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的随笔

时间:2022-11-09 18:08:24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随笔 (集合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随笔 (集合15篇)

春节的随笔 1

  正月十二是我姥爷的生日,我们全家一起出去庆祝,大街上都挂满了红灯笼,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

  我们逛了很多商店,买了很多东西。我还在游乐场玩了很久,到了下午我们一起去吃烤鸭。今天过的实在太开心了。

  不再是盼望!

春节的随笔 2

  昨天是三十,除夕夜。

  昨晚看电视,十一点半就睡了。

  今天一大早被鞭炮声吵醒,还没爬起来,就听见妈妈和爸爸讨论回老家的事情。昨天一整天都呆在老家,上网也是用手机上的,今天还要去老家?虽然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但是呢,我只希望在家里和小伙伴们煲电话粥或者QQ的聊天,再或者出去玩玩也行,回老家真是太没新意了。

  好不容易爬起来,穿上新衣来到窗户前,想呼吸点新年的新鲜空气,但是我错了。我缓缓打开窗户,一股浓烈的火药味直钻鼻孔,难闻极了,辣的眼睛生疼。我关上窗户,看着雾蒙蒙的窗外和白苍苍的天空,心里默默地想着:

  难道过年非放鞭炮不可吗?

春节的随笔 3

  新春佳节,千家万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

  今天,我特别高兴,一大早就从那个温暖被窝里起来。因为我的表弟——心炜准备来我家,跟我一起度过这个新年。所以,我立刻穿衣、洗脸冲向楼下在门口等心炜。可是,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眼看快半小时了心炜还没来,我灰心了。我只好回到家里,就从耳边传来, “陈可——陈可——我来了。”听到这声音我便不想而知这个人是心炜。

  到了下午,老爸带我和心炜去家门口去贴春联。贴完春联后老爸要放鞭炮,所以让我们先进去吃饭,今晚的菜可丰盛了,有兔肉,有翅中,还有春节必不可少的东西——饺子。饭吃好后,我和心炜还有小伙伴到前门一起放鞭炮,这次的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绿的各种各样,五彩缤纷。因为我们12点准时还有下楼放烟花。

  12到了我们再次下楼,到了门口我的耳边传来新年钟声敲响的声音和阵阵鞭炮声。这时老爸也放起来鞭炮,鞭炮放完了。

  整个世界好像沉浸在鞭炮声中真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呀!

春节的随笔 4

  过年是中国的习俗,不仅仅是那喜庆热闹的气氛,更是因为一年到头,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休生养息,与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实实在在的说,我喜欢过年的原因是——可以放假。假期在家里看看各个地方台的春节联欢节目,与家人吃年夜饭,没事采购一些年货、零食,上上网,睡睡懒觉,实在是颇为惬意。如果在北方的老家,说不定还可以和同伴们打雪仗、堆雪人、滑冰。年夜饭更是丰盛的令人垂涎三尺,各色美味佳肴,是平时鲜为少见的。

  国家似乎早就有过明令要禁止燃放烟花炮竹。但在我看来,是不可能治住的。要知道过年期间,执法人员也是要休息的,很难腾出空来管制,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禁止,那么国家自己就要先以身作则。万不能“只许州官防火,不许百姓点灯”。在各种节日上,很多大型的晚会上,在这些大的公开场合,甚至是国家,也会放烟花炮竹。而遏制住了人们的习俗,那春节的气氛也会大打折扣。尤其是除夕夜守岁时,那声声不绝的鞭炮声,眼花缭乱、绚丽多彩的烟火,让人难以忘怀,处处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过年逛庙会自然是不二的选择。庙会是一种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民间性娱乐活动。由于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庙会上热闹万分,有舞狮子的、踩高跷的、唱戏的、猜灯谜的,花样繁多有趣,也有许多各色民间小食出售。

  这就是我喜庆而又简单的新年,虽然简单,但却乐趣充实。

春节的随笔 5

  春节不知不觉在忙忙碌碌中到来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内心都是很浮躁的,半喜半忧,不知道如何是好。

  现在的我,已不是特别的期盼过年,觉得一切都太虚化,没有意义,小时候的春节,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那种欢欣若狂(红包,新衣服,新鞋子,鞭炮,糖果)是留在记忆中永远不可忘记的。

  今年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一个人在异乡过年,是有点小小的失落感,尤其是回到家中剩我一个人的时候,从未有过的一种感觉 包围着我,为了驱散这种使我怅然若失的感觉,只好将音乐的声音开到最大,陶醉着我的心。减少孤独。

  第一次,到工厂上班,从刚开始的新鲜新颖到现在的无趣和无聊。来回转变着,突然感觉到自己一身的毛病,是因为第一次?还是自己本来就是这样子的?

