上几句了,我们快和雨姐姐一起唱歌吧,“下小雨了”

  教师:雨越下越大,一声巨响,吓得小伙伴们赶紧躲了起来,大伙都偷偷地钻出脑袋看,都在猜发生什么事了。原来雷电公公也被大伙的歌声吸引了,也忍不住来凑热闹了。

  教师: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用一个很响很响的声音来表示打雷,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引导说出轰隆隆)

  5、出示混合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渐渐地,雨小了,雨姐姐和雷电公公都回家了,只剩下了小青蛙和小马,但是他们还没玩够呢,又高高兴兴地继续去散步了,他们两个走在一起的声音可好听了,你们看,老师把它们的脚印都画下来了。(呱的笃|呱的笃|)

  6、出示两声部图谱,幼儿模声演绎

  教师:时间过的可真快,一会功夫就到了傍晚了,小青蛙和小马要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它们合唱了最后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呱呱|呱—)的笃的笃的笃—

  二、幼儿模声完整演绎图谱

  (一)幼儿第一次完整演绎图谱

  教师:刚才王老师给你们讲了一个小青蛙和小马散步的故事,它们一路上这么开心,你们一起玩的开心吗?大家能把这个故事再讲一次给我听吗?大家一起来,和小青蛙小马散步去了。“准备出发”

  (二)第二次演绎图谱

  教师:不仅小青蛙和小马的歌唱的好听,王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的故事讲的更好听,但是还有一点点不整齐,我们再来讲一次吧。

  三、分角色完成图谱

  教师:跟着小青蛙和小马玩了这么久,我现在要请小朋友们来扮演小青蛙、小马、还有雷电公公和雨姐姐,我来当指挥,分角色来把这个故事讲一次。好,现在要看指挥了,“准备开始”

  四、幼儿徒手拍打节奏练习2次

  教师:这个故事用嘴巴讲的这么好听,你们还能用别的办法来讲吗?(用手拍打节奏)

  **小朋友想出了个好办法,除了用嘴巴念以外,还可以用手拍,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五、用乐器来完整表演

  (一)第一次演奏

  教师:除了嘴巴和手以外,王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客人来跟我们一起讲故事呢,你们看都有些谁啊?(圆舞板、双响梆子、三角铁、大鼓、钹、铃鼓)

  1、幼儿给角色配对演奏乐器

  教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的乐器朋友,乐器也可急了,都不知道谁来扮演谁了。但是它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和故事里的人物的声音很像,你们可以帮助它们来找到适合它们演奏的角色吗?

  2、幼儿第一次用乐器演奏,幼儿

  教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下子就帮它们分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喜欢的乐器,然后我们一起用乐器朋友把故事讲的更好听吧!“准备开始”

  (二)第二次演奏

  教师:小青蛙和小马听到小朋友们讲的故事这么好听,可开心了,它们还悄悄地跟我说,下次它们还要出来散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它们还想再听一次小朋友们讲的故事。

  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幼儿园大班音乐韵律教案:遇见舞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前奏 随乐做拍手的动作

  1-4小节, 随音乐节奏做“走”的动作,并在最后一个音符时拍手。

  5-6小节, 背对背扭扭屁股。

  7-8小节, 面对面做鬼脸。

  9-10小节, 同5-6小节。

  11-12小节, 同7-8小节。

  游戏玩法建议

  1、合乐做动作模型:幼儿自己随乐做动作。

  2、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两名幼儿游戏。

  3.大公鸡来了时(低八度音乐响起间奏):幼儿定住,摆一个造型静止不动,“大公鸡”在其中来回走动,以多种方式逗毛毛虫。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旋律,能合乐做出“扭屁股”、“做鬼脸”的逗乐动作,并保持造型不动。

  2、迁移故事情境,与同伴合作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空间方位,并创编不同的鬼脸动作。

  3、享受运用肢体、表情动作与同伴玩诙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剪辑好的音乐、电脑播放器、幼儿人手一只手腕花。

  2、经验准备:幼儿有站双圈跳集体舞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活动。

  师:一天,在草地上,毛毛虫们在找朋友做游戏,他们找到了一个好朋友,扭扭屁股做鬼脸。玩得正高兴,一只爱吃毛毛虫的大公鸡来了,毛毛虽立刻一定不动,大公鸡以为是石头就走了。

  2、创编“扭屁股”“做鬼脸”的动作模型。

  师:我是一只毛毛虫,我要去找朋友了,扭扭屁股,每个人都扭一扭,还要做鬼脸,怎么做?

