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

时间:2024-04-15 23:05:22 海洁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华夏古韵》音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 1

  课题:

  华夏古韵

  教学内容:

  1、 欣赏《关山月》

  2、 《流水》、《阳关三叠》

  教学总要求:

  1、学习演唱歌曲《阳关三叠》。

  2、根据歌曲意境创编音乐情境剧。

  3、能够附属老师讲过的有关“知音”的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

  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母语音乐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感,而且要能够总结出古代音乐的基本特征。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使学生对所听、所唱音乐材料的直接感想。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伯牙、钟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如果学生不会讲,教师就 讲——)

  “知音”的故事在史料按《琴史》所载,列子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之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也。’子期既死,伯牙绝弦,终身不复鼓也。”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3、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回答。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之间的友情,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作用等,都应给予鼓励)

  4、欣赏古琴曲《流水》

  (也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配上这首乐曲作背景)

  通过深沉、浑厚、流畅的旋律和清澈的泛音,表现了层峦迭嶂,幽涧滴泉,清清冷冷的奇境,绵延不断、富于歌唱性的旋律,犹如点滴泉水聚成淙淙潺潺的强流。按泛音序列下行和五声音阶进行的曲调,大幅度的滑音,伴以滚、拂手法,如同瀑布飞流,汇成波涛翻滚的江海。

  《流水》是一曲祖国壮丽河山的颂歌,形象生动,气势磅礴,听后使人心旷神怡,激起一种进取的精神。 (片段1) 欣赏乐曲片断

  二、唱歌

  1、请同学朗诵诗句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3、随着录音学唱。

  4、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5、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下课。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 2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

  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 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 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 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 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

  2.播放录音。

  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 3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使学生能够欣赏并感受古代音乐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导入

  播放一段古代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音乐的氛围。

  提问: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哪个时期的吗?它有什么特点?

  二、古代音乐文化介绍

  介绍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讲解古代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如古琴、古筝、箫等。

  分析古代音乐在宫廷、宗教、民间等方面的应用和影响。

  三、音乐欣赏

  欣赏古琴曲《流水》,感受其悠远、宁静的意境。

  欣赏古筝曲《阳关三叠》,体会其激昂、悲壮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古代音乐作品的结构、旋律和表现手法。

  四、音乐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尝试演奏古代乐器,如古琴、古筝等,感受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分组进行古代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具有古代音乐风格的作品。

  五、总结与拓展

  总结古代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强调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拓展学生的视野,介绍现代音乐与古代音乐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和发展古代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展示古代音乐文化的相关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古代音乐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古代音乐的魅力,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创作作品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以上教案的设计和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音乐文化,感受其艺术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贡献。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 4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感受古代知音难觅的情境,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使学生了解古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感受乐曲所表现的由山泉到江河大海的种种形象和智者心神与水相通的豁然灵动、悠远宽广的意境。

  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离别之情。

  教学内容:

  讲音乐故事,介绍“知音”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

  欣赏古琴曲《流水》,让学生感受古琴的音色和乐曲的意境。

  学习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离别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带、钢琴、古琴、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吗?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二、讲音乐故事

  介绍“知音”的故事背景,包括伯牙、子期、古琴等关键词。

  讲述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二人以琴寄愁,以音寄思的故事。

  提问: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伯牙为何在子期死后绝弦不再鼓琴?

  三、欣赏古琴曲《流水》

  介绍古琴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播放古琴曲《流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意境。

  提问:这首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

  四、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含义。

  播放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教师逐句教唱,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离别情感。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知音”故事的情感内涵和古琴曲《流水》的意境美。

  鼓励学生多听古琴音乐,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

  教学意义:

  本教案通过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和学习歌曲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音乐艺术。通过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学习歌曲《阳关三叠》,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意境。同时,通过讲述“知音”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友谊的珍贵和知音难觅的情感,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华夏古韵》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的教学教案09-14

2017华夏银行总行招聘11-16

《音乐要素》教案09-22

中班音乐教案03-29

大班音乐教案02-13

小班音乐教案02-25

幼儿音乐教案10-30

春天的音乐教案10-18

音乐牧童教案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