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4-08 14:09:23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0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螃蟹的特征和运动方式。

  2.幼儿敢于探索、乐于表现,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螃蟹若干,大螃蟹两只(一公一雌)、熟螃蟹一只。

  2.大澡盆一个、纸条、吸管、毛线若干。

  活动过程:

  一、捉螃蟹。

  T:今天,我们班来了一群朋友。(教师出示放有小螃蟹的大盆)瞧,是谁呀?

  S:哇!螃蟹!

  T:想捉吗?

  S:想。

  T:行!去试试吧!

  幼儿捉螃蟹,教师观察并个别指导。

  T:哇!你真勇敢!你是怎样捉螃蟹的?捉螃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启发幼儿根据自己捉的经验来讲述)把你的好办法告诉给你的好朋友吧!

  集体交流,小结捉螃蟹的方法。

  T:刚才,你们捉到螃蟹了吗?是怎么捉的?

  怎样捉又快又安全?为什么?

  二、捉捉玩玩,观察螃蟹的特征及运动方式。

  1)T:螃蟹身上有些什么秘密呢?请小朋友把螃蟹捉在手上研究研究,并且把发现的秘密说给好朋友听。

  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要求幼儿将螃蟹放回大盆中。教师手捉一只大螃蟹,便于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

  S:它身上灰灰的。

  S:我发现螃蟹身上有两只大钳子。

  T:这两只大钳子也叫大螯。

  S:螃蟹有八只脚。

  T:是不是八只呢?我们来数一数。

  S:这是螃蟹的两只眼睛。

  T:(将另一只大螃蟹也捉到手上,让幼儿观察螃蟹的肚子。)这两只螃蟹有什么不同?(认识公螃蟹雌螃蟹)

  3)用材料和螃蟹玩一玩。

  T:瞧!今天我还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出示材料)现在,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和螃蟹玩一玩,看看还能发现什么秘密?

  幼儿自选材料和螃蟹玩一玩,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4)交流发现。

  T:你刚才发现了什么秘密?

  S:它走路的时候是横着的。

  T:咦,它为什么是横着走路呢?

  S:因为它的膝盖是往左右两边的。

  S:它的膝盖是这样往外的。(幼儿边说边做起来)

  T:我们一起来学学螃蟹走路。

  师生学螃蟹走路。

  S:我发现小螃蟹的钳子很厉害,我用一根吸管碰它的.身体,它就张开钳子夹住不放。

  T:它为什么要这样呢?

  S:它可能是想保护自己。

  S:我发现小螃蟹的眼睛碰到东西就会缩进去,如果不碰它了,等一会儿就又伸出来。

  S:我也发现了。

  T:为什么会这样呢?

  S:我觉得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

  S:它怕自己的眼睛被碰瞎了。

  S:我发现有好多螃蟹还会吹泡泡呢!

  T:螃蟹怎么会吹起了泡泡的呢?

  S:我们弄它,它可能生气了。

  S:我觉得它们可能是生病了,呕吐了。

  T: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大家回家后,去找找这个答案好吗?

  三、出示两只螃蟹,一只是煮熟的,一只是活动螃蟹。

  T:这两只螃蟹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T:为什么煮熟的螃蟹会变成红色的呢?

  S:可能是它怕烫吧!

  S:我觉得那红颜色可能是它的血。

  T: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你们回去后,再找找资料,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四、师生跳螃蟹舞。

  活动延伸:

  1)将螃蟹放到养殖角,幼儿继续观察。

  2)在图书角投放有关螃蟹的图书、VCD、图片等,便于幼儿查找资料。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知道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2、幼儿观察茶叶泡水后有何变化,了解渴茶的好处。

  3、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干茶叶。

  2、录相带(采茶情景)、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品尝茶水

  请幼儿说说你喝的是什么?

  2、师:你都知道有什么茶叶吗?请你说一说。

  3、你眼中的茶叶长什么样子?请你画一画,看看谁画的最像。(幼儿作画,并展示在展板上)

  4、出示茶叶,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5、幼儿讨论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6、录像

  讨论:你从录像里看到什么、知道什么。

  7、茶叶泡水后会有哪些变化呢?

  8、幼儿讨论:喝茶有什么好处。

  9、律动:采茶舞

  活动延伸

  关于茶叶的由来,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请幼儿回家后让爸爸、妈妈帮助查找资料,下次活动时请小朋友们互相讲讲关于茶叶的故事。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空气的存在,掌握空气的特征及作用。

  2、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3、培养幼儿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器材:杯子、手帕、大玻璃缸、蜡烛、尼龙袋子、气球、打火机、水。

  2、自摄的有关空气污染的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师示范)。

  2、将手帕团塞入玻璃杯杯底。杯子里有什么?杯里除了手帕还有别的东西吗?猜一猜:如果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里的手帕会怎么样?

  我们来试一试,杯子里到底有没有其它东西。将玻璃杯倒扣压入水中,再把杯子提出水面,取出手帕。手帕湿了吗?为什么?

