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学习化学的4大技巧有哪些

时间:2021-06-22 20:47:24 化学 我要投稿

学习化学的4大技巧有哪些

  一、掌握必要知识点

学习化学的4大技巧有哪些

  落实每一个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自学,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尽管高考试题考查的不是所有知识点,但常见的知识点是常考不衰,而且该考的知识点都考到位了。

  高考以能力立意进行命题,但是能力的考查,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因此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前提条件。以下是高考常见的考点:

  1)阿伏加德罗常数;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4)溶液、离子浓度及其转变;

  5)“位一构—性”,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和性质,核外电子排布,电子式——10电子;

  6)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特点;

  7)代表物质的重要性质——元素及其化合物;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要求巧解;

  9)阴、阳离子的鉴定、鉴别——涉及实验评估,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确认;

  10)盐类水解——离子浓度关系(包括大小比较);

  11)离子共存;

  12)溶液的pH及其计算;

  13)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

  14)有机化学思想:官能团化学、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同系物;

  15)有机物燃烧规律;

  16)十大反应类型——有机合成;

  17)有机聚合体和单体的相互反馈及简单计算;

  18)实验仪器的洗涤;

  19)实验装置(仪器组装)、基本操作;

  20)药品的存放;

  21)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的计算;

  22)化学计算——注意单位和解题规范;

  另辟蹊径 另类思维巧解化学计算题

  所谓另类思维即非常规性思维。在某些化学计算中可以不用常规的计算方法,而转换思维角度,另辟蹊径,则能找到更佳的解题方法。

  例1.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A和B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气)+2B(气)===2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若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相等,则此时A的转化率为()

  A.50 %   B.60 %   C.40 %   D.70 %

  常规思维:根据化学平衡的一般计算方法,设A、B、C三种物质的变化浓度分别为x、2x、2x,然后利用“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相等”,列出方程式,解出A的变化浓度x,从而求出A的转化率。

  另类思维:按非可逆反应考虑,设均为1mol的A、B,则只有0.5molA参加反应,转化率为50%,但由于是可逆反应,所以A的转化率应小于50%, 选C。

  例2.R2O8n-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成MnO4-,若反应后R2O8n-变为RO42-,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 2,则n的值为( )

  A.1   B.2   C.3   D.4

  常规思维: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的原则,2mol还原剂Mn2+ 氧化成MnO4-,失去电子的总数为10mol,那么5mol氧化剂R2O8n-变为RO42-,应得到电子为10mol,由此解出n值。

  另类思维:由于氧化剂R2O8n- 还原为RO42-,R2O8n- 中R的化合价要降低,已知RO42-中的化合价为 +6,所以R2O8n- 中R的化合价 > +6 、且< +8,选B。

  例3.相同温度压强下,1体积HCl和9体积H2O(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完全冷凝后,所得盐酸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

  A.10%   B.18.4%   C.4.9×10-4%   D.80.2%

  常规思维: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1体积HCl和9体积H2O(气)可以看作1mol HCl和9mol H2O(气),利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来进行计算。

  另类思维1:在发现了 HCl和 H2O 的式量比约为2:1后,可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改换为的HCl分子个数比的计算。即:1 / (1+4.5),估算得B。

  另类思维要依据坚实的化学知识

  另类思维强调的是思维换位,需要对思维对象的融会贯通的理解。下面几道例题的解法,是从数学的思维角度转换到概念的思维角度,因此必须以坚实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否则易繁琐或出现失误。

  例4.向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

  A.小于0.45 mol          B.0.45 mol

  C.在0.45 mol和0.90 mol之间    D.大于0.90 mol

  一般思维: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 2H2SO4 == CuSO4 + SO2 +

  H2O,2mol H2SO4中有1mol H2SO4作氧化剂被还原,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有H2SO4 0.9mol,则被还原的H2SO4为0.45mol。但答案错误,是由于思维不到位。

  另类思维:随着浓硫酸与铜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浓度不断稀释,而稀硫酸不与铜反应。则被还原的H2SO4一定小于0.45mol。选A。

  例5.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分数为25 %,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等于12.5 %     B.大于12.5 %

  C.小于12.5 %     D.无法确定

  常规思维:按100g氨水计算,其中NH3为25g。加水稀释后,NH3的质量不变,利用稀释公式或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来计算。如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方法如下:氨水的体积为100g / 0.91g·cm-3,与氨水等体积的水的质量为

  1.00 g· cm-3×100g / 0.91g·cm-3,则稀释后的氨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另类思维:可假设向氨水中加入等质量的水,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25%的一半为12.5%。 但由于氨水和水的密度不同,且r NH 3< r H2O,所以加入等体积的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2.5%。

  [能力训练]