  车间的机器轰鸣声,盖住了人们欢声笑语,使他们变得机械,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头也不抬的做着自己的事,让我我意识到生活的不容易,也感觉到社会的愤时嫉俗,觉得悲哀,觉得可耻,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改变不了他们,就改变自己。 我不喜欢这种过于机械化的生活。

  工厂里边的人,话中暗藏杀机,真的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秒杀掉。人心好复杂,我却还一直单纯的觉得自己可以抵挡他们的风谲云诡,原来是我错了。

  我 们老大经常给我们几个说一句话,不该自己做的事就不要去做,真的是这样的,你帮助了他,他反而不感激你,还说你多管闲事,这点看来现在世界上像我这样的男人是很少的了,别人帮助你,就想还别人十分的帮助。

  再过两天就是20xx年了,但末日前的这两天我遇到的却是各种不顺心,各种的悲催事,让我无心再去做其它事。

春节的随笔 6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最重视的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幸福、平安。人们在春节这一天会有很多的讲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下面我就来介绍家乡的饮食小风俗。春节这天,人们会早早的醒来,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会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点,吃上一两口,我们称之为“开口糕”。薄薄的糕点吃在嘴里,软软的,甜甜的`,让人忍不住想多吃几口,从嘴里蹦出的话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与“高”同音,小孩吃了开口糕,预示着新年中个子长得高,成绩节节高;大人们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运高、财运高”;

  老人们吃了则希望来年“福寿高升”。正是因为人们对新年的这些渴望,吃开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完开门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后,都围在桌子旁吃团圆饭,也就是吃汤圆或饺子了,人们把饺子称为“万万顺”,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会顺顺当当。“顺心”的心愿也就寄托在这常见的饺子上了。吃汤圆则预示着新一年中全家人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这喝茶也有讲究,落座时,北面的位置必须空着,听妈妈说这是为了给灶神爷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里灶台上总是满满当当的。喝茶快结束时,每个人的

  碗里须留下一些饺子或汤圆,预示“年年粮食皆有余”。不管是吃开口糕也好,称饺子为“万万顺”也好,还是给灶神爷留位也罢,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们虽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但这些饮食上的小风俗正是人们对新年中丰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种美好愿望吧!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继承和发扬呢?'

春节的随笔 7

  又过年了,时光流失的真快啊,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关!不知道是我的年龄大了,还是自己身体原因,今年这个年,我显得是那么样的懒散,懒懒的呆在家里哪都不爱动,春联都是当天中午才出去买的,所有年货也都是老人张罗的,我似乎把自己架空了。

  当夜幕降临,我走在家乡街道上,看着家家户户门前窗口挂着的彩灯,闪烁着炫丽的色彩,自己恍然间,在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哦……过年了!我们中华民族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除夕来到了!千家万户灯火阑珊,大红灯笼高高的挂在大门前,把街道照的格外漂亮,又充满着喜庆!在这样的冰天雪地中,在这样霓虹闪烁的夜里,这个小城市就像仙境一样,是那么无与伦比的美丽!

  过年,要过的是什么呢?其实过的就是亲人们团团圆圆,外出的游子都漂洋过海,乘坐飞机轮船的往家赶。过年,过的就是,家家户户红红火火的氛围,每家每户都忙着贴对联,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除夕夜做出一桌子丰盛的饭菜,伴随着亲人之间的欢声笑语,大家推杯换盏,肺腑之言尽情述说着……于是出外工作了一年的艰辛,这都随着快乐的氛围而烟消云散了。过年,过的就是,孩子们那颗童心的欢乐,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看着小家伙们一个个拿着鞭炮,不顾寒冷的在外面玩耍,看着他们贪吃的小嘴不停的吃着年货,家长们的心情也是非常开心的。一年以极其喜悦的氛围结束,新的一年又以极其喜悦的氛围拉开了帷幕。

  寒冷的冬季,白茫茫的大地上,小城镇上家家户户那亲人们团聚时的快乐的氛围,就像一股暖流,给这里带来了春天般的温暖。小城镇夜晚的灯光,就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雍容华贵的绽放着。

