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时间:2022-08-30 09:31:55 春节 我要投稿

精选春节的文化的作文九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文化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春节的文化的作文九篇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1

  每当新的一年开始时,人们都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呢?这里还有一个奇妙的神话故事。从前,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它居住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这个怪兽生性凶猛,样子可怕。他很聪明,他知道大年三十人最多,各种野兽也多,所以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会跑到村子里,见人吃人,见兽吃兽。百姓们都很讨厌他,但又害怕他,人们都束手无策。所以每到大年三十他们只能把门窗关得紧紧的不进不出。

  但年这个怪兽还是可以进来的。又是一年的大年三十,人们早早的就把门窗关紧了。这时一个从外地来的人来到村子里,看见家家户户都关着紧紧的,觉得很奇怪。心想:大白天为什么一个人都没有?他连忙走一户人家门前,敲了敲门,一位老人问道:“是谁呀?”“我是一个外地人,想借宿一晚。”这个外地人说。

  老人便把外地人请进屋里,并告诉这个外地人年兽的事情,外地人听了哈哈大笑,说:“我知道年兽怕什么,我有办法来整治它。”老人听了,高兴地说:“你知道呀!那太好了,我把村民都叫来,你跟他们说说。”说着,村里的村民都来了。外地人说:“年兽怕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响声。”有的人说:“我赶紧回家找几张红纸贴在门口上。”有的人说:“我赶紧回家烧火去。”

  到了晚上,年兽又来了,它看见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纸,院子里又烧着大火,吓得狼狈而逃,又因为有一户家人用竹子在烧火发出噼啪声,年兽被吓坏了,他逃回了山谷。年兽因为没有吃到东西,活活地被饿死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到现在为止,放鞭炮、贴春联、敲锣打鼓这些习俗都流传下来,成了我国春节的传统文化。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2

  今天是元宵节,“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我们一家人在这个晚上去赏花灯。

  夜幕降临,不一会儿,已经皓月当空,一轮明月在漆黑的天空中将缕缕银辉洒向大地。小巷里,一只只灯在空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但人却络绎不绝,都是来赏花灯的。我们挤进了波涛汹涌了人潮中,只为看一眼那五光十色的花灯。我心潮澎湃,总算要见到那日夜梦寐以求的五彩花灯了,简直太棒了!

  在一片摩肩接踵的拥挤中,我们终于见到了那朝思暮想的花灯了。我不禁瞠目结舌,被这壮观而又鲜艳的景象而叹为观止:有的通通是浅紫色的,它在天空中摇曳着自己那无比婀娜多姿的身体,仿佛一朵朵绽放了牵牛花,沉鱼落雁;有的像粉红色的窈窕淑女,飘浮在半空中,极目远眺着下方,好似天女下凡,整条街道瞬间多了几分仙气;有的三五成群,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芒,放眼望去,犹如飞在空中的几座五彩缤纷的岛屿,诗情画意,惟妙惟肖,令人浮想联翩。我惬意地徜徉在这一片栩栩如生的“灯海”里,身临其境,好像自己也是一盏明灯,放射着光芒,照亮了明年和睦的光景。一个接着一个了花灯宛如连串的繁星,把整个苍穹都给点燃了。一团一团五彩斑斓的火焰,把新年的氤氲沁入每个人的身体。我们一家人围在一个角落,默不作声地观赏着花灯,一丝丝温暖也钻进了我们的心扉,对新年的无限憧憬在不知不觉中也变得更加强烈了。

  我们又继续随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向前走着,我瞥到了前方美不胜收的景色,顿时目瞪口呆——前面的花灯竟然更加多姿多彩:那数不胜数的花灯明晃晃的,光彩交织在一起,引人注目,显得流光溢彩。那阑珊的灯火洒在人们的头颅上,我也如醉如痴地凝视着它们——这一切就像在进行一届选美大赛似的,人们就是裁判,来决定谁是最耀眼的。一只只花灯倘若一位位闭月羞花的妙龄少女一样,亭亭玉立,个个都风姿绰约。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我眼泛泪光,却微微一笑,也有一句祷告在心头油然而生——新的一年但愿全家人都健康幸福!

