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5-22 19:28:41 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小班数学教案汇编7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看图列算式,感知加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关系。

  2、熟悉理解“又来了”“一共”“走了”“还剩”的实际意义,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

  3、相互出应用题给同伴猜加法还是减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米老鼠手偶、1只小熊6只、背景图一张、幼儿用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碰铃(复习6以内的组成)

  师:嘿嘿嘿我的小铃碰2下,你的小铃碰几下?

  幼:嘿嘿嘿你的小铃碰2下,我的小铃碰3下.、、、、、、

  小结:刚才我们把6以内的组成都复习一遍了,我们小朋友都很棒,自己来鼓励一下。

  二、学习6的加法减法

  好我们来看看今天谁要和我们做朋友?(米老鼠)今天我要来考考你们看谁本领最大。

  1、1只小熊高高兴兴地来了,可是它一个人太没劲所以它又叫来5只小熊,现在一共有几只小熊?你用什么方法算的?(1+5=6)那你怎么知道是加法呢?因为它里面说又来了、一共这就是说越来越多了,所以要用加法算。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在这一题上来编出另外一道加法题和两道减法题。(5+1=6)(6-1=5)(6-5=1)

  小结:我们发现吗这四道题目都用到了数字1、5、6。而且这两道加法题就像老师以前说过它应用了加法交换律,所以只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得数不变。其实这就是三数四题。

  3、接下来再来看看从小熊身上还可以编出那几道算术题。如有6只小熊2只熊弟弟戴着帽子,还剩下几只小熊没戴帽子?(6-2=4)反过来问就变成另一题啦,我谁来试试。(6-4=2)同时在得出两道加法题。2+4=6、4+2=6

  小结:嗯,我们小朋友真棒。我们知道6可以分成2和4,6-2=4、6-4=2。

  4、现在老师要请你们和傍边朋友一起来编算术题,看看哪一组本领最大,哪一组编的最好。

  3只小熊头上戴着花,还有3只小熊头上没有花,一共有几只小熊?为什么?3+3=6接着得出6-3=3

  三、游戏:玩转盘

  好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最最快,教师说出算术题孩子在转盘上转,看谁的动作最快答案又准确。活动延伸幼儿书写6的加减算术题。

  活动反思:

  在学习6的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了6以内的组成,目的是为学习6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碰球的游戏把孩子们很快引入学习中来。我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活动场面。由小熊来班中做客的画面,引出教学内容。画面生动活泼,既贴近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又吸引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认真观察图画,形成概念,理解“一图两式”,首先让孩子们把小熊分成两组来观察,问一共有多少只小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孩子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孩子解决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通过复习组成,并引导孩子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孩子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孩子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对于本次活动下来,绝大部分的孩子基本能掌握,那么老师就应该选择“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引导孩子思考计算的过程,从而导入借助6的组成计算加减法,否则孩子很容易停留在自己已经会了计算结果上,而不去考虑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在孩子表述他用实物来算的时候,应及时引导升华为,因为1和5组成 6,所以1+5=6结合情境,引导孩子们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接下来让孩子们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6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让孩子们思考,看着小熊身上的不同之处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这样便出现了两道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并让孩子们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习灵活地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孩子们的学习兴致较高,只是由于放得太开了,有的孩子说不到点上。所以活动中孩子们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孩子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

  活动点评:

  孩子们能认真观察图画,理解“一图两式”,孩子们在把小熊分成两组来观察时,有的孩子观察的较仔细,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时个别幼儿较好。但是在教学中还是有一部分孩子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方法单一简单。教师应该在孩子解决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我班幼儿午睡起床,常有小朋友把鞋子拿错、穿错,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设计了《鞋子对对碰》的活动,引导孩子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目的。

  活动目标:

  1、感受在活动中有趣和快乐。

  2、能按鞋子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成双的鞋子(拖鞋、高跟鞋、皮鞋、凉鞋、溜冰鞋等)散放在教室的中间。

  2、鞋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口吻,请幼儿帮助猫妈妈(教师)一起收拾零乱的鞋子。

  1、请幼儿初步按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2、幼儿分散收拾。

  评析: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有情节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积极参与

  ,能自然而然的导入活动。在这环节中,有很多小朋友对一些外型特别的鞋子(如溜冰鞋)能正确配对,而对一些颜色相近或外型相似的鞋子有很多配错了。

  二、幼儿讨论

  1、你是怎么收拾的?这两只鞋子为什么要放在一起?

