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化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1-06-22 18:40:40 化学 我要投稿

化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化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

  5分钟训练(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水银

  思路解析:硬铝是镁铝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钢铁可认为是铁碳合金,只有水银是汞单质。

  答案:D

  2.下图是金属材料用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示例,请指出它们主要使用的是什么金属材料。

  思路解析:飞机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其中密度小是主要特性,所以选铝合金;手术刀具要耐腐蚀、强度要大,所以通常选用不锈钢;自行车是普通老百姓出行的工具,用普通钢材就足够了,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行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新式自行车也不断采用一些质轻、强度大、色彩艳丽的合金材料;奖杯根据比赛的重要性,可以是塑料、铝合金、铜及银甚至金等各种材料;钳工工具对强度和耐腐蚀性、耐磨性能及韧性都有较高要求,所以通常用特种钢材或不锈钢;残疾人使用的助步车一方面要轻便,同时也要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用的是合金钢。

  答案:飞机用铝合金、手术刀用不锈钢、自行车用普通钢材、钳工工具用特种钢或不锈钢、助步车用合金钢、奖杯则视需要可采用价值不等的各种材料。

  3.铜的合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使用的金属合金,根据其组成的不同,人们又常常将它们称为青铜、黄铜、白铜。请写出它们的组成成分。

  思路解析:关于铜合金的材料很多,本题只要求写出其组成成分,查阅教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见下表。

  名称 青铜 黄铜 白铜

  成分 铜、锡及少量的铅 铜、锌及少量锡、铅、铝等 铜、锌、镍及少量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A.K B.Ca C.Na D.Fe

  思路解析:此题是生活常识,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

  答案:B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思路解析:重金属中毒是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其他原因都是比较次要的原因。

  答案:B

  3.我国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众多。由于的原因,造成众多文物流失。2000年5月,在香港拍卖会上,保利集团花费3 000多万港币购回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普通铜器放置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这三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依然熠熠生辉,不生锈,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

  A.它们的表面都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因此不易被氧化

  D.铸造这些国宝用的铜不是纯铜,是铜的合金,成分不同,性质不同造成的

  思路解析:铸造这些国宝用的铜不是纯铜,是银、铜、锌等金属的合金,使得其中的铜不易生锈。

  答案:D

  4.钢和铁都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合金,除了铁之外,碳是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对钢和铁的性质有何影响?

  思路解析: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区分钢和铁,含碳量较少的是钢,含碳量较高的是铁;而钢又可以根据其中碳的含量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它们主要影响到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耐磨性能等。

  答案:要影响到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耐磨性能等。

  5.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物中另一种燃料分解。m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时除产生2m摩尔水蒸气和m摩尔氧气外,其他组成元素均以单质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

  根据此反应原理,1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摩尔。

  思路解析:铝粉燃烧反应是同学们熟悉的反应,它不是本题的难点,高氯酸铵的分解才是本题的关键。高氯酸铵分解,反应物就是本身,产物已知有水蒸气和氧气,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还缺少氮元素和氯元素,根据已知信息,它们是氮气和氯气。高氯酸铵的配平,可首先暂定高氯酸铵、水蒸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1、2、1,再根据氧化还原守恒规律或氮、氯原子守恒来配平氮气和氯气的化学计量数,最后同时扩大2倍即得答案。

  答案:(1)4Al+3O2====2Al2O3,ΔH<0

  (2)2NH4ClO4(s)====N2(g)+Cl2(g)+2O2(g)+4H2O(g) 4

  快乐时光

  毕业

  侦探学校举行毕业考试,有一个问题是:“公路上有一辆汽车飞驰,没有开灯。突然之间,有一个穿黑衣服的醉鬼走到路中间。这时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眼看那个人就要被汽车撞倒,但汽车忽然刹住了,是什么原因?”

  有人答:“因为醉鬼的眼睛发光。”还有人答:“因为醉鬼大声叫喊。”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当时是白天。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铝硅合金(Si 13.5%)在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而这种合金适合铸造。有下列三种晶体:①铝,②硅,③铝硅合金,它们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思路解析: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熔点都要低,所以最低的是铝硅合金。硅晶体是熔点极高的晶体。

  答案:B

  2.根据金属的不同分类可知镁、铝都属于( )

  A.黑色金属 B.轻金属 C.稀有金属 D.有色金属

  思路解析:镁和铝的密度都很小,所以都是轻金属;镁和铝都不是黑色金属而是有色金属。

  答案:BD

  3.合金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下列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密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密度小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

  思路解析:合金与其成分金属相比,表现出“一高两低”,即“硬度高、密度低、熔点低”,但化学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差别不大。