  “袨服华汝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这一个元宵节,我们一家人就在这一片灯海中悄然度过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片灯火,新年的钟声已叩响了未来的门,把一切美好的记忆全都存在了脑海里。我真想用相片来把这一刻定格啊!可惜时间已匆匆逃去,溜进了另一片海域。别了,过去!别了,花灯!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3

  忆盼望春节到来的日子,还是在去年的春节后。每一年都是这样,反反复复,盼望中的日子是快乐而漫长的,但真正到了春节,那份激情,却淡然了,被夕日的平凡磨得没了棱角!

  今年的春节更是没了“生命”,特别在于传统的风俗习惯,加之外出打工的老爸也没能回家团圆,更是有了一丝的凉意,门栏上的就春联,显得更加的凉了。

  那昔日红红火火的春节气息,像似死掉了,没了红红的春联、高高的红灯笼、龙样式的剪纸、倒贴的“福”字……这年,这人,没了生机,朝气。但值得一提的是年夜饭这最基本的形式,还是没有丢掉!

  这天,是腊月三十,今年的最后一天,起了个大早,呼吸着空气中略含的银杏叶的味道,那门前光秃秃的树,正在招摇着手臂,像是在诉说这春节的无趣。糊涂的吃过早饭,就开始年夜饭的准备,从土里刚拔的萝卜,还有刚制好的腊肉,再加上一条活鱼,弄好后也算丰盛了!

  以往的年夜饭前有一个祭拜祖先的仪式,这时,要把所弄好的成品菜,加上一点白酒,一直大红蜡烛,三炷香,一打纸钱。完了以后,再点响红纸里包着的鞭炮,那声音,就似无数的孩子在述说他们对春节的欢喜;年夜饭后,大都由家中的男孩去祖先的坟前上坟,俗称“上亮”,而我就是其中的幸运儿,有了每一年与先辈们“交心”的机会,思量之,亦足也!压岁钱,是在所有父母安排下来的事都做完以后,一家人,围着红彤彤的火炉,在对孩子们的要求和应答后,才会得到那日思夜想的“礼物”。这礼物,有玩具枪、遥控赛车、布娃娃、游戏机,当然包括直接给钱的形式了。

  回到今年,没了祭拜、没了贴春联、没了挂灯笼、没了家人团聚,简简单单的,就过了。这年,过得有点无聊不说,还没了春节的喜庆。在十二点的钟声响起以前,打个电话给女友,一起度过这年的最后一刻,但后来的我还是独自走过了20xx,来到了20xx,心里更加沉重、无趣。

  初一,本是该穿新衣、戴新帽的,但和往常一样,就这样过了。本该在接下来的几天到亲戚家拜年的,但没去,本该出现舞花灯的团队的,但这盼望,却是没了尽头,也便罢去了,本该有舞狮子的、舞龙的,但年轻人的出门未归,也便没人能抬得起那高昂的狮子头了……

  年,就这样归去了,日子,也在无意间溜走了。这时代化的城市,霓虹灯的诱惑,早已把我们机械化了。在我们的心中,是否还会有春节的一席之地?实则令人担忧啊。

  “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漫天的星,只有人不见,梦似的期盼,这一年的回忆,还会幸存先辈的意愿呼?”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4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代表团圆、幸福、平安。新年新气象,我最喜欢过春节,因为可以穿新衣服、收红包,放鞭炮,太有趣了。

  早晨起来,各家各忙着贴春联,我家也不例外。妈妈还买了一个大“福”字贴在大门上,客厅挂着中国结,灯笼也也挂好了,屋里屋外一片喜气洋洋。中午,爷爷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有鸡、鱼、肉等美味佳肴。接着奶奶会包饺子,我和姐姐也去帮忙。我们包好一盘又一盘,饺子像一个个元宝,圆鼓鼓地摆列着,代表我家今年财运打开。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我们是大家庭,每到过年亲戚朋友来来往往。送礼、拜年、串门、吃糖果......非常热闹。我们家族的习俗是“围炉”。摆一张大桌子,中间放一个炉,旁边准备好多菜,,大鱼大肉蔬菜瓜果......看着就叫人嘴馋。当夜幕笼罩大地,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团圆饭。

