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时间:2022-01-27 11:09:42 化学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高中的文科生在准备化学会考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考纲要求,根据考纲来复习和记忆学过的知识才能考好。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会考必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1

  一、物质结构理论

  1.用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周期性变化比较不同元素原子或离子半径大小

  2.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判断具体物质的酸碱性强弱或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或对应离子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3.运用周期表中元素“位--构--性”间的关系推导元素。

  4.应用元素周期律、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进行相关计算或综合运用,对元素推断的框图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5.晶体结构理论

  ⑴晶体的空间结构:对代表物质的晶体结构要仔细分析、理解。在高中阶段所涉及的晶体结构就源于课本的就几种,高考在出题时,以此为蓝本,考查与这些晶体结构相似的没有学过的其它晶体的结构。

  ⑵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规律比较。

  ⑶晶体类型的判断及晶胞计算。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基本理论,也是化工生产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考查主要集中在:掌握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和计算,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考点主要集中在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关系,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化学平衡的标志和建立途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及各物质的物理量的变化与物态的关系,等效平衡等。

  1.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及化学平衡的移动

  主要包括: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知识以及移动过程中某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2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3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4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

  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C2H2。

  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

  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

  H2O:104.5°。

  BF3、C2H4、C6H6、石墨:120°。

  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氯化物:仅氯化银难溶,其它均可溶;

  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仅它们的钾、钠、铵盐可溶。

  ④磷酸二氢盐几乎都可溶,磷酸氢盐和磷酸的正盐则仅有钾、钠、铵可溶。

  ⑤碳酸盐的溶解性规律:正盐若易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小于正盐(如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正盐若难溶,则其碳酸氢盐的溶解度大于正盐(如碳酸氢钙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钙)。

  2、气体的溶解性:

  ①极易溶于水的气体:HX、NH3。

  ②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的气体:O2(微溶)、CO2(1:1)、Cl2(1:2)、H2S(1:2.6)、SO2(1:40)。

  ③常见的难溶于水的气体:H2、N2、NO、CO、CH4、C2H4、C2H2。

  ④氯气难溶于饱和NaCl溶液,因此可用排饱和NaCl溶液收集氯气,也可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

  3、硫和白磷(P4)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

  4、卤素单质(Cl2、Br2、I2)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易溶于酒精、汽油、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故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水溶液中的卤素单质(注意萃取剂的选用原则:不互溶、不反应,从难溶向易溶;酒精和裂化汽油不可做萃取剂)。

  5、有机化合物中多数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大:烃、卤代烃、酯、多糖不溶于水;醇、醛、羧酸、低聚糖可溶于水(乙醇、乙醛、乙酸等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但随着分子中烃基的增大,其溶解度减小(憎水基和亲水基的作用);苯酚低温下在水中不易溶解,但随温度高,溶解度增大,高于70℃时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溶质易溶于非极性溶剂。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

  1、有色气体单质: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O3(淡蓝色)。

  2、其他有色单质:Br2(深红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S(淡黄色固体)、Cu(紫红色固体)、Au(金黄色固体)、P(白磷是白色固体,红磷是赤红色固体)、Si(灰黑色晶体)、C(黑色粉未)。

  3、无色气体单质:N2、O2、H2、希有气体单质。

  4、有色气体化合物:NO2。

  5、黄色固体:S、FeS2(愚人金,金黄色)、、Na2O2、Ag3PO4、AgBr、AgI。

  6、黑色固体:FeO、Fe3O4、MnO2、C、CuS、PbS、CuO(最常见的黑色粉末为MnO2和C)。

  7、红色固体:Fe(OH)3、Fe2O3、Cu2O、Cu。

  8、蓝色固体:五水合硫酸铜(胆矾或蓝矾)。

  9、绿色固体:七水合硫酸亚铁(绿矾)。

  10、紫黑色固体:KMnO4、碘单质。

  11、白色沉淀:Fe(OH)2、CaCO3、BaSO4、AgCl、BaSO3、Mg(OH)2、Al(OH)3。

  12、有色离子(溶液)Cu2+(浓溶液为绿色,稀溶液为蓝色)、Fe2+(浅绿色)、Fe3+(棕黄色)、MnO4-(紫红色)、Fe(SCN)2+(血红色)。

  13、不溶于稀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14、不溶于稀酸的黄色沉淀:S、AgBr、AgI。