  2、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的鞋子叫一双,是好朋友,所以

  要放一起。

  评析:讨论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能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

  方式会使

  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游戏:对对乐。

  1、幼儿每人手中拿一只鞋,听音乐自由走动,寻找与自己鞋子一样的另一

  只,配对后,两人将鞋底相互有节奏地碰击,并念儿歌:“对对碰,对对碰,一对鞋子对对碰。”

  2、与其他小朋友交换鞋子,再次游戏

  评析:以游戏形式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游戏,让幼

  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和成长,孩子们始终处在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中,连平时常拿错鞋子的`几个小朋友也配对成功。

  四、依据配对的方法,幼儿再次收拾鞋子

  1、教师提醒幼儿一双一双地收拾,并整齐地摆放在鞋架上(可进行分组)

  2、师生共同检查鞋子配对情况。

  评析:这一环节与第一环节首尾呼应,又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了难度,

  通过师生共同检查鞋子的配对情况,再一次帮助个别幼儿对配对有进一步的认识,加深了孩子对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的认识。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各种单只鞋的图片,引导幼儿继续学习配对,巩固按外形、颜色、大小等特点进行配对。

  活动反思:

  1、根据幼儿的需求生成教育。

  本活动的设计以“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教育价值取向强调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经验,获得学会学习的能力,当幼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配错鞋子),于是我生成了《鞋子对对碰》这一活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2、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

  同伴的相互作用是

  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会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3、提供合理的教育“平台”。

  活动的目标符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又适当的增加了难度。活动内容的选择既是幼儿感兴趣的又贴近幼儿的生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玩中学,玩中教,玩中求进步”的观点。在活动中,教师更多是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手套、能说出手套的特征、功能。

  2、了解手套的保暖常识、有初步的自我护理意识。

  3、能按照手套的异同给手套配对,培养数数、对应的兴趣。

  活动准备:

  手套每人一副

  活动重点:

  知道手套的常识,练习配对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游戏形式导入

  游戏:手指一家。让幼儿一只手握成拳头,跟老师一起念儿歌做动作,念到哪知手指起床了,哪个手指就伸出来。

  2、初步感知

  提问:天气冷了,我们穿上什么样的衣服?小脚穿上了什么?头上戴了什么?那小手怎么办?

  3、进一步感知认识手套

  (1)出示手套引导幼儿讨论,说说手套是什么样子的?一双手套有几只?手套有什么用?戴在身体哪个部位?

  (2)出示两双不同样式的手套让幼儿比较,说说他们的区别?说说哪个是小指的`家?哪个是中指的家?哪个是大拇指的家?

  请幼儿上来摸摸手套,戴上手套感受一下,说说自己的感觉。

  4、练习配对

  (1) 请幼儿从三双不同大小的手套中挑出合适自己的手套来。

  (2)教师从三双手套中任意挑出一只,请幼儿从剩下的手套中挑选出与它相配的手套。

  5、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手套的用途,教育幼儿外出要戴手套,保护小手。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数,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2、能用重叠对应、并放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和一样多。

  3、能用简单的语言边操作边讲述,会按要求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第1页的标记图若干,小盘若干,娃娃若干套(每套数量为3以内),礼物若干套(如水果、玩具等)。

  2、磁带《生日快乐》、录音机。

  3、木偶1个。

  活动过程:

  1、创设乐乐的生日情境,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出示木偶乐乐:今天是我的生日,小朋友和我一起唱歌跳舞吧!

  师幼随音乐跳舞。

  教师出示娃娃卡片:看,娃娃们也来祝贺我的生日了!来了几位小朋友?我们一起数一数,用手指一个数一个,1、2、3,画个圈,有3个。

  教师带领幼儿学习点数,引导幼儿正确感知3以内的数量。

  2、送礼物给娃娃,一一对应比多少。

  在标记图上排排队。

  教师出示标记图:快!我们要用礼物招待娃娃们,先请娃娃们站在这儿排队吧!

  教师指标记图:看看,娃娃应该从哪里开始排队呢?谁来试试?

  集体讨论、观察个别幼儿的操作,明确小娃娃排队的方法:在小红旗的旁边、黑线的上面一次摆放小娃娃。

  送苹果给娃娃。

  教师出示3个苹果:数数有几个苹果?怎样给小娃娃送苹果?

  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3一内的数。并请个别幼儿示范重叠对应的摆放--将苹果放在娃娃身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和操作的幼儿一起说:一个娃娃送一个苹果。

  观察、比较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

  教师:每个娃娃都有苹果吗?娃娃和苹果哪个多哪个少?

  3、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各组礼物和活动规则:先数数有几个娃娃,在标记图的黑线上面摆放娃娃卡片;再数数有几个礼物,在标记图的黑线下面摆放礼物卡片,一边摆一边说。取卡片的时候,先将标记图黑线上面的`娃娃卡片放回小盘里,再将标记图黑线下面的礼物卡片放回小盘里。

  幼儿自主的选择送水果、送玩具、送糖果等操作活动,边送礼物边讲述。玩完一组活动后,再换组活动。

  4、说说"我送的礼物"。

  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材料。

  教师:看看,他(她)送的礼物对吗?它们一样多吗?