  答案:D

  4.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其中预测物质的性质在整个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因为K的活泼性强,比钠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钾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B.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产物是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

  思路解析:K的活泼性比钠的强,K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钾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产物不是K2O,而是复杂的氧化物。K与水比Na与水的反应更剧烈,产物是氢气而不是氧气。

  答案:A

  5.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 ℃、80 MPa下合成出了金刚石,具有深远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完全被还原为金刚石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可能转化为金刚石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碳原子转化成了金刚石,另一部分变成了碳酸钠。

  答案:B

  6.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思路解析:因为Al(OH)3溶于强酸、强碱,而不溶于弱碱,所以选D。

  答案:D

  7.可用作磁性材料的物质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思路解析:四种铁的化合物中,只有Fe3O4具有磁性。

  答案:C

  8.一般来说,多数合金(以硬铝为例)与其各成分金属相比较,合金的熔点____________,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_______________,其密度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一般来说,多数合金与其各成分金属相比较,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的熔点;强度和硬度则比其成分金属大。

  答案:较低 较大 较小

  9.用镁铝合金的废料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取MgCl2溶液和Al2(SO3)3溶液,只需通过四步反应完成,请依次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首先要利用镁和铝的性质不同,将镁和铝分离开,然后再按照要求通过一定化学反应制备目标产物。所利用的反应规律在化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此处实际也是一个过程。

  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NaAlO2+H2SO4+2H2O====Na2SO4+2Al(OH)3↓

  (3)2Al(OH)3+3H2SO4====Al2(SO4)3+6H2O

  (4)Mg+2HCl====MgCl2+H2↑

  10.有五种黑色粉末:铁粉、炭粉、氧化铜、硫化亚铁、二氧化锰,用一种试剂即能将它们鉴别开,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选用一种试剂即能与这些物质分别反应,又能产生不同的现象,才宜于鉴别。可选与其他物质反应较少的二氧化锰作为切入口,里学到的二氧化锰的反应是它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分别与其他物质反应也有不同的现象产生。浓盐酸与铁粉反应,有气体放出,溶液颜色变浅绿。氧化铜与浓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蓝。硫化亚铁与浓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浅绿,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炭粉与浓盐酸不反应。

  答案:浓盐酸

  11.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军事、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铁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从上述所得产物中获得金属钛的步骤。

  思路解析:(1)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有TiO2、Cl2和C,产物有TiCl4和另一种可燃气体,从元素守恒来看,可燃气体中只能有C和O,那么它是CO还是CO2呢?在高温条件下,CO2的稳定性不如CO,即在高温条件下应为CO。第二步反应是置换反应,比较容易给出方程式。

  (2)反应中可能用到过量的金属镁,因钛不溶于强酸,所以可以用强酸将镁与钛分离开。

  答案:第一步:TiO2+2C+2Cl2 TiCl4+2CO C 第二步:(1)2Mg+TiCl4 2MgCl2+Ti

  (2)因钛不与强酸反应,所以可将上述产物溶于过量的盐酸中,然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纯净的钛。

  12.在铝质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在其中倒入10 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发现易拉罐突然变瘪了。

  (1)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

  (2)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

  (4)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答案:(1)易拉罐中的CO2与浓NaOH反应,致使易拉罐内气压降低,从而使易拉罐被大气压压瘪。

  (2)易拉罐又鼓起来。

  (3)浓NaOH与易拉罐(Al)反应产生H2,随着易拉罐内H2量的增多,易拉罐内气压增大。

  (4)CO2+2OH-==== +H2O?

  2Al+2OH-+2H2O====2 +3H2↑

  13.(2010全国理综Ⅰ,28)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仪 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装置图可以看到A为CO2发生装置,B、D为洗气装置,C中产生O2,E为收集O2的装置。实验室中使用大理石(CaCO3)和HCl反应制取CO2,会混有少量HCl杂质,可以用NaHCO3饱和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生成的O2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 Na2O2 反应生成O2

  D NaOH 吸收没有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管中收集的是O2

  高中化学构、位、性的规律与例外总结

  1.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2.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3.大多数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稳定的同位素,但Na、F、P、Al等20种元素到目前为却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

  4.一般认为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据有些说,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最多)

  5.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一定增大,如18Ar的相对原子质量反而大于19K的相对原子质量。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结构式为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Mn2O7==2KMnO4+H2O2KOH+CrO3==K2CrO4+H2O;Na2O2、MnO2等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它们与酸反应时显出氧化性。

  18.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也有例外,如HF>HCl,H2O>H2S,NH3>PH3,因为液态及固态HF、H2O、NH3分子间存在氢键,增大了分子间作用力。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一般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HClO4、HClO3、HClO2、HClO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2.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高中化学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80例