  今年这个春节,我似乎真的长大了,成熟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幼稚天真爱玩的我了。

春节的随笔 8

  第一则

  今年春节前夕爆发了疫情,春节上海,一直格外喧闹的城市变得格外安静。路上几乎没有行人,街边的店铺几乎都是歇业状态。对于从小在上海长大的我,这是第一次的经历。

  但我特别喜欢安静的上海,有种小时候的味道。记得小时侯,晚上从外婆家或爷爷奶奶家回家的路上就是这样的感觉。渐渐长大,上海也变得越来越喧闹。工作后,有段时间,自己还挺投入这样的喧闹。

  但随着年纪增长,生活的变化,觉得安静是一种享受。喜欢练习瑜伽,练习钢琴。这样毫无负担的练习,会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越来越清晰。

  在生命面前,其他事似乎都是小事。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对自己对别人负责,这是每天都要做的功课。

  第二则

  今天是初三,心中觉得很惭愧,前几日因为一个突然的打击,难过伤心。自我反思,首先要在震卦上下功夫,主动去做。问题是不能逃避遮盖,或抱有任何侥幸心里。很多需要做的事情,要踏踏实实去做。自己想啊,没有踏踏实实去做,很大原因是由于自己没有分析到位,或者想清楚。很多事如果提前自己能好好分析,那么每一个决定都会很清晰,且有意义的。

  艮卦上,下功夫。要止,遇到突然事情,要尽快调整自己的节奏。

  事情爆发前会提醒,但可能自己没有完全接收到,觉得没那么要紧,而对方却已经很焦急 很焦虑了。这时候又是一个选择时刻,尽快地跳离出自己本打算要做的事或情绪,全身心投入到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去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而不是又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止于至善。

  当然有情绪,也不要把情绪压制下去,情绪的表达也是对自己一个澄清。真实地情绪表达后,对自己和别人会更清晰。

  第三则

  新春前,还去了北京一所书苑访学,期间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分享会上,有老师说,要有勇气穿越黑暗。穿越的过程很难受,但这一切都是来帮助你成长的。

  很有幸,几乎生命中每一次挫折都会让我遇到新的契机。2020关键词 成长,快乐!

春节的随笔 9

  雪之魂

  春节前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频频南下,使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普降瑞雪,那片片晶莹剔透的小雪花姿意地飘荡着,悠悠然然地飘荡着,扑向大地的怀抱。雪的降临使山河焕然一新,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好一派雄浑壮哉的北国风光。

  每到冬天,人们对雪的祈盼都是如此的强烈,有如人们在阳春对春雨的渴望,盛夏对彩虹的喜爱,晚秋对红叶的迷恋。雪俨然成了冬天的代名词,没有雪的冬天是无法想象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少了一份诗情画意,少了一份浪漫情怀,少了一份福祉的憧憬,少了一份理想的寄托,使生活变得枯燥单调、缺乏品味。所以说雪是冬天不可或缺的灵魂,就如同冬天是四季必不可少的一样。

  对于冬天和它的衍生体——雪,人们总是纠缠在一种矛盾的情绪中。一般来说,人们不太喜欢冬季,恐惧它严酷无情的寒气,咀咒它清冽刺骨的寒风,却喜欢冬天的雪花。喜欢看着小雪花在温热的掌心中慢慢地融化;喜欢下雪的时候深深地吸一口湿润的略带甜味的空气;喜欢在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一行行自己的足迹;喜欢看雪地上的孩子们自然绽放的那红彤彤的笑脸。有雪的冬天真好!

  人们对雪的喜爱是由衷的,雪花是冬的使者,那鹅毛般优雅的美、那曼妙的舞姿,最能唤起人们心中温馨的爱。踏雪寻梅的浪漫之旅,会使心灵在不经意间得到净化和升华。雪带给人间的恩泽也是实实在在的,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就是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令人汗颜和愧疚的是,人在与雪的互动中总是无休止的索取,而雪只是一味地默默奉献。尽管雪的生命美丽而短暂,但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份美丽却是永恒的。