  杯里除了手帕外还有其他东西,是它把水顶住不让水流进杯子,所以手帕才不会湿。

  3、你们能看见杯子里的'东西吗?这东西手摸得到吗?用鼻子闻得出吗?那么,杯里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请小朋友仔细看老师示范。将杯口斜着浸入水中。你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东西从杯子里跑出来吹出泡泡的?(学习词:空气)。

  4、请小朋友拿起尼龙袋,张开袋口。看看袋里有什么?请幼儿迅速将袋口拧紧,用手慢慢向袋底挤。为什么挤不动了?尼龙袋里有什么?(空气)。

  5、你们刚才在哪里捉到了空气?你们看得见空气吗?能摸得到空气吗?闻一下空气是什么气味的?

  小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气体,因此,小朋友通常认为我们周围没有东西。

  (二)认识空气的作用

  1、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点燃的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了?

  2、请小朋友用手捂住口鼻,说说有什么感觉?

  3、除了我们人需要空气外,还有谁也需要空气?

  小结:除了人类离不开空气外,动物、植物也离不开空气,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需要空气。

  (三)了解空气遭受污染的情况及其危害性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可是现在空气质量发生了变化,下面请小朋友们认真看录像,想想这些事情对空气有没有影响?

  2、放映自摄录像片,请幼儿观看,镜头一:满天飞扬的尘土,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二:汽车排出的废气对空气的污染;镜头三:烧香、放鞭炮时的缭绕烟雾;镜头四: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镜头五:焚烧垃圾时产生的浓烟;镜头六:正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3、讨论: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污染空气的事,这些事对人类会有什么危害?

  小结:如果我们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就容易得感冒、气管炎、哮喘病,严重的还会导致肺癌,对我们人体危害很大。

  4、那如何让我们身边的空气变得更新鲜清洁呢?

  改善空气质量的办法:如种植花草树木、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生活区焚烧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等。

  (四)游戏《气球火箭》

  1、为什么鼓起的气球一松手就会飞走?

  2、什么样的气球火箭会飞得高些远些?

  3、师生共同游戏数次结束。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进行创作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对了解动画成因感兴趣,有探索科学的欲望。

  3、鼓励幼儿进行简单的制作活动,能大胆地较完整地说出自己的制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画有小猫钉钉子不同形态的画纸若干(画纸左下角标有1――10的数字),快速翻动成动画的小画书若干,小纸盒十个,双面胶,钉书机,筷子画有小鸟和鸟笼子的画纸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小画书,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都喜欢看什么?我这也有一部好看的动画片,它呀,就藏在我的这本小书里,你们想知道演的是什么吗?(发给幼儿每人一本小画书)

  小朋友,你的小画书里画有什么?(个别幼儿回答)现在请小朋友玩一玩,怎样让里面的画面也像动画片一样动起来。(幼儿自己探索)xxx,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动起来的?(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回答)xxx,你的小书里演的是什么?你给小朋友操作一下。

  看了这样的小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幼儿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刚才有的小朋友提出为什么小书里的人能动起来,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过图片后会留下印象,在很短的时间内看过许多这样连续动作的图片,留下的印象就连起来,就像在放动画片。

  2、幼儿自己制作平面动画小书

  刚才是老师的小书里放动画片,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制作动画小书?前面有十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等你从这十个盒子里把十个秘密都找齐了,你看一看会发现什么?(幼儿自由探索,有的孩子从动作上排序,有的孩子从图片左下角的数字上来排序,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相互帮助)十个秘密都找齐的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快速翻动,小猫就像在钉钉子)老师帮你把动画小书钉起来。

  3、幼儿探索制作立体动画

  小朋友真聪明,能把许多连续动作的图片制成动画小书,我这还有两幅图片,一幅是小鸟,另一幅是鸟笼子,谁能用这根筷子和双面胶来做帮手,让这只小鸟动起来,飞进笼子里。(教师一边说一边出示各种物品,幼儿自主探索,教师指导)xxx小朋友做好了,你来演示一边,怎样让小鸟飞进笼子里?你是怎样做的?(幼儿回答先把小鸟图片的背面粘上双面胶,再粘上筷子,再把鸟笼子的图片粘到筷子上,双手一搓筷子,小鸟就“飞”进笼子里了)

  4、结束部分

  小鸟飞进笼子里了,我们让小班的小朋友看一看,是怎样做成的,好吗?(带领幼儿到小班去)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运用容量不同的工具运沙,获得测量的感性经验。

  2.通过比较发现运沙工具的容量与测量次数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沙池和讨论交流区(沙池旁边的台阶)。

  2.大小不同的运沙玩具、自制杯状运沙工具、小桶、记录纸、记录板、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数数几次装满。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只容量相同的小桶,并自由选择一种运沙工具或容器。

  2.每组幼儿中的一人用工具运沙,将小桶装满,另一人点数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3.交流每组运沙的次数。

  4.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桶一样大,运沙次数却不一样?

  5.各组幼儿交换工具再次运沙,验证讨论结果。

  幼儿体验:运同样多的沙子,工具的大小不一样,次数也不一样。

  二、看谁运得快。

  1.幼儿两人一组,每组一只容量相同的小桶,一只同样大小的'杯子。

  2.每组一人用杯子运沙,尽快将小桶装满,另一人点数记录运沙的次数(上次的运沙者与记录者互换)。

  3.交流每组运沙的次数。

  4.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小桶和杯子都一样大,运沙的次数却不一样?

