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3-08-23 16:00:10 泽彪 初一 我要投稿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考试,接触到试卷,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究竟学到了什么?需要试卷来帮我们检验。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1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2分)

  A.挑剔tī 瘟神wēn 踹到chuài 高亢kàng

  B.嗥叫háo 一栋dòng窗棂líng 翘起qiào

  C.跳踉liáng 白痴chī 趔趄lièqie 嫉妒dǜ

  D.湍急tuān 自诩yǚ 遐想xiá 缓颊jiá

  2.下列词语中没有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逆不道 随声附合 不可救药 钦差大臣

  B.手急眼快 骇人听闻 到背如流 踌躇满志

  C.耀武扬威 昂手阔步 晴天霹雳 逞强好胜

  D.仗势欺人 稳操胜券 皇亲国戚 嬉皮笑脸

  3.句中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2分)

  A.孰若吾得专焉。

  孰若:哪里比得上

  B.大府召视儿,幼愿耳。

  幼愿:年幼又老实。

  C.那真是理想的衣服。

  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

  D.没有人呵斥我,指摘我。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如果说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如果说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如果说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只要意志坚强,它可以变得 。

  (1)沃壤千里 (2)繁花似锦 (3)星光灿烂

  A.(1) (3) (2) B.(2)(3)(1) C.(3)(2) (1) D.(2)(1)(3)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2分)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练“中国话”。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6.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了解答题。(4分)

  (1)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请写出他的两篇童话的名称:《 》《 》

  (2)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描写了先后发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个弱军打败强军的故事。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用一句话写出故事情节。

  7.为了解青少年的情感倾向,某中学对100名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数据如下表,请你对表中信息进行探究后写出结论。(3分)

  调查内容 人 数 了解程度知道父母生日知道好友生日知道偶像歌星生日

  完全知道307490

  知道一点但不完全48197

  完全不知道2273

  结论是

  二、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8-13题。(16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狠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字的注音。(2分)

  ⑴ 目似瞑 ( )

  ⑵ 尻尾 ( )

  ⑶ 假寐 ( )

  ⑷ 狼亦黠矣 ( )

  9.解释下面的词。(3分)

  ⑴ 其一犬坐于前 ( )

  ⑵ 一狼洞其中 ( )

  ⑶ 屠自后断其股 ( )

  10.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⑵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1.短文是怎样表现狼的狡猾的?(2分)

  12.屠户的机智表现在什么地方?(2分)

  13.作者对这件事发表了怎样的议论?(3分)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字,完成14-17题。(10分)

  农夫和蛇

  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一个隆冬时节,他在村口遇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觉得这条蛇挺可怜,就发了善心,把蛇拾起来,放在怀里,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它。

  蛇得到了温暖,渐渐的苏醒过来了,等到它恢复了体力,活动自如时,便露出了残忍的本性,在农夫的胸脯上,凶狠地咬了一口。原来这是一条毒蛇,农夫受了致命的伤害。蛇毒很快布满了农夫的全身。当农夫到家时,求医治疗已经来不及了。

  农夫在临死的时候对家里人说:“你们要记住我这血的教训,我因为怜悯恶人,才受到如此的恶报啊!”

  14.《农夫和蛇》选自 ,相传为希腊被释放的奴隶

  所作。(2分)

  15.文章第一句话“有位农夫,是村里村外有名的大善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6.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3分)

  17.这则寓言故事与中国的一个成语意思相近,这个成语是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8-21题。(14分)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之建

  ①立春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②而我这里,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冷月和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所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③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了,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④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泥土,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而背阴山坡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⑤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⑥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作了春天的天空呢!

  18.文章开关写杭州西湖的春天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通过描写霜花的变化来写春天来临的过程。请你把第②段中太阳升起后霜花颜色的变化写在下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蜿蜒在林间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那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全文,探究作者以“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为标题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22-25题。(12分)

  买馒头

  ①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

  ②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

  ③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

  ④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于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

  ⑤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

  ⑥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

  ⑦我曾问过他,生意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

  ⑧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

  ⑨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

  ⑩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确实,六元一个的馒头,足够乞丐饱食一餐了。)

  ○11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

  ○12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

  ○13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

  ○14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

  ○15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

  (选自《林清玄散文作品集,有改动》)

  22.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买山东老乡的馒头?请分点概述。(3分)