  午饭后,小朋友们更开心啦!身上穿着新衣,兜里揣着红包,

  我们迫不及待来到空地上放弃鞭炮,五颜六色的焰火飞上高空,夹着噼哩啪啦的鞭炮的欢笑,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我爱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现在,我又盼望过年啦!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5

  说起春节,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因为人人都经历过。可是,不同地方的春节,风俗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家乡是广州,这儿的春节可热闹了。

  先从花市说起吧。

  春节逛花市是这儿的一大风俗,特别是“水上花市”。商贩们把满载货物的特色小艇停靠在湖边,有的顺便还会架上小板,供顾客通行。水上花市一般会买年花年桔,以及各种年货;开市的时候,湖岸边,小艇上,都聚满了人——他们大都是本地人,但也有一小部分是只是过来凑一下热闹的外地人。从高处往下看,各式各样的充满年味的商品、装饰品,与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快乐的人们相交融,构成了一道好不靓丽的风景线。

  有“水上花市”,当然就有“陆上花市”了。我说的“陆上花市”其实就是普通的“花街”罢了。花街里卖的东西和水上花市的差不多,也是年花年桔还有各种年货。开市的时候,商贩的呦喝声,人们的讨价还价声……汇聚在一起,好不热闹。

  除夕这天,南方跟北方一样,都是要吃年夜饭的。在广州人的年夜饭菜谱里,“白切鸡”、“清蒸鱼”、“白灼游虾”、“脆皮烧鹅”是最出名的。“白切鸡”寓意着晓春报喜;“清蒸鱼”寓意着年年有余;“白灼游虾”寓意着欢乐笑哈哈;而“脆皮烧鹅”,则寓意着红红火火。一家人围坐在圆桌,其乐融融地吃着一顿如此的年夜饭,别提有多幸福了。

  吃过了年夜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到了差不多十二点,就要拜神祈福。一到十二点整,新年的钟声敲响了。鞭炮声纷纷欢迎着它的到来。鞭炮声像海浪,一浪接一浪,经久不衰……

  终于,鞭炮声停了,人们也逐渐进入了梦乡……

  当然,春节这趟奇妙的列车的旅程才刚刚开始,后面的,以后再说吧。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6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都忙坏了,赶着做年菜,准备在今晚大吃一顿。家里的男女老少都参与了,一会儿杀只鸡,一会儿宰只鸭,一会儿有拔毛,一会儿大食物一锅煮了。酒肉的香味、忙碌的'情景、欢笑的声音,无处不在。门外贴上了红红火火的对联,屋里也有不少年画。有的正着贴,有的斜着贴,有的歪着贴,也有的挂着的。把家里装饰得红红火火,别有一番喜庆。无论怎么贴怎么挂都寓意着吉祥如意,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好运。

  吃团圆饭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说说新年的愿望,聊聊各自的事业,谈谈各自的成败之类的。饭菜也十分丰富哦,有鸡、鸭、鱼、青菜……都是大锅菜。吃完晚饭后,有逛花市的习俗,花市里人声鼎沸、人山人海。在花市里转上一两圈,看看哪束花合心意,闻闻花的芬芳,再买几束称心如意的鲜花。插在客厅上,有一番祥和的气息。富贵竹表示富贵大吉;百合表示百年好合;水仙表示吉祥如意。无论什么花,都有各自的寓意。如果放一盆桔子,再在上面挂上一些小型的利是,显得可爱、喜气呢,大吉大利嘛。

  到了凌晨12点,鞭炮声、烟花声响成一片,这已经是大年初一啦。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噼里啪啦——”大年初一,我们习惯到处去玩,如逛逛街、参加一些春节活动、与朋友聚聚会。到了年初二才开始相互拜访,一直到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了。