  5.总结后幼儿再次游戏,用更合理的方法运沙,验证结论。

  幼儿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更合理的方法运沙。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故事内容,初步感知纽扣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扣眼数量),并知道纽扣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3.能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根据纽扣的特征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教具:PPT、动物穿衣服的大图

  2、学具:动物衣服的图片(上面有一颗扣子图片)人手一份、不同样子扣子的可粘贴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纽扣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和纽扣有关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有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他看见前面有一个东西向他滚过来,捡起来一看,哦,原来是一颗纽扣。

  提问:咦,这是一颗什么样子的纽扣呀?谁能来说一说?(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两个洞眼)

  嗯,观察得真仔细,那这颗扣子会是谁的呢?小老鼠决定去问问他的朋友们。

  二、观察画面,感知发现纽扣的颜色、形状、扣眼数量、大小的不同。

  (一)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的颜色不同。

  小老鼠在路上看见谁?(小狗)那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狗丢的吗?为什么?两颗纽扣哪里不一样?

  小结:小狗的纽扣的颜色是黄色的,和小老鼠捡到的不一样,纽扣不是小狗丢的。

  (二)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形状的不同。

  小老鼠又看见谁了?(小白兔)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小白兔丢的吗?

  小结:小白兔的纽扣是三角形的,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圆形的,纽扣不是小白丢的`。

  (三)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扣眼数量不同。

  小老鼠这次见到了谁?(小猫)纽扣是小猫丢的吗?你是怎么发现的?

  小结:小猫的纽扣颜色、形状和小老鼠捡到的一样,可是纽扣上的洞洞数量不一样,小猫的纽扣有4个洞洞,小老鼠的纽扣只有两个洞洞,纽扣也不是小猫丢的。

  (四)引导观察画面,发现纽扣大小不同。

  接下来小老鼠又遇到了谁?(大象和蜜蜂)纽扣是他们丢的吗?

  小结:大象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大,蜜蜂的纽扣比小老鼠的小,都不是他们丢的。

  三、观察画面,感知发现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的纽扣相同。

  师:那纽扣到底是谁丢的呢?小老鼠回到家,发现了什么?(妈妈衣服上的纽扣丢了。)你们和小老鼠一起观察他手上的纽扣和妈妈身上的纽扣一样吗?有哪些地方一样?

  小结:小老鼠捡到的纽扣与妈妈纽扣的颜色一样、形状一样、扣子上的洞洞数量一样、还有大小也一样,是妈妈的纽扣。

  四、操作感知,体验配对活动的乐趣。

  1.师:刚才我们帮小老鼠找到了丢扣子的人,小老鼠和老鼠妈妈可开心了。可是小老鼠的好朋友们的纽扣还没找到,他想请你们帮助他,给他的朋友找扣子。请你从盘子里找出一颗正确的纽扣补上去。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根据需要介入指导。

  3.小组或个别幼儿分享操作作品。

  五、活动结束

  今天小朋友们都帮助小动物找到他们丢的纽扣了,你们真棒!老师这里还有一颗纽扣,我们一起出去找找是哪个小动物丢的吧。

  活动总结

  《纲要》指出:“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绘本故事《一颗纽扣》的内容简单有趣,小老鼠找纽扣的故事情节更具有趣味性,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加上活动中不是直接讲述绘本故事,而是将绘本中的动物呈现到小朋友眼前,更具直观性和操作性。

  绘本中的价值点和数的知识点巧妙衔接,让故事更好的为数学活动服务。同时结合《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引导幼儿把自己融入到游戏角色中,在游戏里活动中加深对故事的体验和理解,通过一颗纽扣引发幼儿不断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纽扣的不同特征,最后进行匹配,对幼儿的观察思考情感等能力有一定的发展。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记录等活动,初步了解桌腿的形状与桌面承受能力的关系。

  2、对科学实验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的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张实验记录表,积木若干块,彩色纸若干(保证人手两张),记录笔

  活动过程:

  1、(出示一张纸)提问:这是什么?你能让它站起来吗?请个别幼儿来试试。并提问: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总结: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张纸站起来。

  教师:加大难度,用两长纸,做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来。

  让老师先来试试。教师演示用直线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来。没成功,小朋友来试试。

  2、幼儿操作以后,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台上。

  教师:老师的'桌子为什么没有站起来,引导幼儿观察这张桌子的桌腿是一条直线。老师把它记录在表格里:一条直线的桌腿不能站起来(打叉),你能把你的桌子记录下来吗?

  3、教师: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来了,但它牢吗?上面能放东西吗?我们用什么来检验一下?(积木)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如果在叠第三块积木时,桌子倒了,那应该记3还是2呢?记完了每个小朋友在做一张不一样桌腿的桌子,也记录下放积木的数量。

  4、幼儿操作。提问:刚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几块积木?最多的放几块是什么样的桌腿?

