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时间:2022-07-22 15:39:47 教案 我要投稿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通用8篇)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3.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文中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2.理解由外貌透视心灵的手法,感悟托尔斯泰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教学课时:

  二课时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通过媒体,查阅茨威格描写托尔斯泰的另一篇作品《世间最美的坟墓》,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许多进步作家被陷害、监禁或流放。而列夫·托尔斯泰以他犀利的笔锋解剖和批判了那个病态的社会。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有人这样评价说:“俄国有两个沙皇,一个是俄国当政的统治者,另一个就是托尔斯泰,真沙皇对托尔斯泰无可奈何,而托尔斯泰却在动摇着他的统治。”一个作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这个答案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交流、补充、归纳: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使托尔斯泰达到了艺术高峰,是他实践了“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标志”。

  2.放映幻灯片,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正音、巩固,重点词语列举如下:

  (1)给加线字注音

  胡髭长髯鬈发禁锢颔首低眉锃亮广袤无垠

  (2)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禁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

  轩昂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三、整体感知

  生自行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可分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在描写过程中,为什么重点描写他的眼睛?

  要求:朗读课文时,要在书上作出必要的标记,并思考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之后互相交流。

  放映托尔斯泰的肖像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没有条件的地方,可结合前面的彩色插图加以体会)

  阅读、观赏和讨论后明确:

  1.可分两部分:

  一、(1~5)段主要刻画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段描写列夫?托尔斯泰的那双非同寻常的眼睛。

  2.因为眼睛是心灵之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通过眼睛充分的表现出来。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地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四、精研第一部分

  指读:找五名学生每人读一段,思考: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的?

  讨论明确:可用课文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择要如下:

  (1)须发:多毛、胡须浓密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面部特征:忧郁、愚钝、压抑

  (4)长相:长相平平、普通

  (5)拜访者失望之情

  2.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找出来并说说作用。

  (此处要明确夸张的含义以及作用,并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句子,并仔细体会其表达效果)

  作用是:比喻和夸张联袂运用,不仅使“画面”气韵生动,而且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

  3.读了这一部分,再次观看肖像图片(或彩色插图)思考:你如何评价托尔斯泰的相貌?交流讨论,总结如下:

  长相粗鄙:多毛、浓胡须、矮身材,普通、平凡

  五、教师总结

  本部分前几段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生动描述了拜访者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的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同时通过阅读,我们又全方位的了解了托尔斯泰的身材特点、言行特征以及待客方式,因而对托尔斯泰的形象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这样描写非但没有损害托尔斯泰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相互衬托,使托尔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给读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1.你觉得作者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最精彩、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

  2.熟读课文,找出表明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语句,并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用文字给人画肖像画。作者运用极其巧妙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把人们带进无穷的想象空间,似乎在精雕细刻一座永恒的雕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是回忆录和传记,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学习本文,是要让学生们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我确立一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作者,明背景,扫清字词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了解人物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懂手法,明主旨,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技巧,会合作,体会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对人物外貌细腻而夸张的刻画所运用的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们的知识面比较窄,对托尔斯泰的了解可以说是空白,所以课前应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材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十二五市级科研课题“课堂师生互动有效策略研究”之“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的有效策略,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有效提问”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环节采用我校的“六环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

  1.学生借助学习用具设计自学笔记。(学生课前完成)

  1)知作者明背景扫障碍

  2)赏句子品语言悟情感

  3)解文题明主旨懂结构

  2.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3分钟)

  【创设情境】

  3.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2分钟)

  【以学定教】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4分钟)

  【质疑探究】

  5.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参与其中)(15分钟)

  【精讲点拨】

  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

  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

  6.学生巩固反馈。(与上一环节交叉进行)(5分钟)

  【巩固内化】

  7.随堂测试(5分钟)

  8.布置作业(1分钟)

  【总结作业】

  (二)说学法

  结合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我设计的自学提纲如下:

  (把研讨提纲分配给5个小组,组长进行组内任务分配,根据学生层次进行难易组合。)

  1.感知课文读懂人物:

  (1)你想象中贵族出身的大文豪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2)在课文中你求证到的答案是怎样的?

  (3)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是什么样子?

  此3个小题目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文本,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这个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任何以教师个人的阅读体验为切入点的教学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在双边或多边对话中,话语权不是仅仅掌握在教师手中的。

  (4)作者用哪四个词来形容托翁的肖像,有什么作用?