  3、初步感受音乐,并合乐做动作模型。

  师:现在,毛毛虫们,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坐在椅子上玩一玩。(2遍)

  师:毛毛虫们轻轻起立,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站在椅子前玩一玩。(1遍)

  4、探索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

  (1)师:毛毛虫要和朋友背对背扭屁股,还要面对面做鬼脸逗乐。你们可以怎麽做?

  (2)师:请你和你的好朋友找个空地方试一试。

  (3)请个别幼儿示范。

  (4)教师哼唱音乐,幼儿随乐做背对背扭屁股,面对面做鬼脸的动作。

  (5)幼儿随乐游戏。

  5、创编不同的做鬼脸逗乐的动作。

  (1)师:还可以怎样做鬼脸逗乐?请你来试试。看看他的鬼脸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的手是怎么放的?

  幼儿听音乐变换鬼脸造型进行游戏。

  6、迁移双圈舞的经验,换朋友进行游戏。

  (1)讨论换朋友的方法。

  师:我们在跳舞时换朋友,经常用什么队形换朋友?

  师:现在男生站在里圈,女生站在外圈,男生不动,女生换朋友,怎么换?

  师:做什么动作的时候换朋友的?拍手时又是和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2)教师哼唱音乐,幼儿站双圈尝试换朋友。

  (3)幼儿听音乐完整游戏。

  7、戏剧游戏:毛毛虫与大公鸡。

  (l)师:这回啊,毛毛虫们,可能在玩游戏的时候真有大公鸡要来做我们哦,我们要怎么样?能不能动?我们先试一试,我来挠挠这只毛毛虫,嗯,他没动,是个小石头,这只呢?

  (2)邀请客人老师扮演角色参与游戏。

  三、友情提示

  1、在游戏活动环节组织过程中,教师遵循团体律动的傻瓜教学流程:放事一一动作一一音乐一一游戏(动作方位、游戏、交换舞伴等等),采用逐步累加游戏元素的教学策略,先引导幼儿创编、熟悉动作模型,在初步熟悉动作模型和音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探索背对背扭屁股及面对面做鬼脸逗乐的动作空间方位,接着再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鬼脸造型并游戏,最后再加人大公鸡逗引的游戏玩法。

  2、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可调整游戏难易度,如,降低难度时,可在音乐的第2、第4小节时,不必强调幼儿在乐句句末拍手。

  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幼儿园儿童剧表演教案:马兰花

  一、游戏综述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明确的教育意义。幼儿同情小兰的悲惨遭遇,憎恨大兰的懒惰和老猫与狼的贪婪,特别是对“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现在就开花!”这句经典的台词不仅是朗朗上口,而且对其中所表达的勇敢、善良、勤劳等内涵铭记在心。

  幼儿经过小班和中班的多次表演学习,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对表演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幼儿听过《马兰花》这个故事以后,立刻被故事内容和情节深深地感染了,他们跃跃欲试,产生了表演的冲动,于是我们排演了儿童剧《马兰花》。

  二、游戏网络

  三、游戏准备

  (一)经验准备

  1.幼儿会复述故事《马兰花》,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

  2.幼儿会唱黄梅戏《对花》和表演舞蹈《欢庆》、《美丽的家园》,为儿童剧表演做准备。

  3.了解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学习通过特定的动作来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二)游戏资源

  1.创设场景,准备道具。

  (1)场景:树林。

  (2)道具:马兰花、竹篓1个、树枝若干。

  2.选配音乐。

  (1)《美丽的家园>(选自小天鹅幼儿园大型歌舞剧《绿色家园》):用于第一、五场“花”和“草”上场。

  (2)“凶狠、狡猾”的重金属音乐:用于老猫等第二、四、六场上场。

  (3)黄梅戏《对花》:用于第三场小兰和马郎的对唱。

  (4)《欢庆》中国风格的民乐):用于第六场结束。

  (三)家庭与社区

  1.家长为幼儿提供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书,帮助幼儿了解相关知识,丰富直观经验。

  2.家长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并与幼儿共同设计和制作道具。

  四、游戏提示

  1、到了大班,由于表演情节的增加,表演剧情之间的衔接变成了重点,如果衔接不好,就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从而直接影响表演的氛围。因此,在场与场的衔接环节,教师都会根据剧情播放相应的音乐,一方面提示相关的幼儿上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表演的趣味性。

