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excel函数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0-11-29 15:25: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excel函数的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Excel函数使用教案

excel函数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EXCEL函数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计算,是掌握EXCEL软件使用的更高层次要求。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最大值(max)、最小值(min)、排名(rank)三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条件函数(if)和统计函数(countif)。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计算,函数其实是一些预定义的公式,因此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学习后面两个函数作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1、了解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功能。

  2、掌握max、min、rank、if、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团结协作、共同进步,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3、本节课的重点是max、min、rank、if、sumi函数的使用方法,难点是函数的单元格区域选择。因为选择函数使用的区域是得出正确结果的前提,只有指定准确的函数使用范围,才能真正掌握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这是本节课的关键,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同时给出五个功能各异的函数,学生一时难于完全掌握,因此需要必要的引导,发现其共性,逐步领会。

  二、 教法设计

  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

  为了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主要内容,采用情景导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法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新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兴趣与任务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三、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索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自主,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主动地去学习。合作,通过小组伙伴关系下相互汲取经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索,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习惯。

  四、 课堂设计

  1.提出任务,讲授新课 (共约30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是五个函数的使用,按照层层深入、逐步提高的认知规律,设置反馈练习:

  (1) 回顾、熟悉函数

  本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回顾上节所学的sum、average函数,熟悉max、min、rank,if,sumif五个函数的使用方法。首先教师先演示如何使用求最大值(max)函数,指明函数应用的区域,即所求数据的范围

  功能:计算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的数值中的最大值。

  格式:max(指定区域)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选定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D18。

  第2步:单击编辑框,在编辑框中输入“=max(D3:D17)”。

  第3步:单击编辑框上的确认按钮,便将D3到D17单元格中数值的最大值求出,并将结果自动填入H3。

  完成以上操作后,再带领学生了解其余函数的功能及应用格式:

  最小值函数MIN

  功能:求指定区域内所有单元格中的最小值

  格式:MIN(指定区域)

  排名RANK

  功能:返回某数字在一列数值中相对于其他数字的大小排名

  格式:RANK(比较值,比较区域,1/0)

  说明:1为升序,0为降序

  判断函数If

  功能:判断是否满足某个条件,若满足返回一个值,不满足返回另一个值

  格式:IF(条件,为真时的值,为假时的值)

  条件求和函数SUMIF

  功能:对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求和

  格式:SUMIF(要进行计算的区域,条件)(简写)

  具体操作让学生自己参考课本,独立完成。

  最后,启发学生归纳总结这四个函数共同的应用格式:以“=”开头,后面紧接函数名,输入“()”,括号内部是指定区域。强调函数应用的范围是得出正确结果的根本。

  (2)拓展练习

  完成练习一、练习二、练习三、补全练习四

  (3)选作题

  针对掌握较好,完成较快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这也完全符合分层次教学的要求。 在讲解的过程中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巧妙分散难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适时穿插课堂讨论、学生上台操作等交互活动。

  (九九乘法表)

  2.总结概括、课堂延伸

  通过学习Excel 2007中常用函数的使用,使我们认识到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强大功能。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日常学习中,对待同一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有许多,关键是找到一条最简捷有效,并且适合你的。Excel不仅可以处理数据,而且还能数据排序、筛选、制作图表等操作,在以后我们将逐步学习。

  篇二:教学设计——《Excel函数的使用》

  一、现状分析

  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是Excel的一个重要功能,也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掌握。本节课的前一节内容是使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本班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掌握的较好,理解得也较透彻,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特制定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 2、通过“反应力”游戏理解Excel函数

  3、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三、关于教学策略、设想及预期结果

  在Excel中函数的许多功能也可以用公式解决,但很多情况下函数要简单得多,为了使学生有这一认识,本节课的引入用了国际象棋棋盘放米粒的传说,要求学生计算结果,不仅使学生很容易领会公式与函数的不同,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一举两得。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函数中所引用的单元格格式。

  本节课,通过自动求和按钮引出函数,并设计“反应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理解Excel函数的意义。根据教材要求,需掌握的具体函数为SUM、AVERAGE、MAX、MIN,而Excel的函数有一百多个,本节课力图通过学生自己看书、探究Average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一般函数的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会看书自学、对“对话框”窗口的探究能力等自主学习的方法。通过提问,让学生自己总结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四、教学资源

  PPT演示文稿“”、Excel文件“”

  附:《Excel函数的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自动求和的'方法

  2、掌握常用Excel函数(SUM、AVERAGE、MAX、MIN)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情景引入,体会在Excel中函数与公式的不同 2、通过“反应力”游戏理解Excel函数

  3、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掌握常用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主动思考、总结Excel函数的一般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是Excel函数、Excel函数运算范围的选择

  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使用函数对数据进行处理.ppt”、Excel文件“我的工作薄.xls” 教学过程:

  一、 学习准备:

  发送“我的工作簿.xls”文件到学生机的桌面

  二、 引入: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棋盘上的麦粒:有一位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打算奖赏他。国王问他想要什么,宰相对国王说:“陛下,请您在左边棋盘上的第一小格里,赏给我1粒麦子,第2个小格里给2粒,第3个小格里给4粒,以后每一小格给的麦子都是前一小格的2倍。您像这样把棋盘上的64个小格用麦粒摆满,就把这些麦粒赏给我吧!”)引出话题:

  1、 提问:国王需要拿出多少麦粒?