  23.将下面一段文字插入原文,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

  A. ⑩○11段之间 B.○11○12段之间 C.○12○13段之间 D.○13○14段之间

  24.本文语言清新朴实,但不乏生动形象的句子。请赏析第○13段中的画线句。(3分)

  25.根据上文与下面的链接资料,说说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资料链接:农夫把稻田中的稻子种成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质。穷人买一个馒头果腹,知道同样的五块钱在何处可以买到最好品质的馒头,是生活品质。家庭主妇买一块豆腐,花最便宜的钱买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质。 (选自《求好》,作者林清玄)

  三、创新写作(50分)

  26.(2010·浙江台州)题目:把 甩在身后

  要求:(1)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失败”、“对手”、“荣誉”……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及点拨

  一、积累与运用

  1.D 点拨:“诩”应读作“xǔ”。

  2.D 点拨:A中“合”应为“和”, B 中“急”应为“疾”,“到”应为“倒”,C 中“手”应为“首”。

  3. C 点拨:“理想”此处的意思是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4. B 点拨:抓住关键的词语“破旧的花架”“漆黑的夜空”“贫瘠的土地”,问题迎刃而解。

  5.全球掀起汉语学习热。 点拨:答案不统一,意思对即可。

  6.⑴《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

  ⑵ 例:诸葛亮和周瑜两位军事天才团结协作,以区区数万人在赤壁击败号称拥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点拨:答案不固定,能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7.知道父母生日的占一小部分,知道好友生日的占大部分,知道歌星偶像生日的几乎是全部。

  二、阅读理解

  (一)8、⑴ míng ⑵ kāo ⑶ mèi ⑷xiá

  9.⑴像狗一样 ⑵ 打洞 ⑶大腿

  10.⑴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外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⑵想钻洞进去以便攻击屠户。

  11.文中表现狼的狡猾的语句:“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2.文章写屠户的勇敢聪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动作表现出来的。顾野有麦场;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1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语在说狼,实则夸人。

  (二)14.伊索寓言 伊索

  15.引起下文,为后文写救蛇,被蛇咬死作铺垫。

  16.示例:①不要怜悯像蛇一样的恶人。②恩将仇报(忘恩负义)是蛇一样的恶人的本性。③不要指望向恶人施善他会还你仁义。④“善有善报”不一定适用于恶人。

  点拨:答案不固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可得出不同的结论。

  17.与中国成语“养虎为患”有类似相通意。

  (三)18.用杭州西湖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热烈与北国立春时的严寒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下文写北国的春天来得艰难作铺垫。

  19.嫣红 橘黄 鹅黄 雪白

  20.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水微波荡漾的动态美和阳光的生动明媚,突出了春天的生活活力,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1.突出过程漫长(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曲折、艰难;突出其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争的精神品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优美。

  (四)22.①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②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③馒头引发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23. C

  24.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地写出了老人虽经历悲苦与无奈,但仍对生命充满庆喜的那份淡定与乐观,这种情怀还将深深地感染身边的人。

  25.人生应该不断地追求,要乐观,并懂得知足、感恩。

  三、26.略。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2

  第一部分(20分)

  1、给字注音(4分)

  痴( )想 小憩( ) 匿( )笑 鹤唳( )

  濯( )洗 酝酿( ) 骸( )骨 御聘( )

  2、横线上填字完成词语。(4分)

  人听闻 径通幽 变本加 然长逝

  获益 浅 心旷神 具体而 珠联 合

  3、先改正下边广告中的错别字,然后说说你对这一类广告的看法。(4分)

  乐在骑中(摩托车广告) 随心所浴(热水器广告)

  4、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生活十分艰难。有一次他外出时被一个乞丐跟上了,为了甩掉乞丐,他就说:“老弟,我是教授!”话音刚落,只见乞丐转身就走了。请问朱自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分)

  5、依照下面比喻句的句式,分别以“悲伤”和“快乐”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成功是你梦寐以求的那朵玫瑰,挫折正是那遍及周围的针刺。(不超过60字)(2分)

  6、下面句中横线依次应填写的词语应是( )(填序号)(2分)

  音乐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教育,它的功用在于:人的鉴赏水平,人的性情,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休养,人奋发向上。

  A、提高 B、净化 C、陶冶 D、推动

  7、“110报警台对社会的承诺是:有警必( ),有灾必( ),有难必( ),有求必( )。”括号中依次应填的词是( ) (2分)

  A、应、帮、救、出 B、出、救、帮、应

  C、应、救、出、帮 D、出、帮、救、应

  第二部分(40分)

  一、阅读《羚羊木雕》中语段回答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产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未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苦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A.盯 B.看 C.望)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地点燃一支烟,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 ,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朋友]!