  每周推荐阅读第三辑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试题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 高中数学,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1]

  化学:寻找五大淘分金矿

  二模硝烟尚未完全散尽,高考已悄然临近,在此关键时刻我们近距离窥探理综化学,会发现它存在有五大淘分富矿。

  一、氧化还原与守恒法共生

  氧化还原是化学基本概念的重点,守恒法则是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它们的结合点成为理综化学的重中之重。

  例1(2014年北京东城一模卷)一定质量的铜和足量的硝酸反应,所放出的气体与标准状况下的氧气1.12 L混合后再通入水中,恰好被完全吸收,则铜的质量为

  A.3.2 g B.4.8 g C.6.4 g D.10.8 g

  解析:铜和硝酸反应,铜被氧化为硝酸铜,硝酸被氧化为NOx,NOx又被氧气氧化为硝酸,所以铜失去的电子数与氧气得到的电子数相等。

  即n(Cu)2=4,解得:n(Cu)=0.1mol,m (Cu)=6.4g。

  答案:C。

  易错点:解答本题时,很多同学试图用常规方法解决,这种方法由于无法知道硝酸的浓度,所以还原产物的难以确定,给计算带来无穷麻烦。

  应对策略:依据氧化还原中得失电子守恒,选择氧气和铜来计算,而巧妙避开了硝酸。

  二、常见气体一枝独秀

  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较多,但常见气体不多(单质:H2、N2、O2、Cl2;氧化物:CO、CO2、SO2、NO、NO2;氢化物:NH3、H2O(g)、H2S、HF、HCl;有机物:CH4、C2H4、C2H2),但它们却是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及物质分离、提纯等类型考题的热点题材。

  例2 (201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气体的制备可采用右图装置的是

  A.铜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B.铜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乙醇与浓硫酸反应制乙烯

  D.氯化钠与浓硫酸反应制HCl

  解析:分析气体制备和收集的装置可知没有温度计不能控制温度,无法制备乙烯;铜与浓硝酸、氯化钠与浓硫酸所制备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B。

  易错点:此类试题是同学们失分的一大热点,通常试题是综合考察气体制备、气体性质及收集或尾气处理等。在常见气体制备中又以选择固液不加热的装置最为常见,如氢气、二氧化碳、乙炔、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以及采用代用试剂后制氧气(过氧化钠与水、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氨气(浓氨水与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氯气(浓盐酸与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气体性质则多以氢气、一氧化碳或氨气的还原性,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或二氧化氮的检验,氯气的强氧化性居多;其间也考察气密性检查,氢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安全使用,二氧化硫、氯气、氨气等污染环境的尾气吸收等,且能与防倒吸装置结合。

  应对策略:要熟悉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检验的基本方法;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创新处理。

  三、位构性大红大紫

  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对“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要求是:(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及其应用。(2)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I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因此,通过位、构、性类题材来考察学生的能力在近年中开始大红大紫。

  例3(2014年高考北京卷)右表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沸点最高

  B.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相同

  C.W的氢化物的沸点比X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D.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W元素的非金属性强

  解析:从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特征来看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R所在的列必是零族,R所在的行必是第3周期,然后再向左Z为ⅦA族,第4周期,依次确定Y为ⅥA族第3周期,W为ⅤA族第3周期,X为ⅤA族第2周期。至此,所有的密码都被破译,即R为Ar、W为P、X为N、Y为S、Z为Br,再依据其相应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D。

  易错点:物质结构选择题和无机综合两道题的分数始终是全卷中赋分最高的内容。它主要考察位、构、性三者关系,往往以残表的形式出现。

  应对策略:要想避免错误,解题时首先结合残表给元素定位,然后结合周期律和物质结构知识来预测元素及相应化合物的性质或者根据性质来预测物质结构,这样残表就成了解题的载体和核心。

  四、官能团成有机心脏

  在化学高考中无论是选择题还是有机综合题,都主要考察考生的官能团识别能力,但其形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已知结构式,辨别其中官能团进而预测其特性(多为选择题) 高一;另一种是已知有机物的某些特性,通过推理确定官能团的类别、数量及位置,最终确定其结构(写出结构式)。

  例4 (2014年高考北京卷)可用于鉴别下列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

  O

  OH

  CH3—C—O OCH3 CH=CH—COOH

  COOH

  CH2CH=CH2

  乙酰水杨酸 丁香酚 肉桂酸

  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氢氧化钠溶液

  A.②G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①与②

  解析:乙酰水杨酸中有一个羧基、一个酚酯;丁香酚则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肉桂酸则有碳碳双键和羧基。所以首先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将乙酰水杨酸与另外两种区别开,然后再用氯化铁将丁香酚与肉桂酸区分开。

