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说勤奋教学教案

时间:2023-12-22 09:39:3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说勤奋教学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勤奋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勤奋教学教案(精选10篇)

  说勤奋教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具学具: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 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 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 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 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 全班质疑问难。

  7、 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度: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 找出主句。 这一自然 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 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 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 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 抄生字。

  第二教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 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 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 ( 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 (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 (指导朗读)

  6、 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7、 指导朗读

  8、 齐读这一段

  9、 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

  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 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 造句 : 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 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 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说勤奋教学教案 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

  “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

  “枕、稍、础拙”是翘舌音。

  “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

  (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

  (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试背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

  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

  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

  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试背课文

  1、自由练习背诵。

  2、学生选择背诵2~4自然段中的任一段。

  四、作业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 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五、板书:

  15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说勤奋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小组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白文体

  1.板书课题。

  2.解题:题目中的“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

  3.自由轻声读文一遍,感觉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相比,有什么特点?

  (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告诉我们有关勤奋方面的道理;通过司马光、童第周两个具体的勤奋事例来告诉我们同一个道理。)

  4.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专门说明道理的说理。作者围绕“勤奋”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论自己的观点。因此,从题目着眼,一看到这“谈”字就知道它的类型。

  5.你能将题目在不变换主题的情况下,换一种说法吗?(《论勤奋》《谈勤奋》)

  6.读了这个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明白、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分段。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说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导分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在哪里提出了观点?又是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课文最后又是讲了什么?

  (2)交流。

  (3)根据以上问题给课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记号。

  三、分段读通课文。

  1.先拼读生字,读熟新词。

  2.分段读通课文。

  自己练读——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导读通长句——齐读。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所主张的观点是什么?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1)这里的“桥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

  (3)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相机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出示:

  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齐读后一句。

  (6)补充:你还知道哪些成功者是通过勤奋成才的?

  3.齐读第一段。

  4.当堂背诵第一段。

  五、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自己设计记忆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难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学情况。

  3.指导书写“枕”、“末”、“惯”、“基”。

  末:第二笔横比第一笔短。

  “基”上面的“其”里面是两横,撇、捺伸展开来。

  5.钢笔描红。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读一读,再抄写。

  2.区别形近字组词。

  未( ) 悄( ) 社( ) 梁( ) 渡( )

  末( ) 稍( ) 杜( ) 粱( ) 度( )

  说勤奋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 对话课题——解读文体

  1.出示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

  2.对话课题:

  (1)板书:勤奋。举例说说你对“勤奋”的理解。

  (2)板书:说。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说”是一种文体,有讨论、议论、论述、论说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

  二、 对话字词——解读大意

  1.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

  (1)一类生字词:枕头、稍微、期末、校园、习惯、远渡重洋、基础、社会。

  (2)二类生字词:资治通鉴、毫不气馁、名列前茅、剥离、良训。

  2.自由交流理解的生字词。

  3.指名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大意。

  板书:桥梁是勤奋;司马光勤奋;童第周勤奋;一生要勤奋。

  (通过板书,凸显课文的中心——“勤奋”。)

  三、 对话第1节——解读观点

  1.自读自悟:

  读了第1节,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对话。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个句式可以怎么说?

  (这是一个比喻句,也是一个设问句。引导学生既关注语言内容,也关注语言形式。)

  (2)“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句话中“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汗水和心血”各是什么意思?彼此有什么联系?

  (3)出示补充材料一,朗读。

  “成功之花,人们只羡慕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风雨。”——冰心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4)读了第1节后,你有什么感受?

  3.齐读第1节。

  4.师述过渡:

  勤奋是不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不是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读读“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

  四、 对话第2节——解读司马光

  1.交流有关司马光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司马光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北宋大臣,史学家。《资治通鉴》:按历史年代编写,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时期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小时候砸缸救人。)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司马光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小时候:“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

  引读:

  春天,春色满园,蝶飞燕舞,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夏天,酷暑难耐,屋内闷热,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秋天,秋高气爽,满山红叶,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冬天,银装素裹,堆雪人打雪仗,哥哥、弟弟读了一会书就去玩了——(生读)

  (2)长大后:“更加”、“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继续读书写作”、“警枕”、“19年”。

  (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头枕着“警枕”睡觉是怎样的情景。)

  4.读了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5.引读:司马光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五、 对话第3节——解读童第周

  1.交流有关童第周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哪些童第周的资料,简单说一说。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在比利时留学,完成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自读自悟,圈点批注:童第周的“勤奋”从哪里可以读出?

