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查汇报

时间:2023-02-10 18:19:08 个人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调查汇报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接触到汇报的场景越来越多,汇报是将某个项目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结果向领导进行汇报,怎样写汇报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企业调查汇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调查汇报

企业调查汇报1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招商引资力度逐步加大,工业企业数量逐渐增多,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随着企业数量增多,用工需求增加,部分企业招工困难,导致这些企业开工不足,不能达产达标,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园区企业用工情况

  20xx年1月至7月,县劳动部门及招工帮扶单位加大企业招工力度,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全力为企业招聘员工,取得一定的效果,完成招工803人,完成目标任务数的61%。

  (1)工业园区企业开工情况:截止20xx年7月底,峡江县工业园区进区企业72家。现已正常开工投产55家,吸纳4250人就业。受今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尤其欧美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县部分企业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一部分企业甚至停工停产。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或流失员工260人,有3家企业已停工停产,分别是金茂铜业、泰昌铜业、亚丰洁具,雄狮纸业已关闭。

  (2)工业园区岗位需求情况:根据园区劳动保障所年初对工业园区企业用工调查来看,县内部分园区企业用工需求1300人,主要是电车缝纫工、纺织工、包装工等劳动密集型岗位,占用工需求的80%。用工需求年龄多在40岁以下,女性大大多于男性,且都是需求熟练操作工,出现结构性用工难。造纸、金属材料加工等工业企业用工需求缺口不大,招工情况比较理想。

  (3)企业员工工资水平情况:县工业园区企业员工工资大多数是计件工资。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工资水平与加班时间成正比。从调查的情况看,800—1000元工资的有1568人,占33.89%,1000—1200元工资的有1444人,占33.97%,1200—1500元工资的有345人,占8.12%,未写明工资的656人,占15.43%,1500元以上工资的有237人,占5.57%。

  (4)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目前园区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有26家,参保人数为1581人,占园区职工总人数37.2%;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0家,参保人数为407人,占园区职工总人数9.6%;参加失业保险的有1家,参保人数为30人,占园区职工总人数0.7%;参加生育保险的有8家,参保人数为788人,占园区职工总人数18.5%;参加医疗保险的有3家,参保人数为53人,占园区职工总人数1.2%;劳动合同签订2903人,占园区职工总人数68.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企业而言

  (1)社会保障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企业用工不签合同,不缴社会保险,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劳动保护不完善等;二是企业为员工办理工伤、养老、生育、失业、医疗五险不到位。大多数园区企业只想为中层骨干员工参保,不为一线员工参保。经过劳动部门宣传动员及努力,劳动合同签订率比去年有所提高,社会保障意识有所提高。目前只有三力法规落实比较到位,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落实较全面,劳动合同签订率100%。

  (2)工资及福利机制不健全。从调查情况看,我县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与周边邻县工业园区职工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与沿海企业相比差距更大,企业职工工资正常晋升的机制有待健全;个别企业劳动强度、劳动时间、劳动环境等与工资水平还不尽适应;职工福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关爱员工的企业文化还没有真正建立。

  (3)职工在岗教育跟不上。大多数企业都想招熟练工人,而不注重新员工的培训。企业为节省成本,只针对新招工人进行岗前教育和安全教育,但不注重在岗职工技能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4)企业管理观念较陈旧。部分企业经营者的用工理念有待于更新,用工管理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有的企业仍实行家庭作坊式管理,甚至有的企业经营者还存在着歧视职工的行为,这也是造成职工流失的重要原因。

  2、就务工者而言

  (1)跳槽现象严重。园区企业中大都存在员工频繁跳槽现象,一些务工人员进厂时就有“骑马找马”的想法,不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一些企业招工时承诺的薪酬待遇实际落实不到位或者常停工停产,造成已有员工的流失;部分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关爱,没有确保职工招得进、留得下、稳得住的.机制,企业劳动关系不稳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

  (2)缺乏专业技能。据多数投资者反映,部分务工者到企业应聘,一味挑选工种好、报酬高的岗位,而所掌握的技术不够,导致许多应聘者得不到聘用。部分企业需求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为了保证用人需要,他们也出资支持部分有潜质的员工出厂深造。对一些企业来说,招工难一定程度上是技工荒。

