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高二化学试卷的错题分析

时间:2021-06-21 09:32:40 化学 我要投稿

高二化学试卷的错题分析

  高二化学试卷错题分析篇一:高中化学易错题集锦

高二化学试卷的错题分析

  专题一 阿伏伽德罗常数

  【易错题1】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均为NA

  B.1.7g H2O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 NA

  C.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D.标准状况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 NA

  『错解分析』错选C,认为在Na2O2固体中,含有Na+和O- 两种离子,1molNa2O2固体中含有2molNa+和2molO- ,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 NA 。

  『正确解答』此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知识。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数,等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A错;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故其1.7g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其每个分子中含有的电子为18个,则其

  1.7g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9mol,数目为0.9NA,B对;Na2O2固体中,含有的是Na+和O22-两种离子,1mol固体中含有3mol离子,故其中的离子总数为:4 NA,C错;戊烷在标准状况下为液态,故其2.24L不是0.1mol,D错。

  『规律小结』进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正误判断的主要考查点有:①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②物质的组成;③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一些量之间的换算等,在解题时要抓住其中的易错点,准确解答。

  【易错题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 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A

  B.1mol羟基中电子数为10NA

  C.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D.常温常压下,22.4L乙烯中C-H键数为4NA

  『错解分析』选B或D。认为羟基-OH中有8NA个电子或10NA个电子;22.4L乙烯是1mol,1mol乙烯C-H键数为4mol。

  『正确解答』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查如下知识点①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②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等内容。A项,无论NH4+水解与否,根据元素守恒;B项,1mol羟基中有9NA个电子;C项,在该反应中,每生成3mol I2,转移5NA个电子;D项,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Vm不为22.4L/mol。综上分析得知,本题选A项。

  『规律小结』结合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判断一定量的物质所含有的某种粒子数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种高考试题中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这种题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丰富,在备考复习时应多加注意,强化训练,并在平时的复习中注意知识的积累和总结。

  专题二 氧化还原反应

  【易错题1】取17.4 g MnO2固体粉末与一定体积的浓盐酸(含溶质0.4mol)共热制取氯气(假设HCl挥发损失不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MnO2作催化剂

  B、盐酸未完全反应

  C、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

  D、反应产生2.24L氯气(标况)

  『错解分析』选C、D。根据该反应中量的关系:

  MnO2——4HCl可知,该反应中MnO2过量,因此HCl完全反应。又因该反应中只有一半的HCl作还原剂(另一半为起到酸

  的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盐酸有一半被氧化(0.2mol),得到

  2.24L的氯气。错误原因:静态考虑反应问题,忽略盐酸浓度变化引起还原性变化的事实。

  『正确解答』随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对应的还原性逐渐减弱,直至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被停止。因此该反应过程中,虽然MnO2过量,盐酸也不可能完全反应,同样的,收集到的气体也不可能是2.24L。但是不论如何,参与反应的盐酸一定有一半被氧化(对应的量一定少于0.2mol)。因此正确选项为C。

  『规律小结』许多物质的氧化(还原)性会受浓度变化的影响,并在一些具体的反应中表现出来。例如,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能够发生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硫酸浓度变小,氧化性逐渐减弱,最终反应将停止;若参加反应的金属为Zn等活泼金属,则当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转化为稀硫酸)时,又会有H2产生。又如,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反应生成NO2,随反应进行,浓度减小,氧化性将有所减弱。当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反应产物变为NO。在解此类问题时,必须要打破常规,“动态”地考虑反应进行问题。这类问题也常在化学计算中出现。)

  【易错题2】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 『错解分析』由于2Br -+ Cl2=Br2 + 2Cl-,根据题意,有50%-的Br被氧化,即有0.02mol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气的体积为0.224L。选A。错误原因:忽略离子还原性强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氧化性)越强的物质(或微粒)优先参与氧

  化还原反应。

  『正确解答』由于Fe2+还原性比Br -强,当往FeBr2中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依次为:1)Cl2+2Fe2+=2Cl -+2Fe3+;2)Cl2+2Br -=2Cl -+Br2。因此溶液反应中反应的情况应该是:Fe2+被完全氧化并有50% Br— 被氧化。根据电子得失关系,Fe2+、Br—离子失去的电子总数(0.02mol+0.02mol=0.04mol)等于Cl2得到的电子总数。由于每个Cl2在反应中得到2个电子,因此Cl2的物质的量为0.02mol,其体积为0.448L。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规律小结』分析多种离子共存的溶液体系的电解问题时,必须考虑离子反应次序——对于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的离子,电解过程中一般优先放电。