  3.围绕勤奋,师生对话。

  (1)“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天刚亮——读书”、“睡觉前——回顾”、“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

  (2)出示补充材料二,默读。

  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校长要他退学,经他再三请求,才同意让他跟班试读一个学期。

  第二学期,童第周更加发愤学习。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面去看书。值班老师发现了,关上路灯,叫他进屋睡觉。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考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单,心想:“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3)童第周的勤奋,让你想起了哪些成语?

  (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废寝忘食……)

  4.读了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句子: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正如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勤奋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1)交流有关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我国著名数学家。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取得优异成绩。创立“优选法”、“统筹法”。)

  (2)说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意思。

  (3)举自己或别人的事例,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5.引读:童第周勤奋成才的事例,说明——(生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六、 对话第4节——深化观点

  1.指名朗读。

  2.观点争辩:有人说,如今,我们生活和学习条件改善了,“勤奋”二字可以不提了。你认为呢?

  3.出示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请联系文中司马光、童第周的具体事例,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齐读。

  七、 对话作者——解读结构

  1.自读自悟全文:作者是怎样来一层一层“谈勤奋”的?

  2.师生对话。

  首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接着,证明观点——司马光和童第周靠勤奋成才;

  最后,深化观点——要不忘勤奋,要一生勤奋。

  3.司马光和童第周都是靠勤奋成才的,这两个事例不是有些重复吗?

  司马光:古代的,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童第周:现代的,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选择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4.练笔:现在,请你再举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说说“勤奋”。

  八、 诵读名言

  出示补充材料三,诵读。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3.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4.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在掌握了所读东西的记忆特征后,就惟有勤奋二字了。——茅以升

  5.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

  6.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

  教材简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议论文。课文以“勤奋”为主线贯穿始终,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司马光、童第周勤奋成才,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篇课文观点鲜明,说理透辟,语言凝练,行文简洁,是篇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理念

  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小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是有一定的难度。它不像记叙文那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生动的意境画面,它长于说理,巧于论证。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缺乏情趣,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阅读兴致不高。

  教学这篇课文,可以凸显以下三个设计理念:

  1.扣住“勤奋”,层层对话。“勤奋”是本课的中心论点,课文的四个自然段围绕“勤奋”,分别写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司马光勤奋成才;童第周勤奋成才;不忘勤奋、一生勤奋。

  教学中,要扣住“勤奋”这一核心话题,引导学生到文章的字里行间,找到勤奋的注脚,读懂勤奋的内涵。引导学生与文本、文本中的人物、文本外的经历,展开层层对话,使“勤奋”这个中心论点,不只停留于文本之中、概念之中,而成为一种感性的体验、实在的行动。在引导学生与“勤奋”的不断对话过程之中,将“文”与“道”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2.解读“事例”,感性对话。课文中所选择的两个事例非常典型,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的,一个是天资聪颖的人靠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这样的事例,说理深刻,令人信服。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事例、人物之中,感性而细致地解读司马光、童第周的“勤奋”。要引导学生品味诸如“躲在”、“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警枕”、“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等词句,设身处地、切己体察来感悟“勤奋”二字的内涵,与这两个人作一次感性的对话。

  3.引入“生活”,延伸对话。阅读这篇课文,一定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之中,不断地向自己追问:我是这样吗?我会怎么做?我有这样的经历吗?……特别是要能在对话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相似生活经历,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引入课堂,并加注在文本解读中,就一定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种引入生活的延伸性对话,能让文本解读得更饱胀,能让学生体验得更深刻。

  说勤奋教学教案 5

  【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课。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课文,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如果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稍有不慎,就会把这类课文上成思想品德课。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明理、激情、导行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说理性课文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从小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初步了解议论文文体特点,领悟议论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练习尝试运用。

  【教学过程】

  一、链接资料,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读过许多成语故事,你知道这些故事吗?(出示:闻鸡起舞悬梁刺股凿壁借光囊萤映雪)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板书课题:说勤奋

  师:同学们常在一起说班级的事、家庭的事、国家的事。你知道“说”是什么意思吗?可以换一个字吗?(谈、议、论)

  师:作者是怎样议论“勤奋”这个话题的呢?