  正月十五的光景与大年初一截然不同,按我们的习惯,是要吃汤圆的。揉好面,在下一小块,揉成球形的。再把馅放进去,包好一个汤圆咯。自己做的内陷更丰富,花生、黄糖、莲蓉。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一顿吃个饱。嫩嫩白白的汤圆让人陶醉欲滴啊。一咬下去,馅迸出来了,立刻唇齿留香。甜蜜一直蔓延到心里。不及吃出甜蜜,说不定还吃出好福气哦。“汤圆汤圆,团团圆圆”这一顿迎新送旧的汤圆,当然要一家人吃咯……

  新年的颜色是红火的;新年的味道是甜蜜的;新年的声音是“噼里啪啦”的。过了正月十五,男女老少都过会平静的日子,新年也就结束了。学生照常上学,大人也照常做事。大家不会有年前的忙乱,也没有过年的热闹了。一切都淡化下来了……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7

  春节灯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从小到大,我们都是伴随着这些年年依旧得节日,和亲人一起度过一年又一年得。这些节目,包含着丰富得民俗文化,凝聚着浓浓得血脉亲情,在这众多得节日中,我则独情于春节。

  每年得春节,都异常得热闹,家家户户得门前都挂起红灯笼,亲戚朋友都大老远得回到自己得家为得只是吃上这一年才有一次得团年饭。饭桌上,大人们都讲述着这一年得所有经历,而孩子们则毫无忌讳得吃着、喝着、玩着、闹着。

  我最喜欢得是大年三十得夜晚,等到了十二点整时,千家万户都会拿出早已准备了许久得烟花,随着“轰轰”得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得花朵,姹紫嫣红,美丽极了,随着这一阵阵声响,旧得一年过去了,新得一年又开始了。

  大年初一,穿上新衣裳,早早地跑到亲戚家,逐个地给长辈拜年。这时,长辈便会拿出好吃得点心和一个红包塞进我得口袋中,望着自己得收获,心中真是比吃了蜜还要甜,不禁开心得蹦跳起来……

  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家中得主妇便都到厨房准备吃得去了,没多大会儿,一顿丰盛得午餐便做好了,有香喷喷得烤鸭、烤鸡、蒸肉,还有各种各样得炒菜,但都以猪肉居多,因为家乡人都喜爱猪肉嘛!不仅有菜,还有孩子们爱喝得各种饮料,大人们爱喝得各种酒、茶。饭间,家中得主妇总是主动地给大家盛饭、递菜,让大家吃饱、吃好。

  大年得初四或者初五,我都会随父母去外婆家,同样给他们拜年,然后得到属于自己得那一份红包,让自己再一次陶醉在甜蜜中……

  瞧,这就是我家乡得春节,一个热闹,充满了人情味得春节。我爱我得家乡,也同样爱自己家乡得春节。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8

  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

  “过年就是过文化”,龙年春节期间,各地庙会红红火火,景点旅游人潮涌动,关于央视春晚没有赵本山的争议持续发酵,有关年味“变淡”的话题此起彼伏。热闹的“中国年”,投下耐人寻味的文化剪影,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国人对春节文化品质的在意与纠结。

  每逢春节的文化之思,也是高速发展时代中国文化焦虑的一个缩影。物质潮流席卷而来,如何坚守心灵高地?观念世界众声喧哗,如何定位价值坐标?文化产品五光十色,如何摄取精神给养?

