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4-02-11 12:22:14 一般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8篇【精选】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设计方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方案8篇【精选】

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2.理解重点句

  (l)“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3)“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2.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二)疑点

  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三)解决办法

  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2.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3.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4.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

  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

  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一)师:请自由朗读课文的1-7自然段,看看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都会有哪些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写感受、找问题;

  2.师巡视,并于个别学生交流。

  [预设]

  感受:A、贫穷B、勤劳C、辛苦(危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朗读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和桑娜为丈夫担惊受怕的句子。

  [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进行练习。

  师小结。

  三、读悟结合,感受美德。

  虽然他们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还是毅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难道他们没有想到今后的生活吗?

  1.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快速默读课文,用曲线画下来。

  2.生讨论、交流。

  3.指名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4.谁来说说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5.学生交流

  四、总结升华。

  1.小结全文。

  2.总结升华。

  板书设计:

  穷人

  [个人简历]

  田科,男,本科学历,1994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语文老师。中央电教馆“远程项目学习”骨干教师。甲骨文教育基金会世界教育专家组成员。多次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有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并获奖。现着力进行“协作式小组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课题项目获全国合作学习一等奖。

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质量的初步概念,会利用质量的单位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体验一些物体的质量,知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练习天平的使用,养成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质量概念的理解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和用天平测量实际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天平及砝码、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点出实物】课桌和凳子,大头针和铁锤

  【设问】这些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如何去分类?

  【总结】像大头针、铁锤、课桌和凳子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我们称之为物体;而铁和木材我们称之为物质。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何去理解物体和物质呢?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物体和物质的区别,更加直观,更容易接受理解。)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引入】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由物质构成,物体有大有小,我们如何去衡量构成一个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呢?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自学。

  【自学指导】

  (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示?

  (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

  (3)质量的单位与平时生活中所使用单位有何不同?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4)阅读课本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质量。

  2、质量的测量

  【过渡】同学们,你知道你自己的质量是多少吗?如何去测量?现场出示体重秤,并找学生实际测量质量。

  生活中还有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

  【过渡】实验室使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叫做天平

  (1)认识天平的构造

  托盘天平的构造(教材110页图6.1-2)

  【设问】

  1、能否用天平测量我们自身的质量?

  2、能否用手直接拿砝码?

  3、能否用天平直接测量液体和化学物品的质量?为什么?

  【总结】

  (2)使用注意事项

  ①每个天平都有自己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量程);

  ②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应使用烧杯或者白纸间接称量。

  设计合作探究一:如何正确使用天平测量固体质量

  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你桌面上橡皮的质量呢?

  (对独学内容的考察)

  (3)正确使用天平

  ①把橡皮放在左盘

  ②用镊子夹砝码放在右盘(估计物体质量,用镊子夹砝码从大到小添加)

  ③当右盘中加入最小质量的砝码时,若指针向右偏,此时应该去掉小砝码,用镊子向拨动游码(相当于向右盘加小砝码),直到指针指分度盘中线横梁再次平衡。

  橡皮质量=砝码质量+游码刻度值

  游码示数读法:先认清分度值,再读游码的左边所对刻度值。

  【过渡语】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质量有什么特性呢?

  3、质量是物体本身属性

  以下几种情况物体质量有没有变化,即所含物质多少有无增减?

  (1)将橡皮泥换一个形状(2)冰熔化成水(3)将铅笔由赤道带到南极。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拓展与延伸】

  1、用天平如何测出一张邮票的质量?

  2、用天平如何测液体的质量?

  三、课堂小结

  教师来回巡视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四、课堂检测

  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字迹工整

  教师巡视、出示答案、给予指导帮助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设计方案 篇3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第二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烷烃同系物在组成、结构式、化学性质上的共同点以及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目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性。

  2、 使学生掌握饱和链烃、烃基的概念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及其命名法。

  3、 通过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间的关系。

  4、通过烷烃分子通式的总结推导过程,学会用“通式思想”认识同系物的有机物的组成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基本学会烷烃同分异构体的解析方法,能够书写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2、从甲烷性质推导到烷烃的性质的过程中,学会从一种代表物质入手掌握同系列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解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解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烷烃的性质,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学习及同分异构体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投影】:几种常见有机物分子的结构式

  师:在有机物中,有许多物质具有与甲烷相似的结构,如投影中A组物质。也有许多物质结构与甲烷不相似,如投影中B组、C组、D组物质。请同学通过对比找出A组物质在结构上有别于其他几组的特点。