  【设计意图:对于首次学习议论文的小学生,以熟知的成语故事和日常生活经验解题引入,能消除学生对此类文体的陌生感,拉近他们与议论文的距离,唤起阅读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思路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

  作者议论“勤奋”,提出的观点是,然后用和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2.全班交流,理清思路。

  【设计意图: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对于初次接触议论文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填空练习不仅降低了概括主要内容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理清文路,初步把握议论文的结构特点。】

  三、细读事例,感悟勤奋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简单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司马光为什么能编成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呢?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你从哪里可以读出司马光的勤奋。请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预设一:小时候勤奋学习

  (课件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方法指导:抓住“躲”、“一遍又一遍”、“一直”、“滚瓜烂熟”等关键词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预设二:长大后勤奋写作

  (课件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方法指导:

  ①看“警枕”视频。

  ②对比感悟:你睡觉用的是什么枕头,感觉怎样?想一想,如果头枕着一个圆圆的木头睡觉会是一种什么感受?

  4.小结:砸缸救人的司马光从小就天资聪明,但是他依然始终如一地勤奋学习,最后写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就充分说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内容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议论文教学也应如此。对比想象头枕“警枕”睡觉的感觉,有助于学生深切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自学,完成下列思考题,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有关的词句画出来:

  (1)童第周取得了什么成就?

  (2)童第周的情况和司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为什么他同样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组交流讨论。

  3.师生围绕思考题交流探讨。

  4.学生讨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老师相机板书。

  5.引导学生明确:作者正是用两个典型事例证明了:不论天资聪明还是基础比较差的人,只要勤奋,都可以成才。

  6.齐读两句名言,大家认为这两句名言好吗?好,就让我们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笔记本的首页,时刻勉励自己。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的是“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习方法的迁移,让学生学会阅读,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合作探究,深化中心

  1.话题一:天资聪明的同学也许稍微认真一些就能取得好成绩,难道一定要很勤奋吗?(师适时补充伤仲永的故事。)

  2.话题二:怎么理解“勤奋”?是不是“废寝忘食”、不吃、不喝、不玩、不睡就是“勤奋”吗?

  3.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谈谈学习了这一课的感想,并写在作本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话题,深化对“勤奋”的认识和理解。】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读一读关于勤奋的故事,背一背关于勤奋的名言。

  【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后反思】

  《说勤奋》是一篇阐明道理的议论文,课文列举了司马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和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这两个典型事例,说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学习这篇课文,对指导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勤奋”的美好品质,有着积极意义。

  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学习完事例后,我让学生谈感受,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勤奋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结束后,自我感觉相当不好,课堂上学生表现也不尽如意,回答问题的寥寥无几。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静下心来我仔细分析:

  1.教学观念陈旧,舍不得放手学生。我总感觉学生不会,没有自学的能力,总爱讲呀讲,平时如此,公开课上又怎可能一下改变呢?

  2.备课方向不对,只备自己,不顾学生。备课时,我的出发点是自己,尽管教学设计改了一遍又一遍,但考虑最多的还是自己怎么教好,怎么讲顺。而学生到底哪儿已经会了,哪儿不会,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点拨指导,自己全然不知。只知己,不知彼,肯定会打败仗了。

  3.钻研处理教材不够深入,仍是就教材教教材,不会取舍。字词句段篇,读书与理解,哪一点也舍不得放弃,结果是哪一点也没有抓住,永远也跳不出教材的框框。本来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学习关系紧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身谈“勤奋”,谈聪明的人需不需要勤奋,谈今天怎样做才算勤奋……,还可以对照自身来说“勤奋”,请几个比较勤奋的同学说说自己平时是如何学习的;然后找两个学习上懒惰的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尤其是回家后的时间都做些什么?最后讨论,比对两种方式的优劣,从而得出成绩的优秀来自于平时的勤奋。说实话,这些内容在备课时,我已想到,但只担心讲不完课文,就都删除了。如今想想,真是愚蠢之举呀!

  4.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总感觉在自己的课堂上,时间过得特快,课堂容量特小,没学个什么东西就下课了。站在讲台上,没有自信,紧张严肃得要命,只顾想自己的思路,哪顾得上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生成呀!屈指算来自己上班的年限已不算短,但这点毛病总改不掉,教学水平停滞不前,原因到底何在,自己也很迷茫。

  总的来说,这节课给了自己很大触动。它向我发出了警示:必须改变自己。真的,不改不行了。自己照此下去,会原地踏步;学生照此下去,会越来越懒。决心有了,但方法还需自己探索研究。不管怎样,动起来总是对的,动起来就会有变化,抓紧改变吧!

