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知识

时间:2023-12-22 09:17:38 化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知识,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化学知识

  九年级化学知识 1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般的氢原子无中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纯净物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H2、O2、N2、Cl2等、共价化合物、一些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磷、硫等。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酸、碱、盐

  1、固体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所以酸碱盐溶液能导电,但有机物溶液不导电。

  2、氯酸钾溶液中不含有自由移动的氯离子,只含有自由移动的氯酸根离子

  3、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所以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4、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酸性)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但一定是碱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盐溶液,但溶液显碱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HX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

  i.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遇HX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ii.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②酸除了HNO3和浓H2SO4,氧化性强,与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iv. 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一定反应)

  v. 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7、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7时溶液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7时呈碱性。PH=0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

  蒸馏水的pH=7(雨水的pH<7显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要使pH升高可加碱(可溶性碱)或水,要使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

  测定pH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测定时,用玻璃棒把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溶液的pH值。pH数值是整数。

  8、碱的通性

  由于碱在水溶液里都能电离而生成OH-离子,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石蕊不变色。

  三、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反应后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小结: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不变的是:

  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②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

  ③原子的种类

  ④原子的数目

  ⑤原子的质量。一定改变的是:

  ①物质的种类

  ②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守的两个原则:

  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表示两边各原子的数目必须相等。

  四、溶液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的溶液的方法是:

  ①加水

  ②升温

  不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

  ②降温

  ③蒸发溶剂

  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

  ①加水

  ②降温

  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在20℃时,易溶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可溶物质的溶解度1g—10g,微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1g,难溶物质的溶解度为<0.01g。

  分离:KCl和MnO2方法为过滤,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NaCl和KNO3方法为结晶,步骤:溶解、冷却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NaCl)。

  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比较大的物质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来得到晶体(如KNO3、CuSO4)

  冷却饱和CuSO4溶液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CuSO4/5H2O。

  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盐酸中溶质是HCl,石灰水中溶质为Ca(OH)2,食盐水中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五、空气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用红磷测定时的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钟罩内水面逐渐上升,水面上升约1/5体积。(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混合物)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六、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4、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通的是直流电。

  七、氧气(O2)及其他气体

  氧气(O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氢气(H2)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可燃。

  二氧化碳(CO2)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是CO2的固体。

  一氧化碳(CO)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可燃。

  甲烷(CH4)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可燃。俗名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八、化学方程式

  1、氧化反应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反应的现象是: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更旺,放出热,发出白光。

  硫粉在空气、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反应的现象是:在空气中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

  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反应的现象是: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反应的现象是: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氧化镁。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反应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注意点:预先放入少量水或一层沙,防止生成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反应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反应的现象是: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反应的现象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 2CuO + H2O + CO2↑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 MnO2 2KCl + 3O2 ↑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 + CO2↑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反应的现象是: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出现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反应的现象是:黑色变成红色,同时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CuSO4 + H2O

  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Ca(OH)2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CaCl2 + 2H2O

  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CaO + 2HCl CaCl2 + H2O

  九年级化学知识 2

  一、化学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二、其它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

  (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

  (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球形漏斗、容器、导气管。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

  (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写出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

  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蓝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铜绿):绿色固体黑色固体:碳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白色固体:无水硫酸铜(CuSO4)、氯酸钾、氯化钾、氧化镁、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硫酸锌

  紫黑色:高锰酸钾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3、由双原子构成分子的气体: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结构中哪部分决定:

  ①、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②、元素的分类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③、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④、元素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⑤、相对原子量由质子数+中子数决定。

  35、学过的有机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从宏观和微观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可归纳为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1)五个不改变:认宏观看元素的种类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从微观看原子质量、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不变;

  (2)两个一定改变:认宏观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3)一个可能改变:分子的总和可能改变。

  37、碳的两种单质:石墨、金刚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8、写出下列物质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沼气:CH4、煤气:CO、水煤气:CO、H2、天然气:CH4、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石灰浆、熟石灰、石灰水:Ca(OH)2、生石灰:CaO

  大理石、石灰石:CaCO3

  九年级化学知识 3

  一、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2、黑色固体:石墨、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硫:淡黄色▲ Cu2(OH)2CO3为绿色

  4、溶液的颜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其余溶液一般不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盐和碱):①盐: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 等②碱: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白色↓:其余碱。

  6、(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7、有毒的,气体:CO 液体:CH3OH 固体:NaNO2 CuSO4(可作杀菌剂 ,与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蓝色的粘稠状物质——波尔多液)

  三、物质的溶解性

  1、盐的溶解性

  含有钾、钠、硝酸根、铵根的物质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 的化合物只有BaSO4 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 的物质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碱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碱有:氢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和氨水,其他碱不溶于水。难溶性碱中Fe(OH)3是红褐色沉淀,Cu(OH)2是蓝色沉淀,其他难溶性碱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 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钠(碱性氧化物+水→碱)

  九年级化学知识 4

  一、水的组成

  1、水的组成:

  水是纯净物,是一种化合物。从宏观分析,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从微观分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没有味道的液体,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密度为1g/cm3,能溶解多种物质形成溶液。

  (2)化学性质: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水还可以与许多单质(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盐等多种物质反应。

  二、氢气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2、化学性质——可燃性。

  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唯一的生成物是水。

  注意: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验纯。(验纯的方法: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瓶口向下移进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需再收集,再检验;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三、分子

  1、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特征:

  (1)分子很小,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并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度也就越快。

  (3)分子间有作用力和间隔。不同的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通常不等于几种液体的体积简单相

  加,就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和间隔。(热胀冷缩)

  四、原子

  1、定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

  3、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3)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4)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九年级化学知识】相关文章:

关于氮气的化学知识01-27

化学知识参考文07-07

化学入门基础知识04-02

分析化学知识总结04-12

化学海洋知识汇总04-24

化学知识的有效记忆方法04-18

生活中的化学小知识01-26

化学与生活趣味小知识01-27

铁的化学知识点09-23

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的归纳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