  1.给字注音。

  犄( ) 怦怦( )

  2.在括号里选择恰当的现词填在方格内.

  3.在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填在横线上。

  A慢慢 B.静静 C.平静

  4.爸爸、妈妈对“我”送掉羚羊这件事的反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相同:

  不同:

  5.妈妈说:“要不我和你一起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选择最佳答案( )

  A.怕“我”一个人出门胆小,要陪“我”去。

  B.怕“我”有情绪,陪我去,可以减轻“我”的反感。

  C.说是“一起去”,实是逼“我”去,非要讨回羚羊不可。

  D.“一起去”说明事态的严重性,告诫“我”千万不能把贵重东西送人。

  6.文中写:“‘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又写:“我没有理由了。”这说明“我”在父母威逼下的什么态度?()

  A.坚决反抗。

  B.无可奈何,只好服从。

  C.虽然内心不服,但行动上勉强服从。

  D.虽然说“我没有理由了。”但内心是不服的。

  7.“我”是不是真的“没有理由了”呢?你的看法如何?

  答:

  8.你认为爸爸讲的话有没有理由?为什么?

  答:

  9.“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句话为什么妈妈听不进去?

  答:

  10.“我”心里难过极了,这说明了什么?请选择( )

  A..说明“我”脆弱。 B.说明“我”的无可奈何。

  C.说明“我”的感情被伤害了。D.说明“我”觉得父母太不讲理了。

  二、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后答题。

  ⑴“伟伟,你的新伞呢?”我一跨进家门,妈妈劈头就问。“妈妈,珍珍的旧伞被大风刮破,淋湿了全身,到我们家路口时,我的新伞借给她了。”我轻描淡写地说。

  ⑵下午,珍珍来还伞,妈妈撑开伞东瞧西瞅,发现了芝麻粒儿大的一个小眼,立刻沉下脸,瞥了一眼珍珍,走到我跟前骂道:“死丫头,叫你爱惜点,爱惜点,你瞧瞧!”从那以后,珍珍再也不来我家做作业了。

  ⑶有一天,妈妈突然问我:“伟伟,你最近跟珍珍闹意见啦?”我不知妈妈这话的意思,没有回答。妈妈又说:“乖伟伟,听妈的话,今后,要跟珍珍好一点,请她常来玩,噢!”

  ⑷哦,妈妈已经理解我们之间的友谊了,我真高兴!

  ⑸又有天放学后,我一跨进门槛儿,妈妈便拿起一把崭新的红尼龙折叠伞塞给我,说:“伟伟,给珍珍送去,她准喜欢。”

  ⑹我莫名其妙,迟疑地说:“这,这,有必要吗?我和珍珍好,从来没互送过东西。”

  ⑺“傻丫头,就是死心眼儿,她爸爸现在是副厂长了!你跟她女儿是好朋友,今后……”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生日,快给她送去!”

  ⑻哦,原来如此!妈妈过去是车间主任,而珍珍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职工,现在却倒了过来。

  ⑼“快去快回,好孩子,妈妈在家给你煎荷包蛋,快呀!”

  ⑽我无可奈何地接过伞,双脚不由自主地挪出了家门。

  ⑾“怎么对珍珍说呢?”路上,我低着头,掂量着这把漂亮的折叠伞,心里一阵犹豫……最后,我终于转回身,朝自己家走去……

  1.从文中找出四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⑴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⑶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⑺段中省略号所省略的意思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快给她送去!’”这句话表明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的性格特点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来的。

  6.联系全文,伟伟为什么没把伞给珍珍送去?

