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

时间:2022-10-23 17:12:08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的地理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原因,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的基础上,学会经纬网定位中国地形单元的方法;2.学会提取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3.使学生掌握联系知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区域地理要素分布情况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定位地形单元的范围和位置。

  2.根据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结合具体区域分析相应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近几年来,浙江省文综高考的第37题属于中国地理,面对26分,区域定位是攻克这个堡垒的先锋队,定位准确了,特征清晰了,就可以稳操胜券。这是高考考查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也是今后更加注重考查的方向。那么如何做到中国地理空间的准确定位呢?

  二、方法:

  1、是什么:先要确定对象,是自然还是人文,其中自然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方面入手,人文地理要素分布应从我国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等方面入手。

  2、在哪儿:即定位,通过经纬网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事先要求学生熟练绘制《中国地形图》;

  3、有什么:即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分析;

  4、为什么:即成因分析和联系比较。

  5、怎么办:即措施和发展方向。

  三、例题分析:

  深秋季节,一旅游者从图中某区域乘火车外出旅游。出发时落叶纷飞,满目金黄,穿越重重隧道后,蓦然树木葱郁,山清水秀。火车经过的区域是()A、从①到②B、从②到④C、从③到⑤D、从⑤到⑥

  问:1、划出关键词

  2、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3、请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总结:以上可以通过准确定位来确定是秦岭还是淮河,特别是它们的位置和范围。本题是通过准确定位即可得出结论。

  例2、(26分)图12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问:

  1、图12在哪儿

  2、在自绘的《中国地形图上》画出相应的地形单元,并说明理由。

  3、该地形单元的区域特征是什么?总结:该区域实际上是由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组成,如果没有找到区分两者的界线,就会将内蒙古高原或黄土高原的特征混答,干扰答案,影响得分。以上主要是准确定位后,划清相邻两个单元的界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不少同学因为没有区分这两个地形单元,导致巨大的偏差。

  例3、下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下面图、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世界第二大人口国

  教学难点:

  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

  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

  四、互动探索:

  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a.从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b.从1951年开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

  五、精讲点拨:

  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公顷)

  水资源(立方米)

  粮食(千克)

  钢(千克)

  总量

  1.6亿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

  六、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七、课堂检测:

  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

  a.b.c

  d.e.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

  g.h.i.

  (3)①是②是湾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亚洲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的特点;读图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亚洲地理集锦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亚洲自然风光图片(亚洲之最: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死海、贝加尔湖、珠穆朗玛峰、里海等),并同时播放《亚洲雄风》背景音乐。

  教师:同学们,伴着歌曲,紧跟图片让我们感受到了亚洲山河的壮丽画卷,自然环境的独特韵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主要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系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将从地形、河流、气候三个方面逐一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设计意图】

  把学生带入到浓郁的亚洲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展示亚洲之最的景观激发了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5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明确亚洲的范围。

  分析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位置和范围。

  展示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学生活动:(1)总结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线和主要分区。

  总结讲述:亚洲跨三带,临三洋和二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主要位于北温带。共分为6个分区,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展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2)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根据其流向分析特征。

  总结: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河流特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长江、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总结:1、气候复杂多样。缺水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大陆性气候强。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示季风气候示意图

  学生活动:找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风向和性质。

  总结列表:

  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高纬度内陆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风低纬度海洋偏南温暖湿润

  补充: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播放洪涝灾害的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资料,分析季风气候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总结:1、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2、降水不稳定,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和数量柱状图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柱状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在亚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分析亚洲人口特征。

  总结:1、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东亚有中国和日本,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有印度尼西亚。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增长最快的是非洲,亚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长快。

  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

  分析: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亚洲人口分布规律,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总结: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长造成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图片

  讲解: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展示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学生活动:做课本14页读图题。

  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沙特依靠丰富的石油发展很快,新加坡和韩国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国。

  展示新加坡示意图。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点,总结其发展经济是怎样因地制宜的。

  总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中,地理位置优越,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航运和旅游,利用中东的石油发展炼油业,成为发展很快的国家。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6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明确亚洲的范围。

  分析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一、位置和范围。

  展示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学生活动:(1)总结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线和主要分区。

  总结讲述:亚洲跨三带,临三洋和二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主要位于北温带。共分为6个分区,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展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2)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根据其流向分析特征。

  总结: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河流特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长江、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总结:1、气候复杂多样。缺水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大陆性气候强。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示季风气候示意图

  学生活动:找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风向和性质。

  总结列表:

  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高纬度内陆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风低纬度海洋偏南温暖湿润

  补充: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播放洪涝灾害的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资料,分析季风气候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总结:1、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2、降水不稳定,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和数量柱状图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柱状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在亚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分析亚洲人口特征。

  总结:1、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东亚有中国和日本,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有印度尼西亚。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增长最快的是非洲,亚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长快。

  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

  分析: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亚洲人口分布规律,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总结: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长造成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图片

  讲解: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展示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学生活动:做课本14页读图题。

  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沙特依靠丰富的石油发展很快,新加坡和韩国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国。

  展示新加坡示意图。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点,总结其发展经济是怎样因地制宜的。

  总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中,地理位置优越,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航运和旅游,利用中东的石油发展炼油业,成为发展很快的国家。

【七年级的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地理《西亚》教案精选04-02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09-05

七年级地理教案模板09-06

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03-15

七年级地理《东南亚》教案03-03

初中七年级地理《居民与聚落》教案06-16

七年级地理日本的教案设计12-07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08-26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