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百文网手机站

《孔乙己》的教案

时间:2022-02-25 17:59:31 教案 我要投稿

《孔乙己》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孔乙己》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乙己》的教案

  《孔乙己》的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1.分析文章中咸亨酒店这一特定社会环境的作用。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当时社会冷漠的苦人儿的形象。大作家巴金说,《孔》写得多好啊!日本一位名作家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为什么鲁迅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

  1.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查清字词。

  (1)应掌握的字:

  阔绰(chuò) 舀(yǎo) 羼水(chàn) 绽(zhàn)

  拭(shì) 蘸(zhàn) 打折(shé)

  (2)应掌握的词: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置辩,辩论。

  颓唐:精神不振作。

  2.速读全文,理清小说三要素:

  人物:孔乙己

  环境:(社会环境,鲁镇咸亨酒店)

  情节:①开端、发展(第4段至第9段)

  ②高潮(第10段至第11段)

  ③结局(第12段至第13段)

  (三)教学过程

  1.了解人物活动的环境

  (1)提问思考:孔乙己这个人物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的呢?

  泛读课文(第1段至第3段)要求:(1)划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这个环境有什么特征呢?

  时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由创作小说的1918上溯二十多年,那是十九世纪末,也就是清朝末年。那距辛亥革命还有十多年,科举制度还没有废除。

  故事发生的地点:咸亨酒店。(酒店是旧社会各阶层往来聚会场所,是清末社会的一个缩影。)

  酒店的顾客有着不同的特征:“长衫”和“短衣”、“房里”和“柜外”、“坐吃”和“站喝”贫富悬殊,对比鲜明。

  (2)讨论“踱”为何不能换成“走”?

  “踱”字活现出阔绰的长衫主顾养尊处优,悠闲自得的神态。

  (3)进一步讨论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篇幅来写孔乙己所处的社会环境?

  酒店里等级森严,酒客和掌柜的势利冷漠的环境正是孔乙己所处的环境,揭示了他悲剧的必然性。

  2.理清情节,认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就在这等级森严,势利冷漠的环境里,一个“笑”字引出了主人公孔乙己,孔乙己有什么可笑之处?他特殊在什么地方?

  指名朗读第4段“孔乙己是……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要求:①文中哪一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特殊身份?这是怎样的一种特殊身份?③作者对孔乙己的肖像语言特征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潜台词?

  明确:“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形象而概括地刻画了主人公的特殊身份。“站着喝酒”说明什么?孔乙己生活贫困,无法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经济地位和“短衣帮”一档。“穿长衫”说明什么?孔乙己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成了他特殊社会地位的最鲜明的标志。“惟一的”说明在酒店只有他一人是这样,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可爱的人。

  作者接着以凝炼的笔墨刻划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的肖像,描绘了孔乙己的语言特征,它告诉我们孔乙己是怎样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好逸恶劳,穷困潦倒,饱受凌侮、迂腐不堪的悲剧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这个特殊的人物与周围的哪些人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情呢?速读4-11段,看课文选取了孔乙己的哪几个生活片断来展开情节的。

  (1)与酒客——护短(第4、6段)

  (2)与“我”——教字(第7段)

  (3)与“孩子们”——分豆(第8段)

  (4)与“丁举人”——被打(第9段)

  (四)总结、扩展

  鲁迅先生通过咸亨酒店格局和酒客不同层次将孔乙己定位在一个上不靠天下不着地的层次,他成了一个迂腐清高、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社会多余的人。

  学生活动:结合当代社会现实,青年人读书考不上大学后,种种做法如:重者想不开自杀,轻者感到生活的渺茫,从此一蹶不振,你认为应怎样看待读书,联系《孔乙己》一文。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掌握刻划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认识小说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刻划人物的描写方法,深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小说塑造人物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从表现人物的手法上看有: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从表现人物所采用的角度上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护短一事是孔乙己到店后所发生的第一件事,是情节的开端。思考:众人取笑孔乙己的哪几件事?孔乙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神态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们对孔乙己的取笑是一步紧一步,一层进一层,先笑他偷书;再奚落他没有进学。

