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

时间:2024-03-12 15:17:20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1

  原文: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清代]纳兰性德

  惊飙掠地冬将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狂风席卷大地.冬天已过半。解下马鞍暂且停驻,正值黄昏,封鸦乱飞。黄河已成片成片地结冰,茫茫一片,恰如愁思不绝。

  放眼望去,唯余一片野火的痕迹。高高的城楼上,鼓角连天。明日即将抵京,可游子的愁思却依然没有尽头。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为双调,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

  惊飚(biāo):谓狂风。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解鞍:其意为解鞍下马,表示停下来。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烧痕:野火的痕迹。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鼓角句: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使用的一种用来发号施令的鼓和号角。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客心句:游子的愁思没有尽头。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阑:残尽。

  赏析:

  上片勾画出一幅白日深冬归程图:“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狂风卷折的冬日,归途昏鸦飞乱了天边的云霞,词人解鞍少驻初程。画面壮丽而又消沉,让人生出欲说难言的怅惘。“惊飚”将冬日寒风之凛冽与气候的恶劣一闻道出,精到而更有画面感。接下来的.“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两句,又更增添了眼前冬景的壮阔,将归程图拉伸至无限壮阔之处,有种“长河落日圆”的雄阔壮丽。

  下片归程图纵横延伸。“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放眼望去,苍茫的平原上是一片野火烧过的痕迹;极目仰望,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鼓角和城墙,看来已经离家不远了。“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虽然明天就要回到京城,但一路上的奔波劳苦,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可见纳兰这一路上有多辛苦了。结尾两句化自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在全词有画龙点睛之效,这愁便是纳兰的经典式愁,言浅意深,引人深思。

  全词写景皆是昏暗凄然,景中含情,然景致壮阔处又别有一番风度。语句含悲,语调凄楚,字里行间萦绕着百转柔情,诉尽了词人真实的内心感受。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2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译文

  秋天花草凋零,微明的灯光使秋夜显得更加漫长。

  已经觉得窗外是无尽的秋色,哪能忍受秋日的风雨使秋天更加凄凉。

  秋天的风雨来的何其迅速,惊破了梦中的绿色。

  怀着秋日的感伤无法入眠,向着屏风移动流泪的蜡烛。

  晃动的烛焰点燃了短柄的灯台,牵动了愁怨和离别的情绪。

  谁家的庭院没有秋风侵入,那里秋日的窗外没有雨声?

  丝绸的被子无法抵挡秋风的力量,秋夜将尽的更漏声催来更急的雨声。

  整夜连绵的秋雨,就像陪伴着即将离别的人哭泣。

  庭院在秋日雨雾笼罩下更加萧条,窗前稀疏的竹叶上时有水珠滴落。

  不知风雨何时才能停止,泪已经打湿了窗纱。

  注释

  (1)耿耿:微明的样子。另一义是形容心中不宁。这里字面上是前一义,要表达的意思上兼有后一义。

  (2)助凄凉:《红楼梦》庚辰本另笔涂去“凄”字,添改作“秋”,当是为复叠“秋”字而改,有损文义,不从。

  (3)秋梦绿:秋夜梦中所见草木葱笼的春夏景象。《红楼梦》程高本作“秋梦续”,“续”与“惊破”相反,又与下句“不忍眠”矛盾。

  (4)秋情:指秋天景象所引起的'感伤情怀。

  (5)“自向”句:暗用唐代李商隐《嫦娥》诗中“云母屏风烛影深”句意,写寂寞。泪烛,融化的蜡脂如泪,故名。也是以物写人。“移”,《红楼梦》程高本作“挑”,灯草才用“挑”,烛芯只用“剪”。

  (6)摇摇:指烛焰晃动。爇,点燃。檠,灯架,蜡烛台。

  (7)“谁家”二句: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小说中所谓拟其格,这类句法最明显。

  (8)罗衾:丝绸面子的被褥。不奈:不耐,不能抵挡。

  (9)残漏:夜里将尽的更漏声。

  (10)连宵:整夜。脉脉:通“霢霢”,细雨连绵。飕飕:状声词,形容风声。

  (11)寒烟:秋天的细雨或雾气。

  (12)滴沥:水珠下滴。

  全文赏析

  前有《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之句,而此篇有“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句,大约此篇是为前首之后的同题之作。两词的客观景物随作者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客愁却不因景物不同而不同。词中所涉之景无不昏暗衰飒,令人凄然不欢,故其景中所含之情自是可知了。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3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注释

  ①惊飚:谓狂风。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②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③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④烧痕:野火的痕迹。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⑤鼓角句: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⑥长安:此代指北京城。

  ⑦客心句: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

  前有《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之句,而此篇有“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句,大约此篇是为前首之后的同题之作。两词的客观景物随作者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客愁却不因景物不同而不同。词中所涉之景无不昏暗衰飒,令人凄然不欢,故其景中所含之情自是可知了。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赏析】相关文章: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赏析12-17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及赏析10-05

《菩萨蛮》赏析01-05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原文及赏析01-26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赏析10-29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02-27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02-27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赏析07-30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08-31

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原文及赏析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