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百分网手机站

嫦娥奔月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0-09-23 10:02: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嫦娥奔月优秀教学设计

  “嫦娥奔月”的故事从远古一路走来,叙说的是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使百姓免于受害,吃了长生不老药升天奔月的事。尽管一走就是数千年,可人们还是由衷地喜欢它,一辈辈地传诵着,就因为故事中蕴藏着动人的美!这个故事中都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如何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呢?

嫦娥奔月优秀教学设计

  一、块状教学,让课文获得脉络美。

  课文意境优美,情节动人。

  以上的四个片段:赏月吟诗——察识月美;图文对照——体会景美;探究交流——感悟人美;

  引疑探究,升华情感。简明的教学线索将课堂“切割”成清晰的“块状”,让学生从这种简单之中获得对月亮的情感体验,对思想的启迪,人物审美的熏陶;简洁平实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语言、感悟文字,充分感受人物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获得情感的陶冶与心灵的当地。让学生读悟的过程中感受人物的月美,景美,人更美,真正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提高语文素养。

  二、情感朗读,让学生得到升华美。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两位前辈的论述指明了阅读教学的一个最为本质的方法。“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我以为“读”是“对话”的中介与凭借,“对话”是建构在读书基础之上生成的一种“言语智慧”,是学生感悟、吸收文本语言后获得的发展性言语。读书不仅是通过发音器官念出字音的过程,它还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即:口诵心维。惟有如此读书,师生对话才不会成为一问一答式的“机械运动”,惟有如此读书,学生才能成为文本的“知音”。

  “以读悟情”在本文教学中充分得以体现。文中描写嫦娥奔月的画面的句子写得很美。我让学生看着文中的插图,在配有的音乐中,指导学生注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情去读。当一位学生很有感情地读出来以后,我就又夸赞她“是用她的情和爱读了出来的”。在这里,我把朗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三、关注语言,让课堂重塑精品美。

  立足本体,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何谓语文,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可见,语文教学应围绕着听说读写做文章.而听说读写的载体是什么呢是语言文字!

  “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我们更应看到,语言并非生冷的抽象符号,它实际上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感情真挚,内涵丰富,通达天地,畅晓古今,可谓包罗万象。其他所有目标,诸如人文关怀,智能发展,品德熏陶,习惯培养,等等,都是围绕附从于语言学习这个中心的,都应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顺便自然达成的。

  换言之,语言是载体,是根本,根本不存,其他都无所附丽。因此,我以为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一定是一节关注语言、发展语言的课。

  《嫦娥奔月》透露着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如何才能勾起学生对情的感悟,体验着这特有的`人间真情?我让学生潜心会文,细细读课文,体会文中的人物,景物之美,人间真情之美,并在文章的后面写批注,最后再读课文读出感受。这种读有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想想、画画、写写,再读读,有指向性的读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语言是有温度的,是通过字或者词体(表)现出来的。关注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嫦娥人性的美丽。我指导学生关注课中“周旋”一词的理解,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细节,去感受嫦娥的机智与善良。在对细节(语言)的品味中,让学生在那场景、那人情中收获着浓郁的情之熏陶,爱之浸染。景美、人物更美,画面诗情画意,充满遐想。此间,我穿针引线,扮演了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较好地形成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较好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突出人物形象,全面达成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嫦娥奔月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猫优秀教学设计04-14

《对称》优秀教学设计10-01

《散步》优秀教学设计08-31

《挑山工》优秀教学设计07-03

《荷叶圆圆》优秀教学设计06-19

《观潮》优秀教学设计范文05-17

《认识photoshop》优秀教学设计11-29

《湘夫人》优秀教学设计12-19

《汉江临眺》优秀教学设计12-17

《菱形判定》优秀教学设计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