  四、常见物质的状态

  1、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只有H2、N2、O2(O3)、F2、Cl2(稀有气体单质除外)。

  2、常温下为液体的单质:Br2、Hg。

  3、常温下常见的无色液体化合物:H2O、H2O2。

  4、常见的气体化合物:NH3、HX(F、Cl、Br、I)、H2S、CO、CO2、NO、NO2、SO2。

  5、有机物中的气态烃CxHy(x≤4);含氧有机化合物中只有甲醛(HCHO)常温下是气态,卤代烃中一氯甲烷和一氯乙烷为气体。

  6、常见的固体单质:I2、S、P、C、Si、金属单质;

  7、白色胶状沉淀[Al(OH)3、H4SiO4]。

  五、常见物质的气味

  1、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l2、SO2、NO2、HX、NH3。

  3、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浓盐酸、浓硝酸、浓氨水、氯水、溴水。

  4、许多有机物都有气味(如苯、汽油、醇、醛、羧酸、酯等)。

  六、常见的有毒物质

  1、非金属单质有毒的:Cl2、Br2、I2、F2、S、P4,金属单质中的汞为剧毒。

  2、常见的有毒化合物:CO、NO、NO2、SO2、H2S、偏磷酸(HPO3)、氰化物(CN-)、亚硝酸盐(NO2-);重金属盐(Cu、Hg、Cr、Ba、Co、Pb等)。

  3、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和NO。

  4、常见的有毒有机物:甲醇(CH3OH)俗称工业酒精;苯酚;甲醛(HCHO)和苯(致癌物,是家庭装修的主污染物);硝基苯。

  怎么学好化学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

  (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以提醒自己,上课就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容易弄懂不懂的地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有利于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

  (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三、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四、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

  记笔记的类型有

  (1)讲新课时做笔记。就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记实验笔记。记录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

  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

  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纠错笔记。习题课、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试卷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是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纠正,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注释。

  (4)归纳总结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归纳总结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

  笔记的形式有

  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

  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

  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

  五、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很多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有趣、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子思考。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六、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录象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解,才能巩固知识。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不在学习上留下障碍,不留下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当然复习要重视教科书,也要复习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同时理解书上的内容。

  七、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巩固新知识的极好机会,也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每一节后面习题和每章后的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八、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催化剂的定义: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关键性字词是在化学反应里、改变、质量和化学性质、都等字。像改变包含加快和减慢两层含义。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九、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生理化报》初三化学版、《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报刊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好朋友。

  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做化学游戏、看与化学教学相关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丰富多彩的,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化学是一门记忆加实验的科学”,这也许不太符合一些同学的思维习惯。特别是我们很多同学在初中化学学得还算可以的情况下,是觉着没有花多少时间去记忆的。其实不然,说句武断一点的话,化学学得好的同学主要是因为掌握了化学的记忆方法,高效而又轻松地记忆化学知识。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学习有什么技巧

  一、培养对于化学的兴趣

  高中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要对它感兴趣,化学是很好玩的,一个物质和另一个物质想结合,就会有所反应。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高中生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认真做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

  二、重视化学的基础知识

  不少同学有一种感觉:数学的规律性很强,而化学总感到有些杂乱,要记的东西比较多。其实这并不奇怪,人们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就开始学习数学了,从背九九口诀表,到记加减乘除公式,哪一样不需要记忆,到达高中以前已基本完成了知识的原始积累,在高中阶段既要进行知识的积累又要探寻其中的规律,所以到了高中以后知识量和知识难度均突然增大了,导致一些刚进入高中的同学,总感到化学要记的东西特别多、特别难,这是正常现象,特别是一些学习习惯不太好,和一些自视聪明又不肯用功去记忆总想走捷径的同学,成绩出现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以课本为基础

  你必须把课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记忆力在化学上的作用最明显。不去记,注定考试不及格!因为化学与英语类似,有的甚至没法去问为什么。有不少知识能知其然,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门外语”,化学的分子式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句子,而每一少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的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5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n=N/NAn=m/M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6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2)电解质溶液