  教师再次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一样多。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小班初期,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数的实际意义必须与实际事物相联系。在主题活动“我上幼儿园”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做客”、“办家家”等游戏乐此不疲,常常在活动区中为客人做饭、请客人喝茶……看到孩子们欢快地游戏,我萌发了将数学概念与幼儿游戏相结合,在游戏中渗透数字实际意义的理解,进行初步的手口一致地点数的想法。于是我设计了小班数学活动“看朋友”,让幼儿在看朋友、到朋友家做客、给朋友送礼物的游戏情境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的运用、幼儿的实际操作、师生共同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活动目标:

  1.体验去朋友家里做客的快乐。

  2.初步理解数字1、2的实际意义。

  3.能大胆地参与数数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场景布置:数字宝宝的家。

  2.画有1个或者2个的图片若干,饼干、糖果若干。

  3.音乐《找朋友》;课件《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带礼物去看朋友。

  开上小汽车,一起去看朋友。

  播放《找朋友》音乐,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开起小汽车,去看朋友。

  向数字宝宝问好。c

  播放多媒体课件:

  提问:

  ·红房子是谁的家?(1的家)

  ·绿房子是谁的家?(2的家)

  ·让我们一起向数字宝宝问好吧!

  2.参观数字宝宝的家。

  看一看:数字宝宝的家里有什么?点数数字宝宝家里的物品各有几个。知道数字宝宝“1”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是1个,“2”家里的玩具和物品都有2个。

  帮帮忙:让这些物品回到相应的数字宝宝的家。

  (1)播放多媒体课件(课件中有各种物品,数量分别是1个一组、2个一组的.):

  有一些东西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忙吧!

  (2)提问:

  谁应该回到“1”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个?

  谁应该回到“2”的家?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2个?

  (3)教师边提问,边操作,根据幼儿的意见将课件中的物品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找找看:有没有谁走错了家。

  验证刚才的操作结果: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查刚才的操作中,有没有数量不是1的进了“1”的家?

  3.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应该怎么给数宝宝送礼物,数宝宝才会开心呢?(提示幼儿给数宝宝送相应的礼物)

  请幼儿来给数字宝宝送礼物。

  4.听音游戏。

  听到几下拍手的声音,就请数宝宝几来跳舞,带着数宝宝跳一个快乐的圆圈舞。

  5.回赠礼物:数宝宝也给小朋友准备了礼物,请小朋友自己去取,1送给每个小朋友1块饼干,2送给每个小朋友2块糖果。

  6.和数宝宝再见,开上小汽车回家。

  活动反思:

  对小班幼儿来说,数字“1”和数字“2”就好象两个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人一样,他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常常弄混淆他们实际上所代表的意义。我们常常看见,有的小朋友拿着一个苹果说:“我有两个水果”,也常常看到孩子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着物品,但手里点的和嘴里数的却不是对应的。这就是小班孩子在数概念萌芽前期的表现。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幼儿的数概念的形成是与幼儿所接触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构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因此,本活动的设计从生活出发、在游戏中进行、在反复练习中建构经验,萌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喜爱,初步理解数字“1”和“2”的实际意义。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目标:

  1、学习玩接龙游戏,能将相同的水果团头尾相接。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

  学习玩接龙游戏,能将相同的水果团头尾相接。

  难点:

  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准备:

  1、自制白板《水果接龙》

  2、幼儿操作材料:水果接龙

  过程:

  1、猜谜游戏,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水果?一根滕儿弯又弯,挂着珍珠一串串,有绿有紫真好看,熟的甜来生的酸。

  对了,这就是好吃的葡萄。

  今天我们青青草原的喜羊羊和他的朋友们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参加他们举办的“水果节”,你们愿意吗?

  2、观察图片,请小朋友说出相应的水果,熟悉水果名称

  师:喜羊羊为我们准备的水果可真丰盛啊,看看他们都为我们准备了哪些水果?

  3、操作白板,学习游戏“水果接龙”

  (1)出示第一幅白板(四组)

  师:这张卡片有几个水果,前面是什么水果?

  后面是什么水果?

  后面的桃子应该喊谁来拉手接龙啊?

  为什么喊桃子和它拉手呢?

  哪位小朋友来试试?

  (2)出示第二幅白板(五组)

  师:我们的水果已经排好一组了,请小朋友接着往下接龙。

  怎么还有一组水果没有地方站啊?怎么办?

