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发展与合作

时间:2018-04-13 11:08:42 地理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发展与合作

  文章摘要:发展与合作小节的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主要包括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合作等方面。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发展与合作

  《发展与合作》

  知识框架

  知识点汇总

  1、国家和地区

  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分类: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就陆地面积来看,最大的是俄罗斯,有1707万平方千米;最小的国家梵蒂冈,有0.44平方千米;中国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中国、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的总称。

  ④我国的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陆地)+300万平方千米(海洋)

  中考知识扩展

  地跨两洲的国家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分布: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②发展中国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中国的航天业、核工业

  中考知识扩展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对比分析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差生的原因

  3、国际合作

  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重要的国际组织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在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4.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人教版】

  文章摘要: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小节的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主要包括乡村和城市、聚落与环境、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等方面。

  《居民与聚落》——人类的居住地 聚落

  知识框架

  知识点汇总

  1、乡村和城市

  聚落: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两大类——乡村和城市。

  ①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②城市: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注: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乡村与城市的差异

  ①景观特征不同:

  ②生产活动不同:乡村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聚落与环境

  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聚落多分布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资源丰富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

  聚落分布规律: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从不同侧面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居民。

  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的发展水平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4.1人口与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人教版】[1]

  文章摘要:人口与人种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小节主要包括世界语言的种类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居民与聚落》——人口与人种

  知识框架

  知识点汇总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大于0,表示人口增加,自然增长率小于0,表示人口减少。

  用公式表示为: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稠密可用人口稠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人口分布的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②食——粮食紧缺;③住——住房紧张;④行——交通拥挤;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不同人种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

  不同人种分布: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文章摘要:人口与人种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带来的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类及分布规律等方面;世界的语言和宗教小节主要包括世界语言的种类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等。…

  中考知识扩展

  如何计算一些人口统计指标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用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二是用自然增长人口除以总人口(总人口应是增长前的人口数),具体用哪种计算方法要根据题目而定;

  ②计算人口密度要注意单位:人/平方千米及万、亿等数量词的转换,另外分子、分母不能颠倒。

  世界三大人种特征及分布地区

  如何巧计人口与人种

  自然优越经济兴,人口稠密要记清;恶劣自然人稀少,世人分布不均匀。三色都浅白种人,高高鼻梁薄嘴唇;肤黄发黑黄种人,体毛中等面庞平;皮黑发卷黑种人,体毛较少厚嘴唇。欧北大洋多白人,非大美国有黑人;东亚分布黄人种,世界各地多华人。人种没有优劣分,各个人种应平等。《居民与聚落》——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知识框架

  知识点汇总

  1、世界的语言

  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主要语言的分布:

  2、世界三大宗教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三大宗教的对比

  注: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作“清真教”或“回教”;藏族和蒙古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

  高考化学知识点:溶液与胶体

  文章摘要:溶液和胶体属于不同的分散系,有这不同性质,胶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有者特殊的性质。溶液则更多的是侧重与考查计算。

  一、考纲有求

  1、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二、知识点分析

  1.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胶体由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表面积大,有强的吸附能力,因而表现出下列特性:

  ①能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用于悬浊液、胶体、溶液的分离。

  ②对光的散射作用——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通路——丁达尔效应——鉴别溶液和胶体。

  ③受水分子从各个方向大小不同的撞击作用——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胶体能均一、较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

  ④胶粒在胶体溶液内对溶液中的离子发生选择吸附使胶体粒子带电(例Fe(OH)3胶粒带正电,硅酸胶体的粒子带负电)——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电泳——除尘——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胶粒带电规律

  一般来讲金属氧化物及其水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及水化物、金属硫化物形成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

  (3)胶体的聚沉方法及应用

  ①加热——加速胶体粒子运动,使之易于结合成大颗粒。

  ②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使之聚结成大颗粒。

  ③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互相中和电性,减小同种电荷的相互排斥作用而使之聚集成大颗粒。

  ④应用:如制豆腐、工业制肥皂,解释某些自然现象,如三角洲。

  2.关于溶解度计算的方法

  (1)温度不变时,蒸发溶剂或加入溶剂时,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2)若溶剂不变,改变温度,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3)溶剂和温度改变时,求析出或溶解溶质的质量x:

  先求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再求形成的新饱和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并与新饱和溶液的溶解度构成比例关系计算。

  (4)加入或析出的溶质带有结晶水:

  既要考虑溶质质量的变化,又要考虑溶剂质量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先求原饱和溶液的溶质与溶剂,再求构成新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与溶剂。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4世界的气候【人教版】[1]

  文章摘要: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天气与气候》——世界的气候

  知识点汇总

  1、气候的地区差异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例如,昆明四季如春等。

  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主要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类型