  动作描写:排出九文大钱的“排”的含义:

  表现的不止是动作,还有动作的神态,可见他在只花四文钱的短衣帮面前显阔的得意炫耀的神情。

  语言神态描写:当别人揭穿事实时,他窘得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窃”与“偷”本是本义词,只是语言色彩不同,可孔乙己宁可承认“窃”,决不承认“偷”。在他看来“窃”比“偷”似乎高一等,何况他“窃”的是和读书人关系密切的“书”,这就更高了一等了。这种强词夺理,自我解嘲式的语言正是孔乙己所独有的。这反映了他“自命清高”(麻木不仁,迂腐不堪)的思想性格。

  神态描写:当人们接着说道:“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层灰色”。

  孔乙己脸上表情变化深刻地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以自己身为读书人为荣,以没有过学为耻。

  《孔乙己》的教案 篇2

  一、教学设计思路

  《孔乙己》被李长之先生列为鲁迅小说“完整的艺术的”八篇小说之首,刘再复称它是“精细的象牙雕刻……雕刻出一个世界”。两千多字的篇幅,浓缩了深广的现实内容,几乎小说中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引申开去。这样的一篇课文,希望仅用三课时就分析得透彻,是有难度的。既要整体上把握全文,又不遗漏教学要点,那就得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并且由一个或几个主题贯穿每一堂课。

  第一课时,建议从第⑨节切入,着重扣住“快活”两个字,打通④-⑧节,分析孔乙己的身份,外貌与性格;第二课时则可以抓住全文最后这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作为切点,提问设疑:孔乙己到底死了没有?这样,在理解⑩-⑿节的基础上,自然地过渡到人物外貌、动作等等的前后变化,从而突破板块式的段落界限,在整体阅读中整体地把握孔乙己的迂腐性格与悲剧命运。第三课时一方面巩固前两课的知识,一方面解决几个看似零散却又关键的问题,包括人物生活的环境,小说叙述的视角,以及读者所持的态度等等。

  二、教学要点提示

  1、了解小说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2、从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初步学会赏析小说的基本方法。

  3、感受作者对文中不幸人物无情的批判和无限的同情。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了解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以讨论的方式,理解孔乙己的.复杂性格。

  二、教学过程

  1、简介写作背景引入。

  本文写于1918年冬,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本人曾说过,整一部《呐喊》十四部小说里,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又是如何遭到社会的“凉薄”,学习本文后,可以有明确的答案。

  2、教师朗读课文第⑨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问题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

  问题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3、听录音①-⑧节,思考以上两个问题。

  4、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问题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孩子、“我”。

  问题二:

  ①语言被嘲笑[第④⑥⑧节]

  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合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孩子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现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

  “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仍徒然地换弄语词,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

  ②行为被嘲笑[第⑧节]

  分茴香豆片段:“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盘,自己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卑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毕露无遗。

  ③外貌衣着被嘲笑[第④节前三句]

  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胡子“花白”与上一句“皱纹”共显其老;“乱蓬蓬”与下一句长衫的“破”都示其贫;“夹些伤痕”则暗示了他常常因偷窃而挨打。

  ④遭遇被嘲笑[第④⑥节]

  分角色朗读第⑥节中的对话。

  其中“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句,“新”说明刚挨打不久,“又”说明挨打不止一次,即偷窃行为不止一次了。

  如果说因偷窃挨打留下的伤痕直接留在孔乙己脸上,那么未中秀才、未进举人的伤痕,一直印在他的心里。然而他心中的伤痕更是人们乐于取笑的:“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5、孔乙己究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学生回答,明确:

  迂腐[回字的四种写法,满口之乎者也]

  爱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穿长衫,偷书却不承认]

  善良、天真[教“我”写字和分茴香豆]

  守信[从不拖欠酒钱]

  6、综观全文,用自己话给孔乙己下一个定义。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皆可。最后提供一些经典的观点作为参考: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吃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孔乙己生死问题的假设和探究,进一步把握其悲剧性格。

  2、由孔乙己的命运出发,分析造成他悲剧性的社会根源。

  二、教学过程

  1、由朗读引入。

  打开课本,至91页,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问:孔乙己究竟死了没有?