  说勤奋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运用字理识字法学习生字、运用文中方法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小时侯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能够和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能和我说说你们的理想吗?

  (指名说,相机鼓励评价)

  2.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美好的理想,那么你们认为,实现理想靠什么呢?

  3.同学们所说的,其实就是这么两个字——勤奋(板书勤奋)

  4.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勤奋(板书说)

  5.(指课题)请大家把课题响亮地读一遍。

  6.关于勤奋的名人名言有很多,爱因斯袒说:“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爱迪生说:“聪明的大脑是勤奋铸造出来的。”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作者是怎样来说勤奋呢?(请大家打开书84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了,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以后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要勤奋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作者是怎样谈勤奋的?

  (学生回答,可读文,可概述,教师肯定,评价)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不错,课文一开头,作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了两个事例,(板书举例子、司马光、童第周)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来说明道理,在课文结尾再次强调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老师介绍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就。司马光是北宋的大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由于材料丰富,文字生动,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也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他在比利时留学时获得了博士学位,建国以后担任山东大学的副校长,在生物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他们取得了这么伟大的成就都是靠――勤奋。

  3.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写道:勤奋就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下面我们来学写梁字。写梁字只要记住这两点就能写正确。(教师边板书梁边讲解。)梁字是上下结构,木字底把上半部分稳稳地托住。

  写字不仅要写得正确,还要写得美观。我们一起来书空。(教师和学生一起书空梁字。)

  5.桥梁是过河的必经之路,(板画桥梁、河水)通往理想(板书理想)的必经之路是什么?(勤奋)(板书勤奋)这句话中作者把勤奋比作什么?(桥梁)

  6.比较句子(出示):齐读

  ①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②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你更喜欢哪一个句子,为什么?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个句子。

  (板书古今中外、每一个、)

  7.回到整体,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司马光是怎样勤奋学习的?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动笔把表现司马光勤奋学习的词句圈划出来。

  1.司马光小时侯是怎样读书的?(指名读该句。)

  2.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司马光的.勤奋?

  (躲,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滚瓜烂熟)(指导读)

  3.我们就学习司马光的方法,把这个句子读得滚瓜烂熟。(指导运用学习方法)(日常学习)

  4.长大以后,他又是怎样抓紧时间刻苦学习的?(指名读该句。)

  ①司马光的枕头有什么奥秘呢?请同学们再读句子,看谁能说出枕头的奥秘?

  ②现在你就是司马光,我来采访你。“听说你有一个很特别的枕头,是用什么做的?

  ③谁都喜欢松软的枕头,睡着多舒服啊!你为什么弄个圆木枕头折磨自己呢?(随机学习稍字板书稍)

  ④你的枕头为什么叫警枕?(随机学习枕字板书枕)(警就是提醒)

  6.教师小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现在我们有电脑、打印机,可是在900多年前,司马光就是靠一支毛笔,一笔一划地在油灯下写成这样一部名垂千史的史学巨著啊!来,让我们把第二自然段再读读。

  7.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司马光的刻苦勤奋。

  8.写完《资治通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原稿足足堆放了两间屋子,司马光也已经成为了一位年迈的老人,他的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也大多脱落了。摸着这部书,我们感受到的分别是……(齐读)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9.学到这儿,你想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说勤奋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说理的方法,能找出作者的观点。

  3.感悟文中有关词句,体会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理想,有所作为。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

  难点:感知说理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想和你们谈谈理想(板书),你有什么理想呢?

  生:……

  师:是啊,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

  生:是勤奋!