  如果有机会在高空中欣赏雪景,那景致一定是气象万千。广袤的土地上,有雪线的地方如同一条漫漫无际的白链,白雪皑皑,跌宕起伏,银装素裹,蜿蜒盘桓,在阳光的辉映下银光闪烁;又像是上天送来的洁白的哈达,圣洁得不可思议。也许上天通过下雪这种方式向我们人类传递着一种信息,隐喻着一种暗示,那就是以包容之心来面对人生,面对一切。仔细想想,那轻盈美丽的小雪花并不挑剔着陆点,它们悄然而至,看似轻描淡写,积少成多就有了海纳百川般的广阔胸怀,摧枯拉朽般的巨大能量,牺牲了自己,拥吻着天下。雪落下的地方,山川大地白玉无瑕,还自然一份宁静,还人间一份纯洁。

春节的随笔 10

  过年啦!大家都穿上新衣服,来迎接蛇年的到来。孩子们向来最喜欢过春节——收红包、享美食、拜亲戚、穿新衣……到处洋溢着过年的气氛。大家跑啊,跳啊,乐此不彼。

  在除夕之夜,我们是最快乐不过的了。晚餐上,有令人馋涎欲滴的红烧肉,有鲜美可口鲤鱼,有芋艿和毛豆,还有大家一同制作的蛋饺……12个家庭组成的大家族齐聚一堂,共享如此美味佳肴,配上种类多样的饮料,真让我大饱口福啊!

  吃过了年夜饭,便是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今年的春晚非常好看,央视、芒果台、番茄台都很吸引人,当然按大家要求还是看了央视。一开场就是相声、小品的幽默有趣使我咯咯大笑,还有绚丽的歌舞表演(看的眼都花了)和不可缺少的魔术,一年难得这么开心过,一个接着一个的表演使我想喝水都舍不得错过一秒钟!

  在欢乐的春晚中,十二点钟快到了,我也开始工作了,拿着烟花鞭炮来到河边。在河边,烟花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冲上天,拉开了漆黑的帷幕。快看!一个美丽花苞伴随着响亮地奏乐冲了出来,最后绽放成一个美丽的大菊花,又变成了闪亮的星星。快看!一个闪着五颜六色的花苞把天映得五颜六色,最后一声巨响,真个天空照得通红,留下的碎花像雪花一样落下来,美丽极了!

  其它的小礼花也在四周助威,这里一声噼里啪啦,哪里有啾啾的响个不停,像星星,像流星,还像菊花。对岸也不甘示弱,接连不断的炮声在提出挑战,接着,一排打着转儿的流星过后,几个花朵同时绽放,有红的花,犹如一把火;有紫的花,显得那么高雅;有银色的花,像灿烂的珍珠。

  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美。四面八方到处在响,在绽放花朵,我都不知道看那儿了。最后,一个硕大的超级礼花弹在桥上被人点燃,当当当,随着零点的钟声敲响,那巨大的烟花般随周围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响冲向天空。时不一会儿,整个城市就在烟花鞭炮和人们祝福下沸腾了。

  又是新的一年,愿这一年合家欢乐,学习进步,幸福美满。

春节的随笔 11

  除夕已过数日,可现在每逢除夕之时,总会有些感叹: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口袋不缺钱了,年货准备的越来越提前了,准备的越来越丰富了,为孩子准备的新衣服越来越款式新颖了,给孩子买的烟花炮竹花样多了,给孩子准备的压岁钱越大方了......露天的集市上、摆放着琳琅满目商品的超市里,不管价钱比平时贵出多少,不管家里是否真的还缺少,为了过年的喜庆买就买了吧,图的就是喜庆图的就是心情,总之,有钱就是任性,有钱才能过好年。

  除夕相聚,杯盏交错,聊得更多的话题是:你又抢了多少个红包?你又挣了多少钱?你的手机、你的车、你的楼房......何曾有人说起平时有多少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的?有多少时间是与父母聊天话家常的?除夕晚上的联欢会节目不在牵动着你我,更关注的是各种手机摇一摇、凑福字、抢红包活动,亲戚朋友间原本质朴的新年问候已苍白无味,不发几个红包总显得人情淡薄,抢到了你的红包你才是亲情。

春节的随笔 12

  春节到了!阵阵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我循着香气来到了饭厅。饭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饭桌旁充满了欢声笑语。那一对对金黄喷香的油炸鸡翅,一个个肥嫩鲜美的卤水鸡腿,一只只油光闪亮的椒盐草虾,一瓶瓶五彩缤纷的饮料,看得我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开动了。我的嘴里塞得满满的,却还不停地夹菜。家人看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哈哈大笑。

  吃饱了,喝足了,满意的我打了一个响响的饱嗝,突发奇想,问起了母亲:你小时候怎么过年啊?