  专题三 离子反应

  【易错题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 Na+ NO3- Cl-

  B.K+ Na+Cl-NO3-

  C.K+Na+ Cl-AlO2-

  D.K+ NH4+SO42- NO3- 『错解分析』错选C。认为隐含条件条件“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标示溶液显酸性,AlO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错在把隐含信息理解错了。

  『正确解答』首先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 mol·L-1,即溶液为强酸性或强碱性;再者要注意到题目中加着重号的两字“一定”能共存.A中Al3+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C中AlO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中NH4+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所以只能选B.

  『规律小结』离子共存是常见题型,同学们必须掌握做离子共存题的方法.在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时应注意“五看”:一看题干的限制条件.一般加入指示剂显什么颜色,溶液呈酸性、碱性或中性;pH值等于几或pH值大于7、小于7、等于7;溶液是否为无色.二看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是阴阳离子结合,如果是弱酸如:H2CO3 、H2S、H2SO3、H2SiO3、HF、HClO、CH3COOH等,弱碱如NH3·H2O,难溶物如Fe(OH)3、Al(OH)3、Cu(OH)2、Mg(OH)2、AgCl、BaSO4、CaCO3等.难电离的物质如H2O 等,则不能大量共存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如HCO3-、HS-、HSO3-、H2PO4- 、HPO42-)与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三看离子之间能否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一般在酸性条件下,MnO4-、NO3-、ClO-可氧化S2-、I-、Br-、SO32-、Fe2+等;Fe3+可氧化S2-、I-,而不能大量共存.四看离子之间能否发生 络合反应.如果溶液中含Fe3+和SCN-,二者不能大量共存,会形成络离子.五看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双水解反应.如果溶液中含有可水解的阴离子如AlO2-、S2-、CO32-、HCO3-等,又含有可水解的阳离子如Fe3+、Al3+、Zn2+、NH4+等,则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易错题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Fe2++Cl2=Fe3++2Cl-

  B.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

  C.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Ca(HCO3)2+2H+=Ca2++2H2O+2CO2↑

  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2Cl2+2OH- =3Cl-+ClO3-+H2O

  高二化学试卷错题分析篇二:错误分析篇--高中化学常见错例分析结题报告

  高中化学常见错例分析结题报告

  一、忽视物质反应的变化性

  【例题1】将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22.4mL(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10-3mol B.1.6×10-3mol C.2.2×10-3mol D.2.4×10-3mol

  [错误解答]由于硝酸为浓硝酸,因此铜与浓硝酸发生如下的反应: 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 反应中得到的气体为NO2。根据方程式中铜与硝酸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可38.4?10?3

  ?2.4?10?3mol,选D 以推知硝酸的物质的量为4?64

  [错误原因]没有考虑到硝酸浓度的变化而引起气体产物的变化。

  [正确解答]根据题意,38.4mg铜跟适量的浓硝酸反应,随反应的进行,硝酸的浓度发生变化。由于硝酸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因此无法直接确定反应产物是NO2还是NO2与NO组成的混合物。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反应中,硝酸转化为硝酸铜、氮氧化物(其实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以可以推知气体为NO2与NO组成的混合物)。根据反应前后氮的守恒关系,参与反应的硝酸物质的量等于

  Cu(NO3)2、NO2、NO物质的量总和。因此,硝酸的物质的量为:36.4?10?322.4?10?3

  2???2.2?10?3mol。因此答案为C 6422.4

  【例题2】标准状况下,往100mL 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Cl2,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则通入的氯气的体积是( )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

  ---[错误解答]由于2Br + Cl2=Br2 + 2Cl,根据题意,有50%的Br被氧化,即有0.02mol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气的体积为0.224L。选A。

  [错误原因]忽略离子还原性强弱。

  [正确解答]由于Fe2+还原性比Br-强,因此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因此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应该是:Fe2+先被完全氧化,然后Br-再被氧化50%。消耗的氯气的体积为0.448L。应该选C。

  二、对概念片面理解

  【例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②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③硝酸和氢硫酸均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④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A.都正确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

