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0-11-22 09:31:3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本

  教学目标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本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图形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能力目标

  :

  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获取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说一说,画一画等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 3、关键: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 数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设情引入

  (1)

  (2)

  提问:怎样把角铁(1)变成角架(2)?

  教师展开模型角架(2),学生观察发现:要把角铁(1)变成角架(2),需在角架(1)上截出一个缺口。

  如果要把角铁(1)弯成120°的角,你知道截去的缺口是多少度吗?要求截去的缺口是多少度,实质上是求什么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将会解决这些问题。

  二、探究新知 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猜一猜,量一量,图中哪两个角的和是多少?

  1

  (答:∠1+∠2=90°,∠4+∠5=90°)

  象这样,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那么这两个角就称为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就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

  类似地,如下图,∠α+∠β=180°。象这样,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那么这两个就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就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想一想:

  (1)锐角的余角是什么角?锐角的补角是什么角?直角和余角吗?钝角呢?

  (2)如果∠1+∠2+∠3=90°,那么∠1、∠2、∠3互余,对吗?

  如果∠3+∠4=180°,那么∠3与∠4互余吗?

  (3)说说图中哪两个角互为余角?哪两个角互为补角(多媒体出示)

  2、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思考:

  (1)如果∠1与∠2互余,∠2与∠3互余,那么∠1与∠3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2)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且∠1=∠3,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由此你可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共同归纳出:由(1)可得:同角的'余角相等;由(2)可得:等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结论,可合起来说成: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如果把以上两个问题中的互余改为互补,(1)中的∠1与∠3,(2)中的∠2与∠4还相等吗?

  类比得出: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巩固提高

  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

  3、如图A、O、B在同一直线上,∠AOC=∠BOC=90°,∠1=∠2。 ①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 ②∠COE=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BOE,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决问题:

  A

  E

  O

  2

  F C

  把直角铁弯成120°的角架,需截去的缺口是多少度? 五、回顾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到了?? 你最感兴趣的是?? 你的体会是?? 六、布置作业: 1、必做题:

  (1)习题4.3第7、8题。

  (2)画出,已知∠AOB的余角和补角。 2、选做题:习题4.3第13题。

  O

  A

  B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现实问题:要把一个角铁弯成120°角架,需要剪去的缺口的度数是多少?这样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引起学生的

  探知欲望。然后给出一组角,让学生猜想和度量验证,发现∠1+∠2=90°,∠4+∠5=90°,从而引出了余角的概念,然后类比引出补角的概念。为了巩固这两个概念,我让学生完成了一组练习题。在巩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利用这些性质去解决问题。在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的情况,我除了布置必做题,还有选做题,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来做。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较高,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到位。但对于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由于一下子就用高度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对此有部分学生理解困难,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把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先分别用两句话来表达,而且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然后再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述。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本】相关文章:

1.《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2.孔子与学生教学设计

3.《矛与盾》教学设计

4.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5.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6.《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7.《式与方程》教学设计

8.《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9.《树和喜鹊》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