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

高考物理知识点

时间:2021-11-09 16:24:45 高考备考 我要投稿

高考物理知识点(15篇)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分享。

高考物理知识点(15篇)

高考物理知识点1

  1、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叫做热现象。

  2、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3、温度计: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就要使用的专用测量工具。

  4、温标:要测量物体的温度,首先需要确立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叫做温标。

  (1)摄氏温标: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标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中间10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

  (a)如摄氏温度用t表示:t=25℃

  (b)摄氏度的符号为℃,如34℃

  (c)读法: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2)热力学温标:在国际单位之中,采用热力学温标(又称开氏温标)。单位:开尔文,符号:K。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273K。

  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T=(t+273)K。0K是自然界的低温极限,只能无限接近永远达不到。

  (3)华氏温标: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水的沸点为212℉,中间18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1℉。华氏温度F与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F=5t+32

  5、温度计

  (1)常用温度计:构造:温度计由内径细而均匀的玻璃外壳、玻璃泡、液面、刻度等几部分组成。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用温度计内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6、正确使用温度计

  (1)先观察它的测量范围、最小刻度、零刻度的位置。实验温度计的范围为-20℃-110℃,最小刻度为1℃。体温温度计的范围为35℃-42℃,最小刻度为0.1℃。

  (2)估计待测物的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3)温度及的玻璃泡要与待测物充分接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与容器侧面)。

  (4)待液面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及不能离开待测物)。

高考物理知识点2

  动量定理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使物体的动量发生改变,适用的范围很广,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它不仅适用于恒力情形,而且也适用于变力情形,尤其在解决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打击、碰撞等问题时,动量定理要比牛顿定律方便得多,本文试从几个角度谈动量定理的应用。

  [一、 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例 1] 竖立放置的粉笔压在纸条的一端.要想把纸条从粉笔下抽出,又要保证粉笔不倒,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解析] 纸条从粉笔下抽出,粉笔受到纸条对它的滑动摩擦力μmg作用,方向沿着纸条抽出的方向.不论纸条是快速抽出,还是缓缓抽出,粉笔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在纸条抽出过程中,粉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时间用t表示,粉笔受到摩擦力的冲量为μmgt,粉笔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粉笔的末动量用mv表示.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mv。

  如果缓慢抽出纸条,纸条对粉笔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粉笔受到纸条对它摩擦力的冲量就比较大,粉笔动量的改变也比较大,粉笔的底端就获得了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粉笔上端还没有来得及运动,粉笔就倒了。

  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纸条抽出,纸条对粉笔的摩擦力冲量极小,粉笔的动量几乎不变.粉笔的动量改变得极小,粉笔几乎不动,粉笔也不会倒下。

  [二、 用动量定理解曲线运动问题]

  [例 2] 以速度v0 水平抛出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体,若在抛出后5 s未落地且未与其它物体相碰,求它在5 s内的动量的变化.(g=10 m/s2)。

  [解析] 此题若求出末动量,再求它与初动量的矢量差,则极为繁琐.由于平抛出去的物体只受重力且为恒力,故所求动量的变化等于重力的冲量.则

  Δp=Ft=mgt=1×10×5=50 kg·m / s。

  [点评] ① 运用Δp=mv-mv0求Δp时,初、末速度必须在同一直线上,若不在同一直线,需考虑运用矢量法则或动量定理Δp=Ft求解Δp.②用I=F·t求冲量,F必须是恒力,若F是变力,需用动量定理I=Δp求解I。

  [三、 用动量定理解决打击、碰撞问题]

  打击、碰撞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力,一般不是恒力,用动量定理可只讨论初、末状态的动量和作用力的冲量,不必讨论每一瞬时力的大小和加速度大小问题。

  [例 3] 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质量为60 kg的运动员,从离水平网面3.2 m高处自由落下,触网后沿竖直方向蹦回到离水平网面1.8 m高处.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1.4 s.试求网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击力.(取g=10 m/s2)

  [解析] 将运动员看成质量为m的质点,从高h1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方向向下,大小 。

  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方向向上,大小,

  接触过程中运动员受到向下的重力mg和网对其向上的弹力F.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得: 。

  由以上三式解得:,

  代入数值得: F=1.2×103 N。

  [四、 用动量定理解决连续流体的作用问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涉及流体的连续相互作用问题,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很难奏效.若构建柱体微元模型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求解,则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 4]] 有一宇宙飞船以v=10 km/s在太空中飞行,突然进入一密度为ρ=1×10-7 kg/m3的微陨石尘区,假设微陨石尘与飞船碰撞后即附着在飞船上.欲使飞船保持原速度不变,试求飞船的助推器的助推力应增大为多少?(已知飞船的正横截面积S=2 m2)