  1.将Mg、Zn、Al三种金属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H2SO4反应,生成标准状况

  下的H22.8L,则原金属混合物三种金属物质的量之和是( )

  A.0.125 mol   B.0.10 mol   C.0.15 mol   D.0.20 mol

  2.与2.7g Al完全反应的稀HNO3最多溶解Fe的质量为( )

  A.2.8g   B.5.6g   C.2.7g   D.8.4g

  3.某金属单质与一定浓度的HNO3反应,假定只有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

  的单质与被还原的HNO3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为( )

  A.NO2   B.NO   C.N2O   D.N2

  4.在100 g 浓度为18 mol·L-1密度为ρ(g / 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 mol·L-1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

  A.小于100 mL    B.等于100 mL

  C.大于100 mL    D.等于100 /ρ

  5.在25℃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S g,把S 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到(100 +S)g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得到一定量的蓝色晶体。若将此晶体溶解成饱和溶液,应加水的质量为()

  A.(100 +S)g         B.100 g

  C.(100 S9 / 25)g     D.(100 s16 / 25)g

  6.现有乙酸、乙醛、甲酸甲酯、2-甲基-2-戊烯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15.3%,则氢的质量分数为( )

  A.84.7 %   B.72.6 %   C.12.1 %   D.6.05 %

  7.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3.2g,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O2密度的1 / 2,将这种混合气充入一盛有足量Na2O2密闭容器中,再通入过量O2,并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最后容器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

  A.3.2 g   B.4.4 g   C.5.6 g   D.6.4 g

  8.将m1 g Zn加到m2 g 20 % HCl溶液中,反应结果共放出n L H2(SPT),则被还原的HCl物质的量是()

  A.m1 / 65 mol     B.5m2 / 36.5 mol

  C.m2 / 36.5 mol    D.n / 11.2 mol

  9.同温同压下,某烧瓶中充满O2时,称重为116g,当充满 CO2气体时,称重为122g,若充满某气体时,称重为114 g,则某气体的式量为( )

  A.28   B.60   C.32   D.44

  10.FeO、Fe3O4、Fe2O3组成的混合物,测知Fe、O元素质量比为21∶8,则 FeO、

  Fe3O4、Fe2O3 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2   B.2∶1∶1   C.1∶3∶1   D.1∶1∶1

  11.CS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SO2,今有0.228 g CS2在448 mL O2 (标准状况)燃烧,充分反应后,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112 mL   B.224 mL   C.336 mL   D.448 mL

  12.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 ②NO2进行喷泉实验, 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① > ②   B.① < ②   C.① = ②   D.不能确定

  13. 甲、乙两个电解池均以铂为电极,且互相串联,甲池盛有AgNO3溶液,乙池中盛有一定量的某盐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测得甲池电极质量增加2.16g,乙池电极上析出0.24g金属,则乙池中的溶质可能是()

  A.CuSO4   B.MgSO4   C.Al(NO3)3   D.Na2SO4

  [答案和提示]

  1.B H2为0.125mol,金属的物质的量必小于0.125mol。

  2.D 由于Fe3+ 还要溶Fe,所以Fe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0.1mol。

  3.C 不论是几价金属,由于它的物质的量为偶数,所以失电子总数一定为偶

  数,则硝酸中+5价N得电子总数也应为偶数,但硝酸的物质的量是奇数,那么N 由+5价需降为奇数价,得电子总数才会为偶数。

  4.A 物质的量浓度大的硫酸,其密度大,物质的量浓度小的硫酸,其密度小,

  但都会大于水的密度。

  5.B 其实就是把S g 无水CuSO4直接加水配成饱和溶液。

  6.C 乙酸、乙醛、甲酸甲酯、2-甲基-2-戊烯的分子中C、H的个数比均为1:2,其质量比为6:1。

  7.A 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从关系式

  Na2O2→2NaOH 、Na2O2→Na2CO3,可发现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和CO的质量。

  8.D 只有含n的选项是正确的。

  9.A 该气体的式量一定比O2和CO2小。

  10.CD 根据Fe、O元素的质量比,得出Fe、O的原子个数比为3:4,所以只要FeO、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1即可。

  11.D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12.C 由于气体的体积与溶液的体积相同,在标准状况下,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一个定值。

  13.A 只有Cu2+参加电解反应生成Cu

  如何听好化学课

  临近下课,经历了紧张一节课的大脑往往感到疲惫倦怠,往往会对小结部分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结尾的话虽然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提示,是点睛之笔,“文眼”、“核心”所在,它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本内容、掌握知识要领、领会知识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否用好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着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大小。如:选择“支起耳朵仔细听”这种做法的在A、B、C三组中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分别为43.10%,38.04%,32.78%. 而“嫌老师?索、麻烦、不如早下课”的同学在C组中相对最多。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听课中,要努力克服消极情绪,发扬“愈战愈勇&rdquo 高中物理;精神,为每一节课划上完美的休止符号。

  几种重要金属

  一. 教学内容:几种重要金属 、 、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几种重要金属的主要性质

  2. 了解常见题型的解法及技巧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 的计算

  2. 及其化合物计算

  四. 分析:

  1. 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 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3. 铝三角、铁三角的转化关系

  4. 金属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物

  (2)氢氧化物

  【典型例题】

  [例1](1999年长沙联题)将 、 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 、 B. C. D.