  (3)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年轻人在实际工作中怕苦怕累,眼高手低,一些重、脏、累的岗位不愿干,而一些技术性强的岗位又干不了。认为去发达地区、大城市、大企业打工能开拓视野,即使外出打工待遇差别不大,也往往舍近求远。因此,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流往其它大中城市,而留乡的多以中年劳动力为主。

  3、就服务环境而言

  (1)工业园区配套设施有待完善。许多务工人员说,工业园区目前除了只有几条水泥路和企业外,周边几乎没有购物商店、小吃餐馆、娱乐设施、学校、住房。这些配套服务设施没完善好,本地工业园区对务工人员就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2)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有待完善。我县缺少规模型、专业性培训机构,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设备缺乏、教学内容趋同,针对性不强,与我县产业结构供需脱节,校企对接效果不甚理想。同时企业也不善于利用职业教育学校的资源,而且缺乏一些沟通校企之间的媒介。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完善用工制度。制定出台劳动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培训等相关措施,努力扩大培训受益面,为企业招工储备足够的有一定素质和技能的劳动力。在此基础上,劳动就业部门应以乡镇或培训技术工种为单位,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就业档案”制度,对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和参加过培训的剩余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从而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2、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把改善就业环境作为破解企业招工难的首要问题来抓:一方面,抓好“软环境”建设,出台农民工子女入学、医疗、户籍、住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措施,保证农民工进城后“欢心”,进厂后“安心”;另一方面,抓实“硬环境”建设,大力改善企业配套设施及与之相配套的生活、文化、工资福利、交通、治安等方面环境的建设,达到以环境吸引农民工,留住务工人员的目的。

  3、进一步规范用工行为。引导企业经营者转变用工观念,主动摒弃短期利益至上的思想,更多地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考量企业的竞争力,真正做到以“薪”换“心”,以“仁”留“人”。企业要建立工资晋升、社会保险、教育培训、劳动保护、文化娱乐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真正从根本上消除职工流失的企业内部因素。学习先进企业设立住房补贴、租房补贴、交通补贴、困难家庭补助等福利制度,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同时,建立完善用工跟踪管理机制,不断加大劳动保障和用工监督,全面监督和要求用工企业与进厂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保证工人的合法权益在进厂后得到全面维护,企业的承诺在工人进厂后得到全面兑现。要组织企业内部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员工评优创先活动,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

  4、进一步创新用工方式。有些技术性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像中亚纺织一样,实行计件工资,将原料分发到农户和居民家中,把车间建到千家万户,家家户户老少可利用空闲时间为其生产加工产品。有些技术性要求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像鸿裕纺织和忠信玩具那样,把厂子设到农村村庄,开到打工者的家门口。这样既可节省招工成本,又可充分利用本地闲散劳动力,扩大用工范围。

  5、进一步创新招工方法。一是企业及劳动就业部门要抓住重大节假日(如春节、端午、中秋)及农忙季节大量农民工返乡之机,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平台,通过电视宣传、发放资料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要打工、不出县、有保障、更安全”的观念家喻户晓,引导广大返乡者就近就业;二是企业要根据生产特点,合理安排生产环节,灵活地错开用工时间和用工方式,盘活启用一大批闲置在家的“季节工”、“钟点工”进厂就业,以缓解企业缺工压力。同时,引导企业建立缺工档案,不定期的发布用工信息,负责招工的单位(或部门)要根据企业缺工情况,灵活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工活动,进一步提高招工成效;三是建立完善招工信息网络,加大对重点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在乡镇建立相关组织,在村一级设立招工信息员,在电视台设立企业信息发布平台,使企业的用工需求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愿望实现有效的对接。

  6、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一是要整合培训资源,拓宽培训领域。督促各培训机构紧紧围绕我县企业用工需求,健全培训制度,增加培训设施,增设培训专业,壮大培训师资,严格培训管理,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力度,为规模以上企业委托培养员工;二是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设立培训机构。凡企业创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可确定为我县就业再就业和阳光工程定点培训机构,享受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