  5、总结:圆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张一样的纸。教师:这里有三张一模一样的纸,我要作成三个不同粗细的桌腿,猜猜那长桌子最牢。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叠积木。先试试细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试试剩下的两张桌子。发现中桌子最牢。

  7、总结:一样形状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实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状,粗细、高矮都有关系。我们回教室再研究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2、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擦布、皮鞋、脏玩具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

  2、经验准备: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

  (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

  二、牙膏的朋友们。

  (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

  (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设计背景

  尊重,呵护幼儿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着力培养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养成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动手,多实验,多交流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乐于合作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1、了解小手的作用及重要性,懂得爱护自己的小手。

  2、让幼儿对实验感兴趣,进而逐渐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3、通过了解自己的小手,萌发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尝试等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自己通过实验多角度感知手的重要性。

  难点:没有小手的'帮助不方便。

  活动准备

  1、苹果一个

  2、皮球一个

  3、椅子一把

  4、《帮我学科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吸引幼儿注意。

  教师提出问题:请小朋友把小手举起来,说说小手能做什么?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二、基本环节:

  1、教师出示苹果放在桌子上,提出问题:小朋友把手背后,不用手,能吃到桌子上的苹果吗?(能或者不能)

  2、教师针对有的幼儿说能,有的幼儿说不能,进一步引导:“你怎么知道能?”“你怎么知道不能?”

  3、教师分别请几名猜想不同的幼儿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做实验,观察结果。

  4、初步结论: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体验,没有小手的帮助不方便。

  5、扩展实验。鼓励幼儿尝试不用小手拍皮球,画画,搬椅子,穿鞋等。然后说说不用小手做这些事情方不方便?

  6、教师小结:引导幼儿说出手的重要性。

  三、教师请幼儿翻到教材第一页,说一说要怎样爱护小手?(常剪指甲。不咬小手。天冷给小手戴上手套。那锋利的东西要注意安全。)

  四、结束。教师:“小朋友都知道怎样爱护小手了,小手很高兴,小朋友来亲亲自己的小手,让我们给自己鼓鼓掌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水的用途和重要性,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2、通过实践活动,创新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过滤可以变干净。培养幼儿观察、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难点

  幼儿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操作、讲述活动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幼儿大胆思维创新的意识

  活动准备

  录象、装满脏水的容器、干净的`空杯、笔、纸、毛巾、纱窗网、纱布、海绵、大个果冻盒。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刀砍没有缝,枪打没有洞,斧子劈不开,没有牙齿也能咬。(谜底是水)。

  2、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发现大胆地讲述问题水给我们带来的用处。(水能洗衣服、浇花、养鱼、洗澡、洗脸、水能做汤、煮稀饭……)

  3、扩展幼儿知识面:放录象,有关废水的排放和再利用。

  4、幼儿想象思维,创新新的节水方法: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节约用水?(如:洗衣服的水冲厕所、洗菜、水果的水来浇花、关好水龙头、安装新型的节水器等。)

  5、认识水的重要性: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水,所以我们大家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6、创新操作活动探索:探究实验水如何会变干净,出示一盆很脏的水,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使水变干净?

  A幼儿讨论:

  B试一试,怎样把水变干净。

  C说一说,为什么实验结果不一样。

  D怎样用毛巾过滤使水变得更干净?

  7、提升幼儿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幼儿用记录的方式来总结自己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能用自己的方法给树叶分类。

  2、能大胆地进行实践活动,并能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树叶数份。

  2、每人两个篓子。

  3、集体记录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这是什么?

  2、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学习词:枯叶、绿叶)

  3、猜一猜,叶子里面有什么?有没有水?

  (1)介绍记录表,教师交待如何记录。

  (2)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二、幼儿进行实验,探索绿叶里的水。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

  2、幼儿实验操作并进行记录

  三、幼儿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绿叶里有水,枯叶里没有水?

  3、师生共同总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发现力作用于蛋壳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科学现象。

  2.初步感知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统计等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

  ①个人材料:1/2的鸡蛋壳(洗净晾干)4~5只,约15厘米长削好的铅笔一支,直径约4.5厘米、高约2厘米的透明胶带纸圈1个,直径约1.2厘米、高约20厘米的珍珠奶茶吸管1根。

  ②分组操作材料:小河模型各一,23厘米x9.5厘米的长方形卡纸2张,一角面值的硬币若干枚,记号笔1支。

  2.教师操作材料:

  ①"小鸡出壳"桌面教具一套。

  ②PPT课件、多媒体设备;

  ③统计表一张。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1.结合桌面教具,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尖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①什么东西比较像小鸡的尖嘴巴?

  ②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①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②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结果发现鸡妹妹确实是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这么放不容易碎,而这样放就很容易碎,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

  2.请幼儿观看PPT课件中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提问:把针筒里流下的蓝色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

  3.教师边借助图示,小结"薄壳结构原理"。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1.教师指着图示上的"⌒",提问:这个拱形像什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形状的物体?

  2.运用PPT,向幼儿介绍生活中的拱桥、球形屋顶、隧道等建筑物,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师激励探索,幼儿比较统计

  1.请幼儿分别在"大河"与"小河"上建筑一座平桥和一座拱形的桥,尝试桥面中央最多能放几块积木,并将结果记录到表格中。

  2.引导幼儿结合记录,比较、分析两种桥的利弊,发现新的问题。

  ①哪座桥比较牢?为什么?

  ②拱桥它有什么不方便?(太陡、费力。)怎么办?