  2、在表演中,教师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活动,因幼儿的个体差异造成其表现也各不相同。能力强的幼儿表演的欲望和表现力都比较强,但个别胆小的幼儿却缺乏单独表演的能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胆小的幼儿进行群体表演。比如表演花草或者一群小鸟,让他们在群体表演中大胆地说出台词,做出动作,这样在满足幼儿表演欲望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已了3

  3、在游戏中出现了反面角色,有的幼儿不愿尝试,总认为自己表演了反面角色,生活中自己就成了反面人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对大胆表演艟赫篇瞄;儿童剧表演

  反面角色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让幼儿在评价的时候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我国因扮演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优秀表演艺术家的故事,同时请家长帮助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让幼儿逐渐在心理上得到认同和接受,愿意表演反面的角色。

  摘草莓——大班幼儿歌曲教案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散步》教学设计4

  一:课题

  《散步》莫怀戚

  二:课时

  四十分钟

  三: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注重学生对亲情、责任以及生命感慨的把握。此文是一篇记叙性强的散文,穿插两处景物对初春田野的细腻描写。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的课文之后,对景物描写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可以体会文中朴素自然的语言。学生经过预习,能自行解决生字词,理解大概文意,对深层次的对生命感慨的理解尚需进一步引导。此篇散文语言优美,可以借此改编成诗歌,不过学生只需理解到文中的对称句当中的叙事张力以及音律上的整齐即可。诗歌创作不统一要求,提供方向给有兴趣的学生自行思考。

  五:教学重点

  1.学习朗读,注重朗读过程中对重音、停连等技巧的掌握。

  2.探究语言特点,品味文中的回环句以及对称句。

  3.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进一步了解尊老爱幼等美好品德。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过程

  学习生字词,将正确的读音标注在课文二十五页的读读写写。翻开共学案,更正自己的答案,对的打钩,错的红笔更正。

  读关键词解释(2min)

  进入课文学习

  导入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视频。这个视频讲了个什么的故事呢?洗脚这一件家庭小事里有妈妈的孝顺还有孩子对孝道的传承。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同样是讲家庭小事,我们这节课一起来探讨一下。(3min)

  首先,我们把课文朗读一遍,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课文的情感节奏。把自己代入课文的情景中去。情景不同,朗读时的语速语调也不同。遇到欢快激动的场景,语速应该是稍快,语调应该是欢畅明朗;遇到哀伤忧怨的情景,语速应该是放慢,就像放慢脚步一样,语调应该是深沉舒缓的。打开伴奏,你们就是朗读者,开始吧。6.《散步》……(7min)

  课文读了一遍,加上预习,相信大家已经大概清楚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给三分钟时间,同学们默读课文,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散步时出现了一次分歧,出现分歧时人物的选择又如何?(3min)

  分歧:母亲,孙子,我。(我为什么听从母亲呢?孝顺尊敬,因为陪伴母亲的时日已少,前文也提到,母亲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等等,“我”是体会到时间不等人,有句老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间悄悄地带走我们身边的人。)接着母亲还是选择走小路,那是对孙儿的疼爱和理解。(6min)

  刚才我们分析《散步》中的一个关键场景,出现分歧时,大概已经了解到《散步》里家庭成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现在我们阅读全文,留意全文中表现思想感情的句子,透露亲情的心理、动作、语言等句子,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待会请同学回答。

  (母亲慈爱亲切、儿子善良孝顺、妻子温柔贤惠、小儿子乖巧活泼)(5min)

  我们已经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散步中发生的分歧,给每位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我们了解的这一条条信息都是从哪里来的呀?从原文中来,作者是用语言向我们传递信息。现在我们来更加细致地赏析句子:找出文中打动你的句子,比如写景、抒情议论的句子,关注词语的含义、作用,句式,作者情感等等。通过品味文章的语言来了解文章的深意。/待会请同学回答。(各5分钟共15分钟)

  景物:学习完第一单元的《春》以及《济南的冬天》,相信大家对景物描写的句子已经很熟悉,文章有两处写景的句子分别是?大家看到初春、新绿。嫩芽都会感觉到春天的?(生机)/前一段里作者已经讲到“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紧接着描写春天这样新的生命,也就意味着熬过严冬的母亲将获得新的活力。/同样另一处景物描写,体会到春天繁荣生机同时还有一家人散步的幸福感觉。读句子,做笔记。

  句式:同学们有没有找到一些句子让你觉得有对称之感的?关注标点符号,逗号,分号。比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读起来富有音律感。把句子读一遍,把赏析读一遍,做笔记,把其余对称句读一遍。(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