  答案:A。

  友情提示:此题失分,主要是因为没有掌握各个官能团的特点。

  应对策略:总结一下官能团识别的方法,牢牢记住将受益无限。

  ①能使溴水褪色的有机物:加成含有“—C=C—”、“—C≡C—”、氧化含有“—CHO”、取代含有“酚羟基”、萃取则是液态烷烃及芳香烃和氯代烃。

  ②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或“—C≡C—”、“—CHO”或为“苯的同系物”。

  ③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C—”、“—C≡C—”、“—CHO”或“苯环”,其中与溴的四氯化碳加成的只有“—C=C—”、“—C≡C—”。

  ④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⑤能与钠反应放出H2的有机物必含有“—OH”、“—COOH”;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⑥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条件为浓硫酸加热)或卤代烃(条件为强碱醇溶液),结构均要求邻碳上有氢。

  ⑦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碱的水溶液,每1摩卤原子耗1摩碱)、酯(酸或碱,1摩醇酯耗1摩碱,1摩酚酯耗2摩碱)、糖(不含单糖)或蛋白质。

  ⑧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⑨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具有“—CH2OH”的醇。比如有机物A能发生如下反应:A→B→C,则A应是具有“—CH2OH”的醇,B就是醛,C应是酸。

  五、溶液中的平衡山水尽显

  在溶液中盐的水解、弱电解质(包括水)的电离平衡等问题,在高考题材中越来越显山露水。它主要考察考生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和守恒关系。比较溶液中的大小通常先弄清溶液中的平衡类型,列出主次,按先主后次或有主无次及其它相应规律来比较。溶液中的微粒守恒关系有电恒守恒、原子守恒及质子守恒等。

  例5(2014年高考重庆卷)已知0.1 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c(Na+)+ c(H+)=== c(HA-)+ c(OH-)+2 c(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c(Na+)> c(A2-)> c(H+)> c(OH-)

  解析:用反证法:假定H2A为强酸,则其pH=0.74,故它是弱酸。其正盐、酸式盐均可以水解,水解后产生的离子种类相同,但浓度不同,所以相同物质的量的正盐和酸式盐中阴离子的总数也不会相等;C项是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是正确的;D项中弱酸与钠形成的正盐水解溶液呈碱性,故H+不会超过OH-。

  答案:C。

  易错点:如果不能正确分清主次关系,解决此类题目时,极易造成错误。

  应对策略:主次关系一般按先考虑反应,再考虑强电解质的电离、然后再在水解与电离中依据条件选择主次(两步水解或电离都以第一步为主),最后是水的电离;平衡关系先考虑电荷守恒,再考虑原子(原子团)守恒,最后根据解题需要决定是否考虑质子守恒。

  高一化学教案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一、目标

  1.了解SO2性质和用途,掌握SO2的主要性质。了解SO2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

  2.通过课后实地调查研究本地区雨水pH,培养关心环境的情感和利用化学化害为利的科学思想。

  3.通过认识酸雨的危害和防治原理,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意识,形成与自然友好相处,促进对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认识,感受科学使用化学物质的意义。培养学生辨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还原性)。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先播放酸雨录像,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产生研究酸雨成因、治理的,通过两个实验探究,模拟酸雨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习SO2的重要性质,以达到防治酸雨的目的。最后学习SO2的漂白性以及关于漂白性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本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恰当地应用。

  四、教学过程

  [投影]重庆酸雨录像(ppt 2)(见)。

  [过渡]从录像中可以看出酸雨的危害十分严重,我国是个燃煤大国,由于煤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元素,燃烧时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被雨水吸收后就形成了酸雨。所以要了解酸雨的形成、治理,必需学习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我们先研究二氧化硫。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实验探究1] (ppt 3)(教材88页实验1)用充有80mLSO2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板书)

  1.易溶于水。(讲述其它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酸性氧化物:SO2+H2O H2SO3

  书写化学方程式:(1)往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SO2

  (2)SO2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2] (ppt 4)(教材88页实验3,也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2)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0.5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加H2O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不溶解。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H2SO3 + H2O2 = H2SO4 + H2O

  H2SO4 + BaCl2 = BaSO4↓+2HCl

  (学生辨析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指出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剂,还原剂)

  结论:H2SO3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剂(如H2O2)氧化。

  [板书] 3.+4价的硫元素有一定的还原性。

  (在该实验基础上,基于SO2的易溶于水、有比较强的还原性,学生讨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得出结论,教师小结)

  [板书] (ppt 5)二、二氧化硫的作用

  1.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形成过程① SO2+H2O H2SO3 2H2SO3+O2 = 2H2SO4

  ② 2SO2+O2 2SO3 SO3+H2O = H2SO4

  [投影] (ppt 6—8)酸雨的危害。

  [练习1] (ppt 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某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用pH计测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测定时间 0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雨水pH 4.73 4.62 4.56 4.56 4.56

  为什么雨水的pH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根据表中的数据分析和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二氧化硫是怎样影响雨水的pH的?