  [解析] 选在时间Δt内与飞船碰撞的微陨石尘为研究对象,其质量应等于底面积为S,高为vΔt的直柱体内微陨石尘的质量,即m=ρSvΔt,初动量为0,末动量为mv.设飞船对微陨石的作用力为F,由动量定理得,

  则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微陨石对飞船的撞击力大小也等于20 N.因此,飞船要保持原速度匀速飞行,助推器的推力应增大20 N。

  [五、 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全过程]

  物体在不同阶段受力情况不同,各力可以先后产生冲量,运用动量定理,就不用考虑运动的细节,可“一网打尽”,干净利索。

  [[例 5]] 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放在足够大的水平桌面上,物体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有一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之加速前进,经t1 s撤去力F后,物体减速前进直至静止,问:物体运动的总时间有多长?

  [[解析]] 本题若运用牛顿定律解决则过程较为繁琐,运用动量定理则可一气呵成,一目了然.由于全过程初、末状态动量为零,对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有

  故。

  [点评] 本题同学们可以尝试运用牛顿定律来求解,以求掌握一题多解的方法,同时比较不同方法各自的特点,这对今后的学习会有较大的帮助。

  [六、 动量定理的应用可扩展到物体系]

  尽管系统内各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但各物体所受冲量之和仍等于各物体总动量的变化量。

  [[例 6]] 质量为M的金属块和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细线连在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时间t1,细线断裂,金属块和木块分离,再经过时间t2木块停止下沉,此时金属块的速度多大?(已知此时金属块还没有碰到底面.)

  [[解析]] 金属块和木块作为一个系统,整个过程系统受到重力和浮力的冲量作用,设金属块和木块的浮力分别为F浮M和F浮m,木块停止时金属块的速度为vM,取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对全过程运用动量定理得

  ①

  细线断裂前对系统分析受力有

  , ②

  联立①②得 。

  综上,动量定量的应用非常广泛.仔细地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意义,潜心地探究它的典型应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有关的知识、感悟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高考物理知识点3

  一、运动的描述

  1.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 ,a用Δv与t 比。

  2.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3.速度决定物体动,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减,垂直拐弯莫前冲。

  二、力

  1.解力学题堡垒坚,受力分析是关键;分析受力性质力,根据效果来处理。

  2.分析受力要仔细,定量计算七种力;重力有无看提示,根据状态定弹力;先有弹力后摩擦,相对运动是依据;万有引力在万物,电场力存在定无疑; 洛仑兹力安培力,二者实质是统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无力要切记。

  3.同一直线定方向,计算结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计算结果给指明;两力合力小和大,两个力成q角夹 ,平行四边形定法;合力大小随q变 ,只在最大最小间,多力合力合另边。

  多力问题状态揭,正交分解来解决,三角函数能化解。

  4.力学问题方法多,整体隔离和假设;整体只需看外力,求解内力隔离做;状态相同用整体,否则隔离用得多;即使状态不相同,整体牛二也可做;假设某力有或无,根据计算来定夺;极限法抓临界态,程序法按顺序做;正交分解选坐标,轴上矢量尽量多。

  三、牛顿运动定律

  1.F等ma,牛顿二定律,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u可大 ,只要a与u同向。

  2.N、T等力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视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减升定,完全失重视重零

  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运动轨迹为曲线,向心力存在是条件,曲线运动速度变,方向就是该点切线。

  2.圆周运动向心力,供需关系在心里,径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离。

  3.万有引力因质量生,存在于世界万物中,皆因天体质量大,万有引力显神通。卫星绕着天体行,快慢运动的卫星,均由距离来决定,距离越近它越快,距离越远越慢行,同步卫星速度定,定点赤道上空行。

  五、机械能与能量

  1.确定状态找动能,分析过程找力功,正功负功加一起,动能增量与它同。

  2.明确两态机械能,再看过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为零,初态末态能量同。

  3.确定状态找量能,再看过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转变,初态末态能量同。

  六、电场 〖选修3--1

  1.库仑定律电荷力,万有引力引场力,好像是孪生兄弟,kQq与r平方比。

  2.电荷周围有电场,F比q定义场强。KQ比r2点电荷,U比d是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是矢量,正电荷受力定方向。描绘电场用场线,疏密表示弱和强。