  ③同学们,大家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睦等)/那么作者仅仅是写散步这样的家庭小事吗?家庭小事的背后又有怎样的深意在其中?比如文章最后一句,我们一起来赏析一下:句子读一遍。从动词慢慢地你可以看出我和妻子的小心翼翼,对家人的保护,背上肩负着的是一个家庭的责任,赡养上一代老人,养育年轻一代。这也是文中其中的一个主旨所在。为什么说只是其中一个主旨呢?对这一篇文章大家可以有多种解读,比如刚刚我们讲到的尊老爱幼,中年人在家庭承担的责任,或者是初春田野里人和事物的美好和谐等等,言之合理即可。

  作者讲了一件家庭小事,现在我们换成同学们来讲一下家人打动你的小事,请同学们来分享。最后作业共学案阅读。(5min)

  线索:朗读/分歧/评价人物/语言(景物/句式/主旨)

  八:板书设计

  6.散步

  莫怀戚

  作业:共学案阅读题。

《散步》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我们这些远出求学的“游子”该怎样“报春晖”、报答母亲的深恩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作家简介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朗读

  (1)、听示范朗读。

  (2)、学生谈朗读处理

  (3)、再次朗读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提示:主题、结构、语言等

  (1)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

  (2)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

  (3)中年人的责任感;

  (4)“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结构

  (5)景物的诗意美

  (6)对称整饬的语言美……

  3、“读一读,写一写”。

  (二)课文探究

  1、探讨课文主题,体味人性美

  用两个字概括这一家人散步时所体现出的亲情氛围――“孝”、“爱”。

  2、品味语言

  (1) 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2) 第4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散步在缓缓的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饱了情感,亲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淌着。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的弦,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知心的人倾诉。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三、教师小结: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同时要知道我们现阶段的责任,那就是勤奋学习,这就是对“三春晖”——母爱的最好的报答。

  四、作业布置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四、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设计:

  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走。)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我 妻子

   母 亲

  儿 子

  教学反思:

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 由“感知”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一、情境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下面,就让我

  们一起走进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散步》,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板书课题:散步。齐读课题)

  二、学习指导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出示字幕:学习目标 理解深刻的文意 美读精妙的词句 品味诗意的语言 体会浓浓的亲情)

  2、按照以下学习指导,开始自学吧!

  (出示字幕:学习指导 ★快速地浏览课文,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明理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三、展示交流

  1、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2、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站在读懂课文的角度说说理由。(几生说)

  3、这些标题都是可以的。不过,老师认为还是“散步”好。谁来帮老师说说理由?

  ★4、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多么可爱!(板书知识树:孩子 妻子 母亲 作者)喜欢这个小孩的请举手。

  5、你喜欢这个小孩子的什么呢?(生说师板书:聪明 可爱 机灵)

  6、表现在课文中的哪句话?生:“前面也是?,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7、多么聪明可爱的孩子!对孩子最大的赏识就是把他当时说的话,活灵活现地“克隆”一

  遍。(谁来读读孩子说的话)(生读:“前面也是?”)

  8、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聪明、活泼、童真童趣、猛然发现规律的喜悦)

  9、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这句话,读出孩子的个性来。(生齐读:“前面也是? ”)

  ★10、你认为“妻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说师板书:贤妻良母)

  11、表现在哪里呢?(“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12、言下之意是,妻子在家里,(生:不一定听我的。)

  13、妻子为什么在外总是听我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尊重丈夫,给他个――面子。

  14、在家里,就不同了,遇事大家商议,谁说的对听谁的,这就是内外――有别!

  15、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位妻子的?(生:“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16、喜欢母亲的举手?

  17、你为什么喜欢母亲?(这位母亲很理解儿子的心意,很疼爱自己的孙子。)

  18、 把写母亲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生:“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19、小时候,孩子听母亲的话;长大了,母亲听孩子的话。话,是心声,是母子相互信赖的心声。

  20、还有哪一个地方写到了母亲?找找看。(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21、“还是走小路吧。”母亲怎么改变了主意?(满足孙子的要求。)

  22、这就是对孙子的――(疼爱)

  23、这里“摸摸”的动作,“还是走小路吧”,应该读出什么来?(爱抚)

  24、用心“摸摸”,轻轻地,慢慢地,柔柔地“摸摸”,从心里读出来??(生读:母亲摸摸?)