  2、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可能多数学生完成不了这一操作)PPT演示棋盘

  1+2+4+8+16+32+64+128+?

  这样从1开始,共64个数相加,后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两倍。那么我们怎么利用电子

  表格来输入这些数字并计算呢?请大家打开电子表格,试着计算一下。给大家两分钟时间,看看哪个组完成的我人数最多?[学生操作]:

  输入等比数列:1 2 4 8??

  利用公式计算和

  演示一位学生的答案:大家看,这个答案是1.84467E+19,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请你

  谈谈你计算过程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很麻烦

  三、 自动求和:

  仅仅64格的麦粒就让国王破产了,这位宰相真是聪明。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时计算这个结果时肯定化了很多功夫。我也发现刚才很多同学对输入公式有些不耐烦了,的确,当我们处理大量数据的时候,使用公式就不太合适了。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答案就藏在书本的126页,请大家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1、 你的计算结果放在哪一个单元格?跟书上例子的结果单元格一样吗?

  2、 书中图f1.4.4有一部分数据被虚线框起来了,你在操作的过程中是否有数据被虚线

  框住?

  3、 当你完成求和的计算后,再选中目标单元格,编辑栏中显示的是什么?你能说出它

  的含义吗?

  请做好的同学举手。(学生看书学习、操作,并请学生演示、总结方法,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方法:选定存放答案的目标单元格→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自动求和”按钮→回车确定。

  四、 Excel函数的使用:

  1、引出求和函数

  显示的是:“=SUM(A1:A64)”;

  含义:P126,SUM是求和函数,(A1:A64)表示求和的范围是“A1”到“A64” 那么,到底什么是函数呢? 2、电子表格中的函数代表什么意思?

  反应力游戏:A 举左手 B

  C 起立D

  举右手 起立并举手

  规则:屏幕显示出字母编号和需要表演同学的座位号,相应的同学完成相应的动作。 如:屏幕显示“B(2)”,每一组的第2位同学举右手。

  屏幕显示“C(1:3)”,每一组的第1位到第3位同学起立。

  屏幕显示“A(2,4,6)”,每一组的第2、第4、第6位同学举左手。

  游戏开始

  函数就像屏幕上显示的口令,用简短的字母指代一种动作(计算方法,比如求和函数就是:SUM),每种函数对应相应的计算公式,因此在计算时我们不需要考虑具体的数学公式,只要记住函数名称以及它的功能就可以了;跟在函数名之后出现在括号中的单元格的名称指定了参与函数计算的数据范围。

  SUM(A1:A64)计算A1到A64单元格中数据的和

  学生练习:打开桌面上的“我的工作簿”文件,计算1月份上、下半年的用水量

  注意:被虚线框住数据就是参与计算的数据。

  3、学生尝试使用AVERAGE函数

  “自动求和”按钮是使用SUM函数的一种方法,那么在电子表格中还有其它函数吗?怎样使用呢?请同学们阅读一下书P131,学习平均值函数(AVERAGE)的使用,并用你学会的方法求2006年的平均用水量,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在这个过程中请大家考虑:

  (1)

  当你按书上的方法打开了“粘贴函数”对话框(P131图f1.4.18)后选中了AVERAGE函数后,请在这个对话框中找一找,你能找到有关这个函数的说明吗?

  (2) (3) (4)

  你能知道在常用函数中还有哪些函数吗? 在计算过程中你是否需要改变数据范围?

  如果你在使用AVERAGE函数的过程中,弹出的对话框将数据档住了怎么办?

  (学生看书学习、操作,并请学生演示、总结方法)

  方法:选中目标单元格 → 单击常用工具栏中的“粘贴函数”按钮 → 选择所需函数

  → 选择数据区域 →“确定”。

  4、其它函数的使用(MAX、MIN)

  同学们,在我们的数据表中,还有“最高”和“最低”两项没有计算,请大家用函数的方法计算全年最高用水量和最低用水量。然后请大家完成表格中其它数据的计算。

  (学生讨论、操作,教师巡视;学生演示、总结方法)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公式可以复制,当然函数也可以复制。 总结不连续单元格的选择,SUM(C3,E3,G3,H3)

  五、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函数的使用,PPT出示该课题)

【excel函数的教学设计范文】相关文章:

1.Excel函数的输入方法

2.Excel函数与公式的概念

3.excel2010if函数讲解

4.excel函数计算第几周的方法

5.excel表格怎么用subtotal函数

6.excel中rank函数如何使用

7.Excel中COUNTIF函数的使用方法

8.工作中常用的excel函数公式

9.2003excel乘法函数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