  [错误解答]选B。1)由于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2)CO2、SO2、P2O5等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因此“所有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说法正确;3)硝酸是强氧化性的酸,没有还原性;而氢硫酸是强还原性的酸,没有氧化性;4)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的表现,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因此选项B正确。

  [错误原因]片面地理解化学概念和有关物质的性质。

  [正确解答]1)由于同素异型现象的存在,同种元素可以形成几种同素异型体,如O2和O3、

  红磷和白磷等,都属于氧和磷的两种同素异型体。当O2和O3或红磷和白磷混合在一起时,虽然只有一种元素,但却组成了混合物。2)虽然大部分酸性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但有些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3)虽然硝酸是强氧化性酸、氢硫酸是强还原性酸,但由于两种酸都不稳定,自身分解时,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4)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就是化学反应的实质。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

  三、不善于处理多步反应

  【例题4】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 + 2H2O==Fe(OH)2 + 2H+ 若往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 )

  A.绿色变深 B.变得更浅 C.变黄绿色 D.不变

  [错误解答]A。由于硝酸亚铁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当往该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促使水解平衡向左移动。使得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浓度增大。因此溶液的浅绿色加深。

  [错误原因]忽视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强氧化性,使得在加入盐酸时,亚铁离子被氧化。

  [正确解答]由于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显强氧化性。当往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盐酸时,溶液中的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因此溶液呈黄绿色。正确选项为C。

  四、机械简单地迁移

  【例题5】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化合物往往在结构和性质上很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下列对PH4I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 B.加热时PH4I可以分解,而且有颜色变化

  C.它可以跟NaOH反应 D.它可有PH3和HI化合而成

  [错误解答]选A、B。根据题目信息,PH4I的结构和性质和NH4Cl一样,而NH4Cl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为NH3和HCl,也可以有NH3和HCl反应得到NH4Cl;且NH4Cl会和碱反应。

  [错误原因]机械简单地迁移。在注重共性的同时,忽略差异性一面,因而漏选。

  [正确解答]分析同“错误解答”。应该注意的是,PH4I分解生成PH3和HI,HI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生成H2和有颜色的I2(注意:NH4Cl分解生成NH3和HCl,HCl不容易分解)。因此B是正确的。本题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五、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

  【例题6】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 )

  A.NH4+B.Mg2+ C.Fe2+ D.Al3+

  -[错误解答]选A。由于NH4+与OH作用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释放出

  氨气,因此离子浓度将减小。

  [错误原因]因不能掌握Fe(OH)2的强还原性而漏选。

  [正确解答]本题不仅NH4+离子会减少(原因见“错误解答”),而且,当往溶液中加入氢氧化

  2+钠时,Fe会生成Fe(OH)2沉淀。Fe(OH)2具有具有强还原性,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转化为Fe(OH)3(题目具备氧化的条件),再加盐酸时,溶解为Fe3+。因此Fe3+也会大量减少。本题正确选项为A、C。

  【例题7】有甲基、苯基、羟基、羧基两两结合的物质中,具有酸性的物质种类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错误解答]选A.根据有机物官能团性质,羧基和酚羟基具有酸性。因此本题具有酸性的物质可以是CH3-COOH、C6H5-COOH、C6H5-OH。

  [错误解答]由于不熟悉碳酸的结构而被忽视。

  [正确解答]总体思路同“错误解答”,但必须注意,当羟基和羧基结合时,得到这样的一种物质:HO-COOH,化学式为H2CO3,即碳酸,也具有酸性。因此具有酸性的物质共有4中,选B。

  六、忽视特殊性质

  【例题8】1824年法国巴拉尔发现溴。在他以前,有一家工厂曾将一瓶红棕色的液体送给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检测,李比希凭经验武断地认为该液体为氯化碘(化学式为ICl,性质和溴非常相似)。后来看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报道后,忏悔不已。下列关于ICl的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I-Cl键为极性共价键

  B.ICl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C.该物质在反应中通常体现氧化性

  D.在反应ICl+2NaOH=NaCl+NaIO+H2O中作氧化剂

  [错误解答]选B。由于ICl成键原子不同,因此ICl是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而且由于ICl性质和Br2相似,Br2在反应中通常作氧化剂(包括在与氢氧化钠反应中),因此该物质在反应中通常做氧化剂,呈现氧化性。

  [错误原因]机械迁移,没有认真分析ICl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而导致漏选答案。