  25、把“摸摸”读到自己的手上来??(再读)

  26、把“摸摸”从自己的手上,转移到孙子的“小脑瓜”上来(生读语段)

  27、母亲开始眺望远方,这远方,正是孙子向往的路径。可见,小路的景色很美。

  (多媒体出示:“她的眼随小路望去??波光粼粼的鱼塘。”)

  28、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29、来,同学们,读出母亲的眺望――齐:“她的眼随小路望去:

  30、通过读,把眺望的视线由近处推向远方――齐:“她的眼随小路?鱼塘。”

  31、母亲看得远啊!既看到了美景,也预料到了路障,于是,母亲对我说―― 生:“我走

  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2、母亲是早有预料的,不用惊慌,再读。(生再读)

  33、母亲说这话时很放心,很坦然。读的时候要把这层意思表达出来。请听老师读。(师范

  读“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34、你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师板书:慈善、疼爱孙子)

  ★35、喜欢作者的举手。

  36、为什么喜欢作者?(注意与母亲交流、很孝敬母亲)

  37、哪里看得出来?(“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38、言外之意是说,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伴同母亲的时日很短)

  39、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伴随母亲的时日很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40、“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说明了什么?(可见母亲挺过严冬不容易,每活过一天,十分艰难,很不容易。体现出生命的坚韧!)

  41、说得好!总算盼来了春天。(多媒体演示句子:“这南方初春的??生命。”)

  42、大家看看,多美的春天!多美的语句!谁来读一读?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

  43、想象新绿,那是新生命的诞生和希望。齐读―“这南方?

  44、感受新绿,最是一年春好时,浓妆淡抹总相宜。再读――“这南方

  45、二月里看见刚刚抽出的嫩芽,是什么心情?(惊喜)一-读出来: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46、听到与看到“咕咕地起着水泡”时的是什么心情?(自在和愉快)再读:“田里的冬水也?着水泡。”

  47、这段话写得真美!生命真美啊!再次齐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润泽我们的心。(齐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8、母亲毕竟老了,身体又不好,明年的冬天,能不能熬过去?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决定――生:“走大路”。

  49、作者说这话时语气怎么样?(干脆、利落)

  50、读出这种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1、读出这种充满孝心的当机立断。(生读语段:“走大路”)

  52、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生读:“走大路”)(板书:孝敬母亲)

  53、“我”孝敬母亲,断然决定“走大路”;妻子夫唱妇随;母亲疼爱孙子,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

  54、春风和煦,阳光明媚,一家人向着那菜花――(多媒体演示段落) 生自由朗读这句话。

  55、你读懂了什么?(生说师板书:责任 使命)“整个世界”指的是:在我和妻子心中的地位。

  56、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的,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57、好一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我背上的”是――(母亲)

  58、“她背上的”是――(儿子)

  59、“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DD(母亲加儿子)

  60、母亲加儿子,就是――(整个世界)

  61、我背上的加她背上的,就是我们一家。“一花一天国,一家一世界。”75、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

  62、尊老爱幼,就是――(整个世界)

  63、我背上的是生命的源头,妻子背上的是生命的――(延续)

  64、生命的源头加上生命的延续就是――(整个世界)

  65、(课件展示)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指导朗读这一节。

  67、来,同学们,一起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生齐读)

  68、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我们在阳光下??

  69、醉过知酒浓,爱过知情重。再瞧这“尊老爱幼”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家子――读: “我们在阳光下??就是整个世界。”

  四、升华主题

  1、大家发现没有,这篇文章什么句子比较多?(对称句)

  2、这种对称的句式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大家找找看,找一找对称句。

  3、让学生读自己找的对称句。

  4、(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对称句,让学生齐读)

  5、听同学们那么有节奏地朗读,真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这种句式多美呀!大家模仿着这样的对称句,说一句话。(师出示多媒体)

  6、说得太美了!诗一般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除了具有对称美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几生说)

  五、拓展延伸

  (播放公益广告视频《妈妈洗脚》):一位年轻的母亲端着一盆热水去为年迈的婆婆洗脚,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也端来一盆水,说:“妈妈,我也为您洗脚??”