  解析:将 、

  混合气体是由 组成,又根据混合气体通过放电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在 与 ,即 ,

  故 ,在选项中只有D符合 与 的这一量的比。

  [例2](科研题)已知相对原子质量: 为 ; 为 ; 为 ; 及其氧化物 固体。据此可确定碱金属

  解析:本题若已知 各自的质量,就属于常规计算题,而题中只知混合物的质量,显然还缺少其中一种物质的质量,可见尚缺少一个条件。要求解有两种途径选择:一是求得 的原子量的区间,这就要建立不等式组,可用极端假设法建立不等式组。

  若 全部是 可计算出生成 的质量为 。(式中 为 ,由 可计算出生成 的质量为 。

  依据题意可知, ,则可建立不等式: < < <

  [例3](2000年西安模拟)某干燥粉末可能由 、<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 通过足量的 、

  B.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和

  D. 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 )、 ),气体 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全部消失),说明 和 和 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粉末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 ,但 受热分解会使混合粉末质量减少,而实际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能是发生了反应: 、 、 ,无法确定混合物中是否有 的判断,关键是忽视了反应:

  [例4](1998年北京测试题)将 固体混合物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热到 ①

  …… ②

  …… ④

  (1)首先分析当 分解得到的 恰好与 完全反应的情况,此时的反应可看作: ,即 ,残留固体为 。

  (2)当 > 时, 过量,残留固体为 和 ,气体为 恰好将(1)中产物 时,此时残留固体为 、 ,即 。

  ② 当 < < 时,过量的 分解产生的 完全反应,此时残留固体为 ,气体为 (水蒸气)。

  ③ 当 < 时,过量的 分解产生的 完全反应后 高中历史, ,气体为 (水蒸气)、

  的比值

  残留固体

  气体

  、 , ),然后在这一反应产物的基础上讨论反应物过量时的情况,从而确定过量。

  [例5] 将相同质量的镁条分别放在①氧气中,②氮气中,③空气中,④二氧化碳中燃烧。燃烧后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填序号)。

  解析:要分析产物的质量,首先必须准确地写出镁条在各气体中燃烧的方程式:

  (空气中的主要反应)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一. 教学内容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二. 重点、难点

  1. 使理解合成氨的原理,并能应用反应速率和平衡理论,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从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2. 了解合成氨工业生产的主要流程。

  3. 向学生介绍我国解放后合成氨工业的发展情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

  三. 具体内容

  (一)原理

  合成氨反应

  分析角度

  反应要求

  外界条件

  使氨生成得快

  (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

  使氨生成得多

  (从化学平衡分析)

  压强

  (高压)

  (高压)

  温度

  (高温)

  (低温)

  是否要用催化剂

  (使用)

  (不影响)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综合考虑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再根据工业生产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才能正确地选择合成氨工业的适宜条件。

  (二)适宜条件的选择

  1. 压强。增大压强,有利于 的合成,但在实际生产中,压强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因为压强越大,需要的动力越大,对材料的强度和设备的制造要求也越高,势必增大生产成本,降低综合经济效益。因此,受动力、材料、设备等条件的限制,目前我国合成氨厂一般采用的压强是 。

  2. 温度。合成氨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氨的生成。但是温度越低,反应速率越慢,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越长,因而单位时间内产量低,这在工业生产中是很不经济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实际生产上,采用500℃的温度,此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大。

  3. 催化剂。由于 分子非常稳定, 与

  (三)综合分析:

  的体积比,并不断分离出 ,同时补充 和2. 增大压强为设备钢板能承受的程度,一般为 ~ 。

  ,符合下列图象(I)所示关系。由此推断对图象(II)的正确说法是( )

  A. ,Y轴表示B的百分含量

  C. ,Y轴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I II

  解析:依图(I)中,确定P,看T1、T2曲线,先拐说明先达到平衡,由此可知 ;再观察曲线与纵坐标关系,可知当T↑c%↓,则平衡向左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P↑c%↑,则平衡向右移动, , 。由图(I)所得结论,分析图II,可知y代表A的转化率,还可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答案:A、D

  [例2] 将 建立了平衡体系: 的转化率为30%,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m)跟时间(t)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如下几点:

  (1)O2转化率为30%。

  (2)开始反应器中无O3,经计算又可知 但平衡时 ,则A、B、D错误。

  答案:C

  [例3] 在容积不同的密闭容器内,分别充入同量的 和 ,并分别在t秒时测定其中 的体积百分含量,如图。

  (1)A、B、C、D、E五点中,尚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点是 。

  (2)此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A、C段的曲线是增函数,C、E段曲线是减函数,试从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角度说明理由: 。

  解析:首先弄懂此图的涵义,从0→C是平衡前,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 %↑,T升高,从C→E是平衡时,T升高,平衡向←移动, %下降。

  答案:

  (1)A、B;

  (2)放热;

  (3)C点生成 %最高,是平衡点,在A?D?DC段平衡前,C?D?DE段升高温度, %含量减少,正向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

  [例4] 合成氨所用的 ,欲提高CO转化率可采用的有:① 降低温度;② 增加压强;③ 使用催化剂;④ 增大CO的浓度;⑤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⑤

  C. ①④⑤ D. 只有⑤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欲提高CO的转化率,可设法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显然降低温度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增加水蒸气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转动,CO的转化率也可以增大;但若增加CO的浓度,平衡虽然向右移动,但CO的总量增大,其转化率反而减小,增大压强的使用催化剂的操作只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平衡的时间,而与平衡时CO的转化率无关。

  答案:B

  [例5]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加入催化剂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B. 高压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C. 500℃有利于合成氨的反应

  D. 将混合气体中的氨气液化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解析:合成氨的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加压能使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升温不利于生成氨,但能使催化剂活性大,提高反应速率;将氨液化降低氨气浓度,平衡向生成氨气方向移动;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例6]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此时,再进行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

  A. 恒温、恒压时,充入NH3

  B. 恒温、恒容时,充入N2

  C. 恒温、恒压时,充入He

  D. 恒温、恒容时,充入He

  2NH3(正反应为放热)的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不变,充入氩气,使容器体积和压强均增大一倍,此时平衡将( )

  A. 不移动

  B.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不能确定是否移动

  2. 工业上合成氨时一般采用500℃左右的温度,其原因是( )

  ① 适当提高氨的合成速率, ②提高H2的转化率,

  ③ 提高氨的产率, ④ 催化剂在500℃时活性最大

  A. ①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④

  3. 在合成氨工业中,实现下列目的变化过程中与平衡移动无关的是( )

  A. 为增加NH3的日产量,不断将NH3分离出来

  B. 为增加NH3的日产量,使用催化剂

  C. 为增加NH3的日产量,采用500℃左右的高温

  D. 为增加NH3的日产量而采用2×107~5×107Pa的压强

  4,高一. 在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压入5molH2和5molN2,在某温度下经反应生成2mol NH3,若此时容器的压强不变,则容器体积是反应前的( )

  A. 2倍   B. 1.5倍 C. 0.8倍    D. 0.5倍

  5. 合成氨所需的氢气由煤与水发生反应制得,其中一步反应为:CO H2O CO2 H2(正反应为放热),要使CO转化率提高,可采用下列措施中的( )

  A. 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B. 增大CO的浓度

  C. 降低温度 D. 增大压强

  6. 将含1mol NH3的密闭容器a加热,部分NH3分解,并达到平衡,此时NH3的体积分数是x%。若在该容器中加入2mol NH3后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使反应达到平衡时,设此时NH3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正确关系是( )

  A. x>y    B. x<y

  C. x= y     D. x≥y

  7.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气) 3y(气) 2z(气)达到平衡时,有37.5%的y转化为z,有25%的x转化为z。则起始时,充入容器中的x和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3     B. 3:1 C. 3:2    D. 1:2

  8. 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氮与氢合成氨的反应达到了平衡,此时容器中含有0.1mol N2、0.3mol H2和0.1mol NH3,若维持原来的条件,向该容器中再同时加入0.1mol N2、0.3mol H2和0.1mol NH3,则( )

  A. 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化学平衡不移动

  B. 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增大

  C. 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正、逆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9. 下面是合成氨的简要流程示意图:

  沿X路线回去的物质是( )

  A. N2和H2 B. 催化剂 C. NH3 D. H2

  10. 工业上用以合成氨的原料气?D?D氢气,来源之一是取自石油气,如用丙烷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反应:C3H8 H2O→CO2 H2,按此原理1mol丙烷最多可制氨气约为( )

  A. 4mol   B. 10mol C. 2.7mol    D. 6.6mol

  二. 填空题

  11. 工业上合成氨的反应为N2(气) 3H2(气) 2NH3(气)反应放热92.4kJ。

  (1)使用铁触媒作催化剂是为了________。

  (2)通常采用2×107Pa~5×107Pa的压强,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500℃左右的温度进行反应,是由于________。