  速读全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2、四人小组讨论。

  结论:孔乙己一定已经死了。

  3、陈列理由。

  ①前后两次外貌描写的对比变化[第④⑾节]

  首次出场末次出场

  身材高大盘着两腿,下垫蒲包

  青白脸色脸上黑而且瘦

  穿一件长衫穿一件破夹袄

  分析:从发展的趋势看,孔乙己的处境每况愈下,不久便会死去。

  ②当时天气状况与孔乙己的穿着[第⑾节第一句]

  分析:“……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而孔乙己只穿一件破夹袄,看来难以捱过这个冬天。

  ③孔乙己三次“辩”的不同[第④⑥⑾节]

  一辩二辩三辩

  第④节第⑥节第⑾节

  睁大眼睛说,不屑置辩颓唐,不十分分辨

  争辩好象恳求

  分析:孔乙己的言谈行为都旨在维护一个读书人的体面,尽管事实上早已受尽侮辱嘲弄,斯文扫地,却从不肯放下面子,丢弃自尊;所以明知别人是逗乐取笑,也全力与之争辩,或摆出超然的姿态,来表明自己比短衣帮高出一筹。可最后一次他竟然“不十分分辨”,甚至有恳求的眼色,平日的生命力已消失殆尽了,距死期也不远了。

  ④“排”与“摸”

  “排”是指一个接一个按着次序摆。这里形象地写出了他摆阔、炫耀的心态㈠。而“摸”

  出四文大钱,反映了他境遇的窘迫,已近末路。

  ⑤孔乙己“品行比别人都好”,欠酒钱,“不出一月,定然还清”[第⑤节],而十九个钱一直未还,一定已经死了。

  ⑥孔乙己“好喝懒做”[第⑤节],“好喝”即嗜酒,甚至甘愿忍受众人的嘲笑,仍然经常来酒店喝酒,他不再来喝酒,想来已不在人世了。

  4、同桌讨论:种种迹象都证明孔乙己已经死去,那么造成他非自然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制度因素——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社会因素——民众的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性格因素——好喝懒做、偷窃

  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可是民众的“冷漠麻木”正是他们用传统等级观念来衡量他人(试想丁举人满口之乎者也,只会使人肃然起敬);而孔乙己的好喝懒做也是因为他怀抱旧式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将自己视作国家、社会不可或缺的“君子”,纵然未能通过科举一展才华,但也决不可与芸芸众生为伍。

  归根结底,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因素是旧的的社会制度。

  ㈠也有观点认为“排”字反映孔乙己的贫穷,钱来之不易,故付帐时小心清点记数。同样是买酒喝,阿Q从城里中兴回来,一走近酒店柜台,就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扔”字活生生地描绘出阿Q得意洋洋的炫耀情态。一“扔”一“排”,一暴发一窘迫,符合人物身份。

  《孔乙己》的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借助关键字词替换还原比较凸显人物性格,渲染场景氛围揭示小说主题。

  抓住独特的“叙事结构”“变换视角”设计主问题,挖掘小说人物丰富性。

  巧用作品的矛盾语激疑置换体验人物的悲剧,进而探究作者的独具匠心。

  截取视频片段呈现相关画面再现真实场景,设置情景另眼假想人物遭遇。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小说的主题。

  【教学难点】

  理清文中“看/被看”的关系,揭示矛盾的根源。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孔乙己》配音视频。)

  一、图片导入引人物

  (出示咸亨酒店的图片。)

  导语:同学们,现在咸亨酒店的大门在我们面前缓缓打开,站在大家面前的是谁?(生答:“孔乙己”,出示今日的咸亨酒店的图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小说《孔乙己》,听一听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课题《孔乙己》。)