  母亲望望天花板,好似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羡慕地看了看我,苦笑道:我小时候啊,家里穷,我7岁就自己赚钱了,每天就只能用点咸菜,混着饭吃。只要有个豆腐呀什么的,那简直是‘千载难逢’啊!所以一年到头,就只有春节才能闻到肉的味道,而且我的新衣服都是过年的时候才有的,我穿三年,接着给你三姨穿,哪像你?从来不会因为没有新衣服穿而发愁过,也从来不会因为好不容易有了一件新衣服穿就高兴得活蹦乱跳。

  我猛然惊觉:不是吗?在二十、三十年前,我的父母也是坐在饭桌上,也是一家老小,但是,他们没有大鱼大肉,也没有洋酒、饮料,他们只有一点点的肉,些许小菜,但是他们却已经满足了。而我呢?我却在到处挑三拣四,说这个不好吃,又说那个不合自己的胃口,还经常因为伙食不合胃口而浪费。衣服呢?他们只有布衣服、棉布裤、破布鞋,但这些在他们的眼中,却是只有他们在春节里才能得到的享受。而我却从来不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意犹未尽的我正回味着母亲说的话,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吗?

春节的随笔 13

  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规矩”太多了!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春节的随笔 14

  春节到了,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圆了。爸爸决定做出他最拿手的菜。妈妈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做的事情是把自己的小卧室收拾好,把被子叠整齐,把我的学习桌上的文具和书摆整齐。我拿抹布把每个桌上的灰尘都擦干净,还把窗户上的灰尘擦干净。

  我的弟弟还小,不能干这些事。我们家有一个圆形台阶,它很大,上面放着许多玩具,我就让弟弟去那里玩。傍晚到了,我和爸爸把年前买的大桌子搬来。妈妈把凳子搬来。爸爸把家人都请来。有爷爷、爸爸、妈妈、弟弟、老奶奶以及我。爸爸把他做的菜端上来,“哇,好像呀!”我说。等菜都端来以后,我发现有鱼肉、红烧肉、白菜粉条、素小炒、青椒肉······爸爸把茶杯端来,往老奶奶和爷爷里面倒了白水,往妈妈和我里面倒了可乐,往他自己里面倒了啤酒。我们一家人就干杯,吃喝起来。

春节的随笔 15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刚刚过去的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节日,远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异国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今年过年,在法国已留学三年的许晴第一次包了饺子;在德国留学第二年的周丹,与家人视频时,和去年一样,又哭了;在英国留学李然则是在学习中度过中国年。

  在法国包了第一次饺子

  “今年是我第一次包饺子,重庆人不是很有包饺子的习惯,我妈妈都不会。”今年是重庆女孩许晴在法国留学的第三年,从没有包过饺子的她,在巴黎第一次尝试了包饺子。

  她说,这得益于她留学期间的一位朋友——来自山西大同的包饺子“高手”,自己从她那里学会了包饺子。

  除了饺子,许晴春节期间还和朋友一起做了桂花糖红枣年糕,这一结合了中国南北特色的年糕,被他们称为“过年版年糕”。

  “看到舞龙舞狮我也很兴奋啊!”巴黎十三区是华人区,很有过节的感觉,在重庆时,许晴并没有特意参加过春节的庆祝活动,反而巴黎十三区的舞龙舞狮让她感觉年味很浓。

  在法国3年,每一年的春节,许晴都是和中外朋友一起度过的。因为每年都过得特别热闹,许晴在春节期间并没有特别想家。

  孔昊来自山东省济南市,今年是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的第四年。他说,斯坦福大学每年都有中国学生联谊会组织的“春晚”,人气很旺。

  今年大年初一下午,孔昊和他的几个中国同学一起去距离学校30多公里的东圣何塞玩了国内现在也很流行的抓娃娃机,晚上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包了饺子。

  “饺子是一定会包的,我觉得反而在国外可能会更加遵循国内的一些传统,包括腊八节吃腊八粥,冬至吃饺子,小年吃饺子,(大年)三十吃饺子。”在法国留学的陈尚容说。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一帮中国博士学生一起过的年,包的饺子,看的春晚。”同样在法国留学的董正说。