  这样看似宏大的命题,其答案不断在我们身边闪现。热心慈善公益的“心灵富翁”多了起来,却也不乏“开着宝马住保障房”之辈,呈现着醒目的价值观分野;“最美中国人”频频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但“扶老难题”也迟滞了一些人行善的脚步,诉说着复杂的道德困境;在众多城市奇迹般崛起的同时,隆隆推土机声中传来对历史文脉断裂的担忧,“千城一面、万楼一式”的单调、“几根柱子托个球”式的雕塑泛滥,则暴露了城市文化内涵的苍白。拥有怎样的文化生活、文化品质,不仅决定了个人的幸福指数,也影响着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准。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有品质的文化,才能成为进步的基点;成色不足、品质低劣的文化,却往往是心灵的枷锁、进步的桎梏。一些人把过节简化为送礼喝酒、麻将牌九,甚至“把清明节以外的所有节日都过成情人节”,消费狂欢掏空了文化内涵;一些地方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大搞有名无实的节庆会展,大建华而不实的仿古建筑,功利思维制造了一个个文化空壳;一些媒体以暴力、情色、低俗吸引眼球,一些影视作品靠复制翻拍、穿越恶搞博取票房,一些青年人在网上晒名包炫豪车作为人生价值标签,精神贫血、价值空心、信仰荒芜,屡屡成为刺痛社会的文化病灶。

  “品质为王”,这是文化发展的不二法门,也是中国文化向上突破的瓶颈所在。当人们纳闷为什么中国的花木兰、大熊猫成了迪斯尼的摇钱树,更应想想这种“洋拿来主义”所依托的创意设计力量;当人们惊叹苹果专卖店门前的“果粉”排队长龙,更应思考是怎样的魔力“把公众熟知的产品转变成一个企业文化的象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一位美国教授对“汉语热”的看法值得深思:美国曾刮起一股“日语热”,但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汉语背后没有文化,文化背后没有思想,思想背后没有精神,这个神话也难免会消失。

  这一切无不揭示一个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问题:文化品质就是国家品质,文化发展关系国家发展。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强调的,“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路途上,如何提升文化品质,是13亿中国人的共同考题。作家怎样书写“民族心灵史”,导演如何奉献“诚意之作”,企业怎么诠释“卖产品不如卖品牌,卖品牌不如卖文化”,各地能否走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执政党如何建设“学习型政党”,对这些问题能否不断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检验着一个民族“发展起来以后”的文化自觉。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 篇9

  每当大年初一来到,我们中国人最喜爱的节日“春节”就来到了。

  到了除夕那天晚上,我们就开开心心地吃年夜饭。到了7点半,春节晚会开始了。我们全家人就在一起看春节晚会,而且还换上了新的春联。当我们全家聚在一起的时候,重视有说有笑的。

  当我看电视正看着入迷的时候,爸爸给我讲起了春节放鞭炮的一个故事,叫“年”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头上长着两只触角,样子非常凶猛。每年除夕的时候,它就出来危害百姓。有一年除夕,村里来了一位乞讨的老人,老人看见乡亲们正在慌慌张张地收拾着行李,一位婆婆走过他身旁,老人就问:“婆婆,你们怎么了?”婆婆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告诉了他,并告诉他,快到深山去吧!年兽快要来了。老人说:“您若给我在这儿住一晚上,我就把年兽赶走。”婆婆说:“别说大话了,赶紧逃吧。”“我没说大话,请婆婆相信我。”

  老人非常忠诚地说。婆婆半信半疑,只好答应了。半夜时分,年兽来了,年兽看见家家户户门贴大红纸,屋内一片亮光。老人村趁年兽不注意的时候,点起了鞭炮,啪啪啪,啪啪啪,年兽大叫了一声,就逃走了。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乡亲们回到了村子里,恍然大悟,他们看见村子里安然无恙,就问那位老人,老人讲给了乡亲们听,并告诉乡亲们对付年兽的办法。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年除夕的时候,就家家户户门贴大红纸,屋内一片亮光,放鞭炮。从此,年兽就再也不敢来了。”我听完了故事之后,就睡着了。

  我爱春节的风俗习惯,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文化的作文03-01

春节的文化的作文08-17

春节文化优秀作文11-11

春节文化作文11-17

春节的文化作文08-26

春节的文化传统文化作文04-12

春节传统文化的作文11-07

传统文化春节作文08-31

精选春节的文化的作文7篇07-26

精选春节的文化的作文八篇07-25