  对了应该把这一组接到前面去,让香蕉和香蕉手拉手。

  (3)出示第三幅白板(六组),让小朋友巩固练习接龙方法。

  4、幼儿操作活动。

  (1)小朋友用操作卡片进行水果接龙游戏,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需要适时予以指导。

  (2)一组小朋友合作接龙,可请自己的家长共同进行接龙游戏活动。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反思:

  夏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了,孩子们在认识了水果的同时对数学操作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结合小班幼儿对数的认识和感受,以及满足家长对每位孩子都要参与活动需求,我选择了这节数学课《水果接龙》,目的是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观察、操作,将相同的水果图案头尾相接;理解接龙游戏的规则,能按照要求自主地进行接龙游戏;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操作的乐趣。

  在第一环节中,我以猜谜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兴趣,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样的形式导入。

  在第二环节以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角色邀请孩子参加“水果节”形式出示各种水果图片时,孩子们能很快并踊跃地说出水果的名称,而且能形容出这些水果的颜色形状。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让幼儿熟悉了常见水果的名称以及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第三环节中我以三幅白板教学进行水果接龙活动,由易到难,以闯关的形式,让孩子们逐步理解水果接龙游戏的规则,并按照规则自主地进行接龙活动。白板的教学活动既让孩子动手又动脑,同时激发了其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在第四环节孩子的操作活动中,我先让孩子自己接龙,接着再扩大范围,进行小组接龙,同时设计了家长参与接龙的方式,既锻炼了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又体验了与同伴合作乐趣,还增进了亲子关系,一举多得。

  总体来说,这个数学活动具有游戏性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游戏过程也很简单,孩子操作方便;同时水果也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所以整个活动下来,孩子情绪高涨,动手动脑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最重要的是这是一节对家长开放的活动,家长喜欢看见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突出,能开动脑筋,回答问题。因此在活动设计时,我就注意到了问题的分配方式,照顾到每位孩子,让他们都能回答到问题,以调动其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同时满足孩子家长的需要。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过去,我们老师所关心的是如何把教材中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无视儿童的兴趣、认识规律及发展水平,幼儿只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只管跟着老师思路走,缺乏自己的思考,其结果是限制了儿童思维的发展。而《纲要》中要求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儿童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原则,所以我们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法,和儿童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这次学习序数1—10,我首先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通过买东西的游戏情景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当他们从不同颜色的货架格子里买到了所需的物品后,就请幼儿根据格子的颜色特征猜一猜他们是从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物品,而从不同方向数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当大家发生争论时我就引导幼儿思考,使幼儿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认识1—10的序数。

  2、通过活动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地掌握序数知识。

  难点: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布置小货架超市。

  2、扮演各种角色的服装。

  3、强调活动中的注意事项。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索

  1、创设超市小货架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以角色的身份参与购物。

  师:今天,我们来玩超市游戏,你们想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自由讨论准备买一些什么东西。

  幼儿参与活动。

  2、请个别幼儿告诉大家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货物,并请其他幼儿猜一猜他是在第几个格格子里买到的东西。

  幼1:我在红颜色的格子里买的是娃娃,请大家猜一猜在第几个格子?

  幼2:第二格。幼3:第九格。

  幼儿争论。

  师:启发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

  二、交流讨论

  1、师: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幼1:我是从左数到右的。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幼2:我是从右数到左的。

  师:想一想还有其他方法吗?幼儿再次思考。

  幼1:老师货架有高有低还可以从上往下数。幼2:从下往上数也可以的。

  2、师:引导幼儿发现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3、幼儿分组交流。

  幼儿讲讲自己是在从左到右数第x格,从右到左数第x格,从上往下数第x格,从下往上数第x格中买的东西。

  4、集体交流:个别幼儿讲述自己所买东西的序数位置,请大家猜一猜他说的东西是在什么颜色的格子里买到的。

  三、游戏巩固

  1、幼儿分成两组,根据老师要求,依次把不同的物品放回两个货架,比一比哪一组放得又快又对。

  2、相互检查放得是否正确,如有放错请幼儿自己改正。

  四、活动总结

  教学反思

  以往,在学习序数的时候,我们在教学中会告诉幼儿应该怎样数,其结果是,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扼杀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本次国培学习,我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对儿童的引导和启发,把教育的重心从“教什么,学什么”转移到“如何学”上来。因此,我采取了为幼儿创设学习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并在矛盾中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从而发现幼儿能积极投入,思维也很活跃。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习得的,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脑的积极参与,有利于幼儿脑功能的开发。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一定要转变观念,努力贯彻《纲要》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08-03

小班数学教案:神奇的魔术师_小班数学教案07-13

优秀精选小班数学教案03-25

小班《找规律》数学教案10-08

小班蒙氏数学教案10-18

最新小班数学教案08-03

小班数学教案模板08-03

小班数学教案范文11-16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11-17

小班数学教案优秀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