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

海南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时间:2021-06-14 16:02:44 化学 我要投稿

海南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考试中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实验现象的理解,海南的学生首先就要将基础知识过关。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必备的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海南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化学易错知识

  常错点1 错误地认为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辨析 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是两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CrO3、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和NO2等。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是两性氧化物,CrO3是酸性氧化物。

  常错点2 错误地认为胶体带有电荷。

  辨析 胶体是电中性的,只有胶体粒子即胶粒带有电荷,而且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常错点3 错误地认为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过程就是化学变化。

  辨析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从微观角度看就是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只有化学键断裂或只有化学键生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破坏了其中的离子键,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熔化或破碎过程破坏了其中的化学键,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过程形成了化学键,这些均是物理变化。

  常错点4 错误地认为同种元素的单质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辨析 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常错点5 错误地认为气体摩尔体积就是22.4 L·mol-1

  辨析 两者是不同的,气体摩尔体积就是1 mol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占有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可能是22.4 L,也可能不是22.4 L

  常错点6 在使用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时忽视物质的状态或使用条件。

  辨析 气体摩尔体积或阿伏加德罗定律只适用于气体体系,既可以是纯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对于固体或液体不适用。气体摩尔体积在应用于气体计算时,要注意在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 4 L·mol-1

  常错点7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错误地应用溶剂的体积。

  辨析 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衡量标准是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因此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应用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常错点8 在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忽视溶液体积的单位。

  辨析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时,要用到溶液的密度,通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在进行换算时,易忽视体积单位的不一致。

  常错点9 由于SO2、CO2、NH3、Cl2等溶于水时,所得溶液能够导电,因此错误地认为SO2、CO2、NH3、Cl2等属于电解质。

  辨析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范畴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本身电离出阴、阳离子,否则不能用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作为判断其是否是电解质的依据。如SO2、CO2、NH3等溶于水时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它们与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电解质的缘故。

  常错点10 错误地认为其溶液导电能力强的电解质为强电解质。

  辨析 电解质的强弱与溶液的导电性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导电性的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电解质的强弱与其电离程度的大小有关。

  高中化学选修四知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注意:

  (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 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也减小, V正减小,V逆也减小,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大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缩小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体积增大方向移动。

  注意:

  (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高中化学选修三知识

  1、共价键的分类和判断:σ键(“头碰头”重叠)和π键(“肩碰肩”重叠)、极性键和非极性键,还有一类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

  共价键三参数:

 

概念

对分子的影响

键能

拆开1mol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

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长

成键的两个原子核间的平均距离(单位:10-10米)

键越短,键能越大,键越牢固,分子越稳定

键角

分子中相邻键之间的夹角(单位:度)

键角决定了分子的空间构型

  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热=所有反应物键能总和-所有生成物键能总和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3、键的极性: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用电子对发生偏移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相同,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4、分子的极性:

  (1)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的分子

  (2)非极性分子: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相重合的分子

  分子极性的判断:分子的极性由共价键的极性及分子的空间构型两个方面共同决定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的比较: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形成原因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均匀,对称

整个分子的电荷分布不均匀、不对称

存在的共价键

非极性键或极性键

极性键

分子内原子排列

对称

不对称

  5、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

  常见分子的类型与形状比较:

分子类型

分子形状

键角

键的极性

分子极性

代表物

A

球形

   

非极性

HeNe

A2

直线形

 

非极性

非极性

H2O2

AB

直线形

 

极性

极性

HClNO

ABA

直线形

180°

极性

非极性

CO2CS2

ABA

V

≠180°

极性

极性

H2OSO2

A4

正四面体形

60°

非极性

非极性

P4

AB3

平面三角形

120°

极性

非极性

BF3SO3

AB3

三角锥形

≠120°

极性

极性

NH3NCl3

AB4

正四面体形

109°28′

极性

非极性

CH4CCl4

AB3C

四面体形

≠109°28′

极性

极性

CH3ClCHCl3

AB2C2

四面体形

≠109°28′

极性

极性

CH2Cl2

           

直 线

三角形

V

四面体

三角锥

V H2O

  6、原子晶体:所有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成的晶体或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

  7、典型的原子晶体有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

  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的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碳环中有6个碳原子,每个碳原子与周围四个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晶体硅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二氧化硅晶体是空间网状结构,最小的环中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每个硅原子与4个氧原子成键,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成键。

【海南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相关文章:

海南高考化学必背知识总结01-09

高考必备的化学重点知识总结12-01

高考化学必背知识重点总结12-01

广东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01-09

重庆高考化学重点知识总结01-09

高考化学必背的知识重点归纳12-01

浙江高考化学重点知识归纳01-11

化学高考复习重点知识归纳01-09

天津高考化学重点知识归纳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