  (5)描写时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段和什么描写方法呢?

  (6)作者是如何刻画托尔斯泰的眼睛的?

  (7)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此4个小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人物,学习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个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意识,更是让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生动感人。

  2.探究课文读懂作者

  (8)作者为什么要不遗余力、浓墨重彩地描写托翁的眼睛?

  (9)让我们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此2个小题的设计意在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的情感,蕴涵于作品深处的意蕴就迎刃而解了。

  3.情感升华读出自己

  (10)你是注重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还是内在修养?为什么?

  (11)你是怎样

  努力成为这样人的?

  此2小题设计目的在于情感延伸,使学生的视线投射到自己身上,思考自己的人生,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目标。

  4.知识迁移读出问题

  (12)作者描写眼睛和前面的肖像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

  (13)这种先丑化后美化的写法叫什么呢?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作品,包括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2、通过文本的阅读,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3、掌握比喻、夸张、排比的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课时:

  3课时

  四、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1、导入

  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课文中还提到了另外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伟大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浮雕《阶梯旁的圣母》、雕塑《大卫》、壁画《亚当与夏娃》等。2、整体感知

  给学生五分钟通读全文,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本文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可参看前面的彩色插图)大体分为两个部分:(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疑问?3、精读文本

  集体朗读第一部分(1-5),思考: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1-须发

  2-面部轮廓结构3-面部特征4-长相5-拜访者的态度。)

  1)第1段主要写了什么?请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写列夫·托尔斯泰须发的特点。

  面部轮廓的总体特征: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第2段的主要内容?托翁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给人的印象: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3)第3段重点写了什么?作者细致刻画乐面部特征,那么托翁美吗?)面部特征——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第4段突出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5)第5段的分析: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写心目中的托尔斯泰与亲眼所见托尔斯泰的巨大反差,描写了拜见时哪些方面?(身材特点、言行特征、待客的方式)

  4、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假如请你来对托尔斯泰进行刻画,面对他的图片(或者课文前的插图),你还会怎样描写?

  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描写,突出了哪两个特点?

  (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2、感悟文本

  精读6-9段:(都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1)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用了什么修辞?找出相关的句子(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比喻)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2)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眼睛充分表示出来。)

  除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外,还用了什么修辞?

  (连续用两组排比句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引用高尔基地话作结,有什么作用?

  (运用夸张,干脆有力,耐人寻味,很好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眼睛的观察力、敏锐性和丰富性,写出了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他的

  作品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课文中有一句话可作对比的注释: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副透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对眼睛连最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不放过,同样还能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3)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关键语句的分析)

  思考:犀利与威力是否重复?为什么不描写眼睛的其他特点?

  A、“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先抑后仰

  用粗鄙的外表来保护精美的珠宝。(眼睛)

  B、“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电波??”

  对托尔斯泰眼睛的描写,已经不再限于肖像描写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尔斯泰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因为他的文学创作,既来自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职和要求。

  C、“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的批判是及其深刻而准确的。作为19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顶峰的代表,托尔斯泰的笔锋几乎指向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沙皇的专制、法律的虚伪、贵族的腐朽、农民的贫困原因,无不给予深刻的揭示。这在他晚年的长篇巨著《复活》里表现得尤为充分。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恐慌,曾企图将他监禁或流放,但慑于他的声望和社会舆论而中止。

  4)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结合课后练习四,理解“幸福”的含义)

  介绍托尔斯泰世界观的转变和晚年的经历。

  “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

  “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托尔斯泰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他的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其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事实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至和妻子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第三课时

  课后习题和作业的讲评

  托尔斯泰生平介绍补充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过程与方法

  把课文的阅读理解与用肖像描写为主要手段写人物的写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教学难点

  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本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钝(dun4)禁锢(gu4)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酒肆(si4)尴尬(gan1ga4)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预习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

  滞留:停留不动。

  愚钝: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馆。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

  导人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学生了解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5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位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并且了解了她们的感人事迹。这节课我们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生活,去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

  二、分析

  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知道了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一是海伦凯勒的学习。那么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解决:莎莉文老师用了哪些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教育这个特殊的残疾儿童海伦凯勒的?海伦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地狱走向天堂的呢?