  二、初读课文说感受

  在,我从眼睛中,看到了的一个孔乙己。

  (先让学生找出哪些人物,然后分组寻找说感受,从不同的视觉解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三、再读课文“看”人物

  思考:这样的人,他的的命运最终会如何?请找出具体的句子。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分析: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句子,鲁迅运用了他特有的“非语法性”修辞手法,揭示了孔乙己的命。

  探究:请你找出具体的句子佐证:1、孔乙己的确死了。2、大约孔乙己死了。

  (一)分析孔乙己“的确”死了。

  思考:找出文中证明孔乙己存在价值的句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存在价值:孔乙己似乎只是一个“被看者”的角色,是一个多余人。)

  (提示:1、生活环境;2、人际关系;3、性格悲剧。)

  1、哪里“看”——社会环境:等级森严的鲁镇酒店(咸亨酒店)

  ①曲尺大柜台:外面是短衣帮,里面是长衫主顾(踱坐喝);只有孔乙己是穿着长衫站着喝酒。(暗示悲剧:读书人的身份与科举落第的对比。)

  ②多次被打:使得身心羞辱并丧失生活能力。

  2、被谁“看”——人际关系:被人“哄笑”与“念叨”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情景,而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他们很开心。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践踏由此可见一斑。

  (讲述第一次与第四次哄笑时,播放电影视频,让学生真实感受孔乙己“排”“摸”的不同镜头。随文分析这是一些怎样的人?)

  ①短衣帮:在封建社会中,处于备受压迫的社会底层,同样可悲可怜。

  ②小伙计:一个孱弱、饱受歧视却又参与歧视的孩子。

  ③掌柜:挖苦并反复念叨孔乙己还欠他十九个铜钱。

  ④众人:围观。

  孔乙己是一个当时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些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笼上了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3、孔怎“看”——性格悲剧:精神与现实的落差(固守读书的人的“身份”丧失生存的能力)

  正面写孔乙己的外貌及绰号的来历;孔乙己面对众人嘲弄时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等描写。

  分析:“窃”与“偷”;满口的文言词汇;对待钱的动作。

  4、作者“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由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己贫困潦倒却又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善良而又无能,可怜而又可气,是一个时代的落伍者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也是当时冷酷社会的牺牲品。

  (二)分析孔乙己“大约”死了

  (提示:“大约”可以从时间推移的角度入手分析,因为没有亲见。)

  侧面了解孔乙己:好吃懒做不肯自食其力;偷丁举人家的东西被打折腿丧失劳动力。推断“许是死了”。

  长久不见孔乙己:抓住时间词(自此以后——年关——中秋——第二年的端午——中秋——年关),推断孔乙己“大约”死了,可见其悲剧。

  四、今眼再看“孔乙己”

  1、写作背景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自己最满意的一篇小说,鲁迅先生后来亲自将它译成日文。《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科举制度虽已废除,但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生活。

  2、现实意义

  孔乙己不只局限于中国封建社会。今天,从东方到西方,多少人是根据自己的思想、理想、幻想或价值观而生活,而他们自己又不了解或醒悟他是生活在梦幻中,他生活着的社会根本不能容纳像他那样的人。这样,我们更能感受小说的意义的丰富,而且具有很普遍的世界性意义。

  3、小说主题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精神的麻木。

  引出小说的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

  五、另眼假想“孔乙己”

  请发挥你的想象,另眼假想“孔乙己”,请任选一题完成。300~500字。

  假如孔乙己考中了进士……

  假如孔乙己没有偷丁举人家的东西……

  假如孔乙己自己脱掉了长衫……

  假如孔乙己打折的腿好了……

【《孔乙己》的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课《孔乙己》测试题及答案08-19

《过秦论》的教案11-03

元旦的礼物的教案12-27

《昆明的雨》教案02-24

中班的除夕教案01-12

《金钱的魔力》教案01-06

认识元旦的教案12-27

爱的礼物教案11-29

《祖父的园子》教案11-24

节气小雪的教案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