  (4)将生成的氨及时从混合气中分离出来,原因是________。

  12. 在标准状况下,将67.2L氮气和44.8L氢气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数为30%。

  (1)平衡时反应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总体积是________。

  (2)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 。

  13. 合成氨工业采用高压条件进行反应;接触法制硫酸工业采用常压条件进行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三. 计算题

  14. 将N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相同状况下其密度是H2的3.6倍。取0.5mol该混合气体充入密闭容器内,使之发生反应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已知反应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是相同条件下反应前压强的0.76倍。试求:

  (1)反应前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体积比;

  (2)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

  (3)平衡时N2的转化率。

  15.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体积比为1:3的N2、H2,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0%,则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开始时的压强比是多少?

  16. 有平均式量为8.5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合成塔后出来的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9.4,求H2的转化率。

  2SO3尽管也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但在常压下SO2的转化率已较高。

  三.

  14.

  (1) (2)

  (3)

  16. 19.15%

  化学高考选择题解法点拨

  选择题具有构思新颖、灵活巧妙、容量大、覆盖面广,的客观性强,评分容易、准确等优点;不但能考查考生基础的掌握程度,还能考查的敏捷性,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选择题命题的要求一般是了解、理解层次,虽然难度不大,但涉及面广、分值高,约占总分的50%,因此掌握选择题的解法,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夺取高分的关键之一。

  1. 认真审题,把握要点

  审题是“审”而不是“看”,审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要特别注意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一要细心审清题目过程的要求:如“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由强到弱排列的是”、“最大的是”、“一定”、“可能”等。二要准确审清题目的条件:如“所有主族元素”、 “标准状况下”、“温度不变”、“室温时”、“无色”、“酸性溶液”等。三要留心题目的“陷阱”,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如考查气体时经常是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 < > 、25℃时等;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己烷、CHCl3等;考查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或浓度时常涉及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水解方面的陷阱。

  例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磷酸的摩尔质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常温常压下,0.5NA个CO分子所占体积是11.2L

  C. 1mol 是CH4去掉氢阴离子后形成的碳正离子以及D选项中的白磷的化学式是P4等。答案为BC。

  2. 注重对高考热点、重点知识的理解

  常见的热点、重点知识很多,如何伏加德罗常数;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化学键、晶体类型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离子共存;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计算;电化学知识;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等效平衡,化学平衡移动及平衡图像等。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原理和热点、重点知识,通过仔细的分析、比较,周密的思考和全面的判断,使知识整合,滴水不漏,从而做出正确解答。

  3. 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

  解选择题,不但要掌握常规思路,而且要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超常的思路。要能针对试题特征,寻找隐含信息,敢于从多角度多层次寻求答案。要善于运用化学的学科思想抓住变化过程的某个方面,分析清楚,就能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法。守恒原理(如氧化还原中的“电子得失守恒”、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变化过程中的“某元素守恒”、还有质量守恒、体积守恒等等)、差量原理、平均值原理、整体思维、十字交叉法、等效原理、极限思维等,往往是“巧思妙解”的基础。

  (1)直接求解,准确无误

  例2.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是 ,氢的同位素是H、D、T,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一共有( )

  A. 6种 B. 9种 C. 12种 D. 18种

  解析:从水的分子组成(H2O)来看,3种氧原子分别与3种氢原子可构成9种水分子,此外,3种氢原子混合与3种氧原子又可构成9种水分子,因此自然界中的水一共有18种。即: 、 、 、 、 、 、 、 、 、 、 。

  (2)排除筛选,步步为营

  排除法又称筛选法或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将选项中不合题意的答案,逐个排除,加以淘汰,剩下来的就是正确答案。

  例3. 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水是分子晶体

  解析:本题是一个信息给予题,读懂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由题给信息知,玻璃态水的“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表明水由液态变玻璃态其体积不变;此外 高中数学,“玻璃态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因而答案A、B、D错误。

  (3)广开思路,左右逢源

  例4. 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

  A. FeO B. Fe2O3 C. CuO D. Cu2O

  解析:思路一:设氧化物为MOx,然后找关系式 ,讨论得答案。

  思路二:根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来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

  A. 72:44=1.64:1

  B. 160:132=1.21:1

  C. 80:44=1.82:1

  D. 144:44=3.27:1

  思路三:根据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来求。

  根据题意,可知 比 多了0.6mol的氧原子(9.6g),是CO从氧化物里夺取的,所以氧化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在四个选择中,只有B。

  (4)打破常规,快速作答

  例5.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CO、H2、O2共16.5g,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完全燃烧,再将燃烧后的气体用 充分吸收,Na2O2增重7.5g,则原混合气体中O2的质量分数是( )