  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区分气候要素和气候因素

  ①气候要素:指组成气候的气温和降水。

  ②气候因素:纬度位置、地形因素、海陆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因素。

  各气候因素对气温、降水的影响

  ①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海陆因素: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降水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③地形因素:同纬度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着人们的吃、穿、住、行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气候发生异常,常会带来危害。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人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

  中考知识扩展: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

  文章摘要: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根据各种气候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可将世界气候的成因分类如下

  气候特征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

  从气温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

  注: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C,气温变化特点为冬温夏凉

  从降水上看,可将世界气候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几处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形成原因

  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后两处虽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从而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或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几种相似气候类型的比较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不同点:①年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大于1500毫米,热带草原气候一般在500毫米-1000毫米之间;②最热月气温,热带季风气候为5月,热带草原气候在3、4月。

  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最冷月均温都大于0℃;干湿季不很明显。

  不同点:①年降水量,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在700毫米-1000毫米之间,而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般大于1000毫米;②最热月均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小于20℃,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大于 25℃;③最热月气温,温带海洋性气候出现在8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出现在7月(北半球)。

  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都有明显的干湿季;最热月均温都在 20℃-30℃之间。

  不同点:地中海气候为冬雨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8两月,年降水在500-700毫米之间,但日本等地降水偏多;地中海气候最冷月大于0℃,而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小于0℃。

  文章摘要:世界气候小节的知识点总结,主要知识点有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方面,另外中考知识扩展中包括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征及成因表格、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等。

  主要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

  气候类型及判断

  先根据纬度或气温定气候带——再根据降水或海陆位置定气候类型——同时注意特殊气候类型的分布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人教版】

  文章摘要: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降水、降水的分布、降水类型等方面。

  《天气与气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汇总

  1、降水与我们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降水的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降水分布的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分布特点:①赤道附近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因素);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海陆因素);④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中考知识扩展:

  降水的形成过程

  注:悬浮在空中的云、雾不是降水只有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才为降水。

  三种主要降水类型直观图

  三种降水类型的比较

  降水柱状图的判读

  识图:柱状图由三部分组成1) 在一个方块图中画横线若干条,纵线若干条(均为等距离);2) 横坐标表示时间,即12个月;3) 纵坐标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单位为毫米

  用图:根据各月柱体的长短,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全年降水的多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较集中,它可以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多少,季节分配和季节变化情况。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人教版】[1]

  文章摘要: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有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等温线图判读、气温分布规律等知识。

  《天气与气候》——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点汇总

  1、气温与生活

  气温:空气的温度,常用℃表示,其中:

  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穿衣、饮食、住房、农业和交通等。

  2、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①概念: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③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气温年变化①概念: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③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

  南北半球气温年变化

  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的气温变化情况,其中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

  3、气温的分布

  气温分布的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在地图上,气温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温线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等温线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低温中心;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注:世界“热极”撒哈拉沙漠,世界“冷极”南极大陆。

  文章摘要: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小节的知识点总结,每个部分的要点从三方面展现:知识框架、知识点汇总、中考知识扩展;主要知识点有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年变化、等温线图判读、气温分布规律等知识。

  中考知识扩展

  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功能: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等温线图的判读:

  ①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相等。等温线稠密,气温差异大;反之,气温差异小。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气温主要地势高低影响。

  ②在气温分布图上,比较同一纬度陆地和海洋的气温,海洋平均气温高于陆地,为冬季,反之为夏季。

  ③从等温线图的排列状况判断南北半球,由于等温线由南向北数值递减,结合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变化规律,可知位于北半球。

  ④若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月份应是1月份前后几个月,南半球为夏半年,北半球为冬半年。若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气温分布规律

  纬度影响: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低。②纬度位置越高(纬度数越大)气温越低;反之越高北半球气温向北降低往南升高;南半球相反。

  海陆因素影响: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影响: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即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人为的地影响: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气温与高度的计算:

  甲(乙)气温=乙(甲)地气温±甲乙两地的温差甲乙两地的温差=两地的相对高度×0.6°C/100米

  (已知低处气温计算高处气温用“-”,计算低处用“+”)

  例:如图,①如果B地气温是6℃,C地气温是多少度,A地气温是多少?②如果C地海拔1200米,BC两地温差6℃,则B地的海拔是多少米?

  解:①C地气温=6℃-(400×0.6/100)=3.6℃②A地气温=6℃+(1000×0.6/100)=12℃③B地海拔=1200-(6℃÷0.6℃/100)=200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发展与合作】相关文章:

1.发展与合作地理的知识点

2.初一地理知识点发展与合作

3.初一地理发展与合作知识点集锦

4.关于发展与合作的初中地理知识点

5.初一地理发展与合作知识点归纳

6.发展与合作地理第五章知识点

7.初一上学期地理发展与合作知识点总结的全部内容

8.关于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发展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