企业调查汇报2

  一、创业基地简介

  XX县小企业创业基地座落在XX县大富工业园区内,占地面积200亩,已投入1.2亿元,建设孵化标准厂房12万平方米。基地设施配套、功能齐全、服务高效、成效明显。基地内还拥有一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资源,具有创业策划、管理咨询、技术支持、资金融通、人才培训等服务功能,能及时为入驻企业提供所需服务。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树立了基地的形象,也有力促进了入驻企业的发展。目前基地入驻的企业包括:机电冶金、医药化工、轻工纺织等类小微企业。入驻企业户数超过46家,年产值超亿元,上缴税金300万元。

  二、创业基地管理单位――XX县中小企业管理局

  作为XX县小企业创业基地的管理单位,XX县中小企业管理局在自身的职责和能力范围内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引导和扶持创业基地的运营。一是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如我局正在根据江西省扶持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我县的优惠政策。二是向基地内企业提供担保资金,解决企业发展需求。近二年我局通过省中小企业担保公司XX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累计为基地企业担保资金 3000万元以上,企业户数10家,有力地促进了基地企业的发展。三是以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依托,集中打造创业辅导(包含管理咨询和人才培训),行业协会(包含法律维权、技术创新),信息网络,信用担保(包含融资、担保)四个综合公务服务平台,为初创和成长中的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三、创业基地运营单位――XX市XX县大富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XX市XX县大富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于20xx年7月23日,经XX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设立,注册资本为2100万人民币。公司法人为浙江客商、民营企业家张买弟。公司所在地为XX市XX县大富工业园,位于县城的西北部,距县城中心区域3公里,沪昆高速、杭南长高铁穿越园区,高速公路连接线横贯园区,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环境优美。公司现有员工30多人,对基地具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公司现从事经营房地产开发、销售、租赁、餐饮服务等业务。近几年,公司已将建好的24栋标准厂房出租给小微企业,支持他们创业,同时,正在新建5万平方米的职工宿舍,用于低价销售给基地职工,解决职工住宿难、上班远问题。

  四、创业基地的发展特色

  1、基地企业以返乡人创业为主。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对返乡创业人士从政策、服务、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吸引一大批拥有一定资金、技术和经验的本地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创业。并出台“五优先”(优先接受培训、优先推荐上岗、优先扶持创业、优先办理小额贷款、优先享受失业保险)政策,为返乡农民工开辟就业创业“绿色通道”。目前基地已吸纳返乡创业人士开办企业30家,既消化了本地剩余劳动力,又安排解决了部分城镇下岗职工的再就业。

  2、基地主要吸纳与我县支柱产业配套的企业。我县有机电冶金、医药化工、轻工纺织三大支柱产业,为了使这三大产业能够做大做强,创业基地在选择入驻企业上,也倾向于我县支柱产业的配套企业,如机电冶金产业集中有顺成机械、恒升机械、荣成机械、海裕金属、宏基铜业、鼎升铜等十多家企业。医药化工产业有鑫屹淀粉、顺昌隆淀粉、雨帆化工、诚正医药等多家企业入驻。

  3、基地孵化的一些企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在县委、县政府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创业基地的精心孵化,以施美制药、荣成机械、雨帆化工等为代表的一批企业茁壮成长,先后走出创业基地,成为我县的骨干企业、纳税大户企业。其中雨帆化工的10万吨/年木薯燃料乙醇项目已被列入国家发改委重点项目;荣成机械今年再投入5亿元,新建一个399亩的汽车产业配件园,施美制药正筹划在近两年入市。

  20xx年上半年,王寨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实际,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创优带动全镇经济提速增效。按照县“12345”发展思路牢固树立“有大项目才能大发展,有优质项目才能优质发展”的意识,通过优质跟进、优质服务、优质推进,加快建设一批优质项目,培育一批优质经济增长点,推动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20xx年上半年经济工作汇报如下:

  一、美好乡村“盛世新村”建设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XX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四化同步”的总体部署,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心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王寨镇决定20xx年上半年实施本项目“盛世新村”建设,本项目属拆迁新建项目,该项目座落在王寨镇政府北2公里,311国道西侧,一期占地面积40亩,总投资1.56亿元,总建筑面积24230平方米,350套,规范居住户数320户,能容纳20xx多人入住,规划设计二期工程结束后,整个齐庄村4000多人全部入住,达到整村推进,现在已投资80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1%,相关商业、公建配套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硬化绿化面积占26%,小区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项目设计充分体现了新农村生活的'品质与特点,它不仅满足了居民居住空间合理、视线开阔、生活便捷的要求,更加体现出美好乡村建设对环境的要求。达到了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吴丛农贸市场项目

  按照“上争国投,外引客商,内聚民资”的要求,王寨镇于去年就谋划了该项目,20xx年年初建成,至今进一步完善。本项目由山西太原城星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开发,吴丛农贸市场建设仅仅是王寨镇农业贸易发展、现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第一步。吴丛村原集贸市场骑路逢集,严重阻碍交通并制约该村经济发展,根据王寨镇20xx-2030年总体规划,农贸市场选址此处,对于方便广大群众,满足消费需求,规范市场管理,提高王寨镇整体形象,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该项目一期总投资7500万元,总占地面积达26000平方米,包括农副产品销售区、商业零售区、商品住户、幼儿园、寺庙、医疗及便民服务中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区11500平方米,商业零售区8000平方米,超市2200平方米,幼儿园1980平方米,寺庙1100平方米,医疗及服务中心567平方米,其它配套工程、道路广场4653平方米,路灯30柱,景观照明灯12盏,绿化美化1250平方米,停车位90辆,一期投资750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6300万元,占总投资84%,该项目二期工程下半年开工建设,计划投资8000万元,项目谋划情况已报县政府,吴丛农贸市场项目的建设,提升了王寨镇整体形象,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投资回收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项目的实施对加快城区建设,构筑城乡发展框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企业调查汇报3

  为全面了解我县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情况,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我委深入企业调研,并结合我们掌握的情况,就本县企业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我县企业职工收入及福利待遇基本情况

  (一)我县企业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发放情况

  1、工资情况:x年,我县企业从业人员38078人,年平均工资19513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5.7﹪和17.2﹪,实现了较快增长。工资按时发放率达到100﹪。由于企业效益不同,企业职工的收入及增长幅度有一定的差距。从工资增幅来看,增长最快的是生物制药行业,连续三年工资增幅达到30%,增长最慢的是机械加工业,只有10%;从工资收入总量来看,工资最高的是铸造业,年人均工资52454.64元;最低的是机械加工业,年人均工资16910元。

  2、福利待遇情况:从目前调研情况看,我县企业职工的福利待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货币性福利项目,包括五险一金、各种奖金、过节慰问金等。二是非货币性福利项目,包括健康关怀、娱乐活动、安排带薪休假、组织职工旅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由调查可以发现,福利待遇正逐步从以物质奖励为主向物质奖励和精神关怀相结合的方式转变,这种转变能更好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状况

  调查表明,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深入推进,我县企业自主决定工资分配的权力逐步落实,过去那种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和思维观念正在逐步退出,企业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企业经济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水平的机制已经形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对企业调整工资水平发挥了主导作用。

  (三)企业现行分配模式情况

  绝大多数企业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模式和以岗位工资为主、一岗一薪、岗变薪变的工资分配制度,所有股份制企业均实行了年终股份分红制度。在各类企业中,工资的支付形式主要分两种,行政管理人员实行岗位技能工资;生产工人实行计件工资或者计时工资。实行计件工资的企业居多,占到70%左右。企业现行工资分配制度突出了技能、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工资薪酬占有份额,收入分配明显向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倾斜,职工各个不同群体收入分配全面拉开了差距和档次。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对促进职工学技术学管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明显的激励作用。

  (四)政府对企业收入分配宏观调控情况

  政府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管理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要求,有利于在工资分配中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作用的工作体系,建立了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工资手册和最低工资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工资指导和调控制度。在本次调研中,所有企业都能保证职工月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二、职工工资及福利待遇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企业工资偏低

  我县企业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经营状况不一,效益差距较大,企业利润对工资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县工资较高的企业,无一例外都是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高的企业,而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不好,工资水平偏低,职工年均收入在15000-16000元。