  (3)闭合回路

  (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7

  【pH溶液的酸、碱性可用氢离子浓度(记作[H+])表示,但稀溶液中[H+]少,计算不便。因此,化学上采用氢离子浓度([H+])的负对数来表示,叫做pH,即pH=-lg[H+]。pH的范围通常在0―14 之间。

  pH=0 表示酸度较强

  pH=7 表示溶液呈中性

  pH<7 表示溶液呈酸性

  pH>7 表示溶液呈碱性

  pH 与[H+]的关系是:

  pH越小,[H+]越大,酸的强度也越高;

  pH越大,[H+]越小,酸的强度也越低。

  pH减小一个单位,相当于[H+]增大10 倍;pH增大一个单位,相当于[H+]减小至原来的1/10。

  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即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这样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要精确地测定溶液的pH,可以采用测量pH的仪器(参看酸碱指示剂、pH试纸的使用)。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因此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表示原子、分子的质量关系。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x10-26千克,则(1.993x10-26)/12=1.667x10-27千克。然后再把其它某种原子的实际质量与这个数相比后所得的结果,这个结果的数值就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求法为:(2.657x10-26)/(1.667x10-27)≈16,即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6,其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按相同的方法计算的。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为其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计算而得的平均值,计算方法为,A=A1·a1%+A2·a2%+......+An·an%,(A是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该元素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1%,a2%......是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例如,氯元素有2种同位素,为氯-35和氯-37,含量分别为75%和25%,则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x75%+37x25%=35.5。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2O,高锰酸钾KClO3、五水硫酸铜CuSO4? 5H2O 等都是化合物。

  化合物是元素以化合态存在的具体形式。它具有固定的组成,即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种类、质量比和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均是固定不变的。由于化合物的组成固定,所以可以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它的组成,这就是化学式(或分子式)。就水来说,从宏观上看,纯净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从微观看,水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由于水的组成固定不变,所以可以用分子式H2O来表示水的组成。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的化合物由阴;阳离子构成,如氯化钠 NaCl、硫酸铵(NH4)2SO4 等;有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如氨气NH3、甲烷CH4、五氧化二磷P2O5、二硫化碳CS2等;有的化合物由原子构成,如二氧化硅SiO2、碳化硅SiC等。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化合物(不含碳的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含碳的化合物,除 CO、CO2、H2CO3和碳酸盐等)两大类。按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把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类、碱类和盐类(参看单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等)。

  【化学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根据已知化学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可计算出化学式量,例如,氯酸钾的化学式为KClO3,K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098、Cl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3、O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5.999,KClO3的式量:39.098×1+35.453×1+15.999×3=122.548。CuSO4?5H2O 的式量应该是CuSO4与5H2O的式量的和,不要把式中的“?”误为“×”而错算为CuSO4与5H2O的式量的乘积,CuSO4?5H2O的式量=63.546×1+32.066×1+15.999×4+5(1.008×2+15.999×1)=249.683。和相对原子质量一样,化学式量也是相对比值,没有单位。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加热KClO3,可以生成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如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蜡烛能够燃烧是它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或分子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又叫化学反应式,简称反应式。

  化学方程式表示客观存在着的化学反应,所以不能任意编造,并且化学方程式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不符合以上两点的化学方程式就是错误的,例如:

  2Na+CuSO4=Na2SO4+Cu

  此反应客观上不存在

  Mg+O2=MgO2

  化学式MgO2不正确

  Fe2O3+CO=2Fe+2CO2↑

  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不相等(配平有错误),反应物中有气体CO,生成物的CO2气体不应标“↑”。

  欲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切实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例如:

  表示:

  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

  ②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③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2×18:2×2 :32

  即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在化学方程式各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系数,使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这个过程叫做化学方程式配平。

  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正确表现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化学计算提供准确的关系式、关系量。配平方法有多种:

  (1)观察法。观察反应物及生成物的化学式,找出比较复杂的一种,推求其它化学式的系数。如:

  Fe2(SO4)3+NaOH―Fe(OH)3+Na2SO4

  Fe2(SO4)3所含原子数最多、最复杂,其中三个SO4进入Na2SO4,每个Na2SO4含有一个SO4,所以Na2SO4 系数为3;2 个铁原子Fe 需进入2 个Fe(OH)3,所以Fe(OH)3系数为2,这样就得到:

  Fe2(SO4)3+NaOH―2Fe(OH)3+3Na2SO4

  接下去确定NaOH 的系数,2Fe(OH)3中有6个OH,3Na2SO4中有6 个Na,所以在NaOH 前填上系数6,得到:

  Fe2(SO4)3+6NaOH―2Fe(OH)3+3Na2SO4

  最后把“―”改成“=”,标明Fe(OH)3↓。

  (2)单数变双数法。如:

  C2H2+O2―CO2+H2O

  首先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并且一边为单数,另一边为双数的原子(氧原子)。由于氧分子是双原子分子O2,生成物里氧原子总数必然是双数,所以H2O的系数应该是2(系数应该是最简正整数比),如下式中①所示:

  由于2H2O中氢原子个数是C2H2的2倍,所以C2H2系数为2,如下式中②所示:

  又由于2C2H2中碳原子个数为CO2的4倍,所以CO2系数为4,如下式中③所示:

  最后配单质O2的系数,由于生成物里所含氧原子总数为10,所以反应物O2的系数是5,如下式中④所示:

  核算式子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已经相等,把反应条件,等号、状态符号↑填齐,化学方程式已配平。

  (3)求最小公倍数法例如:

  KClO3―KCl+O2

  式中K、Cl、O 各出现一次,只有氧原子数两边不等,左边3个,右边2个,所以应从氧原子入手来开始配平。由于3 和2 的最小公倍数是6,6 与KClO3中氧原子个数3 之比为2,所以KClO3系数应为2。又由于6 跟O2的氧原子个数2 之比为3,所以O2系数应为3。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2KCl+3O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8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2+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 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红褐色[Fe(OH)3]

  19.特征反应现象:白色沉淀[Fe(OH)2]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空气

  四、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

  (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

  (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

  (2)配平。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

  (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

  (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

  (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16、离子是否共存:

  (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

  (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

  (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

  (5)是否发生双水解。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26、胶体的聚沉方法:

  (1)加入电解质;

  (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

  (3)加热。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9

  化学的基本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

  ①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个数一定不改变。

  化合价守恒:

  ①任何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一定等于0

  ②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总数和降低总数一定相等。

  电子守恒:

  ①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总数一定相等。

  ②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电极的电量一定相等(即各电极得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

  任何化学反应在一个绝热的环境中进行时,反应前后体系的总能量一定相等。

  反应释放(或吸收)的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为负则为放热反应,为正则为吸热反应)

  电荷守恒:

  ①任何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②任何离子方程式中,等号两边正负电荷数值相等,符号相同。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10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11

  知识点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要点诠释:钠的重要氧化物有两种,其中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具有碱性氧化物的通性;过氧化钠性质较为独特。它们的性质对比如下:

  化学式Na2O(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

  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钠与氧气不加热时反应生成

  4Na+O2==2Na2O

  钠与氧气加热时生成

  2Na+O2Na2O2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实验:把水滴入盛有少量的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

  实验现象:滴入水后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发红,振荡试管溶液又褪为无色。

  说明:过氧化钠的水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可将酚酞氧化变质而使溶液褪为无色。

  知识点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要点诠释:碳酸钠是一种正盐,碳酸氢钠是一种酸式盐,它们有许多相似的性质,也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它们的性质可对比如下:

  化学式

  Na2CO3碳酸钠

  NaHCO3 碳酸氢钠

  颜色状态白色粉末白色细小晶体

  溶解性易溶易溶(比碳酸钠小)

  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分解

  2NaHCO3Na2CO3+CO2↑+H2O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与NaOH反应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与BaCl2反应

  Na2CO3+BaCl2==BaCO3↓+2NaCl

  不反应

  与CO2的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不反应

  与Ca(OH)2的反应

  Na2CO3+Ca(OH)2==CaCO3↓+2NaOH

  2NaHCO3+Ca(OH)2== Na2CO3+2H2O+CaCO3↓

  相互转化

  说明:

  1.碳酸钠、碳酸氢钠溶于水的探究

  操作步骤 1 g Na2CO3 1 g NaHCO3

  观察外观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加几滴水 加水结块变成晶体,放热 加水部分溶解,感受不到热量变化

  加10 mL水,用力振荡 溶解 仍有少量固体不溶解

  加1~2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较深) 溶液变浅红色

  原因(可查资料) Na2CO3+H2ODNaHCO3+NaOH NaHCO3+H2ODH2CO3+NaOH

  初步结论 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水溶液碱性比NaHCO3溶液强 加水部分溶解,水溶液碱性比Na2CO3溶液弱

  2.Na2CO3、NaHCO3热稳定性的探究

  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

  Na2CO3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 受热不分解

  NaH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NaHCO3Na2CO3+CO2↑+H2O

  Ca(OH)2+CO2==CaCO3↓+H2O 受热易分解

  3.碳酸钠晶体在干燥空气里容易逐渐失去结晶水变成碳酸钠粉末,此种现象称为风化。

  4.Na2CO3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开始时无气体放出,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HCl==NaHCO3+NaCl;继续滴加会产生气体,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CO2↑+H2O。

  总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2CO3== 2NaCl+CO2↑+H2O。

  如果盐酸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则一开始就会产生气体,

  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由此可知,我们可利用两个过程现象的不同区别Na2CO3溶液和盐酸。

  5.Na2CO3溶液与CaCl2、BaCl2、Ca(NO3)2、Ba(NO3)2等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NaHCO3溶液与它们则不会产生白色沉淀。利用此现象可区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6.利用Na2CO3溶液与Ca(OH)2溶液的反应可制取NaOH溶液。

  7.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会大大减小,所以可利用排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收集CO2,也可利用饱和NaHCO3洗涤CO2中的酸性气体杂质。

  8.在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会析出白色晶体NaHCO3。其原因有三个:①Na2CO3转变为NaHCO3后,溶质质量增加了;②反应过程中有水消耗;③NaHCO3溶解度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

  9.NaHCO3溶液与Ca(OH)2或Ba(OH)2溶液混合时,会因相对量的大小不同,其产物也不同。例如少量的NaHCO3与大量的Ca(OH)2的反应为:NaHCO3+Ca(OH)2==CaCO3↓+NaOH+H2O;大量NaHCO3与少量Ca(OH)2的反应为: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书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时应特别注意。

  知识点三:焰色反应

  要点诠释: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它表现的是某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借此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

  操作步骤:

  (1)干烧: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2)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

  (4)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K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说明:

  ①火源最好用喷灯、煤气灯,因其火焰焰色更浅。而酒精灯火焰往往略带黄色。

  ②焰色反应前,应将铂丝(或铁丝)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到无色。

  ③做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以吸收黄色,排除钠盐的干扰。

  实验现象(焰色反应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钙——砖红色;锶——洋红色;铜——绿色;锂——红色;钡——黄绿色。

  知识点四:氧化铝和氢氧化铝

  要点诠释: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1.氧化铝:白色难溶,熔点很高的物质。

  (1)由于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能够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铝。

  (2)氧化铝是工业冶炼金属铝的原料。

  (3)氧化铝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它可以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4)氧化铝能溶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这种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5)实验室中可用加热氢氧化铝使其分解得到氧化铝:2Al(OH)3Al2O3+3H2O

  工业上可通过分离提纯自然界中存在的铝土矿得到氧化铝。

  2.氢氧化铝:白色难溶的物质。

  实验:

  (1)在试管里加入10 mL 0.5 mol·L-1 Al2(SO4)3溶液,滴加氨水,振荡,观察沉淀的生成。

  现象:溶液中产生白色胶状难溶物质,继续滴加氨水至过量,白色沉淀不溶解。

  实验室中常用此种方法制取氢氧化铝,反应方程式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2)将(1)得到的混合物分成三份,其中一份中滴加一滴墨水,观察现象。

  现象:胶状Al(OH)3能吸附色素,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澄清。它还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

  (3)在剩余的两份中,分别滴加2 mol·L-1盐酸、2 mol·L-1 NaOH溶液,边滴边振荡。

  现象:两支试管都由浑浊变澄清。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象这种既能跟强酸反应,又能跟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称为两性氢氧化物。