  科学活动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的气象符号,知道它们表达的含义。

  2、能借助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边做边学天气板、图片(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雷雨、雾天、小朋友在郊外带好口罩)ppt(动物气象员)。

  经验准备:幼儿对天气符号有所了解。

  活动重难点:

  了解天气符号的含义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过程:

  一、动物天气预报员。

  (环节意图:了解动物预报天气的有趣现象,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出示俏皮话图片

  重点提问:

  1、看见这张图片可以说一句什么俏皮话?(幼儿答:老鼠上房不是发大水就是要下雨。)

  2、除了老鼠下雨的时候会有不同寻常的表现,还有哪些动物下雨时也有不同的表现?

  出示ppt图片(燕子、蜻蜓、蚂蚁、鱼、蜜蜂、知了、青蛙、小鸡、蚊子、小猪)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动物会预报天气呢?

  小结:燕子、蜻蜓低飞;蚂蚁搬家忙;幼儿跳出水;青蛙胡乱叫;小鸡不进窝;蚊子咬得凶;小猪直拱窝快要下雨啦。蜜蜂忙采蜜、知了叫不停是个大晴天。原来小动物的一些特别表现可以告诉我们天气情况。

  二、讨论天气,认识符号。

  (环节意图:在变变变游戏中对常见天气符号有所认知。)

  1、我们平时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小结:生活中有这么多途径让我们随时了解天气。

  2、变变变游戏

  注:可以问幼儿“今天是什么天气?”(如果不是晴天就直接出示太阳)

  重点提问:

  太阳表示什么天气?(晴天)

  会用一片云朵和太阳来变出另外一种天气吗?

  (让幼儿来变个天气,提供的是蓝色云朵。)

  注:如果将太阳遮住一部分,小结时说出“多云”,如果将太阳全部遮住需要出示灰色云朵,小结时说出“阴天”。

  在灰色云朵下出现小水滴表示什么天气呢?(雨天)

  这个图片是什么意思?(出示雷电表示)

  能不能用雷电和雨天在变出一个新的天气图片?(让幼儿操作)

  原来可以变出雷雨天的图片。雷雨天电闪雷鸣你们害怕吗?(进行勇敢教育)

  小结:刚才我们所说的这些图片,我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天气符号,可以告诉我们每天不同的.天气变化。

  3、对雾天进行认知

  重点提问:

  图片上的人在什么天气戴上口罩了?(雾天)

  出示雾天的图片符号,进行认知。

  雾天为什么要戴口罩?

  雾天除了戴口罩还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雾天我们出门要戴口罩,防止空气中的病毒进入身体、最好不要在户外停留时间太长、开着车要减慢车速。

  三、游戏:对对碰

  (环节意图:在游戏中帮助幼儿提升生活经验,感受天气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1、玩法:每个幼儿自主寻找一个天气符号,然后根据这一符号寻找相应生活图片进行配对,可以是单选或是多选。

  2、请幼儿交流分享

  幼儿介绍各自寻找的天气符号于相对应的图片。

  老师出示ppt将幼儿游戏答案进行汇总。

  (晴天——健康;雾天——安全;雨天——雨具;雷雨天——自我保护)

  小结:天气符号真是我们生活中的好朋友,它们能随时告诉我们天气的不同变化,让我们做好各种刚准备保护自己。

  科学活动教案 篇14

  一、教学目标:

  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试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试验;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试验结果;意识到不合理使用木材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二、教学重点:

  在探究木材特点的观察试验中体验合作与交流

  三、教学准备:

  各种各样的木材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家中的家具吗?一般的家具都是用什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从而导入新课。

  活动二

  上课伊始,教师先检查同学们带来了哪些木材,知道哪些品种的`木材,让学生谈谈搜集过程中的体会。

  探究过程;

  1、提出关于木材的问题

  (1)学生自由提出问题:你想研究关于木材的哪些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讲问题一一板书出来。

  (3)让学生根据研究方向进行分组,研究兴趣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

  2、对所选的问题尽心分组研究

  (1)小组同学共同制定研究计划。

  (2)汇报研究计划,其他小组提出有效计划

  (3)各小组在其他小组建议的基础上,对原有研究计划进行适当修改,形成新的探究方案

  (4)教师进行试验前的指导,提出指导性的意见,提醒学生注意试验安全,出示“研究提示”。

  (5)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3、各小组进行实验成果展示

  (1)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记录、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

  (2)教师、其他组同学进行适当补充。

  4、进行二次交流,获得认识。

  (1)教师提出要求;对各组同学的研究进行汇总,有哪些收获?

  (2)总结;木材的共同特点。

  5、认识木材是天然材料,要珍惜木材

  (1)展示一棵树长到成才的时间材料。

  (2)认识到木材是天然材料。

  (3)展示生活中对木材的浪费情况。

  (4)小结;木材生长期长,来之不易,要珍惜木材。

  6、创新想象有什么材料可以代替木材?

  (1)学生自由想象

  (2)20年后木材的展望

  7、自由活动

  (1)、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分成两组;一组观点是提倡使用一次性木制品,另一组观点是不同意使用一次性木制用品。

  (2)、学生充分展开辩论活动

  (3)、教师针对同学的辩论进行总结

  8、拓展活动

  调查:一天中,一个中等规模的饭店共用掉多少双一次性木筷?照这样计算,一年会用掉多少木材?