  (二)行业之间差距较大

  我县企业发展情况不均衡,有的经营良好,发展蒸蒸日上,有的因为各种原因陷入困境,不同行业间工人工资及福利情况差距较大。x年,我县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最高的是铸造业,人均收入为52454.64元,比平均水平高268.8%;制造业工资水平最低,人均为16910元,相当于全县平均水平的86%。最高收入行业是最低收入行业的3.12倍。

  (三)福利待遇发放参差不齐

  我县各企业都能够为职工发放福利待遇,但发放标准和水平有很大的差距。在缴纳社会保险方面最明显,一部分企业如黄河特钢、琦泉热电、福胶集团等,能够足额缴纳,缴纳标准比较高;有的企业则把社会保险的'缴纳当做激励政策,按职工工作表现分档次缴纳;还有一小部分企业缴纳社会保险的标准较低,不能足额缴纳。

  (四)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

  主要表现:一是决定工资分配的随意性比较大。一些企业不是严格依法和依照政策对工资收入分配进行规范操作,而是由经营者个人说了算,不能体现民主。二是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单价的计算缺乏依据,存在劳动定额偏高,工资单价标准偏低的问题。三是企业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目前,在企业收入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向企业高级管理层倾斜的倾向,普通职工和中层及以上领导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三、提高我县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迈上新台阶

  广泛宣传工资集体协商政策、知识和先进单位及做法,推动工资集体协商的做法。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加大对企业调研力度,指导企业继续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好组织宣传培训工作,就工资福利发放政策、如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等进行培训,着力提高协商队伍业务能力。

  (二)继续深化工资指导和政府调控制度

  继续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作用,研究企业工资分配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对劳动定额、连续生产行业的工作时间、特殊行业津贴、补贴以及与企业工资分配密切相关的保险、福利等内容,拿出解决办法和建议,严格按照《劳动法》及有关劳动法规的要求,规范企业职工工资的发放、增长和调控,杜绝人为因素,实行科学管理、良性增长。

  (三)推动企业工会发挥工人利益代表者的作用

  完善工会组织和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与政府和企业三方在源头上推动企业工资协商工作,有效解决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方与企业方权力不对等,职工处于弱势地位的问题。

  (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中心的职能,广泛进行职工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扎实开展“学习型企业、技能型职工”争创工作,组织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技术革新等活动。职工的素质提高了、能力增强了,对企业的贡献增大了,职工的工资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

企业调查汇报4

  一、全区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区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在健全劳动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改善企业劳动关系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劳动关系明显改善,总体和谐稳定。

  就业服务方面:今年以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110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25人,其中,“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5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34人;举办就业培训10期,培训劳动者918人;为22名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余万元。

  社会保障方面:截至xx年3月底,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单位达到1128家,参保职工达到90328人。其中城镇个体参保44943人;实际缴费人数达到82682人,其中个体缴费人员达到44144人;今年一季度,征缴保费7361万元,支付养老保险待遇20836万元,对上级争取调剂资金13300万元,确保了全区4万余名离退休职工和遗属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4776人,征缴保费3282万元,支出4065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9388人,征缴保费371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105家,参保职工69934人,征缴保费269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289万元。生育保险参保单位972家,参保职工42188人,征缴保费160万元,支付生育保险待遇171万元。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方面:制定出台了《xxxx区关于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实施方案》,每年定期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打击非法用工、社会保险扩面维权及劳动保障督查等专项检查。xx年以来,共检查用人单位1069家,办理各类案件48件,责令用人单位补续劳动合同2430份、参加社会保险1620人、补发拖欠工资880万元。

  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方面:成立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系统整合劳动仲裁和人事争议仲裁的职能,于xx年10月组建了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区各镇、街道、开发区均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了基层劳动争议调解所,全区区域性调解组织实现全覆盖,开创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新局面。xx年以来,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29起,时效结案率达100%,涉及标的额503.4万元。