  答案:1.雨水中的亚硫酸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硫酸,酸性增强。

  SO2+H2O H2SO3 2H2SO3+O2 = 2H2SO4

  2SO2+O2 2SO3 SO3+H2O = H2SO4

  (学生讨论酸雨的防治,得出结论,教师板书提示从源头防治)

  (ppt 10)防治方法: ①用新型的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

  ②对含硫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SO2 + CaO==CaSO3+H2O

  ③对释放出SO2废气进行处理回收利用;等等

  [讲述]可见虽然酸雨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知识,运用适当的方法,酸雨是能够防治的。

  [过渡]二氧化硫的作用是否就一无是处了呢?

  [实验探究3] 高中生物 (ppt 11) (教材88页实验2,也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5mL二氧化硫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然后加热试管,观察加热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2.漂白性,有漂白作用。

  [讲述]SO2能漂白某些有色物质(如品红),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时,这些无色物质又会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

  (学生讨论SO2漂白性的应用:漂白草帽、报纸等)

  [讨论] (ppt12)试比较SO2与HClO的漂白作用有何区别?

  HClO SO2

  原理

  实质

  效果

  范围

  [讲述]有些不法分子用二氧化硫漂白食物,使其二氧化硫含量超标,危害消费者健康,由此,可见同样一种物质使用不同就有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当然,二氧化硫还有其他作用,比如可以作防腐剂等,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二氧化硫的另外一种重要用途。

  (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硫酸的性质和应用,教师投影化学方程式,小结)

  (ppt4)稀硫酸的性质:1.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反应: H2SO4+2NaOH=Na2SO4+H2O

  3.与金属反应: H2SO4+Zn=ZnSO4+H2↑

  4.与金属氧化物:H2SO4+CuO=CuSO4+H2O

  5.与某些盐反应:H2SO4+BaCl2=BaSO4↓+2HCl

  [板书](ppt4)二、稀硫酸:二元强酸,具有酸的通性。

  [过渡]在水溶液中,硫酸完全电离成H+和SO42-,而浓硫酸中存在的主要是硫酸分子,那么浓硫酸都有那些不同的性质呢?

  [实验探究1](ppt 4)(教材91页实验1)向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约3mL浓硫酸,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板书](ppt5)三、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提问]你还能列出几个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事实吗?

  (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久置的浓硫酸质量会增加等。)

  [实验探究2](教材91页实验2)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解释。(该实验可参考本课实验研究,也可以播放视频(ppt6))

  现象 结论及解释

  颜色 白-棕-黑 蔗糖脱水炭化

  体积膨胀,呈疏松海绵状 有气体生成

  试管壁发热 浓硫酸吸水放热

  品红溶液褪色 生成SO2

  C + 2H2SO4(浓)= CO2↑+ 2SO2↑+2H2O

  [板书]2.脱水性

  [讲解] 脱水性:按水的组成比脱去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形成水分子,该实验也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提示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

  [实验探究3](ppt7)铜片加浓硫酸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冷却将试管中物质慢慢倒入水中,观察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也可以播放视频(ppt8))

  现象:常温下,无明显现象;加热后,铜片溶解,有气泡生成,品红溶液褪色,反应后生成物水溶液呈蓝色。

  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 2H2O

  (学生讨论浓硫酸性质,指出浓硫酸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可提示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并与稀硫酸做比较)

  [提问]NaOH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吸收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板书](ppt9)3.强氧化性

  Cu + 2H2SO4 (浓) = CuSO4 + SO2↑ + 2H2O

  C + 2H2SO4(浓)= CO2↑+ 2SO2↑+2H2O

  [讲解]有浓硫酸参与的反应,大多数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浓硫酸作氧化剂。

  A.加热,浓H2SO4能氧化大多数金属(除Au、Pt),一般不产生H2;

  B.常温,浓H2SO4使 Fe、Al钝化 ;

  C.浓H2SO4与金属反应,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讨论] (ppt10)归纳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差异:在2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体积的浓硫酸和稀硫酸,试设计简单的方法区别它们。

  (学生讨论、归纳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性质差异)

  [板书](ppt11)三、硫酸的用途

  (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归纳硫酸的用途,教师提示,投影小结)

  [讲述]用硫酸可以制得硫酸盐,得到进一步的应用,请大家阅读教材93页资料卡,了解几种重要的硫酸盐。

  (学生阅读教材93页资料卡,教师小结硫酸的用途,播放视频:硫酸盐的用途)

  [课堂练习](ppt12—13)

  1. 问题解决:一铁罐车运载浓硫酸发生事故。

  思考:(1)铁可与硫酸反应,为何可将浓硫酸密闭在铁罐中?在此铁罐出口处腐蚀严重,这说明了浓硫酸具有什么性质?