  科学活动教案 篇1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彩棒架起彩泥,发现“三脚架”具有稳定性。

  2.能读懂简单的任务卡,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培养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学具:游戏棒、彩泥人手一份,iPad人手一台

  2.教具:自制课件《神奇的三脚架》、一体机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探索的兴趣

  教师:“孩子们,这是谁啊?”(哆啦A梦)

  (出示哆啦A梦)“Hi,大家好!”

  教师:“哆啦A梦有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很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猜,今天哆啦A梦会带来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这是什么?”(出示宝箱)

  教师:“这么大一个宝箱,里面会装着什么呀?想知道吗?听听哆啦A梦怎么说!

  (语音:想要打开宝箱,必须完成一个任务。)

  教师:“要打开宝箱必须怎么样?(……)想挑战一下吗?这是你们的任务卡。

  二、任务一:探索如何让彩棒站起来

  1.观察任务卡,明确任务:用彩泥让彩棒竖起来

  教师:“这个任务卡是什么意思?”

  幼儿:……

  教师:“一块彩泥、一根彩棒,任务是怎样让彩棒站起来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好,我们来试试看!”

  2.幼儿自由尝试用彩泥让彩棒站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讨论让彩棒站立的方法

  教师:“孩子们,你们的彩棒都站起来了吗?请你说说看,你用什么办法让彩棒站起来的?”

  幼儿:我是彩泥在下面,彩棒在上面,这样彩棒就站立起来了。

  教师:你们都是这样吗?第一个任务轻松就完成了,现在快来打开宝箱吧!

  4.完成第一个任务。

  (哆啦A梦:“你们的第一任务轻松就完成了,现在开箱密码来了,请听好。开箱密码是:235。”)

  教师:“开箱密码是多少?请一个小朋友来打开宝箱!”

  教师:咦,里面还有一个宝箱,孩子们,别着急,还有第二个任务要完成呢!

  三、任务二:探索如何把彩泥顶起来

  1.观察任务卡,明确任务:用彩棒把彩泥顶起来

  教师:这是第二张任务卡。第二个任务会是什么呢?(出示任务卡二)

  幼儿:……(幼儿猜测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它是想用彩棒把彩泥顶起来。想一想,你们用一根彩棒的时候,能把彩泥顶起来吗?(出示记录卡)

  幼儿:不能。

  教师:你可以试一试。(幼儿操作)

  教师:一根彩棒能把彩泥顶起来吗?(不能)那我把结果记录下来。一根彩棒,不能把彩泥顶起来。

  2.尝试多根彩棒顶起彩泥

  教师:那如果用2根彩棒、3根……或者更多一点(边说边记录,手继续往下指示),可以把彩泥顶起来吗?

  (1)交代操作要求

  教师:“请你去试一试,试一次,记一次,把成功和不成功的结果都记录在记录表上。最后,记录完的孩子把你的记录表上传到大屏上。给你们5分钟时间,开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记录完的孩子把你的记录表上传到大屏上。上传的小朋友可以看看你的记录结果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发现棒必须撑开才能将彩泥顶起来。)

  (3)统计操作结果

  教师:你们的记录结果都上传到大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找出不同的几张记录表,进行对比)

  教师:

  (A)这里有xx小朋友的记录结果,首先看xx的记录表……他用了几根彩棒把粘土顶起来的……这是他的结果。

  (B)这是xxx小朋友的记录表,请你来说说你的发现。“你用了几根彩棒把彩泥顶起来了?”“最少要用几根棒?”跟前面小朋友不同的是……

  (第三张、第四张依次介绍)

  教师:你们发现最少要用几根彩棒就能把彩泥顶起来?(3根)

  (4)幼儿再次尝试

  教师:“那你们每人选三根彩棒试试看,是不是最少用三根棒子就能把彩泥顶起来了。”(幼儿再次快速尝试。)

  3.小结

  教师:“原来最少只要用3根彩棒就能又方便又稳固的把彩泥顶起来,人们都把这种三个脚的`架子叫做三脚架。”(三脚架)

  教师:“第二个任务又完成了,快来看看哆啦A梦又说什么了?”

  哆啦A梦:你们真棒!都成功完成了第二个任务,这次打开宝箱需要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是红色的、圆形的、有双面齿纹,你们能找到它吗?

  教师:这把钥匙是怎样的?谁来打开这个宝箱?

  四、了解生活中的三脚架

  1.游戏:翻翻乐。

  教师:“宝箱打开啦,原来哆啦A梦给我们带来一套翻翻乐的游戏卡,游戏卡下面都会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看一看,再和旁边小朋友说一说。”

  (翻翻乐游戏卡随机自由翻动,1分钟后翻到蓝色那页。)

  2.认识各种三脚架

  教师:你都看到了什么?还记得他们藏在哪里吗?

  天文望远镜:我们来认识一下。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观测到星空的奥秘!

  琴谱架:让我们练琴唱歌的时候更方便!

  三脚花架:花盆放在三个脚的架子上一样稳稳的。

  画架:我们户外写生的时候可以用。

  消防救援架:它是怎样救援的呢?看一段视频。把三脚架打开,就能把掉在很深的井里的伤员安全、轻松的救上来,作用是不是很大啊!