  请同学阅读课本54-55页烷烃概念。

  一:烷烃:

  烃的分子里碳原子间都以单键互相相连接成链状,碳原子的其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达到饱和状态。所以这类型的烃又叫饱和烃。由于C-C连成链状,所以又叫饱和链烃,或叫烷烃。

  生:由甲烷CH4,乙烷的C2H6和丙烷的C3H8,可以推出对n个碳原子,烷烃的通式:CnH2n+2 (n≥1)

  小结: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①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

  碳原子数1-10: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

  碳原子数在11以上,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二烷:CH3(CH2)10CH3

  ②相同碳原子结构不同时如:CH3CH2CH2CH3(正丁烷)CH3 CH(CH3) CH3

  同系物的定义是指: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相称为同系物。

  甲烷、乙烷、丙烷等都是烷烃的同系物。

  强调“结构相似”和“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关于烷烃的知识,可以概括如下:

  ① 烷烃的分子中原子全部以单键相结合,它们的组成可以用通式CnH2n+2表示。

  ② 这一类物质成为一个系统,同系物之间彼此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

  ③ 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因此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则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

  师:烃分子失去一个或几个氢原子所剩余的部分叫烃基,用“R-”表示;烷烃失去氢原子后的原子团叫烷基,如-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一价烷基通式为 CnH2n+1- )

  二: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师:请写出C4H10的结构简式? CH3

  生: 练习写出 CH3-CH2-CH2-CH3 CH3- CH-CH3 (讨论写出)

  正丁烷 异丁烷

  正丁烷和异丁烷虽然组成和分子量相同,而结构不同造成的。造成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可见,由于碳原子既可形成直链,又可形成支链,所以分子式相同的烷烃,可形成多种不同物质。这种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这些化合物之间互称为同分异构体。(让学生自己总结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然后阅读教材并比较异同。)

  1.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2.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以C5H12为例)

  (1)先写出最长的碳链:C-C-C-C-C (氢原子及其个数省略了)

  (2)写少一个C的直链,把剩下的C作支链加在主链上,依次变动位置。

  C-C-C-C C-C-C-C

  C C

  这两种结构相同,为同一种物质。

  (3)写少两个C原子的直链,剩下的2个C作一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C-C 但与(2)中C-C-C-C 为同一种结构

  C C

  C

  剩下的2个C原子分成2个支链加在主链上。

  C

  C-C-C

  C

  (4)分别加上氢原子,得三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式,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知识拓展】

  师:很显然,碳原子多一些,使用正、异、新的命名方法已不能满足需要。随着碳原子数增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也增多。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种通用的命名法则,从而可以叫出各种烷烃的名称。

  【板书】

  烷烃的命名

  师:189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化学会议上,拟定了有机物系统命名原则,叫做“日内瓦命名法”。它解决了命名的困难,使有机物的命名得到统一。我国一方面采纳“日内瓦命名”原则,同时考虑我国的文字特点,制订有机物的命名法。

  三: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

  命名步骤:

  ①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并按主链上碳原子的数目称为“某烷”。

  ②把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为起点,用阿拉伯数字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的位置。

  ③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把取代基名称写在烷烃名称的前面,在取代基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烷烃直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取代基名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

  【例题剖析】

  【例1】

  CH3-CH-CH2-CH2-CH3 2-甲基戊烷

  CH3

  ④相同的取代基,将取代基合并起来,用二、三等数字表示,在用于表示取代基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用“,”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不同的取代基,就把简单的写在前面,把复杂的写在后面。

  例2 . CH3

  CH3-CH2-C-CH3 2,2一二甲基丁烷

  CH3

  例3. CH3-CH2-CH2-CH-CH-CH2-CH3 4-甲基-3-乙基庚烷

  CH3 CH2

  CH3

  【投影】1.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四、烷烃的通性:

  【多多媒体】常见烷烃的物理性质比较表

  名称 结构简式 常温时的状态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

  甲烷 CH4 气 -182 -164 0.466*

  乙烷 CH3CH3 气 -183.3 -88.6 0.572**

  丙烷 CH3CH2CH3 气 -189.7 -42.1 0.5853***

  丁烷 CH3(CH2)2CH3 气 -138.4 -0.5 0.5788

  戊烷 CH3(CH2)3CH3 液 -130 36.1 0.6262

  癸烷 CH3(CH2)8CH3 液 -29.7 174.1 0.7300

  十六烷 CH3(CH2)14CH3 液 18.2 287 0.7733

  十七烷 CH3(CH2)15CH3 固 22 301.8 0.7780

  【板书】1.烷烃的物理性质:

  (1)熔、沸点有规律递变:

  a.随碳原子数目增多,熔沸点升高。

  b.C原子数目相同时,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2)烷烃的密度随C原子数目增多而增大,但密度均小于1,比水轻。

  (3)烷烃均不溶于水,液态烷烃和水混合会分层,且均在上层。

  (4)分子里碳原子数等于或小于4的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其他烷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板书】 2.烷烃的化学性质:

  (1)烷烃化学性质较稳定,常温不和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等反应,不能使酸性KMnO4和溴水褪色。

  (2)烷烃的可燃性

  CnH2n+2+ O2 → nCO2+(n+1)H2O

  (3)光照下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下面阅表比较“四同”问题

  定 义 分 子 式 组 成 结 构 性 质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种物质

  【例题剖析】

  【例1】下列物质属同分异构的是____,属同一种物质的是____,属同系物的是____。请同学们说出理由。

  【例2.】乙烷(C2H6)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假设生成了分别有1、2、3、4、5、6个Cl原子的6种取代产物,且物质的量都相等。同温同压下,参加反应的CH3CH3与Cl2的体积比是几比几?

  答案:CH3CH3与Cl2的体积比是2∶7

  例3.在101.3kPa、473K条件下,十一烷以及分子中碳原子数比它小的烷烃均为气态。以下变化中,最初与最终均维持这种条件。A、B、C三种烷烃(气)分子中碳原子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取等体积的三种气体,分别跟30mLO2(过量)混合引燃,充分反应后发现:A与O2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B与O2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增加了4mL;C与O2反应后气体总体积为反应前的1.25倍。试求:

  (1)A的分子式及相对分子质量。

  (2)原任意一种烷烃的体积及B、C的分子式。

  【课堂小结】在学习了甲烷的主要性质和结构之后,再来讨论烷烃的性质和结构就类似于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通过由典型到一般的学习和讨论方法,这在有机物的学习中也是一种常见且很重要的方法。在本节教学中,为了加深同学们对烷烃分子结构的认识,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亲自制作各种分子的模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也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本节的重点“烷烃的性质”在教学中注重运用了比较、解析、自学讨论等方法,以利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用橡皮泥、小木棒等自己动手制作常见烷烃的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互相交流,评比。

  2.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烷烃的系统命名等问题。

  3. 现在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些小球,(黑色稍大球代表碳原子,红色稍小球代表氢原子)和小棍,要求按照烷烃分子的结构特点,来制作含有五个碳原子的烷烃分子的可能结构的球棍模型,并根据自己所制作的模型写出对应的结构式和分子式,看看哪个小组又准又快。

设计方案 篇4

  一、 活动方案

  由小学生拿出自己的衣服,或玩具或零用钱买的一个小物件,举办一场义卖方式的'礼物互换,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又能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进行交流议价的能力,还能更好的体会圣诞节的含义。

  二、发动阶段

  12月19日中午12:00召开正副班主任和相关人员会议,传达活动方案,布置相关任务。

  三、准备阶段

  12月19日~24日,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布置彩带、圣诞树、圣诞帽、喷雪、零食、装饰品、小礼品、圣诞义卖物品等活动所需物品。

  12月21日前班主任策划好班级爱心义卖联谊活动方案,12月25日午前副班主任组织学生布置好教室,营造浓浓的圣诞节氛围。并开展讲解关于圣诞节的来历、起源、及习俗惯例等

  四、实施阶段:

  1. 圣诞义卖活动

  2. 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5日 中午11:50~中午1:10

  3. 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4.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5. 义卖年级:一~六年级

  6. 友情提醒:义卖活动时师生都戴上圣诞帽。

  7. 活动要求:

  ①.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活动以游艺类节目为主,穿插圣诞节、圣诞树、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老人分发礼物等

  ②.老师和学生统一戴上圣诞帽(老师的圣诞帽由学校统一提供,学生的圣诞帽由学生自备);