  三、阅读文章《九十九分的苦恼》后回答。

  我历尽坎坷,中年才得一女。望着她那越来越像我的小尖鼻子和玲拢的小嘴,我的心头洋溢着得意和欢快。她妈妈认为孩子比我漂亮,比我聪明,比我有更好的气质,将来会比我更有出息,至于和院子里那些同龄孩子相比,她妈妈更是自豪,认为没有一个能和她并驾齐驱.在这种情感氛围中,我们对孩子寄富了很高的期望,这期望近乎成为信仰。可是,等女儿入了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这种信仰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打击。最关键的是考试成绩,虽然孩子每次考试都在90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妈妈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l00分才顺理成章,人家的孩子都能考到96分97分,她感到不可理解。孩子每次拿了94分95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于是就有(1)(引发引起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每当这时,首当其冲的是孩子,平时各式各样的小毛病,甚至不是毛病的小事都被妈妈拿出来数落一顿。这时孩子默默垂泪,可怜巴巴地看着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马上相救。可是妻子也在看我,那眼神显然是希望我为她找出更多责备孩子的理由。

  夹在两种目光中的我只好装傻。

  孩子自然拿我没办法,但她妈妈对孩子的数落却有了发展。

  原来用的是第二人称单数,“你总是”如何如何不听话,不久就变成“你们总是”如何如何,最后干脆成了“你们两个人”如何如何。这时,我如果分辩两句,其结果“你们”会立即变成“你”。孩子解放了,批判的矛头便立即转移到我头上,指责我懒散,不爱整洁,待人大大咧咧,买东西又贵又次,等等。怎么办好呢?我想最关键的还是要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于是,我开始亲自辅导孩子做作业。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后的一天,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2)(走冲迈)进门来了:“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99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回来,我努努嘴暗示孩子把考卷奉上。

  我看到妻子脸上一丝微笑还没有来得及闪烁就消失了。她往椅子上一瘫:“我就是弄不明白,你为什么就拿不下那最后1分!我大为震惊,本想顶回去:“你上小学考过几个100分?我看连90分都难得。”但是我知道,这样意气用事是绝对愚蠢的,只能破坏孩子成绩有提高所带来的良好气氛。这时我想起有种幽默理论说,幽默的要义是缓解冲突,把自己的进攻变成对方的顿悟甚至享受。

  我灵机一动,叹了一口气说:“都是我不好。”

  妻子奇怪了:“平时骄傲得不得了,这回怎么谦虚起来了T’我说:“孩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不是她不努力,而是她的脑子不好,天生的笨。”

  妻子有点不解,我继续说:“天生的笨,是遗传的原因。这有两个可能。第一个是你笨。”

  “这不可能。”

  “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我笨。”

  “我看这样说,还比较恰当。”

  “但是,这也并不能怪我。想当年,你找对象:满园里拣瓜,栋得眼花;拣了半天,拣了个傻瓜。你不怪自己,还要怪她。”

  女儿捂着嘴巴笑。她妈妈也忍不住笑了。

  1.理清文章思路,把下面概括各部分内容的几句话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只填序号)

  A.妈妈不满意孩子的考试成绩 B.父母对女儿寄寓了很高的期望

  C.矛盾暂时得到化解 D.99分所引起的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 ),事情的经过是( )( ),事情的结果是( )

  2.文中一连用了五个“比”字,目的是突出

  3.结合上下文,在下面两句话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最恰当的词语(从括号内选择)

  (1)于是就有(引发 引起 发生)一场暴风骤雨的可能。

  (2)老远就喊着(走 冲 迈)进门来了。

  4.面对99分,全家人都陷入了苦恼之中。他们各自苦恼的是什么?分别用一两句话简要回答。

  孩子苦恼的是:

  她妈妈苦恼的是:

  “我”苦恼的是:

  5.下面对本文结尾含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矛盾得到彻底解决,全家皆大欢喜。

  B.矛盾没有彻底解决,“笑”的背后仍有苦恼。

  C.语言幽默风趣,让人发出苦涩的笑。

  D.言尽而意未尽,留有让人思考的余地。

  6.作者写这篇文章有其深刻的用意。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会。

  答:

  作文 (40分)

  题目:《我的最爱》

  要求:文体不限,字数5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1、略

  2、骇 曲 厉 溘 匪 怡 微 璧

  3、骑改其 浴改欲 这种以同音字替代以达到某种广告效果的用法偶尔一用,也未尝不可,而且也有一定的幽默效果,但若是经常这样篡改,就会走入一种误区,产生语言混乱的现象,成了一种文化污染。(意思对即可)

