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

大班中秋节教案

时间:2023-02-10 17:34:42 八月十五中秋节 我要投稿

大班中秋节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中秋节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中秋节教案集合15篇

大班中秋节教案1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9日(星期六)下午3点整

  活动目标:

  1.通过中秋知识竞答的形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基本的文化习俗。

  2.通过一起过中秋,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体验。

  3.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视频《月亮姑娘做衣裳》、爷爷为我打月饼、中秋月儿圆

  2.请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关于中秋节的知识,(中秋节的来历或者古时候的人怎样过中秋节的知识,月亮的大小变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诗等等)

  3.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小问答

  4.盘子若干

  活动流程:

  各位家长好,感谢大家能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今天我们邀请了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陪我们一起欢度中秋,之前也让家长和孩子们了解了相关中秋节的知识,知道了月亮在中秋节这天是最圆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故事感受月亮形状的变化。

  流程一: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看完故事老师总结: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月亮的形状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月亮姑娘的衣服总是穿不上。

  流程二: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有关中秋节和月亮的知识有很多,下面就来考考我们家长和小朋友,来个"中秋知识问答小比拼"

  1.八月十五又称什么节?(b)

  a月饼节 b团圆节 c故乡节 d诗人节

  2.中秋节又可以称为什么?(a)

  a仲秋 b月夕 c秋节 d追月节

  3.在哪个朝代中秋节才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a)

  a唐 b宋 c元 d明

  4.月饼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a祭奉月神的祭品 b馈赠亲友的礼物 c节日食品 d地方小吃

  5."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谁的佳作?(a)

  a王安石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在典故中,吴刚伐的是什么树? B

  a槐树 b桂树 c柳树 d杨树

  7.以下哪个不是中秋节传说? D

  a嫦娥奔月 b吴刚伐桂 c玉兔捣药 d迎涛神说

  8.中秋节在亚洲其他国家也很盛行,在( b ),中秋节也叫感恩节。

  a 日本 b 韩国 c 新加坡 d 马来西亚

  9.在古代月圆和月缺一般形容什么?(a)

  a悲欢离合 b天气的好坏 c凶吉的象征 d身体是否健康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描写中秋节的千古名句,它出自( a )

  a 苏轼《水调歌头》 b 苏轼《中秋月》

  c 王建《十五夜望月》 d 辛弃疾《太常引》

  游戏三 《猜灯谜》

  1. 老师提前将若干灯谜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2. 请宝宝们站在教室中间,告诉宝宝们在教室内去寻找灯谜(并拿一个写有灯谜的卡片,让宝宝进行观察,知道去找什么样子的卡片)

  (1)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圆盘,有时像镰刀---月亮

  (2)中秋归来---八归

  (3)嫦娥下凡---月季

  (4)中秋菊开---花好月圆

  (5)明月照我还---归有光

  (6)举杯邀明月---赏光

  (7)举头望明月---当归(药名)

  3. 找到后,交到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手中,请爸爸妈妈去猜灯谜,用时最短的家庭获胜。

  流程四:合唱歌曲《中秋月儿圆》、亲子表演

  为了庆祝中秋节,我们小朋友学了一首新歌,一起来唱给爸爸妈妈听。

  老师还知道小朋友在家和爸爸妈妈也学习了新的儿歌和歌曲,欢迎大家到前面来表演。

  流程四:亲子制作月饼

  我们中秋节必吃的一样食品就是月饼,下面老师带来了许多颜色形状都很特别很漂亮的月饼,请大家一起欣赏,看到自己喜欢的可以用橡皮泥模仿着做出来,当然也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想吃的月饼。

  流程五:月饼展示

  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象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

  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以后来取。

  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象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新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象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象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小问题:

  1.月亮姑娘为什么要做衣裳?

  2.月亮姑娘为什么三次都没做成衣裳?

  3.月亮姑娘她是怎么变的呢? 故事里把月亮姑娘比作什么?

  教学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大班幼儿已经有多次中秋节庆祝的体验,对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一定的了解。此次开展中秋节庆祝活动,更注重的是让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

  小百科: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大班中秋节教案2

  1、设计思路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月亮是那么熟悉而陌生,是那么平常而神秘。她陪伴着代又代的孩子成长;她隐藏着无数秘密,总能引发孩子无尽的遐想和好奇。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都是中国人,怎样让孩子们了解

  中国的传统习俗呢?不如让我们起过丰富的“中国节”吧!在节日里,我们将起听听看看、说说讲讲、玩玩尝尝……体验次有趣的民俗文化、民族情感之旅。

  “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所以相关活动安排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前后进行。

  活动引发张予们探索月亮的兴趣,以期待了解更多有关月亮的故事。

  2、活动目标

  (1)欣赏图画故事,体验主人公和月亮之间的美好情谊

  (2)知道月亮会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月亮不同的样子

  3、活动准备

  密图画书《月亮朋友》、ppt课件

  文字:中秋节

  4、活动过程

  (1)出示月亮,引发兴趣

  (出示文字:中秋节。)中秋节就要到了,人们在中秋节会做哪些事情呢?