  A. 36% B. 54.5% C. 40% D. 33.3%

  解析:本题如能求出CO、H2的质量,则O2的质量分数便可得出。本题按照常规解题思路是:

  第一步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第二步设出CO和H2的质量,并由方程式①和②分别计算出CO2和H2O的质量。

  第三步由CO2和H2O的质量,根据方程式③和④分别计算出各自的增量,将二者相加为7.5g,由此计算出CO和H2的质量为7.5g。

  第四步求O2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选B。

  若换一种思路,则情况大为不同:

  将上述思路中的①③方程式,②④方程式分别加和得:

  由此很快就得出结论:Na2O2的增重就是CO和H2的混合气体的质量,便可求得答案为B。

  (5)利用守恒,简化计算

  例6. 在由NaCl、KCl、Na2C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5.5%,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5%。则该混合物中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等于2:1 B. 大于2:1

  C. 小于2:1 D. 无法确定

  解析:此题若按混合物计算题的常规思路求解,即先根据质量分数求出NaCl、KCl、Na2CO3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再由化学式中有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求出 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关系,则显得非常繁琐。若能利用离子电荷守恒来解题,便可使问题大为简化。

  由离子电荷守恒得:

  因为

  (6)巧用差量,出奇制胜

  例7. 18.4g 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6.6g。则原固体混合物中NaOH和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等于1:1 B. 大于1:1

  C. 小于1:1 D. 无法确定

  解析:发生的反应有: , 可知,固体质量减少1.8g时 ,因此NaOH过量,答案为B。

  (7)估算推理,柳暗花明

  例8. 把70% HNO3(1.40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等于0.35 B. 小于0.35

  C. 大于0.35 D. 无法确定

  解析:若把“等体积”稀释看作“等质量”稀释,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35。而“等体积”时,水的质量小于70% HNO3溶液的质量,因70% HNO3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等质量稀释与等体积稀释相比,当所用溶质质量相等时,前者所需水多,后者所需水少,而前者稀释后溶质质量分数为 0.35,所以后者释释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35。答案为C。

  (8)极端思维,捷足先登

  例9. 向100mL 18mol/L H2SO4中加入足量的Cu片并加热,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

  A. 大于0.9mol小于1.8mol B. 等于0.9mol

  C. 等于1.8mol D. 小于0.9mol

  解析:根据反应方程式 可知,参加反应的硫酸只有一半被还原,假设所有硫酸全部与铜反应,则被还原的硫酸为: )的关系是( )

  A.

  C. ,因此答案为C。这样解,费时耗神,且稍不留意就可能漏写或重写,导致结果错误。若能利用换元法,则会迅速得出答案。萘分子只有8个氢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若将一溴代物(C10H7Br)分子中的氢原子换成溴原子,而溴原子换成氢原子,就转换成了萘的七溴代物(C10HBr7),两者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等,即萘分子中有a个氢原子被取代与有(8-a)个氢原子被取代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相等,故 ,答案为C。

  高一化学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测试题及答案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5分钟训练(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水银

  思路解析:硬铝是镁铝合金、黄铜是铜锌合金、钢铁可认为是铁碳合金,只有水银是汞单质。

  答案:D

  2.下图是金属材料用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的示例,请指出它们主要使用的是什么金属材料。

  思路解析:飞机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其中密度小是主要特性,所以选铝合金;手术刀具要耐腐蚀、强度要大,所以通常选用不锈钢;自行车是普通老百姓出行的工具,用普通钢材就足够了,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行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新式自行车也不断采用一些质轻、强度大、色彩艳丽的合金材料;奖杯根据比赛的重要性,可以是塑料、铝合金、铜及银甚至金等各种材料;钳工工具对强度和耐腐蚀性、耐磨性能及韧性都有较高要求,所以通常用特种钢材或不锈钢;残疾人使用的助步车一方面要轻便,同时也要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用的是合金钢。

  答案:飞机用铝合金、手术刀用不锈钢、自行车用普通钢材、钳工工具用特种钢或不锈钢、助步车用合金钢、奖杯则视需要可采用价值不等的各种材料。

  3.铜的合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早使用的金属合金,根据其组成的不同,人们又常常将它们称为青铜、黄铜、白铜。请写出它们的组成成分。

  思路解析:关于铜合金的材料很多,本题只要求写出其组成成分,查阅教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见下表。

  名称 青铜 黄铜 白铜

  成分 铜、锡及少量的铅 铜、锌及少量锡、铅、铝等 铜、锌、镍及少量锰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人体内所必需的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而导致骨质疏松的是( )