  4、教授比乞丐还穷。

  5、略

  6、ACBD

  7、B

  第二部分

  一、1、略

  2.A

  3.BA C

  4.相同:都要我把羚羊要回来。不同:妈妈严厉,步步进逼,咄咄逼人;爸爸则貌似“平静”实则冷酷地讲道理。

  5.C

  6.D

  7.从“没有经过父母的允许”的角度说,“我”确是“没有理由了”;但如果从要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友情来说,却不是没有理由的。

  8.从“重财轻义”来说是有理由的;但从孩子真诚友爱来说是没有理由的。

  9.因为妈妈心里只知羚羊贵重,不知友谊珍贵。

  10.C

  二、 1. ⑴轻描淡写 ⑵莫名其妙 ⑶语重心长 ⑷无可奈何

  2. 伞

  3.对妈妈各方面都有利

  4.在想方设法讨好珍珍的爸爸

  5.神态、语言 7.珍珍是个正直纯真的孩子,和伟伟的友谊是纯洁真挚的,她对妈妈这种做法很反感。

  三、《九十九分的苦恼》:1.B——AD——C

  2.母亲对女儿的期望很高(母亲对女儿的夸赞,母亲的自豪等)。基本意思相符即可。

  3.(1)引发(2)冲(3)高兴失望瘫

  4.孩子:不被妈妈理解,总受指责。她妈妈:女儿不争气,达不到自己的要扎“我”:女儿受委屈,自己左右为难。

  5.A 6.要求:(1)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2)针度应试教育的社会弊端,说明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3)家长不要对孩子不切实际地苛求;(4)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教育方法;(5)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渴望得到尊重;(6)希望家庭和社会能为孩子成才营造宽松的环境等。(答对以上任何一点都可。)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3

  一、积累及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栖(xī)息嫌恶(wù)头晕目眩(xuàn)

  B.厄(è)运滑稽(jī)忍俊不禁(jìn)

  C.湛(zhàn)蓝静谧(bì)更胜一筹(chóu)

  D.伫(zhù)立聘请(pìn)苦心孤诣(yì)

  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  ) (3分)

  A.海枯石烂  千姿百态  惊慌失措  历历在目

  B.黯然缥缈  春华秋实  恍然大悟  水波粼粼

  C.骇人听闻  诲人不倦  随声附和  莽莽榛榛

  D.踉踉跄跄  塞翁失马  心旷神贻  更胜一畴

  3.修改下面病句(2分)

  (1)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2)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华健儿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记录。

  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3分)

  4.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4分)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4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繁星》

  请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

  6.请参加“探索月亮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1)请写出一个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2分)

  (2)请写出含“月”字的两个成语。(2分)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3)请写出有关“月”的完整的两句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8分)

  (1)远远的街灯明了,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____________?(冰心《荷叶母亲》)

  (3)《论语》十则中,说明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5)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紫藤萝瀑布

  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 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 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每 一穗花都是下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 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边。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饭庄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 藤萝,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8.找出体现全文主旨的中心句写在下面。(3分)

  9.揣摩下面句子,说说它的描写好在哪里。(3分)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10.作者描写十多年前家门外一大株紫藤萝的稀落,对描写眼前紫藤萝的繁盛有什么作用?(2分)

  11.上文对紫藤萝生动形象的描写,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

  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

  朱成玉

  季夫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初三时的班主任。他贫穷、瘦弱,像一粒干瘪的种子。

  父亲说,季夫老师是我们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他应该留在大城市的,不该回来。在我的印象中,季夫老师始终是个干干净净、轻轻飘飘的人。他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并通过一个个故事传递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听他的故事,如同泉水滋润心灵,干净、舒适。

  他讲的课也是干净的。教书的时候,他没有丝毫旁鹜。课堂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舞台,他在那里忘我地演出,而我们的好成绩便是献给他的掌声。我是作为留级生才有幸来到季夫老师的班级,得以接受一生难以忘怀的教育的。

  那时,我在骨子里瞧不起留级生,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让我们大家向他祝贺,同一个年级读两次,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可以得到两倍的同学和朋友。”同学们真诚地为我鼓掌,我真诚地向他们鞠躬。

  那是我既艰苦又美好的初三生活。

  中 考前的一个月,季夫老师和家长们商量,让学生们吃住在学校,以全力备考。那一个月是我生命中最难熬的日子,常常由于紧张而失眠。为了保证学生们能安然入 睡,季夫老师每天临睡前都给我们吃一粒安定片。直到顺利通过中考,没有人怀疑是这一粒小小的安定,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考试成绩下来了,我们班是全校考得 最好的,15个人考上了县重点高中,其中包括我这个留级生。那天,季夫老师很激动,并告诉了我们一个秘密,他说他每天给我们吃的只不过是一粒钙片而已。

