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阅读答案

时间:2024-01-01 08:34:41 意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阅读答案

  自有长城以来,便有了对长城的文化解读。在近代之前,人们对长城的文化解读,主要通过雅文化和俗文化两种方式展开。雅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历史文献和诗歌散文,俗文化的载体主要是民间传说和戏曲。历史文献主要保存了对长城形制的客观描述及对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认识和评价;诗歌散文主要描绘了长城及其周边环境构成的情景和意象,而这些情景和意象烘托的大都是苍凉、沧桑的自然状态和悲凉、悲壮的个人境遇。民间传说和戏曲的主体是历久不衰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其表达的基本基调是对长城及其所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控诉。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文人志士开始通过长城表达忧国忧民、保家卫国的思想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于遣戍伊利途经凉州时写下“关山万里残宵梦,犹听江东战鼓声”的诗句,表达了抗击外敌侵略的愿望和悲壮不屈的浩然之气。通过这些诗句可以看出,长城因长久以来作为中国防御外敌的大屏障,在国家遭受西方列强侵凌的危难时刻,被初具近代民族意识的进步人士赋予了“保卫国家”的宏大意义。就是说,长城在这时已初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端倪。

  除诗歌以外,绘画、摄影等美术作品也开始给予长城较多的关注。在20世纪以前,长城极少成为中国画的主题,进入20世纪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改变。1909年,刘伯良根据外国人拍摄的八达岭长城照片,创作了中国画《万里长城》并刊于《时事报·图画旬刊》。时隔三年,1912年第5期《真相画报》上又刊登了两幅名为《万里长城》的照片,其说明文字称:长城与埃及金字塔一样,同为地球上最伟大之古物。在这里,长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象征中国的意义。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长城的这种象征意义还是零星、微弱和模糊的,无论是文学界、艺术界还是学术界,以长城为主题的创作和研究都非常稀少,这与之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值得注意的是,最先把长城当作中华文明象征的,不是中国而是西方。较早讨论长城象征意义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他在晩年编撰的《晢学辞典》中称长城是一个封闭保守、高度组织与奴役的文明形态的象征但由于缺少对长城的直观印象和第一手资料,西方对长城象征意义的建构多是基于主观想象。更由于近代中国的急剧衰落,西方在20世纪以前赋予长城的象征意义负面居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对丝绸之路探险热潮的兴起,许多西方探险家和学者加入了对长城的考察研究。其中,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对西北长城的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长城原始文书,在世界范围内推动了长城研究的开展。他在考察报告中肯定了长城的重要价值。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对长城的评价少了主观想象而多了客观描述,正面色彩逐渐增多,并反过来影响国人对长城的评价。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国外两种认识相互接近,逐渐解构了在漫长历史过程中以孟姜女哭长城故事为中心而形成的强大保守、令人畏惧的“旧长城”观念,开始构建中国古老文明之象征的“新长城”的观念,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初步萌生。

  (摘编自王雁《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对长城的文化解读中,雅文化的方式是客观描述,俗文化的方式则强调主观表达。

  B. 由林则徐在遣戍途中写下的诗句发端,长城开始被赋予国家保卫者的宏大象征意义。

  C. 在20世纪初期的一些美术作品当中,长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象征中国的意义。

  D. 斯坦因通过原始文书发现了长城的重要性,他的考察报告影响了国人对长城的评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围绕长城的象征意义,以时间为序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长城的主要看法。

  B. 文章在讨论长城象征意义时,关注了相关典型事件和代表人物,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C. 文章提到伏尔泰和斯坦因对长城的不同认识,主要是为了说明西方对长城认识的变化。

  D. 文章就“旧长城”和“新长城”两种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肯定了新长城观的正面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历久不衰可以看出,关于长城的旧观念在历史上有广泛影响。

  B. 如果不是因为面临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文人志士也不会将个人境遇和长城相联系。

  C. 20世纪30年代后,文艺界和学术界围绕长城进行的创作和研究取得了更多的成果。

  D. 由于缺少对长城的直观认识,伏尔泰关于长城象征意义的看法主要是基于主观想象。

  答

  1.C

  2. D

  3.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雅文化的方式是客观描述”以偏概全。雅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历史文献和诗歌散文,由“历史文献主要保存了对长城形制的客观描述及对其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的认识和评价;诗歌散文主要描绘了长城及其周边环境构成的情景和意象,而这些情景和意象烘托的大都是苍凉、沧桑的自然状态和悲凉、悲壮的个人境遇”可知,历史文献主要是客观描述,而诗歌散文中也有主观表达。

  B.“由林则徐在遣戍途中写下的诗句发端”于文无据,文中引用了林则徐的诗句,但不能说明是从他的诗句发端“长城开始被赋予国家保卫者的宏大象征意义”。再结合文中“在国家遭受西方列强侵凌的危难时刻,被初具近代民族意识的进步人士赋予了‘保卫国家’的宏大意义。就是说,长城在这时已初现国家象征意义的端倪”一处可知,在笔者认为,西方列强的入侵才是发端。

  D.“斯坦因通过原始文书发现了长城的重要性”分析错误。原文指出斯坦因在对西北长城的考察中“发现了大量长城原始文书”并且“在考察报告中肯定了长城的重要价值”,但并未指出“通过原始文书发现了长城的重要性”。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就‘旧长城’和‘新长城’两种观念进行了详细对比”错误。文章梳理了历史上长城观的变化及“新长城”观念形成的过程,但文章主体部分并未将这两种观念进行详细对比。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文人志士也不会将个人境遇和长城相联系”推断错误,由文章首段“诗歌散文主要描绘了长城及其周边环境构成的情景和意象,而这些情景和意象烘托的大都是苍凉、沧桑的自然状态和悲凉、悲壮的个人境遇”可知,在近代之前,文人已经有通过诗歌散文将个人境遇和长城联系的表达。

  故选B。

【《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晁错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04-20

《经典的意义》阅读答案12-29

《乡村素描》的阅读答案01-20

中考阅读试题及答案01-13

《幸福铃声》经典美文阅读及答案01-25

劝学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02-16

师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01-27

夏夜散文阅读附答案06-13

朱自清散文《冬天》阅读答案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