  A.K B.Ca C.Na D.Fe

  思路解析:此题是生活常识,缺钙可导致骨质疏松。

  答案:B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思路解析:重金属中毒是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其他原因都是比较次要的原因。

  答案:B

  3.我国悠久,文化灿烂,文物众多。由于的原因,造成众多文物流失。2000年5月,在香港拍卖会上,保利集团花费3 000多万港币购回火烧圆明园时流失的国宝——铜铸的牛首、猴首和虎首。普通铜器放置时间较长,容易出现铜绿,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这三件1760年铜铸的国宝在240年后看上去依然熠熠生辉,不生锈,下列对其原因的分析,最可能的是( )

  A.它们的表面都镀上了一层耐腐蚀的黄金

  B.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它们表面的铜绿被酸雨溶解洗去

  C.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小,因此不易被氧化

  D.铸造这些国宝用的铜不是纯铜,是铜的合金,成分不同,性质不同造成的

  思路解析:铸造这些国宝用的铜不是纯铜,是银、铜、锌等金属的合金,使得其中的铜不易生锈。

  答案:D

  4.钢和铁都是含有多种元素的合金,除了铁之外,碳是最主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它对钢和铁的性质有何影响?

  思路解析: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区分钢和铁,含碳量较少的是钢,含碳量较高的是铁;而钢又可以根据其中碳的含量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它们主要影响到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耐磨性能等。

  答案:要影响到合金的硬度、强度、韧性和加工性能、耐磨性能等。

  5.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曾用金属铝粉和高氯酸铵混合物作为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氧化并放出大量热量,促使混合物中另一种燃料分解。m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时除产生2m摩尔水蒸气和m摩尔氧气外,其他组成元素均以单质形式放出,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其中涉及的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

  根据此反应原理,1摩尔高氯酸铵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摩尔。

  思路解析:铝粉燃烧反应是同学们熟悉的反应,它不是本题的难点,高氯酸铵的分解才是本题的关键。高氯酸铵分解,反应物就是本身,产物已知有水蒸气和氧气,根据元素守恒,产物中还缺少氮元素和氯元素,根据已知信息,它们是氮气和氯气。高氯酸铵的配平,可首先暂定高氯酸铵、水蒸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为1、2、1,再根据氧化还原守恒规律或氮、氯原子守恒来配平氮气和氯气的化学计量数,最后同时扩大2倍即得答案。

  答案:(1)4Al+3O2====2Al2O3,ΔH<0

  (2)2NH4ClO4(s)====N2(g)+Cl2(g)+2O2(g)+4H2O(g) 4

  快乐时光

  毕业

  侦探学校举行毕业考试,有一个问题是:“公路上有一辆汽车飞驰,没有开灯。突然之间,有一个穿黑衣服的醉鬼走到路中间。这时没有路灯,也没有月亮。眼看那个人就要被汽车撞倒,但汽车忽然刹住了,是什么原因?”

  有人答:“因为醉鬼的眼睛发光。”还有人答:“因为醉鬼大声叫喊。”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当时是白天。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铝硅合金(Si 13.5%)在凝固时收缩率很小,因而这种合金适合铸造。有下列三种晶体:①铝,②硅,③铝硅合金,它们的熔点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思路解析: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组成金属的熔点都要低,所以最低的是铝硅合金。硅晶体是熔点极高的晶体。

  答案:B

  2.根据金属的不同分类可知镁、铝都属于( )

  A.黑色金属 B.轻金属 C.稀有金属 D.有色金属

  思路解析:镁和铝的密度都很小,所以都是轻金属;镁和铝都不是黑色金属而是有色金属。

  答案:BD

  3.合金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因为它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下列关于合金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多数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B.多数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C.合金的密度一般比其各成分金属的密度小

  D.合金的化学性质一般与其各成分金属的化学性质不同

  思路解析:合金与其成分金属相比,表现出“一高两低”,即“硬度高、密度低、熔点低”,但化学性质与其成分金属的差别不大。

  答案:D

  4.对物质性质进行研究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其中预测物质的性质在整个程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K与Na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K比Na的活泼性强。下面是根据Na的性质对K的性质的预测,其中正确的是( )

  A.因为K的活泼性强,比钠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钾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

  B.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产物是K2O

  C.K与水能够反应,但不如Na与水的反应剧烈,但产物都有氢气

  D.K可以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

  思路解析:K的活泼性比钠的强,K更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所以钾也应该保存在煤油中。K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但产物不是K2O,而是复杂的氧化物。K与水比Na与水的反应更剧烈,产物是氢气而不是氧气。

  答案:A

  5.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 ℃、80 MPa下合成出了金刚石,具有深远的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完全被还原为金刚石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可能转化为金刚石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的过程中,有一部分碳原子转化成了金刚石,另一部分变成了碳酸钠。