  [正确解答]思路同“错误解答”。应该注意在ICl+2NaOH=NaCl+NaIO+H2O反应中,ICl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并没有改变,因此不是氧化剂。因此本题选项为B、D。

  七、审题不认真

  【例题9】某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HCl、NH3和水蒸气中的两种或多种,当混合气体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③浓硫酸(无明显变化),④灼热的氧化铜(变红),⑤无水硫酸铜(变蓝)。则可以判断混合气体中( )

  A.一定没有CO2,肯定有H2 B.一定有H2、CO2,和HCl

  C.一定有CO、CO2 和水蒸气 D.可能有CO2、NH3和水蒸气

  [错误解答]选择A。由于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浑浊现象,因此混合气体中没有CO2,故选A。也有学生因为看到混合气体通入如下溶液及看到如下的现象:①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②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由于这两种现象的“矛盾”,很多学生无从作答。

  [错误原因]审题不认真,没有抓住“依次”这一关键;而且由于逻辑推理能力不强而无从作答。

  [正确解答]必须抓住现象: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原因有两种:1)混合气体中无二氧化碳;2)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同时也有HCl,在这样的条件下,由于石灰水优先和HCl反应,也观察不到沉淀。气体通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这里的沉淀一定是碳酸钡,因此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同样的也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Cl,并溶解在澄清石灰水中。气体通入“浓硫酸(无明显变化)”,并不能说明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水蒸气,但可以说明通过该装置后出来的气体中一定没有水蒸气,为后面的推断奠定基础。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变红)”,说明混合气体中有H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气体通入“无水硫酸铜(变蓝)”,证明前面推断是正确的。综观推断过程,不能确定是否有CO、水蒸气。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八、对重点难点的知识点的处理:

  【例题10】将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

  近于( )

  A.(10-8+10-10)/2 mol/LB.(10-8+10-10)mol/L

  C.(10-14 -5×10-5)mol/L D.2×10-10 mol/L

  [错误解答]因为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的[H+]分别为10-8+10-10 mol/L,而且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因此混合后溶液的c(H+)=(10-8+10-10)/2 mol/L。选A。

  -[错误原因]直接应用溶液中c(H+)来求解,忽略溶液中c(OH)>c(H+)和OH—对水电离平衡的

  影响。

  -[正确解答]由于碱溶液中的c(OH)>c(H+),这就决定了不能用混合前溶液中的c(H+)直接求

  -混合后溶液的c(H+),一定要先求出混合后溶液中c(OH),在换算成混合后的c(H+)。根据

  -水离子积常数知,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的c(OH)分别为10-6和10-4mol/L,

  -因此混合后溶液的c(OH)=(10-6+10-4)/2 mol/L,可近似看作为10-4/2 mol/L。根据水的离

  子积常数可知,混合后溶液的c(H+)=2×10-10 mol/L。因此应选D。

  九、考虑不全

  【例题11】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 )

  A.m?nn?m2m?nn?2m B. C. D. 14142828

  [错误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

  [错误原因]没有考虑该元素化合价为偶数的情况。当K为偶数时,硫酸盐的化学式应该是R(SO4)k/2。

  [正确解答]假设该元素化合价为k,若k为奇数,则硝酸盐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2(SO4)k。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2R+96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2m-n)/28,答案为C;当k为偶数时,则硝酸盐的化学式为R(NO3)k,硫酸盐的化学式为R(SO4)k/2。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该元素的硝酸盐、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R+62k、R+48k,结合题目给出的两种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n,可推知k值为(m-n)/14,答案为A。

  针对学生的错题情况,现在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备课组认为有以下解决的方案。

  化学学科学科特点“繁,乱,杂”, 一些重点难点具有逻辑性强,抽象性等特点,例如高中化学难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溶液的浓度,氧化还原反应等等,学生的理解相对困难。那么首先,我们对于化学的高中课程情况进行分析:学生要弄清楚其脉络关系。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从高一到高三课本一直在逐步阐述他的原理,计算及应用.因为高中化学研究的是反映的本质:电子的得失或偏离.所以这是首要核心,其中包括氧化还原反映,离子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这是高中第一大原理.理论知识还包括重要的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研究可逆反应,电离平衡研究溶液中离子的关系,离子反应是其的基础.。以上是理论知识,还一大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就是研究元素中的递变规律,这不仅在理论知识中重点讲述,也通过元素与化合物的学习体现.整个高中会研究碱金属,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金属(特别是铁,镁,铝,铝是两性金属,铜会穿插学习).所以化合物间的关系与推断也相当重要.