  东方明珠塔:这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它的哪里有三脚架?三脚底座既美观又稳固。

  五、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的三脚架

  教师:“刚刚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三脚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要用到三脚架,看,这些都是我们游戏区的材料,可是它们没有地方挂,需要我们帮忙搭一些三脚架,这里有PVC管、竹竿、绳子、毛根,待会儿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到户外去搭一搭,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放屁的一些知识,知道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能正确对待正常的生理现象,乐意关注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自制PPT;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价值取向:以“放屁”声导入,大胆表述自己对“放屁”的看法。

  播放“放屁”声,提问:

  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个声音让你想到了什么?

  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小结:到底“噗”是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我们今一起来往下看。

  二、阅读理解

  价值取向:师生共同阅读讨论,知道放噗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1.讲述第一段,讨论:

  提问:小强突然“噗”了一下,看看他身边的人有些什么表现呢?

  小结:是呀,同学们特别的眼光及行为,把小强吓的目瞪口呆。

  提问:你们觉得“噗”能忍吗?小强忍着会有什么后果呢?

  小结:哦,原来“噗”是不能忍的,小强忍着脸涨得通红,开始肚子疼,还不断打嗝,最后“噗”的`更响了。

  2.继续讲述第二段,讨论:

  提问:那“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看视频:听听医生是怎么说的)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噗”是怎么形成的,也知道“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有肠和肛门的都会噗。所以当我们在健康方面有不知道的时候可以去询问医生,医生会帮助我们。

  3.讲述第三段:讨论:

  提问:那还有谁会噗呢?

  小结:只要有肠和肛门的都会噗,所以这些老老少少、大大小小的人和动物都会噗。

  4.完整讲述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一个科学故事《每个人都噗》。

  讨论:现在我们都知道噗是怎么一回事,那你现在还会忍吗?还会怕被同学笑话吗?

  小结:有“噗”的时候别忍着,没关系,因为每个人都会“噗”,“噗”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三、自主探寻。

  价值取向: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噗”的秘密,乐意关注自己的身体。

  1.自由观看、探索“噗”的秘密。

  重点:幼儿三人一组自由结对观看噗的图片,教师参与讨论,

  如:噗和我们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噗和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关系?

  2.师幼共同交流,解读“噗”的秘密。

  小结:当我们对一件事情不太了解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不正确的评价,当我们了解了以后就会变得很正常了。我们回去再仔细看看阅读一下,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知识和秘密,所以平时我们要多多关注我们的身体。

  科学活动教案 篇17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糖果在水里会慢慢变小慢慢消失,水会变甜;

  2、愿意探索发现不同的糖果在水里的变化,并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发现;

  3、能主动参与活动,对探索性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硬糖大量、人手一只杯子

  大的透明杯子一只、温开水大量

  活动过程:

  一、探索性话题引起幼儿讨论提问:

  (1)小朋友,你们吃过糖果吗?喜欢吃吗?

  (2)请你说说糖果在嘴巴里会怎样?(变甜、变小等)

  (3)请你猜一猜,把糖果放在水里会怎样呢?

  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和旁边的幼儿展开小讨论

  二、做试验证实幼儿的推测

  糖果放到水里到底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

  老师把硬糖放到透明的'大杯子里,注入适量的开水,引导幼儿观察

  (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用勺子加以搅拌增加糖果溶化的速度)

  提问:

  (1)看一看,糖果发生什么变化了?(变小)

  (2)猜一猜,糖果到哪里去了呢?

  (3)刚刚还是没有味道的白开水现在会变成什么味道了呢?

  幼儿猜测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品尝糖水,并把自己品尝的结果告诉大家

  老师小结:糖果在水里会变小,慢慢的没有了,水会变甜。

  三、集体操作,观察糖果在水里的变化

  幼儿人手一粒糖果一杯温开水操作观察

  提醒幼儿注意不把水泼掉,提醒幼儿有耐心。

  科学活动教案 篇18

  学习目标:

  1、学习观察并描述蔬果的颜色变化,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用图画做记录。

  3、认识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发展数理逻辑能力。

  活动准备:

  1、提前把未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进神秘袋;把成熟的香蕉、芒果和蕃茄放进另一个神秘袋。

  2、提前把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分别切成小块。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小组

  1、请幼儿轮流把手伸进神秘袋摸一摸,猜猜袋中放了哪三种蔬果。

  2、出示神秘袋中的蔬果,请幼儿观察并描述这些未成熟蔬果的颜色。

  3、出示另一个神秘袋,请幼儿逐一抽出成熟的蔬果,向幼儿提问:

  (1)两个袋子里的蔬果有什么不同?

  (2)你喜欢吃哪个袋子里的蔬果?为什么?

  (3)你认为哪个袋子里的蔬果会比较好吃?为什么?

  4、请幼儿分别尝一尝未成熟的芒果和成熟的芒果,向幼儿提问:

  (1)两种芒果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2)什么颜色的.芒果味道甜?

  (3)什么颜色的芒果味道酸?

