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

初一生物知识点

时间:2022-11-06 09:51:02 初一 我要投稿

初一生物知识点(15篇)

  在我们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知识点,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一生物知识点(15篇)

初一生物知识点1

  植物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多细胞真核生物。

  植物距今二十五亿年前(元古代),地球史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属于菌类和藻类,其后藻类一度非常繁盛。

  直到四亿三千八百万年前(志留纪) ,绿藻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首次登陆大地,进化为蕨类植物,为大地首次添上绿装。三亿六千万年前(石炭纪),蕨类植物衰落,代之而起是石松类、楔叶类、真蕨类和种子蕨类,形成沼泽森林。古生代盛产的主要植物于二亿四千八百万年前(三叠纪)几乎全部灭绝,而裸子植物开始兴起,进化出花粉管,并完全摆脱对水的依赖,形成茂密的森林。

  在距今1亿4千万年前白垩纪开始的时候,更新、更进步的被子植物就已经从某种裸子植物当中分化出来。

  进入新生代以后,由于地球环境由中生代的全球均一性热带、亚热带气候逐渐变成在中、高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的多样化气候,蕨类植物因适应性的欠缺进一步衰落,裸子植物也因适应性的局限而开始走上了下坡路。

  这时,被子植物在遗传、发育的许多过程中以及茎叶等结构上的进步性、尤其是它们在花这个繁殖器官上所表现出的巨大进步性发挥了作用,使它们能够通过本身的遗传变异去适应那些变得严酷的环境条件,反而发展得更快,分化出更多类型,到现代已经有了90多个目、200多个科。

  总结:正是被子植物的花开花落,才把四季分明的新生代地球装点得分外美丽。

初一生物知识点2

  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生物圈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生物的生存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空气、温度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食物链: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形成的长链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生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初一生物知识点3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有没有淀粉,利用的原理是淀粉遇碘液变蓝;二是探究光是不是绿叶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中主要采用对照的实验方法。在这个实验中,①先将盆栽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中淀粉运走耗尽;②用黑纸片将叶处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其目的是不见光,形成对照;③移到光下照射几小时;④取下一叶片放置在酒精中隔水加热而不直接加热;叶片一直要加热到颜色为黄白色,这样做的目的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⑤滴碘液前先要用清水将洒精中取出的叶处清洗干净,其目的是防止对后面实验的干扰。

  2、“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置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所看到的现象是酒精变成绿色,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后所看到的现象是:用黑纸遮盖部位不变蓝,没有用黑纸遮盖的部位变成蓝色。本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3、光合作用就是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

  4、树木在冬天生长缓慢主要是因为光照减少,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减少,而植物细胞中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以外,主要是有机物。

  5、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6、甲、乙两地出产同一种甜瓜,两地的光照条件、白天气温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甲地的夜间气温比乙地的夜间气温低许多,结果甲地的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分析其原因是:①两地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相同,所以两地的甜瓜通过光合作用过程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②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温度越高,植物的呼吸作用就越强,在夜间,甲地温度较低,甜瓜的呼吸作用比乙地的弱,从而消耗的有机物比乙地甜瓜少,所以甲地甜瓜含糖量高一些。

初一生物知识点4

  1、向性运动:是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如光、重力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2、感性运动:由没有一定方向性的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而引起的局部运动,外界刺激的方向与感性运动的方向无关。

  3、激素的特点:①量微而生理作用显著;②其作用缓慢而持久。激素包括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存在动物体内,产生和分泌激素的器官称为内分泌腺,内分泌腺为无管腺,动物激素是由循环系统,通过体液传递至各细胞,并产生生理效应的。

  4、胚芽鞘:单子叶植物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胚芽鞘为胚体的第一片叶,有保护胚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长锥的作用。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下面的部分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初一生物知识点5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初一生物知识点6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能改变大小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的耳蜗;内耳: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脑:大脑、小脑、脑干

  大脑:表层是大脑皮层,具有运动,感觉,语言等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受伤:如植物人

  小脑:和身体平衡有关.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脑干受伤会导致死亡.

  3)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细胞体、突起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传导方向:树突—细胞体—轴突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促进发育,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

  胰岛素:由胰岛分泌,降低血糖的含量,促进合成糖元.分泌不足得糖尿病.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6、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由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引起,能腐蚀树木,建筑,有“空中死神”之称

  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过多引起.如:全球变暖.