  (2)清洗此铁罐时一定要远离火源,为什么呢?

  (3)道路被破坏,树木被烧死的原因是什么呢?

  (4)如何处理被泄露的硫酸呢?

  参考答案:(ppt 13—14)[课堂练习]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少用煤做燃料; ②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⑤

  3.列举至少两种可以用来鉴别SO2和CO2的方法。

  4.湿润的氯气和二氧化硫皆可做漂白剂,若用两者 (1:1) 一起漂白一种物质时,漂白效果会( )

  A. 增强 B. 不变 C. 减弱 D. 难确定

  答案:2.C 3.(1)闻气味;(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3)分别通入KMnO4溶液中等。 4.C

  第1单元 课时2硫酸的制备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接触法制硫酸的反应原理;

  2.了解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3.通过比较浓硫酸与稀硫酸性质差异学会比较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工业制硫酸的反应原理;浓硫酸的特性。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延续上节课酸雨的成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思考如何制取硫酸,引出SO2的另一重要用途——制取工业硫酸。为了更好的利用硫酸,需要先研究硫酸的性质,在与稀硫酸的比较中,通过三个实验重点学习浓硫酸的特性。

  四、教学过程

  [引入](ppt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雨的成因,现在大家写出酸雨形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学生书写方程式)

  [过渡]SO2在空气和雨水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变化可以生成硫酸,而硫酸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那么工业上硫酸是怎么制备的呢?

  [设问]请同学们思考如何从硫磺制取硫酸?(提示从化合价思考)

  [投影] S H2SO4

  S SO2 SO3 H2SO4

  [提问] SO2 SO3需要什么条件?(提示联系酸雨的形成)

  [交流与讨论]学生阅读,完成教材90页交流与讨论。

  [投影讲解]硫酸工业制备动画并简单讲解流程。

  [小结板书] (ppt3)一、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制硫酸

  1.二氧化硫的制取和净化(沸腾炉)

  S+O2 = SO2

  4FeS2+11O2 == 2 Fe2O3+8SO2

  2.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接触室)

  2SO2+O2 2SO3

  3.三氧化硫的吸收和硫酸的生成(吸收塔)

  SO3 + H2O ==H2SO4

  [讲述]通常用98.3%浓硫酸吸收SO3,工业生产得到的硫酸一般都是质量分数大于92%的浓硫酸,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根据需要,把浓硫酸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为了更好地利用硫酸,我们需要先研究硫酸的性质。

  1.(1)冷的浓硫酸能使铁钝化,所以可将浓硫酸密闭在铁罐中。铁罐出口处腐蚀严重,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氢气,有火源可能引起爆炸。

  (3)浓硫酸的强腐蚀性。

  (4)洒石灰。

  第1单元 课时3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一、学习目标

  1.从硫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角度理解不同含硫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初步了解影响它们转化的因素。

  2.通过抓住硫元素化合价相同或不同物质间的转化,整理归纳含硫物质的化学性质,培养依据物质的内在联系整理归纳化学知识的。

  3.通过对含硫物质的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循环过程,学会逻辑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含硫物质的相互转化,构建知识网络图。

  三、设计思路

  本课试图由“认识含硫物质    转化规律    构建知识网络”,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从元素观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教学内容以“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为开始,通过“交流与讨论1”根据硫的不同价态列举含硫物质,在此基础上,引出“交流与讨论2”学习常见的含硫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其中的转化规律,重点强调“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接着提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的问题,对转化规律进行实际运用后,进一步利用教材的“整理与归纳1”完善知识网络图的构建。

  四、教学过程

  [引入](ppt2)我们已经学习了SO2和H2SO4这两种重要的含硫化合物,你还知道在自然界中哪些物质中存在硫元素吗?在这些物质中硫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

  [回答]火山喷口附近、含硫矿物、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等。(ppt 3)

  [板书]一、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视频](ppt4)硫元素的存在形式

  [板书]存在形式 游离态

  化合态

  [提问]硫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哪些?列举一些含硫元素的物质,并按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分类。

  (学生完成教材93页交流与讨论1)

  [小结]主要化合价有:-2 、0 、+4 、+6 (ppt5)

  S S S S

  H2S

  Na2S

  HgS

  [设问] 人类对硫元素的利用,从本质上看,就是实现硫与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转化呢?