  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在莫怀戚先生的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你用心观察。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的亲情故事。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即将走出美文《散步》的时候,我想用一首歌的歌词来作为我们今天这节课的结尾。(播放《懂你》歌曲) 师生齐读《懂你》

《散步》教学设计8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散步》。

  二、教学设计理念

  (一)教材分析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自读课文。文章在散步这一平常之事中,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是“语文与自我”的一个展现层面,以“自我”为核心,紧扣“亲情”这一单元主题,与本单元其他文章反映了同一主题,引领学生进入中外名家的亲情世界。同时与第四单元“人与自然”(科学精神)、第六单元“人与社会”(想象世界)相衔接,体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三大板块诠注了全新的育人观念,《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为初中的起始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注重理解、审美、创新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维的重要发展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通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但是,对于我校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语文基础较为薄弱的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在语文知识方面,学生对“散文”这一文体知识的了解不多。

  (三)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课文《散步》以“人与自我”为主线,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突出人文性教育,让学生在感受浓浓亲情的同时,体悟生命与责任。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

  《散步》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故事美、情感美。教学中可以对学生的审美阅读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的情境中进入文本的探究,紧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之美的体验。

  当然,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的聚焦课堂,关注生活,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适时的点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作为起始年级,注重学生课前字词预习习惯的培养,积累散文优美的语言。

  关注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学会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活中的浓浓亲情,让学生在家庭里、生活中学会尊老爱幼,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教会学生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品析文中美的故事、美的人物、美的情感。

  (二)难点

  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责任,对于人生阅历尚浅七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从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明确自己现阶段责任并力争做有责任意识的人做起。

  五、教法、学法

  (一)教法

  点拨引导、多媒体辅助

  (二)学法

  诵读、圈点勾画、合作探究、练笔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完成字词的预习、积累工作。

  2、电教准备: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问题激疑,情境导入。)

  (聆听音乐《我们的田野》,播放关于春天田野美丽的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当你置身于美丽的田野风光时,你最想干什么?

  生:(回答。)

  师:散步,多么惬意的事情,欣赏美丽的景色,满怀美好的心情。今天,让我们用这份美好,学习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文章——《散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一方面起始年级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学会课前利用工具书学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完成让学生感知文中美的故事,锻炼学生概括能力。)

  1、读前工作

  ⑴ 强调读准字音。

  分歧( qí ) 霎时( shà )

  拆散( sàn ) 水波粼粼( lín )

  ⑵ 出示问题:文章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适时点拨。

  ⑴ 两个字概括故事内容。

  ⑵ 文中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⑶ 关注记叙要素,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

  4、教师归结:我们于平常小事中感知到故事的美。

  (三)合作探究,品析情感。

  (设计意图: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采用圈点勾画法,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进一步的关注,以情感为主线设计一系列相关问题,让学生关注人物,美的人物为美的情感做铺垫;学生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情感,并能深层次地探究作者的写作主旨,感悟作者对于生命与责任的思考。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1、学生合作、探究。

  2、教师适时点拨,归结。

  3、探究内容。

  ⑴ 世间万物皆有情,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

  [提示]:亲情。

  ⑵ 在充满浓浓亲情的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请圈点勾画文中语句并具体谈谈。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拨。)

  母亲:年迈、顺从、谦让。

  “我”:孝顺、有责任感。

  妻子:贤良、温顺。

  儿子:顽皮、有灵性、懂事。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大家彼此谦让、互敬互爱。

  ⑶ 文章在表现“亲情”的同时,还有作者理性的思考,在文中找出(圈点勾画)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提示]:生命与责任。(探究并朗读感悟。生命:重点探究第四段;责任:第六段、第八段,重点探究第八段。)

  ① 关于第四段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提示]:“这一切”包含的意象:田野、新绿、嫩芽、冬水。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生命律动。

  ② 关于第六段、第八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提示]:我和妻子都属于人到中年,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人,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教育子女,这句话写出了作者的使命感,深知自己肩负的重担,责任重大。“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出于对各自背上的亲人的关爱,出于对生命的赞美和爱护;正如作者自己说的“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补充: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散步>的写作契机》

  ③ 教师归结:美好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去珍爱。

  (四)教师归结

  (设计意图:把握知识;升华情感。)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设计意图:句式训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亲情感悟的思索和分享;“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练笔。)

  1、教师导入:普通的一次散步,折射出了美丽的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请同学们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亲情,按照要求完成仿写练习。

  2、仿写句式

  要求:按照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注意“小事情”中见“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温暖的怀抱。

  亲情是 , 。

  亲情是 , 。

  3、学生完成之后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六)结束语

  亲情,是人生永恒的美丽。高尔基说过:在岁月的长河里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亲情,最难以割舍的还是亲情。

  我想,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地诉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

  学会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做有责任意识的人。

  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七)作业

  课外小练笔:写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人的亲情故事。尽量用上“以小(事情)见大(情感)”的写作手法。

  附:板书设计

  初春田野 ——生命

  分歧 ——亲情

  背 ——责任

《散步》教学设计9

  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设计目的:(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标

  3、然后欣赏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我们来探究两个问题)

  设计目的: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鼓励表扬。)