  说明:

  (1)在溶液中得到的白色胶状氢氧化铝具有凝聚水中悬浮物,吸附色素的能力。利用明矾净水就是利用溶液中Al3+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铝,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形成沉淀。

  (2)由于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不能溶于弱碱,所以实验室中利用铝盐与碱反应制取氢氧化铝时,使用氨水比使用NaOH溶液更好。

  (3)Al(OH)3是医用胃药中的一种,它的碱性不强,可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而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的刺激或腐蚀作用。

  (4)向AlCl3的溶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其现象为:产生白色胶状沉淀,沉淀量不断增多至最大,而后逐渐溶解至完全消失。具体分析可表示如下:

  当时,发生反应:Al3++3OH-==Al(OH)3↓;

  当时,有部分Al(OH)3被碱溶解,即Al(OH)3+OH-==AlO2-+2H2O;

  当时,沉淀全部溶解,全过程方程式可表示为:Al3++4OH-==AlO2-+2H2O。

  此过程用图象表示为

  知识点五:铁的氧化物

  要点诠释:铁的氧化物有3种: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其性质可对比如下:

  化学式

  FeO氧化亚铁

  Fe2O3氧化铁

  Fe3O4四氧化三铁

  铁的化合价

  +2+3+2 +3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红色粉末黑色晶体

  溶解性不溶不溶不溶

  稳定性

  空气中加热变成Fe3O4

  稳定稳定

  与盐酸反应

  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 2Fe3++Fe2++4H2O

  高温还原

  FeO+COFe+CO2

  Fe2O3+2AlAl2O3+2Fe

  3Fe3O4+8Al9Fe+4Al2O3

  用途

  炼铁原料

  炼铁原料、红色油漆和涂料

  炼铁原料

  工业上冶炼金属铁时,往往在高温下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可表示如下:

  Fe2O3+3CO2Fe+3CO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12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13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a.金属单质。如:钾K铜Cu银Ag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硫S磷P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氖(气)Ne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课本P73.要记住这27种元素及符号和名称。

  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酸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10、化学符号的意义及书写:

  (1)化学符号的意义:a.元素符号: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b.化学式:本知识点的第5点第(1)小点

  c.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d.化合价符号: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

  当符号前面有数字(化合价符号没有数字)时,此时组成符号的意义只表示该种粒子的个数。

  (2)化学符号的书写: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表示

  b.分子的表示方法:用化学式表示

  c.离子的表示方法:用离子符号表示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用化合价符号表示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11、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以及它们的区别:

  气体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药品高锰酸钾(KMnO4)或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MnO2)

  [固+液]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或2H2O2====2H2O+O2↑Zn+H2SO4=ZnSO4+H2↑

  [固(+固)]或[固+液]锌粒(Zn)和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

  Zn+2HCl=ZnCl2+H2↑

  [固+液]石灰石(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

  CaCO3+2HCl=CaCl2+H2O+CO2↑

  仪器装置P36图2-17(如14的A)

  或P111.图6-10(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P111.图6-10

  (如14的B或C)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若木条复燃,是氧气;否则不是氧气点燃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上的火焰熄灭,瓶口火焰呈淡蓝色,则该气体是氢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若浑浊则是CO2。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①排水法(难溶于水)②瓶口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①瓶口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验满(验纯)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氧气已满,否则没满<1>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2>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若“噗”的一声,氢气已纯;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氢气不纯用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已满;否则没满

  放置正放倒放正放

  注意事项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当用第一种药品制取时以下要注意)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在试管口的小水珠倒流入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③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

  ④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使试管破裂)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空气中,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74.2%点燃会爆炸。)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长颈漏斗的管口要插入液面下;

  ③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12、一些重要常见气体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化学性质用途

  氧气

  (O2)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①C+O2==CO2(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1、供呼吸

  2、炼钢

  3、气焊

  (注:O2具有助燃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

  ②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③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④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⑤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氢气

  (H2)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最轻的气体。

  ①可燃性:

  2H2+O2====2H2O

  H2+Cl2====2HCl1、填充气、飞舰(密度比空气小)

  2、合成氨、制盐酸

  3、气焊、气割(可燃性)