  [板书] 二、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ppt6)

  (学生完成教材94页交流与讨论2,教师给予适当讲解、指导)

  [小结](1)S + Hg = HgS

  硫化汞没有毒性,可以用硫处理散落在地上的汞,这样就可以防止汞中毒了。

  (2)工业上或实验室用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硫。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3)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的亚硫酸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钠,写出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Na2SO3+O2=2Na2SO4 ,Na2SO3应密封保存。

  (4)实验室常用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生成亚硫酸钠。

  2NaOH+SO2=Na2SO3+H2O

  [讨论](ppt7)请同学们判断以上四个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如果从化合价的角度来考虑,物质什么时候具有氧化性,什么时候具有还原性?(以硫元素为例)

  [回答]元素处在最高价(+6)只有氧化性,处在最低价(-2)只具有还原性;中间价(0、+4)既态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追问]怎样实现相同或不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的转化?

  不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相同价态的含硫物质间通过非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来转化。

  [交流与讨论3] (ppt8)某地区盛产硫磺,如何实现从硫单质制备硫酸钠?

  (学生思考、讨论,提出各种制备路线,教师小结)

  [分组竞赛](ppt9~10)教材第94页“整理与归纳1”。

  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如果是在水溶液中的反应,请写出离子方程式。注意反应的条件。

  [提示]探讨物质的反应类型,可以从酸碱型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还型反应、特殊反应出发进一步研究。比如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发生酸碱型反应,同时SO2中的硫元素是的价态是+4,化合价可升也可降,故也可以发生氧还型反应。

  ① S + Hg = HgS        ② S + O2 = SO2

  ③ 2SO2+O2  2SO3         ④ SO3 + H2O = H2SO4

  ⑤ 2NaOH+SO2=Na2SO3+H2O   2OH-+SO2 = SO32-+H2O

  ⑥ H2O+SO2   H2SO3

  ⑦2Na2SO3+O2=2Na2SO4

  ⑧2NaOH+H2SO4 = Na2SO4+H2O   H++OH- = H2O

  ⑨BaCl2+H2SO4 = BaSO4↓+2HCl  Ba2++SO42- = BaSO4↓

  [整理与归纳2](ppt 11)硫与含硫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在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请举例说明。

  (复习接触法制硫酸的原理)

  [课堂练习](ppt12)

  1.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

  A. H2S SO2 B. H2SO4 SO2

  C. SO42- BaSO4 D. SO32- SO2

  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酸是( )

  A. 碳酸 B. 亚硫酸

  C. 硫酸 D. 高氯酸

  答案:1.A;2.B。

  高考化学复习:捷径复习做到三把握

  一、针对“理科综合”,寻找应对捷径

  笔者建议考生要在阶段应在“理综”练习中做到“三把握”:

  1.把握答题的先后顺序。要在“理综”时逐渐摸索适合自己的最佳答题顺序。建议先答自己最擅长的科目,先答自己最“拿手”的题。这样做,既节省时间又利于增强自信,往往会感觉“越做越顺”,心情越好,水平发挥自然就越好。

  2.把握答题的时间分配。“理综”答题时间是150分钟,总分300分。按1分钟得2分来简单计算,选择题每道用时不要超过3分钟,最好控制在2分钟以内(余下时间留给大题或检查),21道选择题务必在1小时内完成,最好在45分钟内完成。按科目难易计算,用时约55分钟,约70分钟,约25分钟。

  3.把握答题的“取”“舍”原则。要学会快速判断题目的难易、估计答题耗时,先做容易的、耗时短的题目,将难度大、答题耗时长的题目往后放。避免容易得分的题目最后却没有时间做。对于个别难度很大的题目,要敢于放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自己更有把握的题目上,可能对整体分数的提高更为有效。

  二、利用各类“模拟”,做好高考练兵

  随着高考的临近,各级各类“高考模拟”会接踵而来。这正是我们高考“练兵”的大好时机。要利用这些考试,摸索应试的经验和技巧,学会在考场上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学会把握答题的最合理顺序和时间分配。因此,无论是何种级别的“模拟”,只要是有组织的考试,一定要认真对待,充分利用。

  三、养成良好习惯,双赢

  这一阶段的复习务必讲求实效 高中语文。对于自己确实不会做的题,若属于“偏”“繁”“旧”“怪”的问题,不妨放弃;若属于思路问题的,不必花很多时间去冥思苦想,直接请教和同学即可,节省时间提高最重要。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比解一道题更重要;若属于“知识性”问题,直接回归课本。结合具体问题,有目的地看书比单纯“扫描”式的专时、专门看书更有效。这种问题驱动型的阅读对“性”知识的巩固是十分有效的。