  场能性质是电势,场线方向电势降。 场力做功是qU ,动能定理不能忘。

  4.电场中有等势面,与它垂直画场线。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线密是特点。

  七、恒定电流〖选修3-1

  1.电荷定向移动时,电流等于q比 t。自由电荷是内因,两端电压是条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电流表来计量。电源外部正流负,从负到正经内部。

  2.电阻定律三因素,温度不变才得出,控制变量来论述,r l比s 等电阻。

  电流做功U I t , 电热I平方R t 。电功率,W比t,电压乘电流也是。

  3.基本电路联串并,分压分流要分明。复杂电路动脑筋,等效电路是关键。

  4.闭合电路部分路,外电路和内电路,遵循定律属欧姆。

  路端电压内压降,和就等电动势,除于总阻电流是。

  八、磁场〖选修3-1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九、电磁感应〖选修3-2

  1.电磁感应磁生电,磁通变化是条件。回路闭合有电流,回路断开是电源。

  感应电动势大小,磁通变化率知晓。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碍变化是关键。导体切割磁感线,右手定则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从三方,阻碍磁通增和减,相对运动受反抗,自感电流想阻挡,能量守恒理应当。楞次先看原磁场,感生磁场将何向,全看磁通增或减,安培定则知i 向。

高考物理知识点4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3.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4.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5.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6.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7.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8.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9.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10.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1 高中历史.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高考物理知识点5

  一、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机械能、内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能量守恒定律。

  二、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化为内能,又通过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柴油机等。

  (1)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的热机。

  (2)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和飞轮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有四个冲程。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增加,这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这时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目前人类使用的能量绝大部分是从化石燃料的燃烧中获得的内能,燃料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化学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内能。

  (2)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l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不同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m,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Q=qV。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三、热机的效率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6%~15%,汽油机的效率20~30%,柴油机的效率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4.η=E有/Q×100%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5.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记住)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高考物理知识点6

  1、重力: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

  2、摩擦力:要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3、弹力:要掌握弹力的概念。弹力的大小、方向。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常见考法】

  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对上述几个常见的力的理解程度。

  【误区提醒】

  1、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2)“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物理力学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物理力学学习技巧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平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物理力学的知识点

高考物理知识点7

  一、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种经验:

  当一列鸣着汽笛的火车经过某观察者时,他会发现火车汽笛的声调由高变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声调的高低是由声波振动频率的不同决定的,如果频率高,声调听起来就高;反之声调听起来就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用发现者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的名字命名的,多普勒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和物理家。他于1842年首先发现了这种效应。为了理解这一现象,就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时的规律。其结果是声波的波长缩短,好象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象波被拉伸了。因此,声音听起来就显得低沉。定量分析得到f1=(u+v0)/(u—vs)f,其中vs为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0为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f表示波源的固有频率,u表示波在静止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观察者朝波源运动时,v0取正号;当观察者背离波源(即顺着波源)运动时,v0取负号。当波源朝观察者运动时vs前面取负号;前波源背离观察者运动时vs取正号。从上式易知,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靠近时,f1当观察者与声源相互远离时。

  二、光波的多普勒效应

  具有波动性的光也会出现这种效应,它又被称为多普勒—斐索效应。因为法国物理学家斐索(1819—1896)于1848年独立地对来自恒星的波长偏移做了解释,指出了利用这种效应测量恒星相对速度的办法。光波与声波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频率的变化使人感觉到是颜色的变化。如果恒星远离我们而去,则光的谱线就向红光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如果恒星朝向我们运动,光的谱线就向紫光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三、光的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X世纪x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根据光普红移总结出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v与距地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根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相信宇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由此推知,宇宙结构在某一时刻前是不存在的,它只能是演化的产物。因而1948年伽莫夫(G.Gamow)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炸宇宙模型。20世纪60年代以来,大爆炸宇宙模型逐渐被广泛接受,以致被天文学家称为宇宙的标准模型。

  多普勒—斐索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光的频谱就行了。1868年,英国天文学家W。哈金斯用这种办法测量了天狼星的视向速度(即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得出了46km/s的速度值。

高考物理知识点8

  1基本介绍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最小的微粒无法再变化。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而质子和中子由三个夸克构成。电子的质量为9.1091x10-28-28">克,而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分别是电子的1836倍和1839倍。

  2数量关系

  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注意:中子决定原子种类(同位素),质量数决定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种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整个原子显不显电性,也决定着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