  下面我们先看看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讨论题。请大家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配问题]

  讨论题(幻灯片显示)

  1.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我识字?哪些词语反映出我学会拼写单词的过程和心情?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的6—7,划出写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句子,逐句分析并板书)

  2.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当时我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看课文的8—13,明确: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我的感受从书中划出关键词并板书)

  3.莎莉文老师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请概述这件事,从此我对大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指导学生看课文的14—21,明确: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我自己感受到了自然的真实面目,它有美好,也有残酷。板书]

  这一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话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说说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见,却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

  [明确:心中有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我们看到的世界。]

  4.在第三段中找出作者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明确:艰辛而美妙]文中有几处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含义。[明确:27和38,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到她带来的甜蜜。]

  板书:

  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师敬爱与感激海伦凯勒

  游戏中教单词兴趣、模仿拼写、自豪

  井房中让我感受水恍然大悟、理解奥秘、唤醒灵魂、启发新思想

  带我走进大自然感到自然美好和残酷

  引导我懂得“爱”艰辛、感觉到爱在穿梭

  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并用高超的教育艺术把海伦一步一步从黑暗沉寂的世界里解救出来。小海伦也是一个好学、聪颖、敏锐、坚强的儿童,她克服自身的困难,不畏艰辛地学习,最终告别了黑暗,获得了心灵的光明。

  三、下面还有两道附加的讨论题(幻灯片显示)

  1.文题“再塑生命”有什么丰富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谁再塑了谁生命]

  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指:

  (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2)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海伦凯勒用此为题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2.学了这篇课文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谈。

  [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从莎莉文老师的角度考虑,也可以从海伦凯勒的角度考虑。]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析课文,深入作者的内心世界,莎莉文老师的奉献精神和作者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都需要我们去学习;我们更应该珍惜生命,用自己明亮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用心去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五、作业。

  1.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把自己的感受写成500字的读后感。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其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3、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渗透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今天,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进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列夫·托尔斯泰,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范读后学生自读,要求: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1)注音

  髭(zī)髯(rán)鬈(quán)黝(yǒu)黑

  滞(zhì)留禁锢(gù)颔(hàn)首低眉锃(zèng)亮

  犀(xī)利广袤(mào)无垠尴尬(gāngà)炙(zhì)热

  (2)释义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器宇:气概、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滞留:停留不动。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7

  第1课时

  课题《列夫托尔斯泰》

  课型:周次:第二周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

  学生交流资料:

  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

  交流资料1分钟

  5分钟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

  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进行肖像描写,并体味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重点)

  2.研究欲扬先抑的写法。(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托尔斯泰热爱人民、执着、博爱的精神品质。

  一、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快速阅读,把握文章大意

  提问1:本文前后对托尔斯泰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明确:前文着重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后文侧重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提问2: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请仿照示例,从课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眉毛、须发、皮肤和鼻子的句子。

  明确:示例:描写目光:“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3:课文前半部分对于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突出了哪两个方面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明确:(1)脸相平庸丑陋,反衬他灵魂的高贵和眼睛的深邃;(2)大众化,为了说明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与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

  提问4:作者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明确:他的目光犀利深刻,具有准确的洞察力。眼睛里蕴藏着丰富的感情。敏锐的眼睛观察社会、人生,对时代做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使之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目标导学三:揣摩语言,体味修辞之美

  提问5:本文多处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2)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提问6:本文语言厚重,意蕴深刻,请品味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1)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明确:(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上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抨击。(2)这句话写出了作为思想家、艺术家的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生活、人间世态的观察和研究,同时又用他的艺术巨笔把它们准确地表现出来,展示了时代的本质和要求。

  目标导学四:拓展延伸,个性表达想法

  提问7: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缺少“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认为托尔斯泰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

  明确: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他自己最大的痛苦与不幸。但他把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他又是伟大而幸福的。

  三、板书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

  外貌眼睛灵魂

  丑陋犀利高贵

  普通丰富博大

  矮小威力深邃

  (丑)(美)崇敬赞美

  (形)(神)欲扬先抑

  可取之处本文的语言十分优美,人物的思想内涵十分深邃。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托尔斯泰的生平与创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不足之处对于托尔斯泰的精神世界的探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紧扣关键语句品味,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但因为远离那个时代,而且是外国的社会背景,学生体会不够深刻。

【《列夫.托尔斯泰》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11-30

2017《列夫托尔斯泰》教案设计10-28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教案06-20

八年级语文下册《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设计02-02

《列夫·托尔斯泰》八年级教学设计08-27

语文阅读试题:托尔斯泰-娜塔莎07-25

语文天地教案01-06

语文关怀教案03-04

语文园地的教案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