  ③.圣诞有礼活动 :由学校生活指导中心安排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份小礼物。

  ④.学生们开始自由选择要换的礼物,或要送礼物的人等自由活动

  五、活动策划 xxx xxx

  六、活动负责 xxx xxxx xxxx

  七、后勤保障 xxx xxxx

  八、圣诞老人扮演者 xxxx xxx

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3个新词语。

  2、学习运用关联词“不但……而且……”,了解与之用法相似的关联词“不但……还……”“不仅……而且……”等。

  3、能正确理解每个自然段主要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可以选择一段背诵,有各自的感受。

  5、了解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和建造是建桥史上一个创举。

  *6、结合绍兴的“桥文化”,激发对具有浓厚江南风情的石桥的探究兴趣,培养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赵州桥简图一人一张

  教学设计流程:

  一、师生对话,激发兴趣

  我国有许多世界闻名的古代建筑,同学们知道哪些?老师知道哪些?比比谁说得多。

  (长城、故宫、布达拉宫……)

  赵州桥也是我国著名古代建筑(写课题),它是怎样一座桥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根据注音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要求能读会字

  3、把课文中不理解的词画出来

  4、想想如果请你说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你打算说哪一句?

  三、组织交流,字词点拔

  1、听写生字→发现错误→将自己出错的字正确书写在黑板上→教师指导→读记→酬情抄写

  2、交流不理解的词,教师巧作点拔,让学生相互帮助解决问题。

  3、你准备了哪一句话介绍赵州桥?为什么?

  ——由“重点句”导入“重点词”

  4、学习单元提示,初步了解“重点词”的概念。

  四、再读课文,找重点词

  1、逐段读,逐段找;充分读,细心找,说出理由,意见不强求一致,同学们听后想一想,选你认为最恰当的一个画出来。

  2、统计画下的词,支持率最高的词由教师书写到黑板上。

  世界闻名

  创举

  美观

  宝贵

  五、精选练习,巩固字词

  1、练写生字,自己选择词语抄写数遍。

  2、选择一个自然段熟读成诵。

  3、收集赵州桥的相关资料,预备交流。

  六、研读课文,自由感悟

  1、分发简图,说明要求

  各自学习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建造年代:

  设计师:

  建筑特色:

  设计亮点:

  历史意义:

  你的评价:

  2、用视频投影仪展示研读成果。一边展示,一边请学生自己上台讲解,交流。

  3、有关赵州桥的多媒体资源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

  六、综合实践

  播放绍兴桥文化相关资源,选绍兴的一座桥,制作图文并茂的卡片以备展示。

  七、听写词语,选择造句

  八、再读课文,背诵片断

  九、交流卡片,展示评优

  十、作业指导,完成习题

  重点:关联词:不但……而且……

  十一、质疑:

  初读课文时不理解的词,现在仍不懂的,请提出来。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对种植活动感兴趣,乐意参加种植活动。

  2、迁移种草莓的经验,继续学习栽种过程。

  3、关注植物的生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教学准备:

  1、瓜秧若干种(菜瓜秧、甜瓜秧、香瓜秧等)。

  2、整理好地块

  3、小铲、水壶等。

  4、设计记录表,甜瓜、香瓜等图片。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并认识常见瓜教师出示瓜的图片,“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是什么瓜?你吃过吗?”

  幼儿自由讨论自己吃瓜的感受,相互交流瓜的味道。(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香香的、脆脆的`、甜甜的等)2、幼儿共同回忆栽种草莓的经验,观察并初步尝试种瓜活动。

  “你们栽过草莓吗?是怎样栽的?”

  “瓜秧怎样栽呢?”教师示范重点:

  (1)强调瓜秧非常娇嫩,要轻拿轻放。

  (2)栽瓜过程:先用铲将土挖一个坑,然后将瓜秧轻轻地放进去,再在四周围围上细碎的土。

  “瓜秧栽到土里还要做什么?”教师组织幼儿开展浇水活动。

  教学延伸:

  引导幼儿进行日常观察、照料与记录活动。

  教师利用早晨入园、中午散步等时间引导幼儿进行连续的观察与照料、记录瓜秧的生长变化过程。

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ao、ou、iu三个复韵母,每个韵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是棉袄,借“袄”的音学习ao的读音。第二幅图是藕,借“藕”的音学习ou的读音。但“袄和藕”都是第三声,要变为第一声才是“ao和ou”的读音。

  第二部分是ao、ou、iu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声母与ao、ou、iu的拼音练习。