  水华和赤潮:由水污染而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

初一生物知识点7

  55、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56、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57、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58、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初一生物知识点8

  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

  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

  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

  2.《观察植物细胞》实验制作的是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壁:支持、保护

  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③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

  ④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⑥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

  4.实验避免出现气泡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

  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5.《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使用稀碘液的作用:便于寻找和观察细胞,可使细胞结构看得更清楚。

初一生物知识点9

  知识点对朋友们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

  1、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光合作用公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

  叶绿体

  3、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原料二氧化碳和水有机物和氧气

  区产物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

  场所有叶绿体的细胞所有生活的细胞

  别动力光有光无光都进行

  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1)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和释放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需要的氧由光合作用制造;

  (2)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和有机物运输的能量

  5、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

  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如合理灌溉;合理密植;间作套种;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6、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1)深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2)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初一生物知识点10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含有哪些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人体内有没有这些成分?

  生:有!

  师: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是哪里来的?

  生:食物。

  师:食物中的这六种营养成分与人体内的这些成分一样吗?是不是我们吃了猪肉,人体就长出了猪肉。

  生:(哄堂大笑)不是。

  师:食物中的这些营养成分,只是构成人体内这些成分的原料。那么,食物是怎样被消化、这些营养成分是怎样被人体吸收的呢?

  揭示课题:消化与吸收

  小品表演:

  师:早听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有胃病。今天我们请他给大家谈一下感受怎么样?

  生:气氛活跃,兴趣大增。

  瘦生表演: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生:(哄堂大笑)

  胖生表演: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的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师:(鼓掌欢送)两位同学表演得非常精彩,很有表演才能。前面那位为什么那么瘦?后面这位为什么平时吃得并不是很多,却长得较胖?同学们帮他找找原因。

  生:第一位同学有胃病,消化不好;第二位同学吸收太多。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的?

  进行新课

  1.消化系统的组成

  师:(演示制作的P32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请说出下列结构的名称(使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生:(回答……)

  师: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生:牙齿、舌、唾液腺。

  师:回忆自己在进食时,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牙齿嚼咀;舌搅拌;唾液腺分泌唾腺,能湿润食物。

  师:口腔仅仅起到嚼咀食物的作用吗?下面我们来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师:请一位同学吃馒头,但不能白吃,要求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味,看能否吃出味道来。

  生:口中有点甜。

  师:馒头并未放糖,为什么会吃出甜味呢?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馒头变甜是不是因为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

  师:我们假设淀粉在口腔中发生了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唾液有关。

  师:下面我们来制定计划。在制定之前先看一看提示。(媒体演示:P30~31提示及探究方案。)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生:(小组讨论并设计探究计划。)

  师:请一位同学把你们组的探究方案向全班交流汇报。

  生:(全班交流。)

  师:(评价学生的设计并提出建议。)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

  生:(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师:(巡回观察、指导、答疑。)

  生:(相互交流探究的过程、结果和结论,并作出分析。)

  师:对自己的探究方案有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吗?

  生:馒头不宜太多,唾液的量要足,实验装置在37℃的温水中保持的时间必须在5分钟以上。

  师:请位同学谈谈你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并对此作出解释。

  生:①号试管内的液体遇碘不变蓝,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

  师:口腔中的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变化?

  生:唾液中的淀粉酶。

  师: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生:牙齿和舌只能将食物磨碎、搅拌,不能使淀粉变成麦芽糖。

  师:科学实验证明: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转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就是为什么细嚼馒头有甜味的道理。麦芽糖还需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因此,口腔只具有初步消化淀粉的作用。

  师:那么什么叫消化呢?

  生:(阅读教材P31页,总结消化的概念。)

  师:补充:并不是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只有大分子的有机物,如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而水、无机盐、维生素则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师:前面我们只是探究了口腔中的消化。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消化道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功能。

  3.消化的全过程

  师:下面播放一段食物消化过程的录像,请认真观看,课后我们要以“西瓜子历险记”为题写一篇科普文章,请注意收集资料。

  师:为什么患了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

  生:这些食物会影响胃的功能,加重胃的负担。

  师:我们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胃呢?

  生:不吃汤泡饭,少吃麻辣烫,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师:为什么肝炎病人怕吃油腻的食物?下面我们做个小实验(教师演示P33页的实验)

  生:(观察实验现象)

  师:两只试管内的花生油各发生了什么变化?胆汁和清水各对花生油起什么作用?

  生:第一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成很小的油滴,第二支试管内的花生油变化不大。

  师:胆汁对食物的消化有作用吗?

  生:能把食物中的大颗粒脂肪,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这有助于脂肪的消化。

  师:对!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酶与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起到初步消化脂肪的作用。

  师:人体消化道内除了唾液、胆汁,还有哪些消化液?