  小结:中秋节,人们会做许多和月亮有关系的事情,中秋节就是月亮的节日

  (2)阅读图画书,理解故事

  ①出示封面及第l、2页: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月亮朋友》)

  猜猜故事发生在哪里?

  这地方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画面里的房子和平时看到的房子样吗?你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房子和景色?

  小结:故事发生在江南水乡,那里有许多中国式的房子,有小河,还有小桥。

  ②出示第3~l0页:

  为什么说月亮是“我”的朋友?(出示ppt、讲述故事)

  “我”和月亮是朋友,月亮陪“我”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结:月亮和“我”起高兴、起忧愁,在朋友聚会的时候她总是陪“我”到最后,

  她是“我”的好朋友!

  ③出示第11~22页:

  要离开家乡了,月亮会离开“我”吗?她会怎么做呢?

  这样的月亮,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吗?为什么呢?(幼儿讲讲喜欢月亮的理由。)

  我们会和月亮走失吗?怎样才能找回月亮呢?

  什么时候我们需要月亮指路呢?

  小结:月亮总是在天上等着“我”,她为我们照亮前面的路,她还陪伴我们入睡…

  她是我们所有人的好朋友。

  你有朋友吗?你们是怎么成为朋友的`呢?

  小结:是啊!喜欢和小朋友在起,愿意帮助人,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定会有很

  多朋友。

  (3)认识月亮,大胆想象

  月亮总在老地方等“我”,她的样子是直不变的吗?(引导幼儿说说月亮不的样子。)

  (出示ppt,根据幼儿的描述,点击出现不同样子的月亮。)当月亮圆圆的时候人们叫她“满月”,满月像什么呢?

大班中秋节教案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月饼、各种水果。

  2、关于中秋节的挂图,主要内容包括月亮的变化、宫灯、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

  3、家长将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活动过程:

  1、讲述一个中秋节的传说。

  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亮,人们看到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所以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过节吃的月饼也被做成圆形的,像月亮一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水果丰收,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2、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1)请个别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2)讲述活动:神秘的月亮,启发幼儿讲述节前、节后月亮的大小变化情况。

  (3)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大家品尝月饼、水果等食物。

大班中秋节教案4

  活动目标

  了解制作月饼的方法。

  了解月饼的起源时间。

  知道过什么节日要吃月饼。

  活动准备

  几种各式月饼。

  制作月饼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各式月饼

  1、哇!有这么各式各样的小饼这叫什么啊?

  2、还是小朋友们最棒,知道这是月饼,那你们吃过月饼没吗?

  3、小朋友们都吃过啊!谁能说说月饼好吃不啊?月饼是什么馅料的`啊?

  4、你们吃过这么多样式的月饼,那你们知道月饼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吗?

  5、月饼的起源:在北宋时期,在皇宫和民间都管月饼叫月团或小饼,在古代的演变中到了南宋时期,才有月饼这个叫法。

  6、我们都知道古代就有月饼吃了,那什么时候必须吃月饼那?

  7、对!是过节的时候要吃月饼,那是过什么节啊?

  8、中秋节就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和赏月。

  二、制作月饼的方法

  1、小朋友都知道关于月饼的这么多知识了,那知不知道制作月饼要几部能完成啊?

  2、不知道我们就应该知道对不啊?我们来看视频了解。

  3、看完视频小朋友们这回知道月饼的制作方法了吧!

  4、那我们在说一遍制作方法,从制皮、制馅、包馅、成型、饰面、烘烤六个部分。

  三、小结

  1、小朋友本课的知识都学会了吗?

  2、那要考考小朋友们了。

  3、小朋友们回答得不错,奖励你们吃月饼好不?

  4、品尝月饼。

  活动结束

大班中秋节教案5

  活动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祥和的欢乐。

  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1、环境创设。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幼儿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幼儿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幼儿当观众。互相轮换。

  教学反思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大班中秋节教案6

  语言活动:静夜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喜欢学习古诗。

  活动准备:

  1、打印的古诗一首,《静夜思》图片两张

  2、刚过了中秋节,幼儿知道中秋节有团圆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2.理解古诗

  (1)逐句欣赏

  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2)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4)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5)迁移经验,联想中秋节的含义。

  师:中秋节有什么意义?中秋节家家都要团圆,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学不能回家,他们都很想念自己的家乡。

  图片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诗人看见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三.古诗朗诵表演

  请幼儿大胆地上台朗诵古诗。

  建议:

  通过这节古诗欣赏活动,使幼儿对这古诗的意境有了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很快学会了这首古诗,建议如果配上ppt,效果会更好。

大班中秋节教案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

  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

  一、(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让小朋友通过观察、记录月亮变化,知道月亮时缺时圆,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

  (2)引出通过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谈谈"中秋节"一些习俗,议一议:"我家怎样过中秋"。

  (5)小结小朋友的讨论,引出今天"包汤圆"的活动。

  (6)结束谈话,让小朋友做好包汤圆的准备。

  (二)、家长洗手、老师组织幼儿排队如厕、洗手,布置好场地准备和家长一起包汤圆,教师安排好家长和幼儿分成6小组进行包汤圆、

  (三)、家园同乐——包汤圆。

  1、教师讲解包汤圆的过程。(先拿和好的糯米粉团取一小团(一个汤圆大小),在手上搓成丸状。再压成饼状,在其中包上馅搓成丸状,一个个圆溜溜的汤圆就制作完成了。包好的汤圆放在预先准备洒上糯米粉的`盆上,汤圆之间空开些,以防粘住。)

  2、教师时刻提醒幼儿在包汤圆的时候手要保持干净,不可以东摸西摸,也要注意安全。

  3、组织幼儿参观每组家庭的汤圆作品。

  4、煮汤圆(请两名家长协助煮汤圆)。(要煮汤圆时,先要烧开水。把汤圆慢慢放入锅内。放进去之后就要轻轻的搅开。要在同一个方向搅动。让汤圆顺着水流动。这样就不会粘住。水开了待汤圆浮起后。就用小火煮,汤圆浮出水面代表已经煮熟。)

  (四)、家园同乐——吃汤圆,共同分享汤圆。

  (五)、活动结束,老师清理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让他们感受的我们的传统节日的浓浓的节日气氛!

大班中秋节教案8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秋节也是水果丰收的节日。

  通过家庭小组式竞赛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组号牌 自带水果 一次性塑料 刀具 盘子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活动的意义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坐在月下不光赏月还要品尝月饼和各式丰收的水果,感受生活的富足。

  二、介绍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的家长也带来了丰富的水果,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个别家庭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基本特性)现在我们将举行一个制作水果拼盘的.大赛,活动规则如下:

  1、以三个家庭为一小组,发放号牌。

  2、在规定时间内,不但要比造型还要比桌面整理。

  3、幼儿参与性将作为优先评奖标准。

  4、奖项有:配合默契大奖和造型奖。

  三、水果拼盘比赛教师注意进行部分协作,其他班教师记录并进行评奖。

  四、评选与品尝活动颁发奖状,互相交换品尝水果拼盘。

  五、教师进行今天活动的小结

  你们今天这个中秋节过的怎么样?(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觉)你还知道哪些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呢?你喜欢过这些节么?

大班中秋节教案9

  活动背景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节日前品种多样,色泽鲜亮味美可口的月饼闪亮登场,幼儿见得多也品尝得多。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中对中秋节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市上有月饼,中秋节快到了。有一次有位朋友问:“老师,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我就简单的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幼儿很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必要开展一“中秋节”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体会过节的气氛。知道中秋节是我过传统的民间节日。

  2. 初步了解月亮阴晴圆缺的规律。

  3. 激发幼儿探索月球的欲望。

  4. 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 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月亮为什么有圆缺。

  活动准备

  月饼(若干份)、图画纸、彩色水笔、范画:月之中、月中、月末时的月亮。

  活动过程

  一、出示:月饼。谈话导入课题。

  1. 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月饼的形状和味道。

  2. 向幼儿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二、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

  1. 欣赏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教师节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2. 交流讨论。月亮姑娘为什么做不了衣裳?她是怎么变化的呢?什么时候变细?什么时候最圆?什么时候像眉毛(镰刀、小船、圆盘)?

  3. 教师小结: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变化。月初时,月亮细细的弯弯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慢慢的月亮越变越大,像镰刀了,像小船了......。到每个月的农历十五十六的时候,月亮最圆,像个大圆盘。接着,月亮又开始慢慢的.变小,变呀变呀,到月末时又变得细细弯弯的了。

  三、画一画:会变的月亮。

  教师出示范画,向幼儿介绍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让幼儿了解月亮变化的规律。

  幼儿操作:绘画《会变的月亮》。画出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

  教学反思

  通过开展《中秋节》的活动,幼儿在体验中加深对中秋节的认识,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基本知识,幼儿对此活动较感兴趣,在活动中,发现我为幼儿提问的资源不够丰富。例如:在活动时,有小朋友问:“老师,月亮到底是什么形状。”

  如果课前我能准备月球仪或课件。这时就可以出示 月球仪或课件,向幼儿展示并介绍有关月球表面的状况以及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情况。激发幼儿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大班中秋节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它的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与老师一起准备:月饼、水果、贺卡等。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讲讲月亮的变化(阴晴圆缺)。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间的'一天,所以叫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3、欣赏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播放相应资料:人们是怎样过中秋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老师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3)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5、互送贺卡,学说祝愿的话。