  季夫老师的钙片,让我们的精神之树无比茁壮。

  季夫老师,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因为干净而清贫,也因为清贫而干净。其实他本不必如此清贫的,他在城里的一个位高权重的.老同学有意帮他走出这个小村子,去更广阔的天地。他很倔强,他不走,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

  他不走,他把一切都留在了这个村子里。他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逝去。

  暑假回家的时候,我听到了季夫老师去世的消息,季夫老师是在讲台上晕倒的,他的一辈子都是在这讲台上度过的。

  我去了季夫老师的讲台,依稀能够感觉到他的呼吸。我看到黑板上依然留着他的笔迹,那是他为孩子们上的最后一课: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没想到,这段诗歌竟成了他的悼词。多么贴切的悼词!

  其实季夫老师是太过劳累了,师母常年卧病在床,里里外外都需要他一个人来打理,而对学生们,他又是竭尽了全力,他透支了自己的生命。那一刻,我真正懂得了呕心沥血的含义。

  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是我们的精神钙片。

  12.请谈谈对题目“季夫老师的精神钙片”的理解?(4分)

  13.文章中画线句“他说他是扎根在这村子里的一棵老树,换了地方就会水土不服。”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14. “当我忐忑不安地来到班级时,季夫老师这样向同学们介绍我”一句中, “忐忑不安”一词表现 “我”当时怎样的心理?(2分)

  15.最后一段中“干瘪”与“精神钙片”是否矛盾?请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16.读完本文,你一定会被季夫老师这粒“干瘪的种子”所打动,请简要说说从季夫老师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4分)

  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字的意思。(2分)

  (1)项为之强(2)鞭数十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9.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20.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时期的哪些趣事?(4分)

  五、写作 (任选其一,50分)

  题目一:感恩

  题目二: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 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 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逆境”、“苦难”、“呵护”、“奋斗”、“磨练”、“关爱”等词语,也可以填上其他的词语。)

  要求:

  1.感情真实,文体不限。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或姓名。

  参考答案:

  一、1 .D

  2.D

  3.(1)“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改为“听到的只是声音,看到的只是颜色”。

  (2)将“次”改为“项”,或将“一次又一次”放在“打破了”之前。

  4.略。

  5.言之有理即可。例:诗人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写出了人生事业的各个阶段的特点,生动贴切,令人深思。

  6.(1)①示例:嫦娥奔月

  (2)示例:① 日积月累②闭月羞花

  (3)示例: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每空一分)

  7.(1)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谁是我在无遮 拦天空下的荫蔽?

  (3)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句一分,多字少字或有错别字均不得分)

  二、 8.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没有止境的。

  9.(1)好在用比喻,将紫藤萝花比作瀑布,从总体形象上赞美开化 的繁盛,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暗含生命的绵延长远。

  (2)运用拟人,写出花的多而密,充满生机,让人感到生命的活力。(意思对即可)

  10.写十多年前 的紫藤萝的稀落,前后对比,说明眼前的紫藤萝惨遭遇不幸又重获生机,突出它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为下文突出主题作铺垫。

  11.饱含了作者对紫藤萝花旺盛美 好、顽强生命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抒发喜悦这情,实则是对生命美好的赞美。

  三、12.一是指季夫老师在中考前一个月每天给学生吃的钙片,让紧张而 失眠的学生安然入睡顺利通过中考。二是指季夫老师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意思对即可)

  13.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季夫老师 不愿离开这个小村子的决心。(意思对即可)

  14.害怕同学们的嘲笑和看不起。(意思对即可)

  15.不矛盾。“干瘪”指季夫老师的贫穷、瘦弱。“精神钙片” 指老师给予我们的自信、力量。

  16.示例:①默默无闻,无私奉献;②淡泊名利;③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④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等等。(答出两点即 可)

  四、17.通“僵”,僵硬 ;用鞭子打,鞭打

  18.(1)心里这样想,那么有时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像鹤。

  (2)我凭着想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19.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0.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五、作文评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期末试卷答案01-20

初三语文期末冲刺试卷及答案12-06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01-26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11-29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11-29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11-2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11-29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分析11-2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