  4、提炼金属(还原性)

  ②还原性:

  H2+CuO===Cu+H2O

  3H2+WO3===W+3H2O

  3H2+Fe2O3==2Fe+3H2O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固体的CO2叫“干冰”。CO2+H2O==H2CO3(酸性)

  (H2CO3===H2O+CO2↑)(不稳定)

  1、用于灭火(应用其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2、制饮料、化肥和纯碱

  CO2+Ca(OH)2==CaCO3↓+H2O(鉴别CO2)

  CO2+2NaOH==Na2CO3+H2O

  氧化性:CO2+C==2CO

  CaCO3==CaO+CO2↑(工业制CO2)

  一氧化碳(CO)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有毒气体

  (火焰呈蓝色,放出大量的热,可作气体燃料)

  1、作燃料

  2、冶炼金属

  ①可燃性:2CO+O2==2CO2

  ②还原性:

  CO+CuO===Cu+CO2

  3CO+WO3===W+3CO2

  3CO+Fe2O3==2Fe+3CO2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14

  一、钠单质

  1、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命题角度为是否违反电荷守恒定律。

  2、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Na的焰色反应:颜色为黄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5、Na与熔融氯化钾反应的原理:因钾的沸点比钠低,钾蒸气从体系中脱离出来,导致平衡能向正反应移动。【Na+KCl(熔融)=NaCl+K】

  二、氢氧化钠

  1、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溶解时放热:涉及到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将浓氨水滴加到氢氧化钠固体上,其反应原理为:一是NaOH溶解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氨水的分解,二是提供的大量的OH—,使平衡朝着生成NH3的方向移动。与之相似的还有:将浓氨水或铵盐滴加到生石灰上。涉及到的方程式为NH4++OH— NH3?H2O NH3↑H2O。

  3、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潮解:与之相同的还有CaCl2、MgCl2、

  三、过氧化钠

  1、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实验探究。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 篇15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二、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学好高中化学的经验

  一、了解化学学科性格真心对待新老朋友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对物质的结构和物质间转变进行探究,并找出其规律的一门自然学科。它是自然学科,不是人文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或不常见的物质。所以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学科、生活气息很浓的学科、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因而在化学的学习中,一定要加强课本知识与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切忌将化学抽象化,像哲学一样。

  自然界中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在化学家或化学工作者的眼中,它们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如果像人一生中能结交一大堆真正的朋友、认识一大堆人一样,真正搞懂一种物质,了解一大类物质,你就可以成为化学专家了。因而学习化学,首先要在符号与实物形象之间建立顺畅的联系。如氯化钠NaCl,有的人眼中仅是四个字母,两个大写两个小写。读作“naiceiel”。但在优秀学生眼中这不是四个字母,而是一堆正六面体形的固体,它味咸、易溶、可电解......这就是两种不同的化学观。一种抽象化,一种实物化。谁能最终学好化学,是不难知道的。

  相对于物理:具体东西抽象化。如实物被当作一个质点、一束光被当成一条线......

  相对于数学:则是实物抽象化、抽象的东西更抽象,还运用一系列公式进行概括。

  因而对于化学,对绝大部分来说起点低、入门易。但如果不注意学科特点,将一系列物质学习过后,思想思维就会出现极大的混乱,不同物质的结构、性质纠缠不清,因而每考每败,这就是化学学习中知易行难的原因。

  二、培养形象立体思维方式提高研究化学的乐趣

  学习每一种物质,就如同认识一个人,光记着其名字是不够的。你必须和这个人有很长的相处时间,才能记住它们的音容相貌,理解它的性格与特点,知道它的优缺点与长短处。如果你是它的领导,你能知道它适合什么岗位,有多大本事,你才能对他们指挥自如,考试战争才能百战百胜,所以化学学得好才能当领导。

  对于每一个要学习的物质,尽量要看一看实物,体会它的颜色、状态......对于学生实验,要尽量动手,体会它性质的与众不同之处,哪怕对于再寻常不过的物质如水也要能对其性质品头论足。同时在化学分组实验中体会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