  5、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教师板书)

  老师: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母亲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那文中的母亲,儿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6、研读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目的:(教师发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文中的分歧。(畅所欲言)

  (5)这个家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此和睦温馨?(爱与责任)

  7、学生质疑:分组研讨

  8、赏析优美语句,从你喜欢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9、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谈收获,谈感悟。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四)作业:写作文〈〈亲情树〉〉

  放一首关于家的歌《让爱住我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散步》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主旨。

  2、通过指导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对比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文意,体味三代人相互体谅、相互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品味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讨论法、品读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强调课前自主探究课文,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2、教师:准备上课用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老师先来个简单的调查:近段时间,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很长时间没有和父母、家人一起去散步的同学请举手。然后,分别请两类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发言)

  老师:是啊,和家人一起去散步能给我们一种温馨幸福的感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散步》。

  (此环节主要是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做铺垫)。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2、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抽两、三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点评,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出本文的感情基调及语速等。

  老师:要朗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它的感情基调:是欢愉还是悲哀,是轻松还是沉重?

  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愉快而深沉,因此本文的语调平稳,不应过高或过低,语速为中速为主,语气温和、亲切中含有庄重。第4自然段应快些,第6、8自然段应慢些。

  学生按本文的感情基调,再次放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请同学们依照自己的理解概括介绍课文内容

  老师:(投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准备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课文中的人物。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再在班上发表,允许有不同的表述,如1题可能有如下表述:①一家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②祖孙三代;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④老年人、中年人、少年;⑤慈祥的奶奶、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儿媳、天真可爱的孙子。教师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顺势引导,并形成板书。

  四、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学生先进行四人小组讨论,再班上交流。

  明确:文章选取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内涵丰富的一个镜头──散步加以渲染,展示人间真情,表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小见大,很有艺术性。

  当然,也可以说不好,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创意。如有的学生以“责任”“三代人”“路在延伸”“背(bei)”为标题,教师应加以肯定。

  五、学生自由品读课文

  学生自由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再班上发言。

  问题:(投影)

  1、文章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请举例谈谈。

  2、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

  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六、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母亲和儿子走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这一段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的主旨。对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成熟的生命),上有老,下有小,而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起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时候的责任感、使命感。上有老,下有小,要兼顾两头。两头都能顾及当然很好,有时无法兼顾,应该先顾哪一头呢?“我”决定委屈儿子,顾母亲那头,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我们要尊老爱幼,但当尊老与爱幼不能兼顾时,应选择尊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因为疼爱老婆孩子是自然而然的,容易做到,孝敬老人就不易做到了,所以尊老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美德。

  (教师因势利导)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自主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对他们提出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让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一家三代人的互敬互爱,领悟到先尊老的家庭伦理道德,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使命及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也让学生品尝到了合作学习所到来的快乐。)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投影)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与课文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理由。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因势利导)

  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范文呢?

  (过渡)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较二文,体会散步的精彩之处。

  提示:可以从内容,人物形象,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

  (允许答案多种多样,举例说明)

  内容:

  《散步》比《三代》内容丰富:《散步》有景物描写,《三代》没有。

  《散步》比《三代》内容有深度:《散步》不仅抒发了作者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而且表达了对生活乃至整个世界的责任感、使命感,而《三代》则没达到如此深度。

  人物形象:《散步》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语言:《散步》中用了很多两两对称的整句,互相映衬,读来有味有情趣,有节奏感,而《三代》则没有。

  《散步》的语言风格多样:清新、活泼、精美、深沉。而《三代》语言风格单一。

  写法:《散步》以小见大,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散步,反映尊老爱幼的社会重大主题,《三代》写法一般。

  教师小结:通过对比阅读,同学们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为自己的文章添光加彩。

  八、拓展延伸,内化理解

  仔细回忆,你的家庭中一定也有像《散步》、《三代》那样体现浓浓亲情的感人细节,如一家人在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请你挑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说给大家听。(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写一写,做好准备,再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适时加以点评。

  九、布置作业

  1、把上述的发言稿整理成一篇短文。

  2、布置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晚上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让我们在生活实践中感悟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挡有害微粒 清洁空气

  没有噪音 没有喧嚣

《散步》教学设计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提升学习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

  品读法、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我想请问同学们,在这三种感情里,哪一种感情将伴随着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孩至白发斑斑的老人呢?(亲情)对,亲情,亲情是我们人类世界中最丰富、最动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读过关于亲情的文章吗?(生答)

  师:很好,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咱们学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学生齐背)。今天,我们将一同用心灵去聆听一首亲情、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营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共鸣,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营造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第二是学会筛选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听觉刺激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学会筛选并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母 亲:疼爱孙子

  妻 子:贤惠、孝顺、善良

  儿 子:天真、活泼

  (教会学生从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达成教学目标)

  (四)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解决。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来概括。

  (六)情感体验

  1.情境假设,引发思考

  假设你们一家人在看电视,在只有一台电视的情况下,爷爷想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要看新闻,你要看动画片。此时遥控器在你的手上,你会怎么做?