  劳动合同备案管理方面:努力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依托劳动用工网上备案信息系统,扎实推进劳动合同鉴证备案工作,动态掌握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与解除情况,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规范和指导,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办理劳动合同签订备案3248份,其中新签1677人、续签1571人,办理解除、终止手续1503人次。

  优化管理服务方面: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全局出发,系统规范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伤认定、退休审批、信访接待等管理服务机制,尽全力解除企业和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不落实的问题,职工合法权益和健康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一是为降低用工成本,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和解雇职工的法律责任,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不依法全面履行劳动合同。二是一些企业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职工超时加班现象普遍,加班工资不能依法落实,休息休假权益得不到保障。三是一些企业劳动条件差,对劳动者缺乏必要的保护,尤其是一些高危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少,影响职工健康和安全。

  2、工资集体协商推进难度大,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普遍建立。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建立主要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形成劳资双方工资共决机制来实现,大部分私营企业还是企业一方说了算,一些普通劳动者考虑就业难的问题,不敢要求企业增加工资,导致普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企业效益不相符合。

  3、协调劳动关系组织和机制不完善,发挥的作用有限。从企业看,一些企业工会人员由于受雇于企业,在集体协商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时存在着不敢维权、不会维权的问题;一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建立职代会制度,职工诉求渠道不畅,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一些企业党群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尤其是私营企业普遍处于涣散状态。

  4、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薄弱。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直接面向全区3000多家用人单位进行执法监察,为10多万劳动者提供维权服务,《社会保险法》的出台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工作范围进一步拓宽、监察任务更加深入、执法要求更加严格,在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无法适应日益繁重的监察工作需求。

  三、对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劳动保障等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要严格依法办事,贯彻依法治国方针,树立法律法规意识,落实执行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发展企业文化,做好人文关怀,引导劳动关系朝着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方向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高度重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工作,形成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以中小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为重点,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坚决纠正劳动合同不签订、社会保险不缴纳、劳动保护不落实、劳动标准不执行等侵害职工基本劳动保障权益的问题,促进企业依法用工,改善劳动关系状况。

  (二)完善劳动争议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大力发展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完善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和工会法律援助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让职工有尊严和体面的劳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努力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一是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拉升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二是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面实施,建立企业劳资双方共决机制。三是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为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提供依据。

  (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在充实人员队伍的基础上,组建各镇、街道、开发区劳动保障监察中队,实行网格化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级网格区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基层网络的监管作用,变被动处罚为主动预防,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信息化,健全完善企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区、镇两级联网,保证信息全面、准确,为劳动保障执法监察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企业调查汇报5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市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按照市爱国卫生委员会的具体要求,受市xx局委托,我处迅速组织力量,于20xx年8月24日至26日对城区范围内的26个商品市场进行了为期3天的调查,总的来看,环境卫生工作有喜有忧,但形势不容乐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城区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现状

  据调查,我市目前共有各类商品市场26个,总营业面积 130762㎡。其中大中型商品市场4个(xx大市场、xx大市场、xx大市场、xx大市场)、农贸市场11个。城区商品市场共有管理人员200余人,其中,专职清洁员120人。从性质上看,事业性管理的商品市场有8家,占30.8%;民营型商品市场16家,占61.5%;股份制商品市场1家,占3.8%。空壳市场1家,占3.8%。4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站,5个商品市场配有垃圾桶,9个商品市场对厕所每天进行冲洗,9个商品市场有污水管并与市政污水管连接,13个商品市场有公厕,3个商品市场建立了绿化带,15个商品市场聘有保洁员,9个商品市场由环卫部门代运垃圾,11个商品市场每天进行卫生清扫,6个农贸市场有家禽宰杀场地,并每天进行冲洗,1个商品市场对生鲜经营场地每天冲洗,1个商品市场有肉食类保鲜设施,1个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有健康证,5个商品市场有专门的物业管理机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贸西街(区xx局南侧)马路市场(未计入全市26个商品市场内),该马路市场既无专门的管理机构,也无固定的管理人员。但见有人收费,却无人进行管理和清扫,致使市场内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环境卫生令人堪忧。

