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1-12-04 19:39:09 化学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除了上课之外,平时我们也要自觉复习学过的内容,第三单元的化学知识点你复习了吗?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

  一、分子与原子

  1.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3.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4.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 决定元素种类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5)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

  如Fe3+ :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

  质子数= 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则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三、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

  ①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如 H,N,Mn,Si,Ca

  ②意义:表示该元素;表示一个该原子。如:H: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 如Fe、He 、C 、Si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 :只表示3个氧原子

  ③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 现:门捷列夫

  排列依据:按原子的质子数一次递增,并按一定的变化周期排布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④元素分为: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4;易是电子形成阳离子)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相对稳定结构)

  ⑤元素之最:

  地 壳:O、Si、Al、Fe、Ca

  生物体内:O、C、H、N

  空 气 中:N、O

  海 洋 中:O、H、Cl、Na、Mg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

  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 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初中化学知识重点

  溶液的`酸碱性

  1、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

  2、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

  3、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2022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09-06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知识归纳11-08

初一下册英语知识点归纳第五单元03-30

2017年初中化学常见气体性质归纳04-25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11-08

初一下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11-09

科目四考试知识点归纳09-28

小升初数学单元检测练习试题归纳08-20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类08-12

最新四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归纳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