  6、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回家制贺卡,并与同伴互送电子贺卡(在家长的帮助下)。

大班中秋节教案11

  活动内容:

  认识中秋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活动重、难点

  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活动准备:

  1.月饼图片。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月饼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见到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嫦娥奔月》。

  三、结束部分

  品尝月饼

大班中秋节教案12

  【活动目标与准备】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体验节日的快乐;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3、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放录音),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活动区域设置与日常活动组织】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游戏“乐乐月饼超市”;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在图书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儿歌讲给同伴听。

  5、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与家长沟通计划】

  1、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请家长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大班中秋节教案13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年年都吃月饼,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吃月饼以及吃月饼的意义。这一活动就是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同时通过说唱的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了解中秋节这一团圆节日要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打电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作品要表达的情感。

  2、让幼儿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团圆的节日,了解中秋节的习俗。

  3、让幼儿回忆并流利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流利地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理解中秋节的意义。

  活动准备

  1、一盒月饼

  2、录音机。

  3、教学挂图《中秋节真快乐》。

  活动过程

  1、录音播放有关中秋节的'儿歌。

  咚镪,咚镪,咚咚镪,

  八月十五中秋节,

  吃着月饼来赏月,

  家家户户庆团圆……

  2、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刚才听了儿歌,从儿歌里知道中秋节要吃什么,干什么吗?

  幼儿:吃月饼,晚上看月亮。

  师:孩子们回答得真捧,其实中秋节不光要吃月饼和看月亮,还是全家团圆的日子,出外办事和远离家乡的,有条件的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

  3、教师出示一盒月饼,让幼儿看看并尝尝月饼。

  4、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师提问: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天上有一个圆圆的月亮,有人坐在院子里看月亮,还有小朋友在吃月饼,他们真开心!

  5、拓展幼儿的思维,让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

  ①教师提问:过中秋节,小朋友们都干些什么呢?

  幼儿:吃月饼,看月亮……

  ②那孩子们你们对远在远方的亲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幼儿:我给远在广东的爸爸、妈妈打电话……我还给奶奶月饼吃……

  6、师:中秋节快到了,小朋友们要给家里、身边的亲人说“中秋节快乐”,还要打电话给远在远方的亲人说。

  7、让幼儿模仿给亲人打电话。

  8、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要吃月饼、赏月亮、家人要团圆,除此之外,小朋友们要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本班幼儿的积极性还是很好。尤其是尝月饼和给亲人打电话时积极性很高。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了解了中秋节这一团圆节日的意义,也知道了这一天要吃月饼。但本班幼儿年龄偏小,因此在活动中幼儿对教师的提问回答得不是很好。

大班中秋节教案14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xxx》

  活动过程:

  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xxx》。

  活动反思: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孩子进行节日文化教育,孩子的直接体验是非常重要,只有直接体验到的,感受才会更加深刻,教育目标的达成度才会更好,当然这对于教师和家长的要求就会高些,但是只要对孩子是好的,老师就应该用心去做好的,相信也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大班中秋节教案15

  一、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体验分享、团结祥和的欢乐。

  二、准备

  月饼,各种水果。

  三、过程

  1、环境创设。和学生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月亮的传说故事。

  2、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强调中秋节是丰收节,团圆节。

  3、“团团圆圆过中秋”。摆上月饼和水果,师生一起品尝。

  4、请学生晚上与家人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学生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5、谈话:“我家怎样过中秋”。把父母讲的故事或诗歌告诉大家。还可开展想象性谈话:“神密的月亮”等。

  6、表演游戏:“到嫦娥姑姑家做客”。学生自愿分组,商讨怎样表演,分配角色(嫦娥、白兔、太空人、宇航员等)。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当观众。互相轮换。

  四、建议

  1、此活动可结合自然领域的活动进行。如在节前节后安排观察月亮、绘制“月亮变化册”等。

  2、此活动为系列活动,分多次进行。也可增加部分美工和数学活动,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做月饼、水果等。

  3、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月亮升起的时候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或是月光下举行“中秋月光联欢会”,教师配乐为学生讲月亮的传说,讲太空人登月球,大家品尝月饼、水果,赏月,举办化装舞会(小朋友扮演嫦娥、小白兔……)。

【大班中秋节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中秋节教案4篇(关于中秋节的教案大班)07-16

中秋节的大班教案11-23

大班中秋节教案01-08

中秋节大班教案01-26

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01-08

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12-07

大班中秋节教案(精选6篇)09-15

大班中秋节主题活动教案10-08

中秋节的大班教案15篇12-24

中秋节的大班教案(15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