  今年是董正在法国的第四个春节,他说往年的春节也会和朋友一起准备年货包饺子,“每次都是和同学一起,每次都是多于6个人,我所在的城市图卢兹,重庆人第一多,其次是山东人,包饺子的习俗还是保存得很好。”

  董正说,今年的大年三十过得比较特殊,“因为女朋友的妈妈也来法国,所以我们用了比较特殊的方式。我们去了图卢兹当地比较有滋味的一家西餐厅,西餐厅以前是酒窖,现在改成西餐厅的。西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正好有一桌一起用餐的客人,他们的每个人都会弹钢琴,而且弹得非常优美,所以整个晚餐吃得非常浪漫、非常享受。”

  春节和考试撞车

  “我没有春节。今年春节我就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周丹说,中国的春节和他在德国的考试月正好撞车,从2月2日到3月3日都是他要考试和准备考试的阶段。

  “1月25日要考一场,2月6日又要考一场。”周丹说春节前后他也都在考试,“我们是考试季,德国这一块儿就没有考虑到中国春节的问题。”

  “我有一节课是年三十下午,北京时间晚上11点我才下课。”虽然如此,周丹说,过年期间,他还是忙里偷闲和几个中国学生一起吃了顿晚饭。

  在法国留学的陈尚容说,虽然自己没有遇到过春节和考试周撞车的情况,但是她有不少同学曾经遇到过,“他们跟我讲的情况是,还在图书馆看书,然后和爸妈在图书馆视频。不能当着父母面哭,又因为想家,所以视频完了自己难过一会儿,然后继续复习。”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的李然春节前后的学习压力也特别大:有论文的问题要单独请教老师,又要到学校上课。

  “春节怎么过的,我一句话就说完了,发烧了,作业一堆在宿舍咬着牙做完的。”她说,春节期间没有出门,不知道伦敦的过年气氛怎么样,但是宿舍楼里有挂有中国特色的灯笼,宿舍的食堂里也尽量做了中餐。

  虽然足不出户,又生病发烧,但是李然还是和父母通了电话,互道了新年快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是北方人嘛,我们家族传统的习俗还是比较深的。”在法国留学的董正说他不但会和父母拜年,而且会给父母的每一个兄弟姐妹都打电话拜年。

  “虽说国内国外都在说年味淡了,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不过,我觉得春节特别好,这是一种传承,这是一种规矩,虽然(我在法国)放不了鞭炮,但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放鞭炮的场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去和家里人联系,我觉得这一点特别的好。”董正说。

  董正说:“每年买年货,包饺子,吃火锅,我觉得不管人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这种自发的行为和情怀,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比较骄傲的一件事情。”

  “非常想家。”周丹说,他在德国的两年,每年春节的时候都有和家人视频,“今年好一些了,去年特别难受。(这两年)都哭了,去年的时候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看春晚,大家都好难受。”

  周丹听说了国内很多人都在吐槽春晚,他说:“但是我们对春晚的感觉越来越不一样了。”周丹因为时差原因,直播春晚的时候正在上课,是之后看的录播。

  “你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当你一个人在国外,距离家乡几千公里的时候,你在电视里面听到‘给海外华人拜年’这种话会很难受的、也很感动的,我们能看

  到春晚已经很满足了。”周丹说。

  周丹说,虽然他在德国也吃了饺子,但是包饺子的面不一样。他觉得自己所在的德累斯顿并非中国人的聚集地,“完全没有年味”,“当地人也不了解中国春节”。

  在美国杜克大学留学第五年的姚睡也说,他的很多同学都会看春晚,“而且很多人设备很高端,会在家里,用投影仪,把春晚放在墙上看。”

  姚睡说,当地有一些老的华人华侨更会遵循中国过年的传统过春节,“和在国内可能差别不大。”

  已5年没在国内过春节的陈尚容说,她前四年是在法国过年,今年春节则在巴塞罗那做交换生,“在法国的时候,有时也会参加一些领馆和市政府的新年招待会,是针对中国新年的。”

  对于春晚,陈尚容说:“虽然可能和国内的时间没有对上,但是重播还是会看的,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会把春晚的节目作为背景音乐。”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的随笔04-30

对春节的随笔10-16

春节的随笔05-29

春节随笔高中02-16

高中春节随笔精选01-31

春节随想的随笔07-07

春节见闻随笔05-26

春节生活随笔03-27

有关春节随笔10-28

热闹的春节随笔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