  第四部分是带调拼音与三拼音练习。

  二、教学要求

  1.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能认清形,读准音,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学会ao、ou、iu的四个声调,能正确读出带调韵母。

  3.练习与声母拼音。

  三、教具

  声母尺、四声盘、四线格绒板、活动字母/a、o、i、u和调号。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ao、ou、iu三个复韵母的音、形、四声和标调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

  1.用声母尺复习与ao、ou、iu拼音的声母。

  2.用四声盘复习单韵母及四声,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口形变化。

  (二)新课。

  1.明确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复韵母。第11课。(板书:11)

  2.看图提出ao、ou、iu三个复韵母。

  【第一幅图】

  提问:第一幅画的什么?“袄”的音读成第三声是什么音?(老师用手势引导)

  出示拼音卡片:ao,齐读ao。

  提问:为什么说ao也是复韵母?

  观察老师读ao时的口形变化。(先读a的音,逐渐过渡到o的口形)

  提问:老师读ao时,口形有什么变化?

  讲解:复韵母是两个单韵母组成的,读音时,口形变化要快。

  看卡片练习读音。(开小火车,分组读,老师检查口形)

  【第二幅图】

  提问:谁知道第二幅图画的是什么?“藕”的音读成第一声是什么音?

  出示拼音卡片:ou

  读后提问:复韵母ou是怎样组成的?怎样读?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小结:两个单韵母快读就是复韵母的`音。

  开小火车正音。

  【第三幅图】

  提问:第三幅图画的是什么?邮票的“邮”读成第一声是什么音?

  出示拼音卡片:iu(老师检查读音)

  3.复习 ao、 ou、 iu三个复韵母。

  (1)用卡片按顺序和打乱顺序认读。(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2)找卡片。(读后把卡片放在黑板槽里)

  提问:谁能找出ao?谁能找出ou?剩下的字母念什么?(学生从黑板槽里拿出老师念的卡片,全体同学读后,交给老师)

  课中休息:唱《上学歌》和做传口令游戏。

  4.练习 ao、ou、iu的四声。

  提问:复韵母和单韵母有什么共同特点?谁能读出ao、ou、iu的四声?

  用四声盘顺读四声和打乱顺序读。

  5.学习标调位置。

  提问:(1)谁还记得标调的口诀是什么?(有a标a上,无 a找o、e、i、u并列标在后)(2)ao的四声调号标在哪儿?ou呢?(指名学生把调号写在小黑板的ao、ao、ao、ao、ou、ou、 ou、 ou上)(3)iu的调号怎样标?为什么?

  6.区别iu与ui的读法和写法。

  板书:ui、iu

  提问:第一个复韵母读什么?怎么知道它念ui?第二个复韵母呢?为什么?iu和ui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调号为什么都标在后面的韵母?

  用卡片快读辨别ui与iu。

  7.认读带调韵母。

  (1)用四声盘打乱顺序读ao、ou、iu的带调韵母。说说平时说话用得着这些音节吗?

  (2)指名说出:2o、4o、#u、%u等音节所组之词。(如:2o熬粥、熬夜、4o骄傲、奥运会,#u欧洲、海鸥、%u呕吐、偶然)

  (3)小结:ao、ou可以自成音节。iu不能自成音节,必须与声母相拼。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练习拼音,会用所拼音节组词,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卡片认读ao、ou、iu三个复韵母。

  2.指名说出ao、ou、iu为什么是复韵母。

  3.让学生在绒板上用活动字母指出ao、ou、iu,并按老师说的音节摆上调号。

  (二)新课。

  1.练习拼音。

  (1)分别用卡片d、t与ao,g、h与ou,j、q与iu相拼。

  (2)板书射线拼音表:

  ①讲解:前面的声母是发音的准备,也就是摆好发声母音的口形。拼音时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很快地连读复韵母,这样就把声母和复韵母拼合起来了。

  ②老师示范拼读第一组射线拼音表。

  ③提问:谁会拼读第二组射线拼音表?

  ④齐拼第三组。

  课间休息:说儿歌——请你像我这样做。

  (3)声母与带调韵母相拼并用所拼音节组词。

  ①板书:3o,指名读后,再板书:y并连线写成y—3o→y3o。提问:谁会拼这个音节?这是什么y3o?(组词如:咬东西、舀水等)

  ②把3o的3换成%u成为y—%u→y%u。提问:谁会拼音并组成词?