  物质学多了,容易糊涂,特别是有些双胞胎、三胞胎物质,也要能尽量分清它们的不同之处。因而我们学习化学,就不再是一堆英文字母。而必须是一系列形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生动的物质转化。例如电解氯化钠,就应该想到钠离子得电子生成了闪闪发光的金属钠,氯离子失去电子成了黄绿色的氯气瓢出来了,等等。

  要经常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在大脑中梳理所学过的一切。让他们站好队,分好类。每个物质都能给他们贴上一个标签,写上一句二句概括性的话。这样化学的形象化有了,化学也就学活了。

  三。建立良好自学习惯,培养独立解题品质

  高中化学不单是化学,高中所有学科的学习都要求自主先入。因为高中课程内容多、深度足,很多东西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而不能言传。因而还指望像小学、初中一样,老师手把手的教、老师一题一题的讲解,学生尽管不懂,也能依样画符,似乎初中都很容易学懂。两个学生中考成绩如果都是80分。但这80分是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的,一个80分货真价实,是真正弄懂了知识的体现,而另一个80分则是通货膨胀,没有彻底弄懂知识,只是对知识的死记和对老师解题的机械模仿的话。进入高中后,成绩自然分化的很厉害。

  所以进入高中后,有自学习惯的要坚持,有自学能力的要发挥。没有的则必须培养、必须挖掘,必须养成。做事情、想问题要超前,一段时间后大家都会了解老师的教学套路,教学方法。

  预习就是预先学习,提前学习的意思。但很多同学预习是扫描式、像读小说、看电影。一节内容5分钟就搞定了。遇到稍微恼火的地方就跳过或放弃了,心想反正老师还要讲。这其实不叫预习,就是一种扫描。没有收效,没动一点脑筋,这样的学习,能力是丝毫得不到提高的。

  预习就是要通过走在老师前面、想在老师前面、学在别人前面,要拿出一个架式,要拿出笔来,勾画出重点;要拿出草稿本,进行演算,然后将课本习题认真做一做,检验自己的预习成果。

  这样别人是在上新课,对你而言则就是复习课了。下课后也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去理解、消化课本。解题速度加快,腾出时间进行新的一轮复习与预习。有的同学一天到晚总是在被动吸收知识,被动应付作业。整天头不洗,饭不吃,忙乱不堪,疲惫不堪,但考试下来,总是很不令人满意。便却给自己安慰说:我已尽力了,我就这个能力了,人家头脑就是聪明啊,否法定了自己,长了别人的志气,对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听新课听得浑头昏脑,飞机坐了一节又一节,最后才不得不翻书,从头自学。为什么就不能超前一点,先自学后再听课呢,这样也不至于天天坐飞机。有人总是一厢热情的认为:上课一边听,一边看书,节约时间,效益超强,结果没有几个人能如愿。

  要懂得反思与总结,要懂得调整思路、方法。总之一切皆要主动,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被老师操控、推动,但要与老师的教学思路、进度保持一致,从而形成合力达到最大效率。

  学习上要动自己的脑子、流自己的汗。不要搞任何人,也不要指望谁来督促你,逼迫你,我们要成为自己学习上的主人,不要成为学习的奴隶,更不要成为别人学习上的陪同者、旁观者、听众或是看客。

  要加强培养自己独立解题的习惯,高考是独立答卷而不是商量、合作考试的。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开讨论,无论有无必要都要问别人,似乎很是谦虚好学,实则是偷懒或是借机拉呱开小差。把自己的脑袋闲置起来,借别人脑袋解题,训练聪明了别人的同时,却颓废弄笨了自己,真是得不偿失啊。

  有问题不问,不是好事,有问题就问,更不是好事。你要确认经过自己的努力后依然不能解决的才能问。哪儿不懂就问哪儿。别一张口:这个题我做不来;给我讲一下这个题。

  有的人,手里拿着英汉词典问别人某个单词怎么读、怎么写。或直接问周围的同学:氢的原子量是多少。这已经不是问题,而是借题发挥了。

  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从你提问的方式、问题的出发点,就能判断出你的学习大致是一个什么程度,有什么发展潜力。

【高中化学会考文科必背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07-31

文科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01-27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高频知识点12-13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08-03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08-18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08-24

高三语文必背知识点03-13

小升初英语必背知识点整合12-18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01-19

高二物理必背知识点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