  近年来,城区各商品市场管理机构,围绕经济发展需要,把环境卫生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如xx市场、xx市场、xx市场等,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相应的卫生设施配备齐全,每年从收取的门面、摊位和卫生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环境卫生的整治。聘请了专门的保洁员,并做到每天对场地、厕所、排水沟、家禽屠宰场地等卫生角落进行清理,确保了垃圾及时得到清运。xx区市场服务中心为改变市场环境卫生,先后对xxx市场、xxx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使市场环境卫生工作得到全面升级。但也有少量商品市场由于没有人员管理,也没有相应的.环卫硬件设施,业主自发组织请人打扫卫生。如xxx农贸市场,该市场已整体拍卖,正在改建,原来业主自发组织对市场内环境进行清扫。还有xxx建材市场,该市场原属区农委管辖,由于建筑商离开,致使物业无人管理,业主也是自发组织请人对场地卫生进行打扫。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少数商品市场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二是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三是商品市场周边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四是周边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五是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商品市场没有绿化带;六是个别商品市场环境卫生服务工作走过场、标准低、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七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八是熟食饮食经营人员办理健康证的不多;九是多个商品市场防尘防蝇设施为零;十是治安问题比较严重,经常有被盗现象。

  三、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商品市场环境卫生好坏,关系到我市省级卫生文明城市的创建,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落到实处。

  (二)、积极服务,建立绿色通道。环境卫生管理有关部门要对商品市场熟食、饮食经营人员进行督查,对没有办理健康证的经营人员,采取上门办证服务,不符合条件的坚决取缔。

  (三)、继续完善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对商品市场的环境卫生保持24小时清洁,积极加大环境卫生的投入,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规章制度。

  (四)、建立绿化带。对有条件的商品市场要逐步进行改造或创建绿化带和公共绿地,提高商品市场的绿化覆盖率。

  (五)、切实加强市场内的治安管理,建立群防群治、联防联动机制,为经营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

  (六)、建议有关部门对南贸西街马路市场坚决予于取缔,彻底清除城区内的卫生死角,同时就近规划兴建一个农贸市场,以方便这一带的居民生活。

  (七)、建议市政府从每年的城市建设配套费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区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的改造和建设,使我市商品市场环境卫生真正有一个彻底的改观。

企业调查汇报6

  在对xx公司进行管理调查中,我发现该公司在管理上存在较多的问题。经过分析,我认为除了本身管理经验不足外,还与该公司采用了与组织实际运作情况不相适应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有关。

  一、公司基本情况

  1、企业规模:

  这是一个约270人左右的中型IT企业,包括两个业务部门(分公司)及相关职能管理机构。其中数字生产的生产人员约180左右。真正的管理人员和另一业务部门的人员实际只有90人左右。实际上只能算是一个小型偏大的企业了。

  2、业务:

  该公司主要有两个业务,一个是专业软件的开发应用,一个是数字生产服务。业务结构相对简单也比较稳定。

  这两块业务无论从产品的相似性、人员要求(前者需要高科技人才,后者只是初高中技工)、业务性质(前者是开发型,后者属生产型)、组织模式(前者适应于团队管理,后者适应于流程管理)、产品用户(互不相干)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完全不同的,几乎没有共性,也没有可共享的资源。

  3、管理团队

  由六个人组成,董事长兼任CEO、总经理助理、COO、CTO、两个业务部门总经理。其中董事长是一个关注技术多于关注管理的人。

  4、办公场地

  公司全部管理层、职能部门、软件开发业务部门及数字生产业务的管理部门在一个地点(以下称总部),只有数字生产业务的生产基地则设在距总部10多公里的另一个地点。

  二、目前组织结构分析

  公司目前设计的组织结构是典型的矩阵型组织结构。

  其中,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公关部设置在总部,独立于业务部门,是公司的职能部门;软件开发和数字生产业务分别成立了独立核算的公司,是业务部门,也是公司的两个利润中心。

  这是一种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服务划分的部门相结合起来组成的一个矩阵结构,它的优点是加强了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具有较大的机动性和适应性,结合了集权与分权的优势。很明显的缺点是双重领导,责权分割。一般只适应于规模较大、业务多、而且结构也不太稳定的大中型企业,需要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优势时才用。但用在该公司,不但无法体现职能机构专业管理的优势,反而会因为多头领导而损失业务部门应有的管理效率。