  师:对!(板书:勤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说勤奋》。板书:说。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说”字的。

  生:(谈论……说一说……说道理……)

  师:对,“说勤奋”就是谈论关于勤奋的道理。那么,关于勤奋,作者有怎样的观点,又是如何去证明的呢?读完课文,你自然就知道了。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收获。

  1.读生字

  读屏幕上的生字,一生全部读完,一生再读,开火车。

  2.读生字,说生词

  读一个生字,说出它在课文中的生词,小组读。

  3.读生词,读句子。

  读屏幕上的生词,找出含有生词的句子,读一读。

  (相机与生交流:预习时读了几遍书?……鼓励学生:你真勤奋!难怪你的书已经读得这么流利了。)

  三.初读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用“——”画出。

  2.大屏幕显示句子: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朗读句子。

  3.理解“鲜花”、“汗水和心血”

  (“鲜花”就是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

  读第一句话,这是个什么句子?(设问句)换成肯定的说法。

  过渡: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2、3自然段。

  四.精读感悟

  1. 同座两人合作学习其中的一个例子,思考:他们成功了吗?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词句,读一读。

  大屏幕映示:

  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师简介《资治通鉴》)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

  同座再读课文,画出能体现他们勤奋的.句子。

  司马光:

  小时侯……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叫“警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继续、警枕)(相机用“滚瓜烂熟”说一句话)

  有感情地朗读。

  引导出“小时侯”、“长大以后”,这就是——一生勤奋。

  再读句子:只有一生勤奋,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童第周:

  第一学期末……急起直追。

  每天天刚亮……改进学习方法。

  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他的勤奋?(扣住:“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总是”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童第周的成功不就告诉我们(出示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生读。

  3.再读课文,小结。

  五.课外延伸

  1.搜集关于勤奋的名言、俗语、成语、诗词等。

  2.为文章再添一个因勤奋而成功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说勤奋教学教案 8

  一、教材分析

  《说勤奋》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先具体写司马光小时侯勤奋学习,后写司马光长大后勤奋写作,终于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第三自然段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重在说明“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第四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要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意思。

  四、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本课,我们准备以匡衡的“凿壁借光”的故事引入新课,通过学生对“勤奋”的理解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回顾具体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对勤奋的含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样,使说理的文章更感性化,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兴趣也会更浓。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学生自读结束后,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在学习第一段中,重点是引导学生先理解文章的中心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的字面意思,“桥梁”指什么?第一句话还可以怎么说?“鲜花”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结合二、三自然段的学习,回过来具体说说“鲜花”又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什么意思?再反复地朗读这些句子,加以强调,深化认识。这样,教学的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层层的突破。

  对于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司马光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个成就是怎么取得的?引导学生用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圈圈、点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研读后,组织全班交流。在交流司马光取得成就的过程中,对《资治通鉴》作些介绍。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从童第周的故事中领悟“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道理。

  给学生适度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诵读、感受、理解、欣赏课文,从两个故事中感悟到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再回顾全文,进行总结,初步了解说理文章的“总—分—总”的写法。最后进一步展开师生、生生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真诚地沟通,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说勤奋教学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

  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复习回顾,把握论点

  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五课《说勤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幻灯出示: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3、齐读观点。

  4、古今中外,涌现了许多手捧鲜花、有所作为的人,文中选取的是哪两个人?(板书有所作为)

  二、细读文本,明白道理

  1、细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想司马光和童第周手中的鲜花分别是什么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勤奋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司马光: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你是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的?

  交流一: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

  (1)、出示: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①、我们先来看看《资治通鉴》是怎样的一部书。

  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这部书是按历史年代编写的,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建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已被人们称为史学瑰宝,其地位堪比《史记》。

  ②、这正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司马光写成这部著作很不容易,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19年:时间长;持之以恒。

  终于:说明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很不容易,付出了很多汗水、心血。

  ③、补充说明:在整整19年时间里,司马光把全部精力放在这部著作上面,每天工作到深夜,到完成《资治通鉴》的时候,他身体已经十分衰弱,眼睛昏花,牙齿大多脱落了。

  (2)、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①、什么叫“滚瓜烂熟”?(司马光背书背得熟练 )

  ②、为什么能够“滚瓜烂熟”

  “却”看出比别人努力。

  “一直”,是说司马光读书时没有休息

  “一遍又一遍”朗读次数多,朗读时间长。

  ③、老师请大家注意这个字“躲”,透过这“躲”,我们仿佛能看到这样一幅幅画面:

  3)、出示: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①、“警枕”是什么意思?(警示自己,提醒自己的枕头。)

  ②、用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么?(点出:稍微)

  ③、司马光为什么要用这种枕头?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读书和写作)

  ④、司马光争分夺秒地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童第周: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你又从文中哪些句子感受到童第周的勤奋?

