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注释、赏析

时间:2024-03-13 08:03:03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注释、赏析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注释、赏析1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清代·纳兰性德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注释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12)滴沥:水珠下滴。

  全文赏析

  前有《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之句,而此篇有“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句,大约此篇是为前首之后的同题之作。两词的客观景物随作者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客愁却不因景物不同而不同。词中所涉之景无不昏暗衰飒,令人凄然不欢,故其景中所含之情自是可知了。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注释、赏析2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注释:

  ①惊飚:谓狂风。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②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③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④烧痕:野火的痕迹。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⑤鼓角句: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⑥长安:此代指北京城。⑦客心句: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赏析:

  前有《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之句,而此篇有“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句,大约此篇是为前首之后的同题之作。两词的客观景物随作者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客愁却不因景物不同而不同。词中所涉之景无不昏暗衰飒,令人凄然不欢,故其景中所含之情自是可知了。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注释、赏析】相关文章: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03-12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赏析12-17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及赏析10-05

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12-21

《菩萨蛮》赏析01-05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原文及赏析01-26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赏析10-29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02-27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