  有机化学也是一大块,但只要学好他几类物质就行了,高中对有机化学要求不太高.主要是烃

  (含碳氢有机物)包括:烷,烯,炔,苯等,烃的衍生物(除碳氢还有其他元素的有机物)包括醇,醛,氛,羧酸,酯.然后和有机物间的同分异构是一大重点,有机中的糖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要求不高. 然后是计算.高中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彻底优化了初中许多错综复杂的计算,其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很重要,其中老师会讲到的克拉伯龙方程在物理热学中也有应用.计算会慢慢讲诉贯穿整个高中,逐步加难.这也是重点.

  最后更重要的是实验,这是高考中很不易得全分的部分.需要平时积累,在搞清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多看一些拓展的实验可以拓展思维有助于适应高考要求.实验应该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差距的部分是混合物的计算。

  理清楚高中阶段知识点分布后,我们提出对学生我们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

  一、认真阅读化学课本

  化学课本是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阐述教材内容的教学用书,抓住课本,也就抓住了基础知识,应该对课本中的主要原理,定律以及重要的结论和规律着重去看、去记忆。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它能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

  看化学书的程序一般分三步。

  1.全面看:全面看一节教材,把握一节书的整体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初步整体印象,要做到能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和本质的问题。

  2.抓关键:在全面看的基础上,抓住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用语重点看,认真反复琢磨。

  3.理思路:看书时要积极思考,重点知识要掌握,难点知识要逐步突破。

  总之,看书的程序可概括为:“整体枣部分枣整体”,即整体感知,部分探索,整体理解。

  二、重视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 。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鉴别与鉴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时,一般都要以实验为手段加以验证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结论,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从简单的常用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训练到复杂实验的设计都要认真操作、大胆试验。在设计实验时要做到科学合理,即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现象明显。对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掌握实验的原理、步骤、现象和要领,课本中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好机会,要积极参与认真去做。

  高中化学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 实验,同时还有相当数量可利用实物、图片、模型,通过观察培养和教给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加强直观性教学,不仅能给学生以启示,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使抽象要领具体化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三、重视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用语枣学习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所特有的,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不懂化学用语,学习化学就不能入门。所以,掌握它是很重要的。

  (二)写好记好化学式的方法

  1.掌握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2.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

  (三)掌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1.抓住反应规律

  2.联系实验现象写好记好化学方程式

  高二化学试卷错题分析篇三:2015年高一化学经典易错题集锦及分析

  高一化学易错题集锦及分析一 元素化合物与化学概念部分

  【易错题】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Na2CO3 B、KHCO3C、Al2O3 D、NaHSO4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两点:

  (1)弱酸的酸式盐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例如B选项:HCO-

  3+H+=H2O+CO2↑;HCO3+OH=H2O +CO32

  (2)Al2O3是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这是在初高中知识衔接讲解物质分类提到的。反应方程式到高二学,现在了解:Al-

  2O3+6H+=3H2O+2Al3+;Al2O3+2OH=2AlO2+H2O。以后既能和强酸又能和强碱反应的物质将拓展为一个小专题,现在就要注意积累。 答案:BC2、下列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2O2是淡黄色固体,久置于空气中变成Na2OB、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只作氧化剂

  C、用Na2O2漂白过的织物、麦杆等日久又渐渐变成黄色

  D、Na2O2放入饱和NaOH溶液中,放出大量的O2,并有白色固体析出

  解析: A选项应中Na2O2久置于空气中会变成Na2CO3;B选项Na2O2与水的反应中,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是氧化还原中的歧化反应;C选项Na2O2由于强氧化性而漂白物质,漂白之后不会再变色;D选项饱和NaOH溶液中放入Na2O2,由于Na2O2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O2,水少了,溶质NaOH增多了,会有白色固体NaOH析出。其中C选项可漂白的物质也应总结成小专题,现阶段学过的有:活性炭,吸附褪色,物理变化;Na2O2、HClO由于强氧化性褪色,化学变化。以后注意继续补充。 答案:D

  3、经过下列试验,溶液仍为澄清透明的是( )

  A、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B、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C、C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KOH溶液 D、少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