  2.讲述亲情故事,激发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年仅两岁的女儿。有一天,妈妈趁女儿熟睡的时候外出买菜。这个时候女儿醒了,找不到妈妈,于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边。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楼下买菜归来的母亲。她向妈妈伸出了双手,从楼上扑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妈妈冲到了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消防队员们做了这样一个测试,同样的距离,同等的高度,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测试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接住沙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防队员接的是没有生命的沙袋,而母亲接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诵本班同学习作《我的母亲》,引起共鸣。

  (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七)迁移拓展

  请同学们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你的亲情世界里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训练。较好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我有意识地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4.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有意识地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不足

  1.后半部分,由于时间问题,给学生读的机会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读指导。

  2.我的情感有些强加给学生了,应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

《散步》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学会感恩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引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看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美景?——一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真美!就让我们在这春天的美景中散步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感情的朗读,特别要把读重音的字词在下面做标注。朗读后思考两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会读了吗?

  检查生字词:分歧qí蹲dūn下熬过ao霎时sha粼粼lin

  (四)归纳主要内容: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要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田野散步。

  多媒体展:散步

  (小)事件——(大)主题

  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浓浓亲情:尊老爱幼

  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责任重大:整个世界

  “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深入阅读,品味语言:

  默读课文,品味这篇文章清新、质朴,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语言。

  多媒体展示:把这篇散文中最能打动你的字词句找出来,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些地方打动了你?

  师生交流,品味语言

  重点: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儿子和母亲为什么是整个世界?这一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母亲养育我,她老了,赡养她是我的责任;儿子是祖国的未来,养育他也是我的责任。其实这句话强调了我深深地责任感和使命感,富有哲理。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怎样朗读这段呢?又有柔情又要厚重,重音要读出来。

  (三)归纳品味语言的方法

  我想通过刚才的品味,同学们应该懂得如何品味语言了吧?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品味呢?

  关键的字词句、句式、修辞、标点符号。

  四、推己及人,感受亲情

  (一)说一说你的亲情故事,让我们分享你的感动。

  (二)最后让我们用一首歌表达对的父母的感恩与祝福。

《散步》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品味揣摩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准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准备。

  【教学】

  1、整体感悟课文。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体现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亲情。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沐浴着亲情。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回答,教师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出浓浓的亲情。《散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课文

  1、检查生字词。

  2、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

  1、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2、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请几位同学谈谈个人的感受。

  肯定个性化的发现。(这问题比较宽泛,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童个体的体验。)

  进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个环节也是探究本课语言特点的思维中国)

  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作者从中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四、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择一个句子、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与词语: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太迟、总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六、拓展,展开想像

  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过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得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教师小结:不管做什么事情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之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过渡)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归纳: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过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亲走大路,母亲同时也为儿子解决了这个难题,改变主意,走小路。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1、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小孙子的什么感情?

  2、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什么样的家庭?

  3、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重点研读:

  (过渡):“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对于学生的讨论和作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教师小结: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部分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励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七、比较阅读

  请同学们速读课后短文《三代》,思考问题:

  1、这篇短文写了什么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读后,小组交流,教师鼓励,并因势引导:编者为何把《散步》作为本文的范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可以把两篇文章通过比较,体会《散步》写的精彩之处,可以从语言、写作方法等进行比较。(学生答案会多种多样,所以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缘由,只要说得有道理即可。)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写。文中有两处对初春的描写,这段描写在全文中起到衬托的作用。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大块小块的新绿”“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新绿”、“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第三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这些都写出春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字里行间留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2、在散步中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子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语言朴实,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3、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比较阅读,能够初步对文章进行鉴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尝试运用这几种写作方法,一定会给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小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这节课上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给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提供了学习的广泛空间。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也增强了语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散步》教学设计(15篇)】相关文章:

1.《散步》优秀教学设计

2.《散步》教学设计15篇

3.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步》教学设计

4.《春雨》教学设计

5.教学设计模型

6.《野望》教学设计

7.《酿》教学设计

8.雨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