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原文赏析

时间:2023-11-29 16:22:25 赏析 我要投稿

(通用)汴京纪事原文赏析4篇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1

  汴京纪事

  作者:刘子翚

  朝代:宋朝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注释

  ①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为北宋都城。②辇毂:皇帝的车驾,这里指京城。③师师:李师师,北宋著名歌妓,曾经受宋徽宗的宠幸册为明妃。一说李师师在靖康之乱废为庶人,流落湖湘之间。另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记载,徽宗蝉位,师师乞为女冠,金人破汴,主帅挞懒索师师急,张邦昌得而献之,师师乃折金簪吞之而死。垂老:将近老年。湖湘:洞庭湖和湘江一带。④缕衣:歌舞时穿的绣花的衣衫。檀板:歌舞时打拍子用的檀木拍板。无颜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⑤帝王:指宋徽宗。

  赏析

  本诗通过对歌妓李师师步履蹒跚,垂老湖湘的描述,引出北宋江山旧景难在的悲凉之感。由此便可折射出北宋衰亡的时代缩影。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李师师的结局,存在着两种说法。一为殉节说,一为南渡说。此诗为后者。厉鹗在他的《南宋杂事诗》中云:“筑球吹笛其流离,中瓦勾栏又此时。檀板一声双泪落,无人知是李师师。”此诗是说汴京失落后,李师师、赵元奴、筑球袁淘、吹笛武震等人,南渡江浙,重操旧业,衰老憔悴,风姿难在的情景。令人读之心痛。可见此诗略接近现实。另说宋徽宗也有一首赞美李师师的诗篇。不同的是此诗不是作于当年的软帏锦帐之中,而是在被辽国俘后的牢里,只是其真实性有待考究。诗云:“苦雨凄风叹楚囚,香消玉碎动人愁。红颜竟为奴颜耻,千古青楼第一流。”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2

  原文:

  汴京纪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译文: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注释:

  ⑴汴京:今河南开封,是北宋都城。

  ⑵辇(niǎn):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

  ⑶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宋徽宗常微行临幸其家。后入宫,封瀛国夫人。汴京破,有的记载说她自杀,大多数典籍都说她流落南方。《青泥莲花记》说“有人遇之于湖湘间,衰老憔悴,无复向时风态”,与此诗描写吻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⑷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赏析: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3

  作品原文

  汴京纪事①

  刘子翚(huī)

  辇毂繁华事可伤②,师师垂老过湖湘③。

  缕衣檀板无颜色④,一曲当时动帝王⑤。

  作品注释

  ①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为北宋都城。

  ②辇毂:皇帝的车驾,这里指京城。

  ③师师:李师师,北宋著名歌妓,曾经受宋徽宗的宠幸册为明妃。一说李师师在靖康之乱废为庶人,流落湖湘之间。另无名氏《李师师外传》记载,徽宗蝉位,师师乞为女冠,金人破汴,主帅挞懒索师师急,张邦昌得而献之,师师乃折金簪吞之而死。垂老:将近老年。湖湘:洞庭湖和湘江一带。

  ④缕衣:歌舞时穿的绣花的衣衫。檀板:歌舞时打拍子用的檀木拍板。无颜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⑤帝王:指宋徽宗。

  作品译文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作品赏析

  厉鹗在他的《南宋杂事诗》中云:“筑球吹笛其流离,中瓦勾栏又此时。檀板一声双泪落,无人知是李师师。”此诗是说汴京失落后,李师师、赵元奴、筑球袁淘、吹笛武震等人,南渡江浙,重操旧业,衰老憔悴,风姿难在的情景。令人读之心痛。可见此诗略接近现实。另说宋徽宗也有一首赞美李师师的诗篇。不同的.是此诗不是作于当年的软帏锦帐之中,而是在被辽国俘后的牢里,只是其真实性有待考究。诗云:“苦雨凄风叹楚囚,香消玉碎动人愁。红颜竟为奴颜耻,千古青楼第一流。”

  作者简介

  刘子翚(huī)(1101~1147),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五夫里(今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镇)人,南宋理学家、文学家,学术界称屏山先生。

  刘子翚的父兄都是著名的抗金将领。青年时代以父荫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靖康之变时,其父刘韐出使金营被扣押,不屈自杀。刘子翚时年30岁,接到噩耗后,他悲愤交集,与其兄刘子羽、刘子翼扶柩返里,守制庐墓三年。服除后任兴化军(任所今福建莆田)通判。农民起义军进攻邻县境。刘子翚策划防御,孝服从戎,后因体质羸弱,辞归武夷山,主管冲佑观,讲学传道,常徘徊涕泗于父兄墓地,累日不返。妻死不再娶,事继母吕氏,教育侄子刘珙,克尽孝友之道。朱松在建州临终时,以子朱熹托付教养。刘子翚诲人不倦,扶掖后辈,学生中很多是有成就的,刘珙为名臣,朱熹为理学家。刘子翚精研佛道,对诗文有较高造诣。47岁时病逝。著《圣传论》、《屏山集》20卷。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4

  原文: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七

  宋代:刘子翚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译文:

  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

  空自叹息前朝奸臣误国,招致了覆亡惨祸,就算他们的尸骨朽烂了,人间对他们的谴责与咒骂也不会停息。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夜月会夜夜照着大奸贼太傅王黼住宅的高台美池,春风会年年吹绿太师桥的杨柳。

  注释:

  空嗟(jiē)覆鼎误前朝,骨朽(xiǔ)人间骂未销。

  覆鼎:语出《周易·鼎》,指误事失职的权臣。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

  王傅:指官封太傅楚国公的王黼,担任宰相时,卖官鬻爵,专事搜刮,被称为“六贼”之一。太师:指官封太师鲁国公的蔡京,也是徽宗所宠幸的奸臣,为“六贼”之首。

  赏析:

  本诗首句语极沉着,意极惨痛。作者刘子翚是南宋诗人,“前朝”即指北宋,再根据注释可知,“覆鼎”指误事失职的权臣,所以“覆鼎误前朝”就指出北宋覆亡是因为有奸臣误国,这个“误”字揭示了北宋覆亡的原因。而“空嗟”就是空自叹息,诗人感慨自己虽然知道事实如此却也只能空叹,无力挽回。

  “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两句由议论改为写景,由注释可知,王傅指王黼,太师指蔡京,指出了诗的前两句所挞伐的`具体对象。王蔡二人生前曾不遗余力地搜刮钱财来营建府第园林,妄图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他们的园林面积之大,建筑之宏丽豪华令人惊叹,然而民心不可侮,国人不可欺,短暂奢华之后他们便身败名裂,为天下笑。钦宗即位后,王黼受到贬斥,在流放路上被杀,蔡京放逐岭南,死于途中。于是,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风”“月”在。所以,这两句即暗示了王蔡当年的奢靡,也有用“风”“月”反衬的意味,还寓意着虽然此时当年窃据国柄的王黼、蔡京早已死去,但他们的骂名会永远存在下去。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汴京纪事原文及赏析06-30

汴京纪事原文赏析11-29

汴京纪事原文、注释及赏析05-21

汴京纪事原文及赏析3篇06-30

《汴京元夕》原文及赏析08-24

汴京元夕原文赏析07-16

汴京元夕原文及赏析06-11

【实用】汴京元夕原文及赏析10-20

汴京元夕原文及赏析【必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