  3原子模型

  原子中除电子外还有什么东西? 电子是怎么待在原子里的? 原子中什么东西带正电荷? 正电荷是如何分布的? 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东西是怎样相互作用的? 一大堆新问题摆在物理学家面前。根据科学实践和当时的实验观测结果,物理学家发挥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

  1901年法国物理学家佩兰(Jean Baptiste Perrin,1870-1942)提出的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是一些带正电的粒子,外围是一些绕转着的电子,电子绕转的周期对应于原子发射的光谱线频率,最外层的电子抛出就发射阴极射线。

  (1)粒子散射实验

  1909年,卢瑟福及助手盖革和马斯顿完成的。

  现象:

  a.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

  b.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

  c.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由于粒子的质量是电子质量的七千多倍,所以电子不会使粒子运动方向发生明显的改变,只有原子中的正电荷才有可能对粒子的运动产生明显的影响。

  如果正电荷在原子中的分布,像汤姆生模型那模均匀分布,穿过金箔的粒了所受正电荷的作用力在各方向平衡,粒了运动将不发生明显改变。散射实验现象证明,原子中正电荷不是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的。

  1911年,卢瑟福通过对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计算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高考物理学习方法

  1、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2、独立做题。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更要有一定的质量,有一定的难度。

  3、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可以画草图,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4、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

  高考物理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物理知识点9

  物理光学知识点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高考物理学习方法

  图象法

  应用图象描述规律、解决问题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因图象中包含丰富的语言、解决问题时简明快捷等特点,在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且比重不断加大。

  涉及内容贯穿整个物理学.描述物理规律的最常用方法有公式法和图象法,所以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善于将公式与图象合一相长。

  对称法

  利用对称法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可以避免复杂的数学演算和推导,直接抓住问题的实质,出奇制胜,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像课本中伽利略认为圆周运动最美(对称)为牛顿得到万有引力定律奠定基础。

  估算法

  有些物理问题本身的结果,并不一定需要有一个很准确的答案,但是,往往需要我们对事物有一个预测的估计值.像卢瑟福利用经典的粒子的散射实验根据功能原理估算出原子核的半径。

  采用“估算”的方法能忽略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本质,充分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快速数量级的计算。

  微元法

  在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像课本中提到利用计算摩擦变力做功、导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等都属于利用微元思想的应用。

  整体法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

  高考物理学习技巧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高考物理知识点10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考物理知识点11

  一、光的直线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c=3×108 m/s 。在水中约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为真空的2/3 。

  4、光年是长度单位,指光在1年中的传播距离。

  二、光的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原理:光的反射现象。所成的是虚像。

  7、球面镜的利用:凸面镜: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三、光的折射

  8、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

  9、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中折射入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介质中折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0、光发生反射与折射时,都遵循光路可逆原理。

  11、色散:复色光被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称为色散。

  12、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1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14、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15、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16、当白色光(日光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被物体吸收,另一部分被物体反射,这就是反射光,我们看到的就是反射光,不反射任何光的物体的颜色就是黑色。

  四、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射出,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2、凸透镜的确定方法

  (1)手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

  (2)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

  (3)放大法:看书上的字放大的是凸透镜。

  3、透镜的两个镜面所在球心的连线叫主轴,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

  4、放大镜的使用: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使用时应使物体尽量远离透镜,但物距不得超过一倍焦距。

  5、幻灯机与投影仪:都是将较小的物体经凸透镜在屏幕上成放大的像,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使得到的像更大,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并把影片与透镜的距离调近。

  6、照相机:较大的物体经凸透镜后成较小的像,景物离照相机越远,拍到的像就越小要使拍到的像大些,应使照相机离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

  简言之:

  要使像大,减物距,增像距。

  要使像小,增物距,减像距。

  7、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是代表凸透镜成不同像的三种最基本的光学仪器。

  8、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9、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可以由凸透镜组成,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

  10、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

  11、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物体射来的光也会聚在视网膜上。

  12、近视的形成:

  (1)睫状体功能降低不能使晶状体变薄,晶状体折光能力大。

  (2)眼球的前后方向上过长。

  这两种结果都能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

  因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用凹透镜制成眼镜矫正近视。

  13、远视:(与近视相反)用凸透镜矫正。

  14、眼镜的度数:

  凹透镜的度数是负的,凸透镜的度数是正的。

  凸透镜越厚,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凹透镜中心越薄,焦距就小,度数就越大。

  度数=100/f(f为焦距,单位:米)

  15、巧记凸透镜成像的区分:

  物近像远像变大,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总是倒立的。

高考物理知识点12

  一、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单位:焦耳(J)1J=1Nom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机械效率

  有用功:为实现人们的目的,对人们有用,无论采用什么办法都必须做的功。

  额外功:对人们没用,不得不做的功(通常克服机械的重力和机件之间的摩擦做的功)。

  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

  计算公式:

  机械效率小于1;因为有用功总小于总功。

  三、功率

  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

  推导公式:P=F υ。(速度的单位要用m)

  四、动能和势能

  能量(E):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能做的功越多,能量就越大。

  动能(Ek):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其中,速度对物体

  的动能影响较大。

  注:对车速限制,防止动能太大。

  势能(Ep):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五、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近地点动能,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动能最小。近地点向远地

  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高考物理知识点13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①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②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③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物理必修二学习方法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例子: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 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 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 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

  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

  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我个人最喜欢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题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规范。课后,做几道中等题目实践实践,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几道足矣。还是老话,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记笔记。

  物理必修二学习技巧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高考物理知识点14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物理热机的效率知识点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 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 6%~15%,汽油机的效率 20~30%,柴油机的效率 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核心知识

  热机效率比较低,说明热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较少,即热机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第一,燃料并未完全燃烧,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损失掉,例如从汽车排出的气体中我们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机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烧;第二,热机工作的排气冲程要将废气排出,而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另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第三,由于热机的各部分零件之间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第四,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也未完全用来对外做功,而有一部分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这部分虽然是机械能,但不能称之为有用功。据上所述,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这么多,所以热机效率一般都比较低。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根据前面所归纳的损失能量的几个原因,我们只要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损失的部分尽可能减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

  (2)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以减小磨擦生热的损耗;

  (3)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热电站废气来供热。这种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比起一般火电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

  (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二、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三、电路

  1、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

  几个电路元件沿着单一路径互相连接,每个连接点最多只连接两个元件,此种连接方式称为串联。以串联方式连接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特点:开关在任何位置控制整个电路,即其作用与所在的位置无关。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一定经过另一盏灯。如果熄灭一盏灯,另一盏灯一定熄灭。

  优点:在一个电路中,若想控制所有电路,即可使用串联的电路;

  缺点:只要有某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就成为断路,即所相串联的电子元件不能正常工作。

  2.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是电路、线路或元件为达到某种设计要求的功能的连接方式。特点是: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两部分,分别流过两个支路中的各个元件。

  3.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具体方法是: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在电路两点之间的是并联。

  (2)电流流向法:当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依次流过每个元件的则是串联;当在某处分开流过两个支路,最后又合到一起,则表明该电路为并联。

  【电流的测量】

  电流的测量:用电流表,符号A

  1、电流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流表的使用

  (1)先要三“看清”:看清量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正负接线柱

  (2)电流表必须和用电器串联;(相当于一根导线)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注:试触法:先把电路的一线头和电流表的一接线柱固定,再用电路的另一线头迅速试触电流表的另一接线柱,若指针摆动很小(读数不准),需换小量程,若超出量程(电流表会烧坏),则需换更大的量程。

  3、电流表的读数

  (1)明确所选量程;(2)明确分度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流值)

  (3)根据表针向右偏过的格数读出电流值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一、串联电路

  串联电流电流规律: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U1+U2=UR1+R2=RI1=I2=I

  二、并联电路中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干路的两端电压.

  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即I=I1+I2+…

  U1=U2=UI1+I2=I1/R1+1/R2=R

  九年级物理学习方法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九年级物理学习技巧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例子: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 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 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 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

  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习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

  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我个人最喜欢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题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规范。课后,做几道中等题目实践实践,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几道足矣。还是老话,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记笔记。

高考物理知识点15

  力的种类:(13个性质力)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 “受力分析的基础”

  重力: G = mg

  弹力:F= Kx

  滑动摩擦力:F滑= mN

  静摩擦力: O£ f静£ fm

  浮力: F浮= rgV排

  压力: F= PS = rghs

  万有引力: F引=G电场力: F电=q E =q库仑力: F=K(真空中、点电荷)

  磁场力:(1)、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公式: F= BIL (B^I) 方向:左手定则

  (2)、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f=BqV (B^V) 方向:左手定则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高考物理知识点(15篇)】相关文章:

高考物理知识点11-15

高考物理动量知识点08-20

磁场高考物理知识点07-12

高考物理磁场知识点08-24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08-24

高考物理电学知识点08-24

高考物理热学知识点08-24

高考物理知识点分值02-16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