  生:胃液、肠液、胰液。

  师:阅读P35页第2题,你能指出哪一部分消化道中的消化液最多?

  生:(有的回答是胃,有的回答是小肠。)

  师:(更正)胃液最多,但小肠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

  师:下面我们来解读P34页的曲线图,回答(1)、(2)、(3)个思考题。

  生:X──淀粉,Y──脂肪。淀粉在口腔内被初步消化,蛋白质在胃内被初步消化,脂肪在小肠内被消化。D──肠液、胰液、胆汁。

  师:食物最终在哪里被彻底消化?这说明了什么?

  生:小肠!说明食物主要在小肠被消化。

  师:人体小肠内消化酶的种类最多,而且小肠还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师:下面我们完成一个作业:请设计一个表格,将图Ⅳ-21中的信息转化成表格的形式。

  生:(完成表格设计)

  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肯定)

  师: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如何被吸收入呢?

  营养物质的吸收

  师:营养物质在人体的哪些部位被吸收呢?

  生:胃、小肠、大肠……。

  师:请看下面的资料分析。

  1.资料分析:小肠的特点

  师:下面我们通过分析P33的资料来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

  生:长度不同,小肠长得多;表面都有皱襞,但小肠的皱襞上有绒毛,而大肠没有。

  师: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

  生:小肠。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的特点,都可以大大增加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2.进一步探究家畜小肠的结构

  师:下面我们通过观察猪小肠的内部结构,看看猪小肠与人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猪小肠)

  师:注意比较猪小肠与人小肠的内部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结构基本相同,都有皱襞,皱襞上还有许多绒毛。

  师:(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拆叠纸模型)

  生:(观察、领会小肠皱襞的作用)

  教师小结

  师:小肠不仅是消化食物的重要场所,也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等处被吸收后,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供人体细胞所利用。

  课后作业

  师:课后以“西瓜子历险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文章。我们将选出优秀的小文章,参加市里的论文评选??

初一生物知识点11

  1、生物圈的概念:

  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都生存于生物圈中。

  2、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10千米,向下深入10千米,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1)大气圈的底部: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2)水圈的大部: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大多数生物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也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收集和分析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收集资料的途径: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搜索。

  (2)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音像资料等。

  (3)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发现探究的线索。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一生物知识点12

  认识生物

  一. 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上面我们是对认识生物这一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好好的学习。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的萌发

  对于生物学中种子的萌发的知识,下面是我们为你讲解的知识点。

  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需要环境(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完全淹没在水中的种子不能萌发是因为没有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活得,度过休眠期的。大多数种子萌发不需要光,探究是否需要光时一定提供适宜的各种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发芽率达到90%以上的种子才能播种。

  2、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希望上面对生物中种子的萌发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上面的内容学习一定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哦。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种子植物

  关于生物中种子植物的知识学习,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内容。

  种子植物

  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在玉米种子的剖面滴加碘液,变蓝的是胚乳,因为胚乳内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

  2、将胚的各个部分(胚芽,胚轴,胚根)都连在一起的是胚轴。

  3、我们吃的大米主要是胚乳,大米不能萌发时因为无胚。

  4、被子植物(桃树)与裸子植物(松树)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也就是胚珠外是否有子房壁包被。

  通过上面对生物中种子植物知识的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预祝同学们考试成功。

  初一生物上册知识点:绿色植物

  下面是对生物中绿色植物的知识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绿色植物

  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在陆地阴湿处,单细胞或多细胞。无根、茎、叶的分化。如:水绵、海带、衣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占大气的90%。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植株矮小,有茎、叶、假根,无输导组织。如:墙藓、葫芦藓。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有输导组织,如卷柏、贯众、满江红。形成煤

  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有茎、叶、种子,结构复杂。如:油松、云杉、银杏、苏铁、侧柏。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有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如:玉米、小麦、毛白杨、。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这三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靠种子繁殖后代,所以称为种子植物。

  2"春水绿如染"中的"绿"指藻类植物。鱼缸内壁的绿膜指藻类植物。

  3"苔痕上阶绿"和"应怜履齿印苍苔"都指苔藓植物,大树一侧树皮上的绿色植物是苔藓植物

  上面对生物学中绿色植物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识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初一生物知识点13

  1、花粉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发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的方式多种多样,桃花、李花、苹果花、油菜花等色彩鲜艳,气味芬芳,还有蜜腺,所以都是靠昆虫传粉的;玉米、杨、柳的花粉多而轻盈,所以常靠风传粉。另外,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还可以进行人工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移动到胚珠内部,与里面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精子与卵细胞融合的过程叫做受精。

  3、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后,花瓣、雄蕊和雌蕊的花柱、柱头均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最终发育成果实。

  【例题】现有3个甘薯、4个马铃薯、5粒大米、6粒玉米、7个西瓜、8个桃、9粒花生米,共有果实多少个?