  拿该公司的数字生产业务来说,因为远离总部又分属不同高层管理,公司的职能部门(行政、人事)等机构实际上是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根本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比如直接影响生产效率的现场生产人员就只能由他们自己招聘,设备也只能靠加大库存、延长申购周期来解决等等。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总部的人力资源优势不能在此发挥,而底下的人事助理进行招聘时又不具备总部的优势和全部职能。必然导致他们在人才建设、人员监督和管理等方面的种种不足。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机构重叠、资源浪费。

  从整体上看,这种结构还有权责不对等之嫌,可能使经理人产生放大权力,而减少责任的倾向(如果一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有外因可推卸时,他会尽力强调外因)。加上董事长是一个关注技术多于关注管理的人,就会更加加剧这种倾向。如果这样,就必然降低管理效率同时大大增加公司的管理成本。

  还有另一个问题:组织结构失衡。比如,该业务部门的生产基地除了人多外,还在职能上包括了人事、行政、设备、生产、安全、生活等几乎一个公司的大部分职能,可在编制上仍是一个部门。

  另外,该公司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分别两地办公,既造成信息沟通和交流的不便,降低了管理效率,也加大了两地交通等成本。

  三、重新设计

  1、开发与设计

  从与公司董事长的交流中看出,他对技术开发特别重视,可从组织的设计上却无法保证。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该公司将开发部分别设置在两个业务部门,而且他们分属本公司行政老总及技术总监两人领导。这可能产生两个不足,一是多头管理导致的管理效率损失,二是技术视野的前瞻性方面易受业务部门实际目标的影响而欠开阔。

  建议:应应将两业务部门的开发部门收回,而作为公司的职能部门设置,直接受董事会领导,具体由技术总监负责。业务部门将不再关心开发设计工作,而只负责使用并提供需求反馈。

  2、市场机构

  因为产品是完全不同的,其销售网络、客户群完全不同,如果采用直销策略时,在两公司内分别建立两套独立机构销售各自的产品也是可以的,但双方均应授权另一方为其代理。但如果采用办事处或代理渠道的销售策略,则各地的办事处机构应该共用一套人马。这样,总部也势必对市场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独立于业务部门的市场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业务部门就变成了公司的成本中心。

  3、业务部门(公司二)机构的重新规划。

  因业务部门(公司二)的生产区远离总部,而且考虑其主要任务目前也是保证产量,降低成本,因此有必要以生产需要为核心,对其各项职责进行重新评估和划分,将与生产相关的部门全部下放到生产区去——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本控制中心。监控这个中心的方法将主要是通过目标(成本、产量、质量等)、制度(比如定期上报的各种生产管理报表)而非机构。

  比如:与生产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采购工作、网站管理、设备维护、资源建设部等均可全部放到生产区。

  4、整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再设计。

  这样,除财务和公关外,其它职能均可下放到两个业务部门,以构成两个完整的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从而形成二个利润中心、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运作中心的集团构架。如果市场提出则还有一个市场管理机构。这样设计的结果,同样的授权将更强化责任,董事会只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就行了。

  参见:xx公司再设计后的组织结构图

  四、值得关注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改革的实施,也很难完全通过内部力量来实现。

  因为,这种构架本来就形成于内部,有其深刻的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现在要通过自我改革来打破目前的权力结构,调整每个人的利益和工作环境,所面临巨大的阻力是可想而知的。可能就是让那些习惯了享受机关和总部办公优越的员工到加工基地去工作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如果改革的推动者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手段,甚至还可能引起组织动荡而导致组织的失败。因此即使真的需要改革,也必须借助xx些外力或特殊事件,比如引进专业人才、外部资本、外部环境变化(比如为谋求上市需要对企业进行重组)等, 则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企业调查汇报】相关文章:

事故调查汇报02-07

职业调查汇报01-03

企业汇报材料11-28

留守儿童调查汇报10-08

企业创新汇报材料08-09

企业节能汇报材料11-27

企业安全汇报材料11-27

企业班组汇报材料11-28

企业个人汇报材料范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