  答案:B

  6.实验室中,要使AlCl3溶液中的Al3+全部沉淀出来,适宜用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 B.Ba(OH)2溶液 C.盐酸 D.氨水

  思路解析:因为Al(OH)3溶于强酸、强碱,而不溶于弱碱,所以选D。

  答案:D

  7.可用作磁性材料的物质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思路解析:四种铁的化合物中,只有Fe3O4具有磁性。

  答案:C

  8.一般来说,多数合金(以硬铝为例)与其各成分金属相比较,合金的熔点____________,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_______________,其密度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一般来说,多数合金与其各成分金属相比较,合金的熔点低于其成分金属的熔点;强度和硬度则比其成分金属大。

  答案:较低 较大 较小

  9.用镁铝合金的废料头、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取MgCl2溶液和Al2(SO3)3溶液,只需通过四步反应完成,请依次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首先要利用镁和铝的性质不同,将镁和铝分离开,然后再按照要求通过一定化学反应制备目标产物。所利用的反应规律在化学里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此处实际也是一个过程。

  答案:(1)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NaAlO2+H2SO4+2H2O====Na2SO4+2Al(OH)3↓

  (3)2Al(OH)3+3H2SO4====Al2(SO4)3+6H2O

  (4)Mg+2HCl====MgCl2+H2↑

  10.有五种黑色粉末:铁粉、炭粉、氧化铜、硫化亚铁、二氧化锰,用一种试剂即能将它们鉴别开,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选用一种试剂即能与这些物质分别反应,又能产生不同的现象,才宜于鉴别。可选与其他物质反应较少的二氧化锰作为切入口,里学到的二氧化锰的反应是它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分别与其他物质反应也有不同的现象产生。浓盐酸与铁粉反应,有气体放出,溶液颜色变浅绿。氧化铜与浓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蓝。硫化亚铁与浓盐酸反应,溶液颜色变浅绿,同时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炭粉与浓盐酸不反应。

  答案:浓盐酸

  11.钛(Ti)因为具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常温下钛不和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反应,钛是航空、军事、电力等方面的必需原料。地壳中含钛铁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是:

  第一步:金红石、炭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通入Cl2制得TiCl4和一种可燃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在氩气的气氛中,用过量的镁在加热条件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1)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从上述所得产物中获得金属钛的步骤。

  思路解析:(1)第一步反应的反应物有TiO2、Cl2和C,产物有TiCl4和另一种可燃气体,从元素守恒来看,可燃气体中只能有C和O,那么它是CO还是CO2呢?在高温条件下,CO2的稳定性不如CO,即在高温条件下应为CO。第二步反应是置换反应,比较容易给出方程式。

  (2)反应中可能用到过量的金属镁,因钛不溶于强酸,所以可以用强酸将镁与钛分离开。

  答案:第一步:TiO2+2C+2Cl2 TiCl4+2CO C 第二步:(1)2Mg+TiCl4 2MgCl2+Ti

  (2)因钛不与强酸反应,所以可将上述产物溶于过量的盐酸中,然后过滤洗涤,即可得到纯净的钛。

  12.在铝质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在其中倒入10 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发现易拉罐突然变瘪了。

  (1)试解释易拉罐变瘪的原因。

  (2)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解释后一现象的原因。

  (4)写出反应过程中的两个离子方程式:

  答案:(1)易拉罐中的CO2与浓NaOH反应,致使易拉罐内气压降低,从而使易拉罐被大气压压瘪。

  (2)易拉罐又鼓起来。

  (3)浓NaOH与易拉罐(Al)反应产生H2,随着易拉罐内H2量的增多,易拉罐内气压增大。

  (4)CO2+2OH-==== +H2O?

  2Al+2OH-+2H2O====2 +3H2↑

  13.(2010全国理综Ⅰ,28)

  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表中空格:

  仪 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装置图可以看到A为CO2发生装置,B、D为洗气装置,C中产生O2,E为收集O2的装置。实验室中使用大理石(CaCO3)和HCl反应制取CO2,会混有少量HCl杂质,可以用NaHCO3饱和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NaHCO3+HCl====NaCl+H2O+CO2↑。生成的O2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

  C Na2O2 反应生成O2

  D NaOH 吸收没有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把E中的导管移出水面,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内,木条复燃,证明管中收集的是O2

【学习化学的4大技巧有哪些】相关文章:

英语学习有哪些技巧07-30

PS学习技巧有哪些09-03

有机化学的技巧有哪些04-01

科目二学习技巧有哪些03-19

科目二的学习技巧有哪些09-27

科目二有哪些学习技巧10-08

2017年学好中考化学的技巧有哪些09-23

理综化学考试有哪些答题技巧09-25

初三化学复习技巧有哪些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