  2.复习三拼音。

  (1)板书:ji1,指名读后连线成为j—i—1→ji1。拼读后组成词语,如:回家、加法、嘉奖等。

  (2)把上面拼音表中的j改写成q,拼读后组词。如上面的方法把1和#改写成ao和ou练习拼读。

  (3)提问:刚才我们拼的四个音节是几拼法?为什么叫三拼音?三拼音时要注意什么?

  3.读课文:领读后齐读。

  4.指导书写:

  (1)提问:写ao ou iu三个复韵母时要注意什么?说一说它们各占什么格位?

  (2)指名到四线格绒板上摆出 ao ou iu(指导距离要适当)

  (3)抄写字头。

  (三)总结提问。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四)作业。

  本课所学复韵母各写一行。

  (五)教具的制作。

  四声盘

  (六)教学提示

  在汉语拼音方案中iou、uei两个复韵母和声母拼音时,要省略中间的o、e,变成iu和ui,调号要移到后一个字母上。本教材是采用变通方法直接教省写式iu、ui,这样可避开拼写规则。教学时,不要告诉学生。

设计方案 篇8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纲要》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对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结合我班《丰收啦》

  这一主题,我们制定了以下环境布置方案:

  (一)、主题墙饰的设计

  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三性”,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何有效地调动幼儿的“三性”,关键在于让幼儿真正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主题墙饰中我们注重幼儿自己动手创作,亲身体验,这有利于拓展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自我

  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究的求知欲,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在主题墙中央布置一棵大大的果树,同时贴上幼儿亲手画的水果。两侧贴上用卡纸、塑料丝带做成的稻穗。告诉幼儿这是丰收的季节,并让幼儿收集日常的废旧物品,如废纸盒、瓶盖、“汽车挂历”等,让能力强的幼儿运用废纸盒、瓶盖等来制作“心目中的汽车”,让能力弱的幼儿则动手撕贴“汽车挂历”,共同参与布置运水果的场景、丰富主题墙饰。

  这不仅可以向幼儿渗透环保意识,深化环保教育,而且别具一格,充满生气,能够有效地吸引幼儿的“关注点”。并且实现了主题墙饰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达到了教与学的目的,使墙饰真正着眼于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结合《丰收啦》这一主题中的[快乐的豆宝宝]这一活动,在主题墙的下面贴上幼儿的粘

  贴作品(花)。进一步来体现主题,美化教室环境。

  (二)、角落设计

  1、自然角

  我们让孩子在种植园地、自然角中从种植豆豆、管理豆豆,用图片的形式来记录豆豆发芽、钻孔的过程,从而让他们掌握种植的方法、管理方法;了解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同时

  也培养他们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2、区角

  幼儿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幼儿的已有认知能力和经验正是在摆弄和操作过程中,在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的启示和动作的帮助。

  因此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所以,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经验的积累。如:在区角里投放农田里收获的稻谷、玉米、红薯等。

  可以让幼儿自己去剥一剥稻谷,看一看里面的米粒是不是真的“头”上有一个缺口。用红薯来做一做红薯娃娃。并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豆,让幼儿进行装饰及粘贴活动。(如:宝宝穿衣——学习用自己喜欢的豆豆拼成一幅画。豆豆瓶——学习用各种豆豆一层层放入瓶内。豆豆圆盘——学习用各种豆豆装饰圆盘。豆豆分家——请幼儿把各种豆豆分类,

  并制作点卡。)

  (三)、吊饰设计

  引导幼儿有规律地装饰像框,把装饰好的像框挂在顶梁上。

  (四)、盥洗室设计

  小班幼儿盥洗的生活环境创设,以富有童趣的动物形象或画面为主。这样既能激发起幼儿对盥洗产生兴趣又能使幼儿对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认识,还能帮助其模仿盥洗的顺序。因此我们在墙上贴上小动物洗手顺序的图片。来引导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针对幼儿浪费水的

  现象,在墙面上贴上水龙头哭的图片,以提醒幼儿及时关水龙头,节约用水。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这一理念,已被幼教界同仁所接受。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每个区摆放什么? 怎么摆? 墙角如何布置? 这些都与幼儿共同商量,共同制作,共同摆放,这样能使幼儿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同,也更加爱护。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来。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02-28

教学设计方案06-12

教学设计方案07-22

设计方案模板09-28

网络设计方案09-26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07-27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02-20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3-20

美术教学设计方案06-21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