  5、把未成熟的蔬果放在篮子中,请幼儿观察:几天后蔬果的颜色会有什么变化,并用图画记录下来。

  教师可以在星期一开展这个活动,在以后的每一天里引导幼儿用图画记录蔬果颜色的变化时,标注出记录时间是几月几日星期几,从而帮助幼儿认识和感受一星期的排列顺序。

  活动评价:

  (1)能描述蔬果成熟前后的颜色变化。

  (2)能用图画做记录。

  (3)初步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

  活动建议:

  建议教师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个观察记录册,请幼儿每天使用其中的一页画下水果颜色的变化,最后将这些记录册进行分享,看看大家的记录结果有什么变化。

  科学活动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物体下落时的现象,对物体的下落现象感兴趣。

  2.能用记录的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3.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第一次操作所需的材料:纸杯、积木、树叶、海洋球、绳子、手帕、饮料瓶、橡皮,数量之和多余幼儿人数。

  第二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上,每人增加一份记录单和笔。

  第三次操作所需的材料:同样大小的手工纸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1、观察一种物体的下落现象并清楚表达。

  (1)提出任务。

  教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没那么简单”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是什么意思?(看上去很简单,其实不简单。)教师: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物品往上一抛,都会(幼儿补充:落下来。)这个问题很简单,但你注意物体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又能说清楚吗?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物品落下来的样子,等会请你来说说。

  (2)教师操作,逐一让物体下落。

  (3)交流与总结。

  幼儿交流。

  教师总结:大家通过仔细观察,我们注意到可落下来的声音,有的观察到了落下来的样子,有的发现了落下来的速度。很棒!

  2、观察、比较两种物体下落现象的不同,用记录方式表达观察到的现象。

  (1)提出任务。

  教师:我们今天的挑战是“没那么简单”,待会请你选择两样物体,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落下,观察它们落下的不同,并记录下来。什么是“同一高度同时落下”?下面三人一组做实验,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好后请把物品整理好,把记录单给我。(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规则。有了发现马上记录。幼儿有困难时,可让其观察同伴记录,用符号记录。)

  (2)交流与总结。

  幼儿交流自己的记录。(教师可关注:幼儿创造性地用符号来表示自己的'发现。记录下落速度的不同表现。)总结物体下落现象的相关因素。

  教师:大家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了物体落下来时有许多不同。这些不同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可能与物体的轻重、大小、形状以及风力有关。

  3、探索让同样的纸出现不同的下落速度。

  (1)提出任务。

  教师:出示一张彩纸,使其落下。请你们用同样的纸头,使它下落的速度和我不一样。三人一组,不搬椅子下去试试。

  (2)幼儿操作。

  当幼儿出现折叠动作时,上前鼓励,并与之比较。

  除了折叠,你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撕开、团)

  (3)交流与总结。

  教师在总结时可以让所有幼儿将变化后的手工纸与教师手中的手工同一落下,进行比较,鼓励幼儿设法使纸落得快些。

  4、结束。

  在今天的挑战游戏“没那么简单”中,你们表现的都很好,为自己鼓掌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活动准备:

  透明塑料杯如干个蓝色、红色瓶子(鹌鹑蛋、水、盐、记录表)搅棒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我这里有一个蛋宝宝和一瓶水,猜猜看如果把这个蛋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出示实验的材料,直接揭示课题并质疑,一下子激起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出示表格并介绍

  "请你们先猜一猜,把你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再把动手实验的结果记录在小手标记旁边的蓝色瓶子里。"(把整个记录表格先完整地讲解了,然后再指导幼儿先猜想了记录,再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效果就比较好,幼儿基本上都掌握了这样的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记录

  四、简单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通过比较让幼儿明白猜想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

  五、引出新的实验课题

  1、"刚才小朋友将蛋宝宝放在蓝色的清水瓶子里,发现蛋宝宝是沉在水底的,现在再给你们一个红色的瓶子,还有一小杯盐,怎样让红色瓶子里的水变成盐水呢?"(这里没有直接出示盐水,而让幼儿自己来制作盐水,给幼儿一个运用生活经验的机会,并且可以观察到盐溶解的过程。)

  2、幼儿操作,将清水变成盐水。

  3、"如果把蛋宝宝放在盐水里,蛋宝宝会怎样?请你们先猜一猜,还是将你们猜的'结果记录在问号旁边的红色瓶子里,再去做实验,然后把结果记录在小手旁边的红色瓶子里。"

  六、小结幼儿记录结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记录表,"你猜的是怎样,结果又是怎样呢?"(在上一次的记录中,还是有个别幼儿出了点差错,在第二次的记录中,幼儿全部都记录正确了。)

  七、总结,活动延伸

  1、"刚才,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蛋宝宝放在清水和盐水里有什么不一样?"(将幼儿所做的两种实验结果展示出来,进行总结,让幼儿在视觉上再次用语言来表述,加深概念,也为下一步进行经验的迁移作铺垫。)

  2、出示两瓶水:一瓶盐水,一瓶清水"猜猜看哪瓶是盐水,那瓶是清水,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里让幼儿充分想象,可以说出不同种区分的方法,可能幼儿对这方面经验不多,基本上幼儿没能说出多种方法来,不过有了上一个环节的铺垫幼儿还是说出了用蛋宝宝放在两杯水中以沉浮来分辨清水和盐水,我觉得幼儿能想到用这个方法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这个经验。)

  3、你们还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盐水里却会浮起来?请你们回家后试一试,再把你发现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活动教案08-01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08-22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11-23

“玩沙土”科学活动教案11-15

美妙的水声科学活动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15篇)03-23

大班水的科学活动教案08-25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1-04

科学活动教案(精选21篇)03-16

科学活动教案(15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