  解析: A选项会发生化学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生成的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a2CO3,而且通过反应溶剂水少了,溶质的质量增加了,所以肯定有NaHCO3固体析出。B、C选项重点考查弱酸的酸式盐和碱的反应,B选项反应生成Na2CO3和水,溶液仍澄清透明,C选项反应生成有CaCO3沉淀。D选项很多同学误认为反应,其实不发生反应,因为CO2通入水中只能得到极少极少碳酸根,难以与钙离子生成沉淀,或者认为如果反应,碳酸制备了盐酸,弱酸制备强酸,不合理,且生成的CaCO3在盐酸中不能存在。 答案:BD

  4、用金属钠制取Na2O通常采用下法:2NaNO2+6Na=4Na2O+N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不采用Na在氧气中燃烧获得Na2O的原因是 。 (2)上述方法的优点是 。

  解析: 在评价一种制备方法优缺点时,通常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反应原理可行,其次在方案可行的情况下从反应物、产物、反应条件三角度分析,包括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实验条件容易达到等方面。 答案:

  (1)N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Na2O2,不生成Na2O;

  (2)生成的氮气将生成的氧化钠与空气隔绝,防止了外界环境的干扰,生成的氧化钠不会变质。5、下列各反应的反应式或离子方程式中,能够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次氯酸光照下分解:

  2HClO

  2HCl+O2↑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Ca(ClO)2+CO2+H2O====CaCO3↓+2HClOC、次氯酸与氢氧化钠中和:HClO+NaOH====NaClO+H2OD、次氯酸与H2SO3作用:HClO+H2SO3====H2SO4+HCl

  解析: A选项证明次氯酸不稳定;B选项证明次氯酸酸性弱于碳酸,是弱电解质;C选项证明次氯酸有酸性;D选项证明次氯酸有氧化性。 答案:B

  6、 G、W、X、Y、Z均为含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化关系(未配平):①G→W+NaCl②W+H2O

  X+H2↑

  ③Y+NaOH→G+W+H2O ④Z+NaOH→W+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的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A、W、G、Z、Y、X B、G、Y、W、Z、XC、G、Y、Z、W、X D、Z、X、G、Y、W

  解析: 题目告知几种物质均为含氯的含氧化合物,说明其中氯元素皆正价。①G→W+NaCl,氯的化合价有降低为-1价,则必有升高,即氯的化合价W>G;②W+H2

  O

  X+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

  氯元素的化合价就要升高,即X>W ③Y+NaOH→G+W+H2O,结合氯气与NaOH的反应,可得出这是歧化反应,Y中氯的化合价必处于G、W之间,结合 ① 可得:W>Y>G ④与③同理。本题重点考查对氧化还原得失电子的灵活应用。 答案:B二、基本概念

  1、下列物质,用酒精灯加热时能分解生成酸酐(即酸性氧化物)的是( )A、KClO3B、Cu(OH)2 C、CaCO3 D、NH4HCO3

  解析: 本题中四个选项加热都可以分解,A选项分解生成KCl和氧气;B选项代表不溶性碱受热皆可分解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此时得到的金属氧化物皆为碱性氧化物;C选项代表不溶性碳酸盐受热皆可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CO2,CO2是酸性氧化物,是碳酸的酸酐,但此时加热需要800摄氏度以上,酒精灯温度最高只能500度左右;D选项代表铵盐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即可分解,生成NH3、CO2和H2O。本题容易错在对反应条件的选择。 答案:D

  2、怎样理解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关键问题之一,试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述理由。

  (1)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物。(2)盐溶液里一定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 答案:

  (1)不正确,如果此物质是纯净物,则该物质一定是氧化物,但是若该物质是混合物,例如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则该物质不是氧化物。

  (2)不正确,例如铵盐(如NH4NO3)溶液中就没有金属阳离子。3、下列物质中,含有自由移动的Cl-的是( )

  A、KClO3溶液 B、MgCl2溶液 C、液态HCl D、熔融NaCl

  解析: A选项ClO-

  3原子团中的氯不会出氯离子,BCD中都有-1价的氯,但是BD是盐,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会出自由移动的Cl-,而C选项HCl是共价化合物,在液态时无离子存在,只有在溶液中水的作用下,才会电离出氯离子。 答案:BD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不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后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解析:A选项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是同种元素被氧化还原,例如氯气与水的反应;B选项非金属单质也可以是还原剂,如H2;C选项也可以被氧化,如氯离子变氯气;D选项如Fe3+被还原可得到Fe2+。答案:B D5、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0