  交流:

  (2)、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

  ①过渡:在上中学时,童第周的基础比别人差多了,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才40多,学校建议他退学吧,但他同样——“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理解:毫不气馁——气馁,失掉勇气,失掉信心。

  急起直追——马上行动,迅速赶上基础好、学习成绩优秀的人。

  ②出示:天刚亮,睡觉前

  从这两句话里,我们可以读出一个四字词语——起早摸黑、起早贪黑。说明司马光学习时间长,比一般人勤奋。

  ③他起早贪黑地学习是一天吗?不是——“每天”、“总是”,能够坚持,天天勤奋,时时勤奋。

  ④小结:面对落后,童第周毫不气馁,急起直追,起早贪黑的学习,每天如此,这同样是——勤奋。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完了课文的两个事例,我不禁有个疑问,作者为什么要举两个事例呢?这两个事例有什么异同?

  同:都是通过勤奋,取得了成功。

  2、小结:看样子,不论天资,不论基础,只有勤奋,才能有所作为。勤奋是成功的唯一法宝。

  说勤奋教学教案 10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二、新授

  1、整体感知课文。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说勤奋》一课,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直奔课文中心,突出主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感悟课文,也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

  指名说。

  2、出示: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理解第一句:生读,将这两句话合并为一句,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对这句话的理解很重要,只有懂得了这句话的含义,才能真正领悟作者的观点。)

  (2)理解第二句。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教给学生读悟课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

  3、学习事例

  (1)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2)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

  司马光取得成就的句子:他用了19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指名读。司马光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板书:编成《资治通鉴》)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字词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19年”、“终于”、“巨著”

  (时间很长,非常的不容易、成就大)

  童第周取得成就的句子: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板书: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4)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打破了常规的“程序”,采用了“倒叙”,有三方面好处:先在学生心中树起成功的典型,为下面的“说勤奋”蓄势;接下来的教学不必在这上面纠缠,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简洁,更加突出文章的中心和教学重点;承接上一个环节,使得整个教学环环相扣,一脉相通。)

  4、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出示投影: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1)教师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警枕”等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2)司马光的枕头与我们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你能想象一下用这种枕头会舒服吗?司马光把这种枕头称为——学生说(警枕)。

  (3)这里的警枕应是什么意思?(警戒、提醒)提醒他什么?(时时刻刻都不要浪费时间,要抓紧时间学习和写作)

  师:用“警枕”挤出睡觉的时间读书写作,这就是----勤奋!(根据时间上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一生勤奋)是勤奋使他完成了《资治通鉴》。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结:司马光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从小板书:天资聪明,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能获取成功的硕果。

  他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5、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1)引读: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理解:“毫不气馁”表现了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

  他为什么而“急”?(17岁进中学,成绩差)

  (2)后来童第周成功了,他不仅在国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国外更是勤奋好学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道理,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一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出示句子)

  (3)他又是如何勤奋的呢?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4)引读:由此可见,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5)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童第周的成功背后与别人有一点不同的是什么?

  (板书:基础差)

  (6)齐读第三自然段。他的成功也向我们证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三.拓展升华,产生效应

  1、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

  出示:抓紧时间睡觉时天刚亮睡觉前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

  2、师: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是他们取得成功的相同做法。比较这两个人的事例,你能看出什么不同之处来?(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你有多聪明,也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要靠努力,才会成功。)

  (1)学生自由读,思考。

  (2)交流:

  一个是天资聪明的人仍然继续勤奋成才的,一个是基础差的人靠勤奋成才的。

  (3)你又明白了什么?也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练习说话:由此可见,即使(),也()。

  3、想想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看板书说:1、天资聪明的人,通过勤奋,可以成功。基础比较差的人,通过勤奋也一样可以成功。2、基础差的人需要勤奋,天资聪明的人也同样需要勤奋,只有勤奋,才可以成才。)

  (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延续和提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里得到一次升华。)

  4、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请看几句名人名言。

  出示、齐读名言: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四(2)班全体学生

  5、小结:但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四.作业:

  1、有感请情地朗读课文。

  2、拓展阅读:《闻鸡起舞》。

【说勤奋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说勤奋》教学设计(精选7篇)03-16

说勤奋教学设计(通用17篇)06-21

《促织》说课教学教案(精选10篇)10-22

《说屏》教学设计12-05

人教版《说木叶》教案03-17

说“木叶”教学设计(精选8篇)03-25

有关《马说》教案(精选13篇)02-24

幼儿说课教案范文美术10-28

马说优秀教案(精选10篇)05-27

《从现在开始》说课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