  在答题时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正确理解和把握提示信息,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但在每年的高考中,总有一些全卷总分不低的考生在个别基础题上失分。究其根源,不是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能力上有欠缺,而是审题粗枝大叶,少看或看错信息或题目要求,由于“ 先入为主”,始终未能正确领会出题人的意图,造成失误。解答主观题,要尽量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并注意书写和格式的规范以及表述的严谨、科学,符合本学科要求。

  要学会使用“化学语言”来描述化学问题。这类题目平时训练时一定注意要先自己作答,后对照标答,再分析自己有何遗漏和不足。

  高二理综学习方法经验谈

  化学算是半文半理的科目,考题有计算,但更多的是考物质性质,所以学好化学的关键就是要把课本中所学的元素性质、化学性质记清。

  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准备好笔记本,在课本的基础上,会不时地提到一些其他点,这时若能及时记下这些难得的点,到最后会有很大的帮助。化学中有一些物质推断或写化学式的题目,题目中会给出一些物质性质,而有些可能课本中没有的,若这些刚好在你的笔记中出现,则能大大减少做题的时间。做这类化学题看的就是对物质、元素性质的熟悉程度,再加上平时做题的经验。这些题目的出题思路大同小异,同一种元素或物质的题描述语言也就几种,如果平时能多多练习,的时候应该能手到擒来。对于有机的推断题,则需要记住有机反应的条件和各官能团的性质,同一反应物,不同条件,生成物一般不同,若混淆了,做题时就容易出错。

  计算题一般不会有大计算量的,主要需要掌握适当的,如“差量法”等,无机计算一般搞清楚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写出反应式就能列出相关方程式求解。有机计算题有许多也结合推断,这时最好记住一些常用官能团或者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在计算中有助于提高速度和正确率。应该对于一些特殊的巧妙进行归纳,有效地进行精练,而不需要一味做单纯的计算。

  一般做题目时,可以把常用的元素周期表和相关数字列在草稿纸上,不管做计算还是推断,甚至选择题目,都会有不小的帮助。

  物理

  物理是很灵活的科目,学好物理不仅需要对概念的完全理解,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所以多多联系、多多总结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会举一些例题,这些例题使用的方法一般都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最好能记下。还有一些习题书的例题,也是经典题型,做题前先看看例题一定受益匪浅。

  归纳是学物理中很重要的一点。物理解题方法有很多,每个定理都有各自应用的范围和方式,归纳可以让我们做题目时不会束手无策或者盲目使用一些不该用的定理,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找到方向。

  平时要多做题,但不是盲目的题海战术,而是需要挑些经典题目训练自己,到最后通过做题能构建出物理框架,在看到题目时条件反射似的就知道用什么方法。是否构建出物理框架是物理成绩好坏的关键。

  除了计算,还应该记住一些定理、一些概念,物理的选择题是多项选择,经常会有一些让人模棱两可的选择,有没有真正理解定理和概念就会在这些题目中体现,也直接影响到考试成绩。

  物理方法的关键,是在成绩不佳时,就要想想自己的方法是否有问题,多和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是改善自己方法的很好途径。

  生物比起化学,有更多需要背下,如一些动植物的特性,一些实验过程,细胞结构,人体结构功能等。生物知识点许多都在书中,但也有很多是需要通过做题来积累,所以找各样的练习题目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是必不可少的。

  生物题目中选择题知识零碎且面很广,可能考到任何知识点中任何的一个小细节,这就要求对书中的知识点烂熟于心,而且在选择题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没有见过的生物,考察其特性,写完这种题,就应该向老师请教,把认识的生物特点搞清楚,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实验题或者填空题中有时候会考一些生理过程,这时则需要把课本中出现的生理过程以及其中包含的各种细胞、器官的功能等记牢,以备考察。书中一些经典实验的过程和使用的试剂、材料等也需要记牢,这也是考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生物题最难的恐怕是实验设计了,这不仅要求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还需要懂得灵活运用,再拓展一定的思路,才有可能把实验题答好。设计实验时要谨慎每个细节,确定设计后的实验能准确无误地达到要求而没有大偏差。要做好这类题目,平时就要多实验,多看这种题型,以防考试时遇到,一时心慌、手忙脚乱。只要积累足够经验 高中语文,掌握生物特点,对实验熟悉,自己还能有一些想法,就能将这类稍灵活的题答好。

【化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酒精的化学测试题及答案03-15

化学实验专项测试题以及答案04-05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及答案03-14

食品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03-16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测试题及答案03-16

初三化学实验测试题及答案03-29

高中化学必修二测试题及答案03-29

环境化学专业考研测试题及参考答案11-22

临床检验技士《临床化学》测试题带答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