  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 )A、Cl2 B、KMnO4 C、FeCl3D、HCl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通过三个反应,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可得出氧化性强弱顺序为:KMnO4> Cl2> FeCl3> I2,还原性顺序为:I-

  >Fe2+>Cl

  。除去I-,就是将I-氧化成碘单质,而不影响Fe2+和Cl-即两者不被氧化,可加入的试剂选择相对只能氧

  化I-的弱氧化剂FeCl3。 答案:C

  6、下列粒子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A、Na+ B、Al3+ C、Cu2+D、Fe2+

  解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金属单质还原性越弱,即失电子越难,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即得电子越容易。 答案:C

  7、关于离子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B、因为溶液中的阴、阳离子总数相等,所以溶液呈电中性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D、能导电的物质是电解质,不能导电的物质是非电解质

  解析: B选项前半句应改为阴、阳离子所带的负正电荷总量相等;C选项溶液的导电能力决定于离子浓度,强电解质溶液很稀,导电能力照样较差;D选项在熔化或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才是电解质,两种情况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答案:A

  高一上学期化学错题集锦及分析二

  化学计算部分

  一、基本概念计算1、溶液浓度 例题1:

  密度为1.45g·cm-3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直至沉淀完全为止,已知沉淀物的质量与原硫酸溶液的质量相等,则原硫酸溶液的浓度为( )

  A、29. 6% B、42.1% C、14.8mol/LD、6.22mol/L 例题1:

  H2SO4+BaCl2=BaSO4↓+2HCl

  w(H2SO4)=m(H2SO4)/m(H2SO4溶液)=m(H2SO4)/m(BaSO4)=98/233=0.421

  C=1000ρw/M=1.45 g/mL×1000 mL×0.421/98 g/mol=6.22 mol/L 答案:BD

  2、溶解度计算

  例题2:t℃时,将某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无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析出晶体3g,第三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原温度时析出晶体质量应为( )A、等于3gB、大于或等于3g C、小于或等于3g D、无法确定

  解析: 不饱和溶液(蒸发10g水)=不饱和溶液或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饱和溶液(蒸发10g水&析出晶体)=饱和溶液 ++++++++

  第二步溶液由不饱和(也可能饱和)蒸发10g水变为饱和时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能溶解的溶质大于或等于3g。 答案:B

  3、溶液稀释例题3:

  密度为0.91g/cm3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即质量分数为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

  A、等于12.5%B、大于12.5% C、小于12.5% D、无法确定

  例题4:

  将质量分数分别为5X%和X%的硫酸等体积混合后,其质量分数为( )A、大于3X% B、等于3X% C、小于3X% D、无法确定

  例题5:

  质量分数相同的浓氨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各取等体积分别与等体积水混合,所得氨水质量分数为a%,所得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b%,问a与b关系。

  这三道题均为溶液稀释问题中的等体积混合与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浓度比较问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①若溶液密度>1(水的密度),如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则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若溶液密度<1,如 氨水,则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②若溶液密度>1,则(与水或与同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浓度:等体积>等质量; 若溶液密度<1,则(与水或与同种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浓度:等体积<等质量;

  ③对于同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均表示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所以物质的量浓度越大,溶质质量分数必然越大。 答案:C、A、b>a

  二、化学计算方法(一)守恒法

  例题6: 体积比是3:2:1、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溶液中Cl-浓度比是( ) A、3:2:1B、1:2:3C、1:1:1D、3:4:3

  三种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则Cl-的浓度之比为1:2:3,与溶液体积无关。

  例题7: 在S+2KNO3+3C=3CO2+K2S+N2↑ 的反应中,若有32g S被还原,则被S氧化的C质量是( )

  A、36g B、24g C、12g D、6g

  根据电子守恒,1 mol S 被还原必有0.5 molC被S氧化,即32g S 能氧化6gC。

  答案:D注意: 该反应中被KNO3氧化的C不能计算在内。

【高二化学试卷的错题分析】相关文章:

高二化学试卷分析范文03-25

高考化学易错题分析03-22

化学试卷分析03-25

高二化学期末试卷分析03-21

分析化学试卷03-25

期末化学试卷分析精选03-26

高二英语试卷分析07-02

关于高考化学试卷的分析03-25

有关高三化学试卷的分析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