  【知识点】本题是一个联系实际的题。通过本题,学生能进一步熟悉果实、种子的形成。

  【精析】甘薯是植物的根;马铃薯是植物的茎;大米是胚乳;花生米是种子;只有玉米、西瓜和桃是果实。所以6+7+8=21。

  【答案】21个

初一生物知识点14

  【初一生物上册之硒的吸收代谢】,硒在体内的吸收、转运、排出、贮存和分布会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膳食中硒的化学形式和量。

  一些食品中含硒较高,如:海产品、食用菌、肉类、禽蛋、西兰花、紫薯、大蒜等食物。营养学家也提倡通过硒营养强化食物补充有机硒,如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富硒蘑菇、富硒茶叶、富硒麦芽、硒酸酯多糖、硒酵母等。现在国内开展这方面研究的机构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上海农业科学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国际企业有新西兰的SouthStar、英国的GrowHow、美国AllTech。近年来,一些硒强化产品不断涌现,美国科学家制成了富硒果汁、富硒牧草、富硒奶,澳大利亚科学家制成了富硒小麦、富硒啤酒、富硒饼干和富硒牛肉干,中国科学家研究的富硒水果、富硒谷物、富硒大闸蟹、富硒烟草也丰富了国际硒营养强化领域的应用。

  硒的摄取与土壤的硒含量关系超过与饮食方式的关系。美国和加拿大的土壤含有足够的硒。对美国的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的研究发现他们摄取了足够的硒。很多食物中都有硒,但巴西坚果、全粒谷物(全麦面包、燕麦粥、大麦)、白米和豆类中含量特别多。

  蛋类略高于肉类,每100克食物中,猪肉含硒10.6 μg,鸡蛋含硒15 μg,鸭蛋含硒30.7 μg,鹅蛋含硒33.6 μg,人参含硒15 μg,花生含硒13.7 μg。植物性食物的硒含量决定于当地水土中的硒含量。例如,中国高硒地区所产粮食的硒含量高达每公斤4~8 mg,而低硒地区的粮食是每公斤0.006 mg,二者相差1000倍。

  食物来源

  食物中硒含量测定值变化很大,例如(除谷物外以鲜重计):内脏和海产品0.4-1.5 mg/kg;瘦肉0.1-0.4 mg/kg;谷物0.1-0.8 初中英语 mg/kg;奶制品0.1-0.3 mg/kg;水果蔬菜0.1 mg/kg。

  生理需要

  在20xx年制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18岁以上者的推荐摄入量为50 μg/d,适宜摄入量为50-250 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 μg/d。

  过量表现

  1.皮肤痛觉迟钝、四肢麻木、头昏眼花、食欲不振

  2.头发脱落、指甲变厚、皮疹、皮痒、面色苍白、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呼吸有大蒜气味等。

  硒缺乏症

  1.缺乏硒会导致未老先衰。

  2.严重缺乏硒会引发心肌病及心肌衰竭。

  3.发生克山病,大骨节病。

  4.精神萎靡不振,精子活力下降,易患感冒。

  总结:动物实验表明,硒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空肠和回肠也稍有吸收,胃不吸收。经尿排出的硒占硒排出量的50%-60%,在摄入高膳食硒时,尿硒排出量会增加,反之减少,肾脏起着调节作用。

初一生物知识点15

  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反射:人和动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植物的向性运动:指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植物激素: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对植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生长素的二重性:指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浓度的高、低是针对最适浓度而言)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的生理活动进行的调节。

  动物激素:动物体的内分泌腺产生的对动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特殊微量化学物质。

  反馈调节:指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协同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指不同的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内激素:是由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

  外激素(信息激素):一般是由昆虫体表的腺体分泌到体外的一类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在同种的个体间传递化学信息,因此又叫信息激素。

【初一生物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生物和生物圈02-19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07-07

初一上册生物知识点03-28

初一生物知识点生物和生物圈02-24

初一生物上册生物燃料的知识点03-19

生物燃料优势初一生物知识点03-21

初一生物《生物的特征》知识点归纳09-15

初一生物上册生物的分泌知识点07-31

初一生物知识点03-20

初一上册生物的知识点总结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